回覆列表
  • 1 # 天子氣

    謝邀,那位@白天不亮a 的回答的很好,范仲淹在歷史上留下的作品很少,但是都是精品,可以看出范仲淹文才之高,范仲淹最有名的作品是《岳陽樓記》,他的詞寫的也不錯,但是從產量和流傳度來說,確實不如唐宋八大家,後世讀書人在收錄前人作品時量多質優的肯定是倍受推崇,范仲淹的作品是以詞為主,散文很少,後世在排八大家時范仲淹落選就很正常了。

  • 2 # 書房記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北宋中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進士,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 范仲淹是北宋時期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人物。范仲淹當時的意識到宋朝文章柔靡、風俗巧偽,他強調應該繼承歷史上進步的文學傳統,並推薦當時能堅持風雅比興傳統的好作品。他自己的詩文也代表著文學創作中的進步方向。他的論說文旨在闡明民為邦本的重要性,議論風發,具有奪人的氣勢。

    范仲淹曾依《洞庭晚秋圖》,憑藉豐富的想像,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其實,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對後世散文的影響非常大,可以說是古代文學這片沃土中開出的一朵奇葩。唐代韓愈、柳宗元的文論,主要突出講學道;而宋六大家的文論,突出地講文學的藝術性,各具特點。

    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從當時文風中解脫出來,關照當時的現實社會生活,文筆揮灑自如,以一種較為自由的形式來表情達意,感情真摯、自然,不浮華。八家的文章又各領風騷,獨樹一幟,是後世文學學習的楷模。

    范仲淹作品中非常明顯地有著賦與其它文體相互影響的痕跡,對宋代文學發展有積極意義。范仲淹沒有進入唐宋八大家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范仲淹文學上的成就被他的政治成就所掩蓋也是原因之一,他被大家知道的是聞名天下的《岳陽樓記》和一些不多的詞。另外,范仲淹是北宋時期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人物,他之後宋代的文學思想逐漸進入了一個崇尚清曠的時代。

  • 3 # 歷史科普集結號

    這位朋友問的很好,我作為范仲淹的崇拜者和研究者,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前面我已經回答過,入選唐宋八大家的條件有兩個,一個是必須是當時公認的文學泰斗,二是為古文運動做出過巨大貢獻。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對比這兩個條件,我們來分析一下范仲淹作為北宋一代明臣,為何沒有入選唐宋八大家。

    【范仲淹的文學成就】

    范仲淹27歲中進士,在八九品低微官職上蹉跎了13年,一直到40歲,才柳暗花明,被當朝的宰相王曾賞識,由晏殊推薦,進入京城汴梁,擔任秘閣校理,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為官之路。縱覽《范仲淹全集》,我們就會發現,他寫的文字分為以下幾類:第一類是古詩、律詩和詞,在這些詩詞中,應酬的詩歌佔了一半以上,膾炙人口的沒有幾首,這個我們必須承認。范仲淹寫詞很少,他也承認自己填詞的水平很一般,流傳至今並且廣為人知的也不過三首:

    《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

    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御街行·秋日懷舊》: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蘇幕遮·懷舊》: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除此之外,范仲淹寫了大量的賦、表、碑記、墓誌銘、狀、書、述、墓表、祭文、議、贊、序、說、記、家書等種類繁多的文體,絕大多數都是行政公文和應邀酬答之作,談不上文學作品。在少數稱得上文學作品的文章中,最有名的當屬《岳陽樓記》,這是他晚年寫的,已經爐火純青。其餘的作品,其水平比唐宋八大家稍遜一籌。也就是說,範公一生的威名在於他的政治和軍事建樹,而不是文學成就。

    【范仲淹對古文運動的貢獻】

    (范文正公)

    古文運動由唐代陳子昂發起,韓愈和柳宗元作為旗手,北宋的柳開、穆修等人繼續發揚,歐陽修定乾坤,三蘇、王安石和曾鞏打掃戰場。而范仲淹在古文運動裡面並沒有出太多的力,也沒有寫相關文章,他只是在給皇帝的奏章中批評過楊大年的西昆體對北宋文學和科舉的戕害,還提出了寫文章要“文質相救”的主張。文質相救的意思是寫文章既言之有物,又要語言優美、通俗易懂。以上兩條範公都不具備,所以他不可能入選唐宋八大家。

    不過,雖然範公沒有入選唐宋八大家,但是他是宋學的開山之人,是宋學的奠基人,學術成就很高,他研究易經、諸子百家並加以實踐,舉薦了宋初三先生之一的大教育家胡瑗和孫明覆,指點過關學創始人張載,學術成就和政治理念影響了後來的王安石。後面這些人都是為宋學做出巨大貢獻的人。

  • 4 # 古今眾談

    先說個例子吧,不知道題主看不看國際足聯的金球獎評比,裡面有個規定,各個國家隊的主教練和隊長可以把票投給不同的候選人。

    國際足聯最後根據總得票來統計。

    於是,就會出現不同的國家隊主教練和隊長會有自己的人選,每位候選人的得票也不盡相同。

    回到題主問題上,當時排唐宋八大家時有這麼差額排嗎?那倒沒有。

    唐宋八大家的由來

    明朝洪武年間,朱右編選韓、柳等人的文章為《八先生文集》,估計當時他也就編了這八個人的散文集,其他的一時沒編進去,類似於現代語文課本,選誰的和不選誰的也是個說不清的活。

    其後,嘉靖年間,大儒唐順之所纂《文編》中,唐宋文也只取了這八位的文章,可能他也不想編其他人的?

    最後,明末茅坤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4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

    敲定了,最終敲定了唐宋八大家名號。

    所以,你說這樣的編纂怎麼算呢?

    如果,現代學者說,不行,我們要重新編纂,可以嗎?當然可以。

    不要忘記了,將冥王星定義成第九大行星的也是人類,將冥王星開除行星序列也是人類。

    第二個問題:范仲淹的散文能力

    范仲淹,與王安石比較類似,文、詩、詞、政都涉及,而且他還長期主抓軍事,可謂完人。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不提范仲淹的詩詞,只看他的散文:

    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范仲淹反對宋初文壇的柔靡文風,提出了宗經復古、文質相救、厚其風化的文學思想。

    范仲淹的文章,立足點在政而不在文,在價值取向上與揚雄、王勃、韓柳以及宋初復古文論一樣,具有歷史意義和復古精神,對宋初文風的革新具有積極作用。

    所以說,范仲淹某種意義上是宋六家的前輩。

    所以,范仲淹的散文更多的是以政治為主,比如《岳陽樓記》,本來是給人家翻新樓寫個祝詞什麼的,結果寫著寫著就成了一篇千古名文:主題成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一個純粹為國為民的人,想必,他也根本不在乎後世這個以文排名的稱號吧。

  • 5 # 西府趙王爺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能寫出這樣千古名句的范仲淹,為何進不了唐宋八大家?他到底輸在哪裡?我也納悶!唐宋兩朝,文武全才的臣子並不少,可是,影響力能夠持續到現代的人,可就寥寥無幾了,而范仲淹正好是其中的一員。

    相信許多人在接觸到這段歷史的時候,會覺得這個范仲淹既然那麼地強悍,為什麼沒有拿到進“唐宋八大家”這個圈子的門票呢?

    說到這裡,我們需要先講講評選“唐宋八大家”的依據是什麼?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包括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這八個人之所以被合稱,原因就一個:他們是各自時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推動者,對於“古文運動”的推廣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

    那麼什麼叫“古文運動”呢?這是一場由韓愈,柳宗元發起的“文藝復興”,其內容主要是復興儒學,其形式就是反對駢文,提倡古文。他們認為當時文章“忘於教化之道,以妖豔為勝”,不適合社會發展,更不適合人文教化!

    這麼講把,“唐宋八大家”就相當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米開朗琪羅這些人!兒范仲淹,顯然不在這之列!總而言之,是貢獻大於實力!

    所以如果僅僅講到詩詞才學,或者政治成就這些方面,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那個圈子裡面的八個人,沒有一個可以穩勝過他。可是,這個圈子的人都是古文運動最為突出的,比如坐在第一個位置上面的歐陽修,因為他是帶頭人之一,所以能夠獲得這種殊榮。就連排在最末尾的曾鞏,雖說才華的綜合成就沒有勝過范仲淹,但是人家在古文、散文方面的成就與文壇貢獻度,卻是略勝於范仲淹這位詩詞達人的。

    正因為有前面所說到的這些原由,使得范仲淹沒有拿到進入這一個圈子的門票。在古文運動的程序中,“岳陽樓記”確實有著一定的影響力,這一點可以從古人、現代代對它的綜合評價看得出來,也能夠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

    只可惜的是,范仲淹除了這篇之外,能夠拿得出手的古文散文是少是可憐,這也是他被排除在八個人之下的因素。不過,沒有進入到這場運動的核心,也進不了那個圈子,並沒有讓范仲淹失去影響力,他依然能夠得到多數人的尊崇,他的文章著作也流傳很廣,這也算是貢獻良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孔子在《易傳》中說的“男尊女卑”,其原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