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漢字見大歷史

    甲骨文中有「夏」這個字,並不是疑似,但甲骨文中的「夏」並沒有表示「夏朝」的意思,而是用作人名。

    我不知道那些人認為甲骨文沒有「夏」這個字,他起碼連基本的工具書都沒有翻一下,

    我們先來翻一下古文字字典:

    《新甲骨文編》(349頁)中的「夏」字:

    《說文新證》(福建人民出版社,頁480)中的「夏」字:

    有些工具書,為了如實反映古文字的部件構成,不會將古文字翻譯成今天的字形,而是直接用偏旁構件組合,術語叫做隸定。

    說個簡單的比喻,比如:「春」的古文字隸定為為「草、屯、日」三個部件構成的漢字:

    因為甲骨文的夏由「日」和「頁」兩個部首組成,所以,在有些工具書中將其隸定為上「日」下「頁」的字形::

    《甲骨文編》(中華書局,頁288)將「夏」隸定為「日頁」:

    李宗焜先生編纂《 甲骨文字編》(中華書局,冊中,頁413)中,「夏」也隸定為「日頁」,字號為「1362」:

    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舉例。

    因為甲骨文的「夏」是比較新的研究成果,在一些早的工具書中沒有收錄,而且有些工具書如:《古文字詁林》(5 冊,第 660頁),將「秋」錯誤的當成了「夏」,不知道編排錯誤,還是當時考釋錯誤。

    還有些工具書有所遺漏,比如比較新的《字源》(上冊,第485頁)一書,最早字形只收錄西周金文:

    古文字工具書太過於浩瀚,有所疏漏是很正常的,只有寄望在修訂版中給予修正。

    可見,西周金文的「夏」從「日」從「頁」,甲骨文也是從「日」從「頁」,這是一脈相承的:

    綜上所述,甲骨文、金文的夏都是從「日」從「頁」:「頁」象人形而突出頭部,象「人在日下,舉頭見日」之形,會意「天氣炎熱」,

    所以,從構字意圖來看,「夏」的本義是「炎熱之夏日」。

    「夏」在甲骨文中,並沒有表示「夏朝」,大多數是表示貞人的名字:

    何以見得是表示貞人名字呢?

    以前的回答反覆的講過,這是卜辭的文法決定的。

    甲骨文由「前辭(敘辭)、問辭、佔辭、驗辭」四部分組成。

    (詳細參考董作賓《甲骨文斷代研究例》,這裡就不重複講這個問題了)。

    「前辭」的格式是占卜的日期(干支)和占卜的人(商王或貞人)。

    就是交代在哪一天燒烏龜殼子,由那個人貞人進行貞斷。

    XX(干支)卜,XX(人名)貞........

    假如在甲申日這一天,一個叫小明的貞人進行占卜,開頭就會寫作:

    甲申日,小明卜........

    也即:在一片卜辭中,「卜」之後「貞」之前的那個字,一般表示人名的。

    有時候也是商王親自占卦跳大神,就記作「王貞」或者「王佔」都可以。

    這就是非常珍貴的「王占卜辭」,想一想,三千多年前,商王碰過東西,等同於佛祖開光,文化價值不可估量。

    --------------------

    綜上所述,甲骨文中有「夏」,在卜辭中表示一個貞人的名字,從卜辭編號【28xxx】來看,屬於第三期稟辛和康丁時期的貞人,

  • 2 # 旃檀香嚴

    一說到中國古代歷史,按照時間順序,首先要提到的肯定就是夏商周了,這是中國最早的三個朝代,也被我們稱之為三代。有的史書會把最久遠的虞朝也算進去,叫做虞夏商周。現在尚書裡面也有《虞書》、《夏書》、《商書》、《周書》。由此可見,在進入信奉歷史的年代之後,在古人的心中,夏朝可是比商朝更早的朝代,這個事情是確定無疑的。

    就好像在《墨子·明鬼下篇》中有這樣的一句話:“且惟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聖王”。那麼在甲骨文中有沒有關於夏朝的記載呢?其實最早有記錄夏朝的文獻主要是記錄了關於大禹治水的事情。而商朝的甲骨文中,一直到目前我們都沒有發現過“夏”字,也沒有發現過“冬”字,只發現過春秋二字。

    根據《尚書-堯典》記載,唐堯時期就曾經讓羲和兩個人制定曆法,分出來四時。按理來說夏商時期就應該有和四季相對應的詞彙,不過甲骨文中並沒有夏字,有一種可能是,甲骨文裡面還有很多文字沒有被人們破譯,夏字可能還沒有被人們發現。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在商朝人的口中,夏並不被人們稱之為夏,而是有另外一種叫法,其實這種可能性在商朝的卜辭中早已露出了蛛絲馬跡。商朝如果不把前朝稱之為夏,那麼把它稱作什麼呢?我們先來看一看周朝是怎麼稱呼商朝的,在先秦的文獻之中,比如《竹書紀年》這些書中,把商朝稱之為商,而《尚書》這把它稱之為殷,周人把商朝稱之為大邑商,自稱為小邦周,因為在夏商時期都曾被稱之為一。

    因為在那個時期裡,都城都被稱之為邑。就比如說,《白虎通》:“夏曰夏邑,商曰商邑”;所以華人們看到商朝的首都如此繁榮發達,就拿大邑來稱呼商朝,說完商朝我們再來看一看夏朝。在《尚書》的商書部分,有一條記載出現了一個詞彙叫做西邑夏,這很有可能就是商朝人稱呼夏朝的方式。

    《尚書·太甲上》:“惟尹躬先見於西邑夏。自周有終。”這句話是說伊尹曾經親眼看到夏朝那些君主,他們能夠保持重心並且善始善終。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商朝是以西邑夏來稱呼夏朝的。而這樣的記載,在其它書籍中也有出現。相對於發源於東方的商朝人來說,夏朝的核心位於西方,所以把他們稱之為西邑夏,而在商朝滅掉夏朝之後,他們又在洛陽一帶建了一個新的亳都,被稱為西亳。所以夏朝在文字記載中確實是存在的,至於考古記載,仍然需要繼續考察。

  • 3 # 福鼎白茶·蘭霧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甲骨文中沒有「夏」字,甲骨卜辭也沒有關於任何夏朝的記錄,好像在網路上,這種說法也流傳甚廣。

    其實,甲骨文中是有「夏」字的。

    從字形來看,商代的【夏】字,從【日】從【卩】(跪坐的人),突出頭部和眼部,可視作【頁】字。【頁】從【?】從【兒】,其實也可視作從【首】從【卩】。

    最開始這個古文字隸定為【日頁】,左右或上下結構皆可。

    當然,這個字是不是【夏】字,早期學者有不同的看法,但今天已經普遍認可為【夏】字,引用學者季旭昇在《說文新證》中的綜述和構形分析結論。

    我也認為應該是【夏】,因為字形承續、演變能夠與西周、東周的古文字很好的契合,可謂字理清晰,傳承有序。

    那麼,從甲骨文來看,【夏】的造字意圖可以說是非常清楚。

    以「人在烈日下」之形,表示「炎熱的夏天」之意。之所以突出【眼】,可能意思是夏天的光照很強烈。

    後來,周代古文字「夏」有簡省:「日」字被省去。也有增繁和訛變:【卩】字下有加部件【夊「止」,或者加上兩個「止」的「舛」部(如:「舞、桀」所從)。也有加上部件「雙手」的字形等等,非常多的異體,以及六國地域變體文字、訛變走形的傳抄古文字。

    之所以古文字【夏】出現這麼多字形(不算六國文字),是因為古文字不是特別規範,省筆、加筆導致一字多形非常普遍,而且形義相近的義符是可以通用,導致一字多構也非常普遍。

    在古文字中,表示整個【人體】的字形如:【人、卩、女、兒(側視人形)、大】、【頁、首、見】等,它們在當做義符使用,是可以通用的。

    如下古文字字例:【人、卩、女、大】做部件時候通用不分。

    所以,古文字【夏】的上部,說是從【首】、從【頁】,甚至從【見】都可以。

    如下圖:古文字【夏】下面的「跪坐人形」的字形,相比古文字【見】多了表示【毛髮】的兩筆。

    這正是上文所說的「見、頁」用作義符時通用的表現。

    在表示【人體】的部件上,加「止、手」或者不加「止、手」都是等價的,是繁、簡體的關係。這就好比:小孩子畫人形的簡筆畫有時候,有時候畫手腳,可以不畫手腳。古文字有一定的規範,但其實仍有圖畫的遺留。

    古文字【夏】加腳、加手的的繁體。

    另如:古文字【執(執)】中右邊的【人形】,就有加「止」和不加「止」的繁簡兩種字形。

    【夏】字幾種異體的演變,非常符合上述規律。

    【夏】的古今文字演變脈絡如下圖(引自《字源》)。

    東漢許慎對【夏】的解釋是《說文》:“夏,中國之人也。從夊、從頁、從?。?,兩手;夊,兩足也。

    可見許慎看到的篆文【夏】字,是【夏】的繁體:「頁、?(雙手)、止」三部分構成。

    漢代隸楷階段,才固定為從【首(頁)】從【夊「止」】的「夏」。「夏」上部其實是【首(頁)】的楷化訛省。同時也省去【?(雙手)】部。特別省去是【日】部,更加抽象化,字理也就變得隱晦不明。

    所以有人臆測【夏】字是斷手斷腳的人形,還留了幾滴血,是一種刑法【桀】,故而就跟「夏桀」聯絡了起來,遂下結論:「小篆的夏字掩蓋了或者說遺忘了一件殘暴而血腥的歷史事實——商湯誅夏桀」(見:破譯甲骨文字之六十九:夏_一個理科學者的思考_新浪部落格)。

    我已經算民科,這種解讀更民科。漢字造字是依據事物的常見態、典型態,不會用一個故事、歷史事件曲折造字。

    凡是不縱向比較字形承續、演變,不搞清楚古文字的構形規律,以看圖說話的方式,牽強附會的扯一大堆么蛾子方式解讀漢字,基本上是胡說八道。這個學者就是沒有搞清楚古文字【夏】有繁簡之別,偏旁通用,將新增手和腳的繁體字形,當做「斷手斷腳」。

    所以,綜上分析,這個甲骨文字是「夏」應該是比較可靠的,造字本義是「炎熱的夏天」,許慎訓【夏】的本義為「中國之人」,應該是後起義。

    雖然學者在甲骨文中有【夏】字,但也發現,甲骨文【夏】字並沒有表示【夏朝、夏人】的意思。有【夏】字的卜辭,疑似都是表示貞人的人名。

    現存美國哈佛大學美術博物館(Harvard Art Museu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有一件 商代的青銅提樑卣,上面的銘文為【文夏父丁卣】。

    【文、夏】兩個字抽象程度較低,也比較大,可能是族徽字或者表明姓氏、身份的古文字。

    這件提樑卣的銘文是【文夏】還是【夏文】,代表什麼意思,底部銘文為何字何意?由於是盜墓流轉到國外的文物,出土地不詳,目前還沒有更多的資訊可供解讀。或者我暫時沒有看到相關論文。

    我們知道,目前沒有發現商代甲骨文卜辭、銘文中有任何有關夏朝記載。正因如此,這是主張夏朝存在一個非常大BUG。這就好比清代文獻中竟然沒有記載明代資訊,是多麼的不符常理。

    但是,這並不代表「甲骨文無夏朝資訊記載」已成定讞,這個問題並不是那麼簡單,其實仍然有疑似一鱗半爪的資訊,篇幅有限,留待另文再論。

  • 4 # 文載道

    本人創作文章的節選,更多內容請關注本人,檢視同名文章。夏的字源

    與夏時代接近的商朝甲骨文,乃是從文獻研究夏之歷史的重中之重。雖然沒有找到任何有關夏朝的確鑿記載,但甲骨文中幾個疑似"夏"的文字,還是揭開了夏人神秘面紗的一角。

    三個疑似“夏”的甲骨文字

    上圖中1、2號字是對稱的,也被許多研究者認定為正牌“夏”。從字形看,這是會意字,本義是炎熱,演變過程萌萌噠:

    之所以探討字源,是因為漢字結構以及組合關係,都包含很多上古歷史資訊。夏及夏部字有這些:

    夏:《說文解字》:中國之人也。夏還有大、華彩的意思。兩湖的荊漢之間有古夏水。

    廈:《說文解字》:屋也。從廣。古代還有高大、雄壯之意。

    榎[jiǎ]:通"檟",楸樹或茶樹。唐·陸羽《茶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曰茶,二曰檟(榎)。

    榎的楸樹含義好理解,是一種古代用於建房的木材。

    茶樹的含義卻比較費解。

    其實早期的茶葉從野外採摘而來,野生茶樹是一種中小型喬木,所以“榎、檟”以木為形旁、賈為聲旁,但古籍記載的混亂讓榎[jiǎ]字中的夏是否只表音成疑。或許榎是會意字,意為夏人喜愛的樹木,是茶的本字,檟是茶的形聲字,茶是栽培茶樹(矮灌木)與食茶成風后,以艹為部首的後造字。

    東周以前沒有冬、夏季節的劃分,而且春茶質量最好,所以“榎”絕非“夏天之木”

    野生茶樹——榎

    說到現在,其實猜測的成分很多,夏人和茶之間是否有強關聯,又是否來自嘉木的產地南方,其實存疑,請您接著往下看。

    神秘的4號字

    甲骨文中還有第4個疑似"夏"的字

    這個字的左半部筆畫繁複有美感,讓一個神氣活現的人躍然眼前,這在已知的甲骨文字中算獨一份,再加上左半部與金文中的夏有相似之處,所以一些古文化愛好者就認定這個字就是夏的本字,而且認為是中原夏族的自畫像,類似於族徽。

    字的右邊部分,有人把它解讀為農具,也有解讀為兵器的,理由是夏人農耕能力強、武力值高。

    4號疑似字的右半部

    農具和兵器的解讀都不靠譜

    1、農具和兵器是古代最重要的工具之二,甲骨文中這類字很多,有耒斧戉戈等等一長串,但沒有一個長成了圖中的怪樣子。

    2、即便真是農具或兵器,種類也不夠典型,不足以作為代表放在族徽中。

    3、更何況從造字人的角度看,繪製族徽必然比創造其它漢字慎重得多,單單一種普通農具或武器,對族群的辨識度不夠,肯定還會有更有強力的表達。

    族源

    仔細觀察這個符號,底部一條橫線與長豎線連線,穿過一個不規則的圈,模樣確實奇怪,但只要參考軍事地圖中各類大炮的符號,不難看出:這個符號在極力表達族群的遷徙過程——族源。

    軍事地圖中表示各種大炮符號,中間的主線代表炮管,也是炮彈運動的方向。

    本人考察上古地理後認為,陝西山西的汾渭盆地、湖南湖北的古云夢澤可能性最大,記憶值比較高,當然太湖或四川盆地也不能排除。這與上古人群由南往北遷徙的大環境是一致的。

    接續內容,請關注本人後,檢視名下同名文章!

  • 5 # 行者無疆902

    甲骨文中不是沒有“夏”,但是有太多單詞被懷疑是“夏”。尚無結論。較早的一組是象形文字,似乎在夏天是獨特的,正面,側面和垂直方向都可以看到。據說,夏侯的母親是隋,氏族的圖騰粉碎,古老的“莘”也是象形文字。古人認為蠍子是從土壤裡來的,最後回到了土壤裡。幾年或十年後,他出生並變成了一個飛行和精明的小精靈……如此輪迴和反覆出現,如此“為夏天造假”,取“無盡的生命,永恆的生命”的象徵意義。

  • 6 # 建築醫生

    應該有,但不一定是現在我們的讀音!比如文言文裡有通假字什麼的,文言文也有些到現在不過兩三百年的,讀音和意思都不一樣的,夏朝和商朝大約千年之久的時間

  • 7 # 蠶叢故里青衣神

    甲骨文中的“夏"人可能就是縱目觀日務農且有"金烏負日”神話傳說原始宇宙觀的古羌蜀人,大禹的家鄉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上不會沒有你對不起的人,也不會沒有對不起你的人,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