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巖詩話
-
2 # 使用者9635879133446
學寫古體詩……l就學古風……戴上枷鎖去寫格律膜具詩!!寫的再好也沒人看了……因為就梅花而言……格律膜具詩自古至今起碼有十萬首!就像一首曲子唱出十萬段詞?誰願意聽呢?……所以古風!才是真正的中國詩~像我們華人!自由瀟灑……
-
3 # 老馬識途173246722
平水韻、詞林正韻和中華新韻是寫近體詩和詞(既格律詩、詞)所用的韻書,寫古體詩用不著。本問題的題主沒有弄明白古體詩和近體詩(格律詩)的概念。請搞清楚再提問。
-
4 # 無天有天
其實呢。以前的韻和現在有所改變。不過並不妨礙咱們普通人寫詩。就像太白韻。也未必要講究格律。普遍的用平仄韻就好啦。平是一二聲。仄為三四聲。先慢慢學著。從而再追求更高深之文化。
-
5 # 李可藝2018年4月來的
想作詩,建議你先從對對子開始,對對子對得好,工整,懂得各種詞性,等等……,以後創作律詩時,在對仗方面有很大的幫助。
作詩用平水韻還是新韻都可以,雙軌並行。不管用平水韻或新韻作詩,最好要懂得平水韻常用的字,就不會出現今古混用的現像。
先學作詩,然後再學填詞。作詩用平水韻或新韻,填詞用詞林正韻或新韻。因為韻腳更寬些。
今年開始創作詩詞。對對子只是對作詩詞起到一定的橋樑作用。我還是鍾愛詩詞創作,在詩詞中如何遣詞造句。最終目標是能達到作出一些比較好的詩詞來。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體會,能否給初學創作詩詞的網友們,起到一點啟發和幫助。
-
6 # 老街味道
問題:初學寫古體詩,是先學詞林正韻還是平水韻或新韻?哪個易入門?哪個更具古風古韻?
前言這個問題回答了好多遍,今天再回答一遍吧。算是完成每天一題的作業。
一、新韻初學古體詩,容易入門的當然是新韻,現在詩詞學會推薦的是《中華通韻》,一聲、二聲為平,三聲四聲為仄。新韻幾乎就是用普通話押韻,不需要檢查韻表,簡單得多。
使用新韻作詩,目的是方便學習對仗、黏連、平仄的基本規則。其實新韻在民國時就有了,可以文人們太頑固,幾乎沒有哪個舊體詩人使用新韻作詩。
其實也不奇怪,在元朝和清朝,即使是蒙古族和滿足的詩人也依然使用平水韻作詩。雖然生活中的語言已經和平水韻中很多字的發音已經不同。
等這三項搞明白以後,在轉為平水韻作詩、用詞林正韻填詞。
二、平水韻用新韻作詩,目的是學詩格律詩的規則,學會用新韻作五律、七律以後,算是詩詞入門做到了一腳門裡一腳門外。所以要儘快改為用平水韻。
古人標準的韻書出現在隋朝,以後的唐朝官方韻書、宋朝官方韻書集韻、廣韻,到後來的平水韻,都是切韻的改編版。平水韻出現以後,韻書基本定型, 清朝科舉時的韻書依然採用平水韻的音韻系統。
例如清朝龔自珍的《已亥雜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雷:十灰】,萬馬齊喑究可哀【哀:十灰】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才:十灰】 。三、詞林正韻1、一韻到底
唐宋人填詞用詩韻,有人一韻到底,牛希濟《臨江仙·江繞黃陵春廟閒》完全用的是詩韻:
江繞黃陵春廟閒,嬌鶯獨語關關。滿庭重疊綠苔斑。陰雲無事,四散自歸山。簫鼓聲稀香燼冷,月娥斂盡彎環。風流皆道勝人間。須知狂客,拼死為紅顏。全詞用刪韻,一個鄰韻的字不摻雜。唐朝人填詞用的是詩韻,大家知道近體詩一韻到底(首句可以用鄰韻),但是古體詩是可以用鄰韻的。
2、用詩韻的鄰韻
有人像古體詩那樣放寬到鄰韻。宋朝的詞大多采取鄰韻通押的方式,例如 謝逸(1068-1113)《江神子 》:
杏花村館酒旗風。水溶溶。揚殘紅。野渡舟橫,楊柳綠陰濃。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夕陽樓外晚煙籠。粉香融。淡眉峰。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只有關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風、紅用【一東】韻,溶、濃用【二冬】韻。
3、清朝人戈載就根據唐宋人押韻的方式,制訂了《詞林正韻》。這本韻書幾乎就是平水韻的鄰韻通押,不過也有一些小小的區別。例如詩韻的十三元等韻部就被分成了兩個詞韻的韻部。
顧太清的《喝火令》 押平水韻韻十三元,卻不符合詞林正韻,有的押詞林正韻第六部,有的押第七部。
久別情尤熱,交深語更繁。故人留我飲芳罇。已到鴉棲時候,窗影漸黃昏。拂面東風冷,漫天春雪翻。醉歸不怕閉城門。一路瓊瑤,一路沒車痕。一路遠山近樹,妝點玉乾坤。結束語再回到題主的問題:初學寫古體詩,是先學詞林正韻還是平水韻或新韻?哪個易入門?哪個更具古風古韻?
入門當然是新韻簡單。但是想具有古風古韻,當然要用古韻,即作詩用平水韻,填詞用詞林正韻。
-
7 # 進賢學雅
對於初學詩詞者來說,常常會為是先學習“平水韻”或者“中華新韻”而糾結,其實我當初也是如此。在透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摸索後,此中滋味,我漸漸的便了然於胸了。那麼,到底是究竟先學習哪一種韻律好呢?根據個人切身感受,我覺得還是“中華新韻”最為適宜。具體是怎樣個適宜法?下面我們來透過對來加以說明。一、中華新韻
其優點是契合時代主流語言的普通話,易學易懂。只要能懂普通話、且熟悉漢語拼音,其押韻和平仄就基本已經瞭然於心。只需記住一聲、二聲為平,三聲四聲為仄就基本OK了。弄不清聲調的,網上一查屬於幾聲,搞定!
新韻創作出來的詩詞,讀者容易理解透徹,且更易產生聯想和共鳴,其對作品的傳播可以說是大有裨益!其韻的不足是使用歷史短、有資歷的作者大多不太認同多。而初學者用其寫出的作品又容易出現稚嫩的情況。因此,其從而影響了人們對“新韻”的認知,也從而給泥古者提供了扺毀新韻的口實。
二、平水韻優點由於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所以此韻累積的作品可以說是浩如煙海,精品無數。可供詩詞愛好者借鑑典範俯拾即是。且又有眾多“群玉”類書籍可以給予輔助,所以也從而使人避免了搜尋枯腸之苦。
三、平水韻缺點因其韻部瑣細,從而使得大多韻部涵蓋字數不但量少而且還不容易使用。根據網上粗略統計:其一百零六韻部的平水韻,而單個韻部字數卻不足二十個,有的僅十多個,光不足五十字的就佔了一少半。這些被古人稱為“險韻”,這些在使用時都是避之猶恐不及的。
四、詞林正韻此韻為清嘉慶年間江蘇吳縣人士戈載所撰。其分為三卷,分平、上、去三聲為十四部,入聲為五部,一共是十九個韻部。實際上其是依據“平水韻”韻的情況歸納而來,這就是其所說的“取古人之名詞參酌而審定”。此韻幾乎就是平水韻的鄰韻通押,不過也有一些小小的區別。例如詩韻的十三元等韻部就被分成了兩個詞韻的韻部等。一般此韻多為填詞使用,在這裡我就不多作贅敘了。
透過以上的比較,我想初學詩詞的文友們也在心中也把目標給基本就明確了,那就是:如果想追求古韻味濃些,你就使用“平水韻”;如果想追求入門的快些,你就使用“中華新韻”。 -
8 # 默梅軒
初學古體詩建議還是以《平水韻》為主。畢竟平水韻流傳近千年,有它的優越性。學習填詞建議以《平水韻》為主,《詞林正韻》為輔。
《平水韻》是韻書。就是古代的字典。從隋唐到清朝都官定的韻書,比如隋朝官定的是《切韻》;唐朝官定的是《唐韻》;宋朝官定的是《廣韻》。南宋以後到清朝官定的基本都是《平水韻》。明朝的《洪武正韻》和清朝的《佩文詩韻》也都是在《平水韻》的基礎上制定的。這是官方指定的韻書,韻書從隋朝一千多年來無論怎麼整合,內容和規則都是一樣的。歷代韻書的韻目都是從“一東”開始的。
我們可以看到在《廣韻》中對每個字都有注音,每個字都有解釋。《廣韻》之後才是《平水韻》。《平水韻》是對《廣韻》的整合。比如”二冬““三鍾”同用,在《平水韻》中都歸納到了“二冬”。再說說新韻,新韻叫《中華新韻》。《中華新韻》一直不被官方承認。不管是教育和文化部門都不會發文承認《中華新韻》作為寫詩詞的指定韻書。
第一:使用了新韻對教育有著很大的難度,甚至是對傳統文化的否定。因為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生們都會學習大量的古詩詞和古文。如果都按照新韻的標準,那麼古詩詞和駢文都沒法讀了,老師也沒法講解。
第二是統戰。我們指定了新韻標準等於是對傳統文化的否定,也等於放棄了港澳臺和海外華人。比如你拿一首新韻詩給臺灣學者看,人家會鄙視你,說你不會寫詩。
其實簡體字的弊端在教育中就已經出現。比如蘇東坡的《念奴嬌》發和髪,現在都是發。念奴嬌押韻入聲,如果按照新韻押上去聲就沒有了其中的韻味和境界。
李白的《望天門山》兩岸青山相對出。出是入聲,仄。詩是標準的格律詩,平起首句押韻。出現在讀平聲。那麼學習了新韻就會認為這首詩的格律是錯的。
還有很多詞是壓入聲韻的,新韻沒有入聲,蓋詩文分平側,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且如近世所謂《聲聲慢》、《雨中花》、《喜遷鶯》,既押平聲韻,又押入聲韻;《玉樓春》本押平聲韻,有押去聲,又押入聲。本押仄聲韻,如押上聲則協;如押入聲,則不可歌矣。(李清照《詞論》)
學習寫詩古韻並不難,當你看的多了,寫的多了常用的韻就熟記於心了。比如本人,不帶韻書不查韻目就可以即時即景用古韻作詩填詞,看的多了記的多了就像乘法口訣一樣脫口而出。學習詩詞也在於個人的悟性和閱讀量,很多人寫詩詞心中的詩詞容量只是學生時代學習的內容,唐詩三百首或宋詞三百首,人間詞話等。歷代的很多詩話詞話基本都沒有讀過。
清朝有很多學習詩詞的工具書。看下圖這是本人收藏閱讀的詩詞工具書:
這些才是真正教你寫詩詞的工具書。無論用什麼韻,只有多讀書才能寫好詩詞。
-
9 # 花落滿肩A
教你如何一步一步學寫古詩!
A:什麼是詩?
這是一個很大的概念。說不明白。廣義的詩,就指一般的詩,詞,賦,歌等。
籠統的說:透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的文學體裁。
詩的分類和流派
新詩:新月派,朦朧派,抽象派……
舊詩:(一)形式上分:古體詩,近體詩。
(二)風格上分:現實主義,浪漫主義
(三)內容上分:山水、思鄉、邊塞、記人、詠物……
第二貼:古詩詞四要素:押韻、四聲、平仄、對仗。
B:聲調和平仄
現在普通話中有四聲。
古代漢語也分四聲,分法和叫法都不同。分平、上、去、入四聲。
因為平聲詞太多,所以又分為上平聲,下平聲。
它們和現代漢語是不同的,我們沒有必要去理會它們的區別。標準就是《平水韻》,作詩的人,也不必刻意去記。要用時一查即可。至於填詞,通常使用詞林正韻。
古詩常說的平仄,就是四個聲調的分類。平,就是平聲,因為平聲詞太多,所以分為上平聲和下平聲。仄仄聲,就是除了平聲的聲調。也就是其他三聲調(上、去、入)都屬仄聲。
押韻
什麼叫韻?就是每一個漢字的韻母。把同韻母的漢字,放在每一句詩的最後一個漢字位置上。就是押韻。也叫韻腳。
牢記:平仄,押韻兩概念。
C:古體詩(古風)分類
押韻、平仄要求都不嚴格的詩,都一略可作古體詩。這是古代的自由詩。
分類:
1五古,全稱五言古詩。每句詩五個字。
2七古,全稱七言古詩,每句詩七個字。
3雜言,指每句詩長短不一的古詩。一般歸入七言古詩。可從三言到十一言。主要還是以七言為主,五言次之。
古體詩(古風)寫法
因為古體詩要求自由,寫作也簡單。只要求押韻。不論是平聲韻,或是仄聲韻都可以。
不論是全詩一韻,或是全詩N個韻。(當然啊,不能四句詩四個韻,因為這樣根本就是沒有押韻的。)
句句都押同一韻也可以。不過這樣的古體詩有一個專門的分類:柏梁體。
牢記:只求押韻,不講平仄。
D:古體詩的節奏與修辭
古體詩句數也自由,一般是雙數句。四句,八句居多。大約八句以上的,或者是雜言的古體詩,一般稱古風。
古體詩節奏。
五言,一般有221節奏(兩字兩字一字),有212節奏。
七言,一般是43節奏,亦有2221節奏,有223節奏。
古詩常用的修辭,誇張,比喻,對比,引用。
我認為,古體詩是學寫舊詩的入門。要求簡單,易於入門。學習古體詩有了初步感覺,再進學習格律詩。這樣會比較輕鬆一些。
入門者,要想得到好的提高。要多讀多寫多給一些水平高的詩,和尋求更多詩友的評價。這樣才能從實踐中得到進步。讀書的話,迴避不了兩本書《唐詩三百首》《聲律啟蒙》。
E:格律詩(近體詩)
格律詩,就是講究格律的古詩。唐朝人稱近體詩。用來與古體詩相對。
格律詩要求嚴格,有平仄,貼對,對仗,用韻,傲救等等要求。
格律詩分類:絕句(四句)和律詩(八句)長律,也叫排律(八句以上)。
五言的平仄(A、B、C、D四種)
(一)五律平起首句押韻(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韻)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這是平起平收五言絕句 5A]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這是平起仄收五言絕句 5B]
(二)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韻(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這是 5B]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這是 5B]
(三)五律仄起首句押韻(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這是仄起平收五言絕句 5C]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這是仄起仄收五言絕句 5D]
(四)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韻(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這是5D]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這也是5D]
注意:五言律詩和絕句,都是首句不入韻為常見。
助記:這八種五言格律詩的模式中,其實只要牢記二個對聯句式:(其實只要記住前面一段平仄就可,後段是前段的相反。)
一)1仄仄平平仄,2平平仄仄平。二)3平平平仄仄,4仄仄仄平平。
五言平起平收式,(5A)的平仄格式是:2412
五言平起仄收式,(5B)的平仄格式是:3412
五言仄起平收式,(5C)的平仄格式是:4234
五言仄起仄收式,(5D)的平仄格式是:1234
己:七言律詩和絕句(A、B、C、D四種)
(一)首句入韻的(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平起平收的七言絕句 7A]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起仄收的七言絕句 7B]
(二)首句不入韻(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平起仄收的七言絕句 7B]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平起仄收的七言絕句 7B]
(三)首句入韻的(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仄起平收的七言絕句 7C]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仄起仄收的七言絕句 7D]
(四)首句不入韻的(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仄起仄收的七言絕句 7D]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仄起仄收的七言絕句 7D]
注意:七言律詩和絕句,以首句入韻為常見類形。
F:詩歌更多的要求
我以為,初學者,先按如上的平仄格式去作詩,那怕是為了完成作業的詩,目的是為了熟悉平仄的感覺。
但最終來說,詩歌的格律如果如此一成不變的話,怕是古代沒幾個詩人了,難度極高。所以,格律詩還有一個原則性的規則,原則之外,可以作一些變通的。
1、一三五不論:每句詩的第一第三第五個漢字,不論平仄。五言的話,就是第一第三個漢字不論平仄。但不絕對,因為要避孤平,如下:
2、避孤平:孤平,指一句詩中,除了韻腳,只有一個平聲。這種情況是錯誤的。必需二個以上平聲。所以,只要不犯孤平的情況下,每句詩中的一三五可以不論平仄。
3、粘對
4、對聯(對仗)
絕句可對可不對。
律詩第一二句叫首聯,第三四句叫頷聯,第五六句叫頸聯,第七八句叫尾聯。頷聯和頸聯一般是必須
對仗的,而首聯和尾聯是可對可不對的。
對仗要求同類的詞相對,詞大約可分為下列九類:
1、名詞 2、形容詞 3、數詞(數目字)4、顏色詞 5、方位詞 6、動詞 7、副詞 8、虛詞 9、代詞
注:a、數目自成一類,“孤”“半”等字也算數目。
b、顏色自成一類。
c、方位自成一類。
d、不及物動詞常常和形容詞對。
e、代詞“之”“其”歸入虛詞。
f、連綿字只能和聯綿字對,而且詞性同類。如:鸚鵡對鴛鴦(名詞),逶迤對磅礴(形容詞),躊躇對踴躍(動詞)。
專有名詞對專有名詞,最好人名對人名,地名對地名。
名詞還可以細分:1、天文 2、時令 3、地理 4、宮室 5、服飾 6、器用 7、植物 8、動物 9、人倫 10、人事 11、形體……
格律詩的避忌
1、孤平:是格律詩的大忌(上文已經講了,就是一句詩,除韻腳外,不能只有一個平聲。)
2、三平調:近體詩(格律詩),每一句都不能以三個平聲調作結束。
以五言為例,有:仄仄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這一些都是不可以的。
3、重字:一首近體詩中,同一個字,出現二次。叫重字。這也是不行的。當然啊,如果覺得好,就不要為格律而拘泥了。如:“半江瑟瑟半江紅”。
G:如何記住近體詩的格式?
其實詩的基本句式就四種,七言只是五言的擴充套件(可平可仄字有規律)。記住這些後,再掌握粘對規律和拗句拗救,詩律就掌握了!
1(仄仄)平平仄仄平,2(仄仄)平平平仄仄,3(平平)仄仄仄平平,4(平平)仄仄平平仄。
說簡單的,只要記住兩句。其餘兩對是它們的相反。
1(仄仄)平平仄仄平,2(仄仄)平平平仄仄
H:怎樣欣賞詩?
詩是作者以豐富的感情和想象,節奏鮮明和諧精煉的語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式樣。
學會欣賞詩歌,對創作詩歌是至關重要的。故此學會注意:
1、理清形式:
新詩或舊詩,古風和格律詩,記事或抒情,說明或議論,現實或是浪漫,細膩或是粗曠。纏綿或豪放。如此之類的類別,形式、風格,是閱讀詩歌的首要。
2、體味意境:
詩歌一般是藉助“意境”來表達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繪生活圖景融合而成的一種藝術境界。體味意境的方法,抓住詩歌的畫面和氣氛,去感受“此時”“此景”中“此人”的“此情”。
3、咀嚼字詞:
詩歌的語言特色是形象、凝鍊、富於表現力。要聯絡全詩主旨,反覆咀嚼品味,領略含義深刻、雋永的字詞,來理解作者煉字煉意的技巧。特別是典故的引用。努力去體會其深層含義。
4、明辨手法:
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藉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如:比興、擬人、誇張、對偶、排比、襯托、反覆、象徵、以動寫靜、小中見大、虛實結合、託物言志等等。理解這些手法,有助於領悟作者用情。
-
10 # 梧桐樹邊羽
初學寫古體詩,是先學詞林正韻還是平水韻或新韻?哪個易入門?哪個更具古風古韻?
既然是初學古詩,當然從白話入手。咱們現在的白話就是普通話,而普通話的聲韻母是小學的基礎課程,要找出同韻母的字來作為韻腳寫詩,都不需要小學畢業。
所以,從新韻入門更容易,這是毫無疑問的。要說更具古風古韻,那當然是最早出來的韻書最古。新韻是民國至當代,詞林正韻是清朝的,當然是南宋時期的平水韻最古。
為什麼從新韻入門我們如果選用新韻來學習創作古體詩,普通話和文言文詩作最大的隔閡,我們就先跳過去了。題主這裡提到的古體詩,我私下揣摩應該是指中國古典詩詞,應該稱為舊體詩詞,實際上包括了古體詩(不遵守格律)、近體詩(格律詩)以及詞牌。
如果題主一門心思就是要學習古體詩的創作,那就建議直接先學習平水韻,因為古體詩不需要遵守平仄格律,不需要學習平仄交替、對、粘、對仗這些細則,只要突出古風古韻,古風從內容上尋找秦漢魏晉古意,古韻就從平水韻上去貼合,寫出來的東西先形似,後神似,才能有所長進。
而如果題主並非只學習古體詩,其實這是個概念問題,提到學古詩的沒有不是說學格律詩的,因為只有近體格律詩才真正需要認真學習。這個時候我們使用新韻,先專心學好格律詩的其他規則,知道了如何從平仄、對仗上來完成一首格律詩。再來大量閱讀賞析前人格律精品,發現平水韻和新韻的不同。
然後還可以再進行選擇是否使用平水韻來進行新時代古詩創作。
愛仿古的可以使用平水韻,愛創新的使用新韻創作也行。
相對來說新韻更加有利於創作出來的作品在讀者中流行、傳誦。因為即使詩人會平水韻,讀者沒有會的義務啊。
創作詩詞的目的我們為什麼要寫詩?抒情言志。抒情言志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說服讀者,尋求讀者的認同。所以,寫詩的最終目的還是建立起和讀者之間的溝通,用文字帶著我們的感情去擊中他們,這才是一個詩歌創造者的初心。
當然,有一部分詩人只為自己創作,那當然沒什麼問題,您愛用什麼韻,甚至不押韻,天王老子都管不著。
實際上個人看法,我們在新韻的基礎上入門,在格律詩和古體詩的道理上掃清平仄、對仗之類的其他規則對我們詩意表達的阻礙,再來學習平水韻,然後在創作中兼顧平水韻和中華新韻(這是可以的),儘量不使用險韻,就是無論從平水韻、還是從新韻來讀,都是押韻的,這就是兼顧平水韻和普通話詩歌愛好者的作品。
我們創作的目的是為了交流。
詞牌用韻至於詞林正韻,我們都到了可以選擇不同詞牌(平仄限死)的格式來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意境的話,使用詞林正韻毫無問題。詞林正韻比平水韻寬鬆,但和平水韻是一脈相承的。
詞牌天生就是格律體,對平仄和用韻要求比較嚴,因為比平水韻寬鬆,當然可以用平水韻,但是如果用新韻的話,估計我們就只能稱之為現代歌詞,不能稱之為詞牌了。
除非是韻腳用字的韻部在詞林正韻和新韻中都是通韻部的。就和前面提到的寫詩用雙韻一樣,兩邊都討好。但是填詞和寫詩畢竟不同,每個字的平仄都有限定,韻腳字又多,還分上下片,偶爾還有變化,如果想什麼韻都合,非高高手不能為之。
對咱們普通人來說這就不叫兼顧了,而叫簡單複雜化,或者說自找麻煩。
所以初入門學詩,就用新韻吧。
學會了再考慮是否用平水韻。
而寫詞,就用詞林正韻,別想其他的了。
-
11 # 子風長歌
首先在此問題中有幾處“未善”。前半部分
問題應該是“初學古式詩詞(古典詩詞),
是先學詞林正韻、平水韻還是新韻”?至於
後半部分問題“哪個更具古風古韻?”應該
是指當代人用古韻或新韻創作出的詩詞哪
個更具有古詩詞的那種風格韻味。這個問
題也許才是關鍵所在。那麼下面就簡要發
表下個人觀點:
一、首先要特別說明下:當代人無論初寫還
是未來有“功力”後也不宜也不需要用“詞林
正韻和平水韻寫作古典詩詞”!
對於初學者肯定是以“新韻”創作更方便,更
易入門。為什麼呢?因為當代人學的是現
代漢語是普通話,“新韻”是以此而提純出的
韻部書籍,無論發音、聲調、字義都是依
現代漢語普通話為基準的。所以當代人只
要掌握古典詩詞創作技巧,就能輕車熟路
用新韻寫作古典詩詞。
如果當代人用所謂“詞林正韻、平水韻”寫作
古典詩詞,就會有一系列問題。除非你真
不懂,只是單純擇取以上韻書中韻部的字
押上韻完事。如果你真懂,用這些古韻寫
作古典詩詞時,不僅僅是參照韻部擇字押
韻。在平仄時還得用古代漢語聲調去平仄,
且所作詩詞中所有的字義都必須依照古漢
語字義。也就是說你如果用“詞林正韻、平
水韻”押韻,得掌握古漢語。對於當代中國
果僅為了寫作古典詩詞而去全面學習掌握
古漢語這現實嗎?有必要嗎?何況古典詩
詞的平仄和用哪種韻部書押韻無關詩詞的
優美。也與當代人寫作出的古典詩詞,用
“詞林正韻、平水韻”還是“新韻”哪個更具有
“古風古韻”無關!只是掌握古漢語(而不
是隻掌握古韻)能更好的理解古人詩詞是
有一定用處的。但僅為這點而去重頭學習
並真正掌握古漢語和規範化掌握應用古韻
“划算嗎?有多大意義?”
所以講無論初學者還是後來有“功力”了都
不宜也不需要用“詞林正韻、平水韻”創作
古典詩詞。
二、當代人寫作古典詩詞,用“詞林正韻、
平水韻”還是用“新韻”都無關“哪個更具古風
古韻”!如果用“詞林正韻、平水韻”寫作,
在當代人不掌握古漢語的情況下,閱讀時
卻往往會失去“韻味”。因為用普通話讀這
些古韻發音已不一樣了,很多古人的詩詞
當代人讀來都不押韻了就是這個道理。所
以如用普通話讀今人用古韻寫作的詩詞反
而有失真正的“韻味”!
關於當代人用新韻寫作的古典詩詞的風格
和韻味是否更具有“古風古韻”,主要還是
是新韻基本沒有什麼關係。
本人文化程度不高,都是自學創作古典詩
詞和自度曲。寫作所用當然是現代漢語和
新韻(其實本人押韻基本是靠記憶下的普
通話,創作多數詩詞時連韻書都沒有。就
近幾年到今天也沒韻書。)下面舉一些自
己創作的短小古典詩詞供大家參考是否具
有所謂的“古風古韻”?
1、初期古風《冬山行吟》
初冬澗水純,落葉墜風頻。
壑谷終雜鳥,獨餘土雀鳴。
寒陽摧朽木,哪日作炊茗?
一行冬山盡,鐘聲錘暮瞑。
(此詩有初唐風味嗎?)
2、《瀟湘神》少年遊運河古驛二曲
A、寒雨秋,寒雨秋,蒼茫大野暮程愁。
童志欲識千古事,寒衫破驛冷風搜。
B、古柳殘,古柳殘,隋家大道雨絲寒。
漕運不知多少恨,河風冷落淨牆帆。
3、初期古風《早春小詩》
他人尋春去,孤我寂無語。
獨對蘇後山,一行風浸雨。
路發楊柳遲,依隙露簷隅。
挽腳撥籬進,故人驚攜與。
4、五律《荒居組曲》末曲一
草性多荒並,氤氳野莧深。
生蕪園毀履,意困餓憐身。
採雨食墟綠,依陽晾廢薪。
群貓耷舉眼,道熲亮炊蒸。
5、五絕《田園雨夏組曲》七
微風細雨斜,紫燕秀禾捷。
婆婦窗欞語,同針引臘鞋。
6、五律《夢杜拾遺草堂》
持君千里夢,獨立浣花流。
自此一宵夢,由斯萬古愁。
青林接亂目,綠水錯陳憂。
可許光陰再,白雲共嘯樓。
7、古風《春深羈旅組曲》
萬處農鄉滋牧草,一春傷緒轉飛花。
覷燕窮齋忙壘事,農人叩戶話桑麻。
8、七絕《秋夜孤旅》
村火江橋泛水寒,漁舟岸木共秋殘。
征程獨寂鄉心客,冷麵霜絲夜色尖。
9、《歸自謠》秋寒鄉思
天漭霧。性遠他鄉歸雁促。
秋聲逐客荒林暮。
寒江瘦水鱗滿目。
林鴉宿。故心未改風頭粟。
10、《相見歡》步韻後主二曲之一(清秋)
無情月過西樓,默垂鉤。
無限陰涼空曠正清秋。
涼不斷,心尤亂,是清愁。
怎耐西風涼月滯心頭。
(就隨便舉十首詩詞吧,大家看看我這些
現代漢語新韻創作的古典詩詞有沒有什麼
“古風古味”?以上內容是看到題目後隨手
而作,恐有誤漏!在當代還主張用古韻寫
作古典詩詞的人是在“害人”或真不懂押韻
與創作古典詩詞好壞有多少關係。或有別
佩服他們的“高能”。也有的是為了開辦所
謂的“詩詞創作培訓班”而賺錢!)
回覆列表
韻,源於現實生活中表達的樂趣。是老百姓自發會用的一種表達手段。詩經大部分詩歌是採風的結果,也就是民間民歌。按現在讀音,很多無韻,但有研究者論證按當時讀音,則都押韻。民間善於唱山歌的,都是無師自通的用韻者。自編自唱,出口成韻。劉三姐就是典型代表。而今民間依舊大量存在。甚至東北講段子的也善用韻語,如趙本山。
初學寫舊體詩,為了不妨礙本已難得的靈感,可按你的普通話發音押韻,寫完有空再查韻書修改。韻書,自然是新韻更容易使用,因為是當今普通話發音。
當你有興趣挑戰難度稍大的門檻時,可以去查平水韻,剛開始你會很懵圈,堅持住,會好轉。
至於詞林正韻,是古人填詞用的,作者是清朝的戈載。詞林正韻把更多相近的音歸到一個韻部,更寬鬆。
如果你依據詞林正韻寫舊體詩,會被今天某些人譏笑。儘管笑你的人未必寫得比你好。堅強點即可。宋朝的作者們顯然沒用過清朝人的詞林正韻,但宋詞卻是空前絕後的巔峰。
詩之韻等於詩韻,只是初級階段;詩之韻不等於詩韻,是高階階段,這時,詩韻是一種系統合力的藝術效果。
至於古風古韻,並不是用了古代某部韻書就必然會有的。那是全詩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綜合水平的結果。
題外話,其實如今的語文課本里如果對古詩詞的古時讀音能結合古韻表稍加普及的話,讀完中學所學到的古音韻就基本夠用了。現實中我遇到過大學生不記得“斜”的古音,而深圳某電臺已把“鐵騎”的“騎”讀作騎馬的騎,剛才發現訊飛輸入法也是這麼標音的。那麼越來越多的人將不知道杜甫“胡騎長驅五六年”的正確讀法及其格律。不亦悲乎?
滄海之波,氣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