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映畫臺灣

    1、首先, 我個人覺得歌手的級別啥的,不應該這樣比較的,甄妮其實在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末,在港臺的知名度,並不比鄧麗君差太多,甚至鄧麗君中間去日本發展期間,甄妮還相當紅的

    2 甄妮和鄧麗君同年出生,她只比鄧麗君小三週。只是鄧麗君出道比她早三年,不過甄妮18歲就在臺灣出道了,第一張唱片叫《心潮》

    後來有趣的事情是,鄧麗君和甄妮,都有一個共同的老師,那就是華語流行教父級的人物劉家昌

    甄妮在劉家昌的電影裡唱《天真活潑又美麗》

    鄧麗君嚴格說來是劉家昌的師妹,她也唱過很多劉家昌的歌曲,《雲河》《初戀的地方》等等,而且是一出道就開始合作

    3 甄妮和鄧麗君,其實是極少數在普通話和粵語市場,都發展得非常好的天后級人物

    甄妮由於生在澳門,所以粵語幾乎是母語,她出版的粵語唱片,唱紅的粵語歌曲,比鄧麗君是要多很多啦

    《射鵰英雄傳》三部曲,甄妮和羅文的演唱,多麼經典啊

    鄧麗君的粵語專輯,則是非常有名的《漫步人生路》

    4、其實甄妮唱的名曲非常之多,除了著名的《射鵰英雄傳》外,她1991年春晚唱的《魯冰花》,也在大陸傳唱多年,成為著名的少兒歌曲

    另外甄妮也是《海上花》的首唱人

    5 鄧麗君當然是最經典最偉大的華語流行女歌手,甚至是第一,但是如果要選後面的前五,前十,甄妮也是可以入選的,所以,甄妮雖然沒鄧麗君那麼影響力深遠,卻依舊是巨星!

  • 2 # 鄭捕頭

    甄妮和鄧麗君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果單論容貌和唱功,甄妮甚至要優於鄧麗君。但對於整個華語樂壇尤其是對於內地歌迷來說,鄧麗君的地位不可取代,甄妮就要相差很多。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甄妮對內地影響力遠不及鄧麗君

    甄妮和鄧麗君,都是1953年出生,兩人的生日只相差一個月。甄妮出生在澳門,是一個混血兒,鄧麗君出生在臺灣。優於甄妮是混血兒,她的容貌從小就非常出眾,但她並沒有像鄧麗君那樣從小就開始演唱而成為童星。

    甄妮是十幾歲被星探發現,而投入音樂界的,18歲推出自己第一張專輯,而且就是在臺灣發片。

    可以這麼說,兩個人都有著天生的好嗓子和表演天賦,也都趕上了臺灣、香港等亞洲唱片業的快速發展期,推出過各自具有影響力的唱片,也唱出過不少代表歌曲。

    而且,1981年甄妮還在臺灣金鐘獎頒獎典禮上獲得最佳女歌星獎,成為繼鄧麗君之後第二位獲得此獎項的女歌手。但如果論對內地歌迷的影響力來說,甄妮比鄧麗君要相差很多。

    鄧麗君先佔得先機,後成為傳奇

    首先,鄧麗君的歌曲雖然唱的很多都是小曲小調,不如甄妮的很多歌曲洋氣,但那些歌在七十年代末被大陸人們聽到,起到了一種音樂啟蒙的作用。大陸的人們已經幾十年沒有聽過這種音樂,歌曲中還能歌唱男女之情,而且用一種能夠聽到演唱者呼吸的唱法,這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都是絕無僅有的體驗。

    其次,正是佔有了這樣的先機,鄧麗君的歌曲在八十年代被大陸歌迷擁戴,並經由非常多的歌手翻唱,迅速席捲全國。鄧麗君好聽的歌曲簡直不計其數,隨便一首都有非常高的認知度。而那時候的甄妮,只有與羅文演唱的《射鵰英雄傳》主題歌隨著電視劇播放而為人所知,但唱片和其他歌曲幾乎不為內地人所知。

    再次,甄妮確實是參加過央視春晚的,而且還一口氣唱了兩首歌,觀眾對這位歌手有了認知,但隨後甄妮並未像有些港臺歌手那樣快速把開啟的內地市場作為主要的市場,而是還繼續深耕自己在香港及其他亞洲地區的市場。內地人只知道甄妮的名字而聽不到她更多的歌,慢慢也就把她淡忘了。而鄧麗君的那些歌儘管很多人並未買過正版唱片磁帶,但那些歌曲早已隨著電視和廣播,成為非常多華人的共同記憶,形成時代的烙印。

    還有,鄧麗君儘管在演藝生涯中也出演過影視劇,但音樂始終作為最主要的發展陣地,甄妮卻拍過不少影視作品,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她在音樂道路上的專注度。

    還有最終的一條,鄧麗君在1995年英年早逝,這使得本來就有些神秘的她,更成為一種傳奇,連同她的那些經典歌曲,也就再也不會被一代一代華人忘記了。而甄妮儘管這些年寶刀不老演出不斷,但對於內地觀眾來說基本沒有太多影響,因此也就不可能把她與不朽的鄧麗君相提並論。

    華語音樂圈無人能及鄧麗君

    其實還不要說甄妮,連同與甄妮同時代的汪明荃、徐小鳳,以及後來的梅豔芳,又有誰在內地人的心目中,地位與鄧麗君可以等量齊觀呢?

    一方面,鄧麗君真的唱出很多適合當時華人聽的好歌,另一方面,鄧麗君已經成為傳奇,這是任何其他華語歌手都取代不了的。

  • 3 # 鳳水仙

    在華語樂壇,還沒聽說過能和鄧麗君比肩的,,那些說誰誰誰能比的,全都不自量力,到目前為止,除了她,還沒聽說官方為誰立碑

  • 4 # 趙煙寧

    因為亞洲流行音樂的代表是日本。而鄧麗君在日本的成績無人能敵。昭和五大歌姬。(分別為 鄧麗君 美空雲雀 千秋直美 山口百惠 本田美奈子)五上紅白歌會,連續三年全日本音樂放送受賞,日本公信榜連續上榜52周,感動全日本的100首歌曲唯一外國歌手,第36名,武道館演唱會場場爆滿,日本數次光影復活鄧麗君,數次專門紀念鄧麗君名曲音樂會。沒有一個其他的非日本歌手做到。大中華地區以歌手身份被文化部評為二十世紀十大文化名人,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二十世紀十大中文歌曲 月亮代表我的心第一名。粵語地區 一水隔天涯亦是十大名曲。各種成就數不勝數。一個歌手所能達到的影響力的天花板就是鄧麗君。鄧麗君小姐在歌壇的地位就是羽之鳳,鱗之龍,獸之虎,。一覽眾山小!無人可比!

  • 5 # 雁過千山

    我覺得從音域方面來說,甄妮比之鄧麗君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什麼卻和鄧麗君的知名度相差比較遠,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音樂風格:鄧麗君大多數唱的是小曲小調,有比較好的民眾基礎。歌曲的難度也不是很大,老少皆宜,人人都可以哼唱,比較容易流傳開來。她的演唱也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辨識度極高!甄妮的歌音域跨度廣,演唱難度更大,在普及性方面相對就會吃虧一些。她的歌曲風格比較多樣化,比較考驗歌手的唱功,但是反而在形成個人風格方面會有所削弱!

    天時地利:大陸在經過文化大革命鬧騰過後,人民大眾精神文化方面比較匱乏!那個年代基本上都是革命歌曲,樣板戲的天下,個人的情感基本上不被重視。正是在這種文化大背景下,鄧麗君的歌率先進入大陸市場,可以想象,像她這種風格的以訴說個人情感為主的流行音樂會讓人多麼新奇驚喜!那個年代,鄧麗君的歌甚至被視為靡靡之音,人們是帶著欣喜,震驚,甚至是羞澀的心情在聽他這些情呀,愛呀的歌!可以說她的歌深深震撼了大陸民眾,給大家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而港臺其他歌手進入大陸市場,則是以後的事情了!

    市場開拓:鄧麗君的歌不僅在港臺流行,積極推向中國大陸,而且在東南亞,在日本,也花了不少精力經營,並取得輝煌的成績!反觀珍妮在這方面就比較缺乏開拓精神,所以最終形成了鄧麗君的歌流傳度更廣,鄧麗君更加知名的結果!

  • 6 # 璞玉渾金聲玉振

    流行音樂講究的是市場和商業,而非藝術高度一項,單論藝術水平,甄妮在鄧麗君之上,鄧麗君嗓音有種“慈”性的美,很親切自然,尤其符合傳統東方審美,俗話說“討巧”,一俊遮百醜,僅僅這一項就讓鄧麗君在那個年代的華語流行歌壇上吃香,何況她天生良好的樂感,對分句的處理極具音樂性,這是她傳奇程度很大一部分來源,尤其是在大陸的“傳奇”度,另外眾所周知的政治原因,距離產生美,她所在的那個時代也把她捧上了神壇,她因沒來過大陸,更成全了她留在那個時代的完美印象。

    要說藝術高度,我覺得華語流行樂壇超過她的人很多,甄妮都不算是多高的標杆,但單單一首《海上花》就可算得上一騎絕塵,這一首情歌在深度上就超過鄧麗君幾乎所有情歌,鄧麗君的情歌雖深情,但基本姿態很低,說白了都有搖尾乞憐之感,拋開意識形態和時代侷限不談,其實這也是當年她的歌剛進大陸時遭到專業界廣泛質疑的重要原因,現在的回憶訪談往往把當時的批判與特殊時代不夠開放的視野混為一談,其實遮蔽了當時批判的藝術初衷和合理的一面,看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歐美流行樂壇上的潮流,無論是大名鼎鼎的Whitney Houston,還是相對不那麼主流的Sinead O"Connor,無不體現著女性平等的人格,而非附庸,開放初期的大陸音樂家也不懂國際新潮流行樂,但憑著樸素的藝術直覺對鄧麗君歌聲中的消極面進行了批判,是有道理的。而鄧麗君這種腔調的形成,我認為是來自在日本的學習,可謂成也日本敗也日本,日本的學習使她的音質有了脫胎換骨的美化,另一方面卻客觀上激發了她內心深處潛在的那種乞憐的姿態,一首《千言萬語》體現得最為明顯,過去她在香港唱的時候儘管唱腔稚嫩,音質也相對粗糙模糊,但氣質和格調在,有一份十年面壁圖破壁的心志,而到日本學習後回來再錄製的唱片卻成了對鏡空嗟嘆“你瞅瞅我愁得多美,你就欣賞我一下吧”的意思,音質是精緻了,唱腔也圓潤了,可惜格調低了不止一個檔次,而這個在鄧氏作品中俯首即是。二十多年前有位名叫徐江的記者曾撰文《鄧麗君怎麼就成了歌壇聖母?》,對此有過一定的解讀,跟筆者觀點有類似之處。

    至於鄧麗君在聲樂技巧上的貧乏與短板就更明顯了,可謂高不成低不就,飽和的音域不超一個半八度,小字組a以下幾乎是虛聲,小字二組d以上要麼幹喊,要麼用假聲,只有聲音條件最好的時期有過幾個小字二組#d,質量都非常一般,音質沒有層次感,力度對比幅度一般也就p—mp—mf三個層次,拉不開,這都是她既有殿堂級的聲望,又廣受質疑的原因

  • 7 # 非龍非彲

    一個是混港臺的,一個是混完港臺東南亞轉戰日本的。段位不同啊。。當時的亞洲音樂頂峰是日本市場。知名度和成就必然不會一樣。

    不用吹不用貶,鄧麗君是華人歌手唯一全亞洲具備影響力的,早期在港臺不瘟不火,歌曲也小調為主 瓊瑤歌為輔,七十年代東南亞爆火,但是仍不是當地數一數二的人物,只是在港臺東南亞比較火而已。84年二次進軍日本之後,才是瘋狂爆紅的開始,有了港臺東南亞的基礎,又有了大陸的粉絲,在日本又創下至今無人超越的成就和榮譽,那才有了亞洲天皇巨星鄧麗君的稱號,你要知道,當時的港臺音樂 抄日本,日本是亞洲音樂中心,不可否認 無論歌手還是影視明星大家都想在日本有成績,然後回到港臺自然高人一等,鄧麗君做到了這個,所以自然是金字塔尖的存在。不要給我扯鄧麗君只會小調啊 情歌啊 軟綿綿沒有技術含量的歌曲等等,,隨便她的一首歌拉出來 都不是簡單的,她是女高音,聽著簡單 你未必能駕馭的了,甄妮只混港臺,鄧麗君是混了港臺混日本,完全不在級別上,好吧。大家都還崇拜日本音樂 抄人家的時候,鄧麗君已經殺到了人家老窩,而且成績還不錯。

  • 8 # 一個來自宇宙的天才

    時代所需,鄧麗君的歌曲適合做療傷藥,她聲音舒緩,溫潤適合剛剛經歷文革苦難的人們療傷用,加上大陸是流行樂是從無到有的過程,所以她影響巨大,堪稱是華語流行樂的導師。而因為87年腎病和哮踹鄧也漸漸淡出,隨著時代的發展,不過她的風格也不再收到追捧。她的淡出華語歌壇卻迎來了高潮,臺灣姜育恆,蘇芮,王傑,陳淑樺等,新加坡臺灣籍歌手韓寶儀,香港譚張爭霸等將樂壇推向了最高峰。

  • 9 # 兆鉑165813703

    在亞洲拿鄧麗君比較的人實在不尊重亡靈,鄧麗君盛名在日本,而當時的日本流行音樂代表亞洲最高水平,彈丸之地的歌星很多人翻唱小日本的歌

  • 10 # 紫夢飛舞

    甄妮的嗓音醇厚,音域寬廣,她演唱的歌曲也深受大家的喜愛。

    1981年5月16日,她獲得臺灣金鐘獎‘最佳女歌星獎’。她是繼鄧麗君之後,第二個獲此殊榮的歌星。

    1991年,參加了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她演唱的《魯冰花》成為了當年的流行曲。

    雖然她的唱功不凡,但是,和鄧麗君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出道成名早

    鄧麗君出生於1953年1月29日,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顯現出了歌唱的天賦。

    在參加一次黃梅調歌唱比賽時,以一曲《訪英臺》奪得比賽的冠軍。當時她是年齡最小的參賽者(13歲)。因為喜歡歌唱,以14歲的年齡簽約了唱片公司,從而正式出道,發行了唱片《鳳陽花鼓》。

    早期的代表作《採紅菱》、《一見你就笑》、《晶晶》等。

    二.鄧氏唱腔

    鄧麗君在多年的演唱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我們稱其為鄧氏唱腔。

    她的嗓音甜美,形象溫婉,非常符合大眾的審美。同時,多年的演唱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對演唱不同的歌曲(歡快、抒情、悲傷)都能拿捏自如。她的顫音、泣聲、和歌曲尾音上翹都很好的融進了歌聲裡,增強了歌曲的表現力。

    比如鄧麗君在演唱《再見我的愛人》這首歌,融進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演唱中幾度哽咽流淚,增強了歌曲的感染力,也讓觀眾朋友們和她一起,感受到了失去愛人的悲傷……

    《一見你就笑》這首歌是比較歡快的曲風,是鄧麗君早期的代表作。在演唱這首歌時,歌詞最後一個字尾音上翹的處理,給歌曲增添了俏皮幽默的色彩,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藝術特色。

    三.多語種歌曲

    眾所周知,鄧麗君是一位語言天賦極強的歌星。她不僅能用國語,粵語、閩南語演唱歌曲;還能用英語、日語、印尼語、馬來語演唱不同風格的歌曲。

    在日本發展時期,她是一位連續三次獲得日本紅白歌會大賞的華人歌星。《空港》、《襟裳岬》、《浪花節人生》等歌曲,是那個時期的代表作。

    四.國際知名度

    鄧麗君不僅在亞洲擁有太多的歌迷,而且在世界舞臺上也享有極高的知名度。

    她是第一位在美國林肯藝術中心、拉斯維加斯等地舉辦演唱會的華人歌星。據說在美國舉辦演唱會時,三個小時門票銷售一空,演出現場就連過道上都擠滿了觀眾。由此可見,鄧麗君的影響和國際知名度。為了演出效果,她專門練習舞蹈,為觀眾展現出了載歌載舞的舞臺風格。

    曾經為她主持過‘十億個掌聲’演唱會的主持人田文仲先生曾說過這樣一段話:鄧麗君的歌曲老少咸宜,從兩歲的娃娃到百歲的老人都喜歡。由此可見,鄧麗君的歌迷是多麼龐大。她的那些歌曲,如《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月亮代表我的心》、《千言萬語》等一直傳唱至今,成為了永恆的經典。

    所以說,鄧麗君是一個傳奇。她是20世紀後半葉最負盛名的歌壇巨星。沒有哪一位歌手能與鄧麗君相提並論。她的歌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任時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 11 # Aliu66728

    不比,差不多;

    一比,差很遠。

    到目前為止,沒有哪一個流行歌手敢和鄧麗君比一比的。

    就是因為:

    不比還不錯

    一比差很多

  • 12 # 庭院故事

    時代,位置,時事,音樂發展到了那個時代所必須需要的過度,從傳統曲藝到現代歌曲的轉變,鄧麗君天生的Teana之音迎合了這個時代需求,造成了鄧麗君在華語樂壇獨一無二的地位,無人可以超越。

  • 13 # 好好太好玩了

    鄧麗君屬於小傻子,就是唱民歌小調那個型別,應該說很符合華人的欣賞標準,比較含蓄,所以他的選歌基本上都是符合他嗓子的歌曲,鄧麗君也唱了一些英文歌,你們去聽一聽,完全沒有那個味道,那我最記憶深刻的就是鄧麗君曾經翻唱過一首西陵迪翁的愛的力量,鄧麗君演唱的那叫一個慘不忍睹,說明了人都是有侷限性的,而香港歌星甄妮,就是一個大嗓子,唱歌真聲用的比較多,音域比較寬一點,氣息量大,比較適合唱一些動感的爆發力強的歌曲,這些歌曲時代感比較強,過季就讓人覺得有點老土,加上唱的很多都是粵語歌曲,早期國內剛剛開放,可能還能佔點便宜,現在隨州網路音樂可以聽到世界上各國不同的音樂家演繹的歌曲,誰還再去聽粵語歌?基本上就屬於是音盲的,

  • 14 # 黃黼嘉博士

    發出這個問題的人根本不懂華語世界的流行曲史只是濫竽充數寫些歪文博取點選量及閱讀量。華語流行曲自從新中國1949年建國後昔日老上海大歌后一一溜走,華語音樂獨在香港落地生根。在1949-1968這十九年間出了不少名曲經典到了1968年香港電視播有限公司開臺成為第1代免費電視節目臺,每天也有綜藝節目於是臺灣的歌舞團便蜂湧到香港表演及登臺。由於當年香港經濟起飛,冠絕亞洲,因此帶動這批臺灣表演團紅遍東南亞及海外有華人的社群。第一代臺灣歌星出來淘金者個個歌藝非凡,交際手段了得。當年鄧麗君仍未出道。鄧麗君只是第三批出道的臺灣歌手,歌藝也只是以小調為主音域變化遠遠不入流鄧主要竄紅原因是登陸了日本歌壇並被日本三大電視臺及當年新興C D唱片崛起取代黑膠唱發行量成本低,但生產量銷量卻倍增因而造就了一個鄧麗君第一代翹楚歌星名氣比鄧大多了姚蘇蓉,楊燕,李亞蘋,鄧亞萍,青山,包娜娜,林沖,第二代尤雅,謝雷,鮑立,孔蘭芬,別把鄧麗君吹得太大

  • 15 # 唯一五線城市

    就颱風及實力兩個方面來說,甄妮省鄧麗君兩個檔次。但還有很多方面的東西影響到一個歌手的名氣。到目前為止,在臺風及唱功能跟甄妮比肩的歌手只有一個——蔡琴。小鳳姐也差一點點。個人看法

  • 16 # B151907777

    差很多嗎?如果你問50歲以上臺港人,兩人知名度應該差不多。如果是問大陸知名度,可能是鄧麗君的歌進入大陸早知名度高!我猜是歌路問題,那時內地環境渴望這種甜蜜溫軟的歌聲與曲路!相對來說,我印象中甄妮當初的表演都比較洋派,她那天使吻過的高音嗓子也不是溫婉路線,後來她與羅文蕩氣迴腸的對唱堪稱絕響,可引進大陸時間已晚,那時內地音樂市場多的是自產歌手,菜色多了,就不像當初鄧麗君歌流行時那麼突兀顯出了!我覺得現在年紀大的人唱起甜蜜蜜夜來香,一來是好唱,二來,我們更多的是情懷!

  • 17 # 竽笙1

    得人心者得天下!一個歌手要得人心,一定要有超強實力,超強實力的集中表現是親和力:顏值的親和力,品德的親和力,歌聲的親和力,作品的親和力。鄧麗君的這些親和力總體上勝人一籌,所以,別人相差甚遠。

  • 18 # 手機使用者潘三哥

    論歌喉的話各有千秋吧,說到知名度,我想甄妮不象鄧麗君那樣高產,而且鄧麗君八十年代初在日本歌壇紅透了半邊天,鄧麗君會五種語言,這些都是甄妮所不及的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設計改造下圖64平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