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夜構想
-
2 # 尼山布衣
一是從政治上來看,缺乏一個明確的政治綱領。雖然提出了“替天行道”的口號,但缺乏號召力,特別是宋江的“反貪官不反皇帝”的理念,從根本上來講,宋江的造反還是希望留在體制內做事,不是以推翻封建制度為目的,因此就不能吸引社會各階層尤其是農民的廣泛參與。縱觀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失敗者居多,成功者寥寥,什麼原因呢?歸根結底,都缺乏一個明確的政治綱領,都沒有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如,大澤鄉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農民起義,雖然建立了張楚政權,但只是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疑問,沒有一個明確的政治綱領。再如,唐朝末年由黃巢領導得農民起義,是唐朝末年起義中,歷時最長,範圍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場農民起義,雖然建立了“大齊政權”,黃巢也成功在長安登基稱帝,但是最終沒能實現統一,中國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
二是從經濟上來看,缺乏一個有號召力的經濟政策。所謂的“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論秤分金銀”,充其量也不過是小農經濟思想,沒有從根本上觸及封建的土地剝削制度。中國封建社會的問題,從本質上來講,還是農民問題,是土地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從根本上解決土地問題的辦法,就不能取得佔華人口絕大多數農民的擁護和支援。天平天國起義,從經濟上來看,制定了《天朝田畝制度》從根本上來講,觸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要天下之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這就是一大進步,對社會各階層尤其是農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如果不是後期洪秀全等人的腐化墮落、內訌等因素,推翻清王朝也不是沒可能。
三是從軍事上來看,缺乏一支有信仰的軍隊。宋江等人雖然建立了根據地,實現了武裝割據,但梁山好漢成分複雜,有皇室貴胄、有低階官吏、有罪犯、有生活不下去的流民等等,缺乏統一的信仰,主要是靠個人英雄主義,靠“忠義”作為統一思想行動的旗幟,講義氣是梁山好漢的“標配”。要想鍛造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軍隊,光靠義氣顯然是不夠的,必須有遠大的理想,也就是有共同的信仰,雖然宋江給大夥描述的這個遠大理想是有朝一日接受朝廷招安,討個功名,以便封妻廕子,但這個目標,對於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人來講,並沒有吸引力。除了有共同的信仰外,還必須有嚴明的紀律、軍事制度等,否則,軍隊一盤散沙,紀律渙散,就不會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就不會取得勝利。
綜上所述,從政治上,宋江缺乏一個明確的推翻宋朝的政治綱領,從經濟上,缺乏一套贏得人民擁護的經濟政策,軍事上有沒有建立一支有信仰、群眾擁護的軍隊,即使不受招安,也不會推翻宋王朝取得天下。
-
3 # 微光人文
在梁山好漢再聚義廳前聚義之後,宋江就和吳用等人開始商量起了招安大計,並且在未接受招安之年,多次強調詔安是為了梁山更好的發展,也有很多人反對招安,比如李逵曾經多次說到想要造反,讓宋江取代王位,那麼如果梁山不接受招安會有怎麼樣的發展呢?我認為是這樣的:
一、草寇梁山好漢梁山好漢在我們眼裡看起來是梁山好漢,但是其實在當時的官方也就是一群土匪草寇而已,梁山好漢的構成十分複雜:
有之前朝廷官員的,比如秦明,林沖,呼延灼的人,他們大多在梁山排名比較靠前,但也就有那麼幾個,還有一些就是這些是土匪的,比如二龍山,桃花山和等最終併入到梁山,而更多的則是民間的窮苦百姓,比如智取生辰綱的晁蓋等人,比如李逵,張順等人.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其實並沒有過高的戰術素養,如果時間久了,我感覺他們就會和太平天國一樣,內部分崩離析,所以是無法戰勝朝廷的。
二、天時地利梁山好漢之所以可以在梁山泊聚義,並且多次打敗高俅童貫等人率領的朝廷軍隊,最主要的原因是得力於他們的800裡水泊梁山優勢地形,當時北宋在開封作為都城,軍隊是不擅長水戰的。
而梁山伯只有一大批,擅長水戰的首領,比如阮氏三雄,張順,張橫兄弟等,即使過了水域進入梁山之後還有山勢地形,這是軍隊所不瞭解的,是無法戰勝梁山泊的。
因此,憑藉的天時地利的因素,在梁山戰爭中可以多次打敗朝廷軍隊,如果放到正面硬碰硬,就不見得是這樣了。
三、從歷史看農民起義梁山泊的性質其實可以看成是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看中國古代歷史農民起義中幾乎沒有以勝利而告終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農民階級的侷限性,畢竟梁山中很多人都出身比較低下,沒有什麼文化,而沒有文化是無法治理一個國家的。
他們說其他的生活就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生活,而這放在朝廷中顯然是不合適的,更需要的是范仲淹這樣的憂國憂民的情懷。脫離了梁山打陣地戰顯然是不行的,並且在接受詔安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和方臘大軍作戰的時候,梁山也損失慘重,如果他們就一直佔山為王的話,結果也無異於此,因為我認為詔安也是一個比較正確的選擇。
總梁山好漢無論從人數上還是戰術上來講,都是無法和朝廷相媲美的,即使當時北宋已經發展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但是拿下樑山這樣比較大的土匪山頭還相對容易的事情,如果不接受招安,那麼梁山好漢也不能留下之後殉國的好名聲,因此接受詔安就是最好的選擇,不接受是無法奪取天下的。
-
4 # 長風文史
宋江不接受招安,其實梁山的下場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更不可能奪取天下,建立新王朝。
在相比於同時期的方臘起義,其實梁山宋江只是小打小鬧。且不說真是歷史宋江他們怎麼樣,就小說來言落草為寇和自立為王是兩種很大的區別。梁山起義一沒有宗教基礎,缺乏民眾基礎,兵糧匱乏,命不久矣。雖說有一百單八將,但是大多數將領沒有都是草民出生,缺乏眼光,一些有文化人還是靠著坑蒙拐騙強拉入夥的。自己隊伍裡派系林立,要想統一目標更難。
梁山地處山東,朝廷管控能力還是蠻強歷來起義比較成功的,都是從窮山惡水走出來的,因為朝廷從知曉到調兵到用兵都是需要時間,有從容的佈置時間,而梁山不具備這個條件。
大家同意這個回答嗎?
-
5 # 人人都說愛你39370854
這個問題很搞笑,第一,《水滸傳》是小說,能不能奪取天下,作者可以隨意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甚至可以寫成是水滸英雄假扮金人俘虜大宋的兩個皇帝,但是絕對不可能說佔領江山,就跟穿越劇《尋秦記》一樣,隨便編劇把劇本寫得多麼神奇,怎麼也不會變成項羽成功戰勝了劉邦。
第二,實際歷史中的梁山土匪,遠遠沒有小說那裡厲害,包括江南鐵心造反的方臘,本身影響就比水泊梁山的造反影響大,實力強,但是都被宋朝官軍輕鬆剿滅。
所以拿小說當事實,很可笑。
-
6 # Acb666
這是個假設命題,也是個好問題!下面我試著回答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不可能奪得天下的!為什麼呢?
一,宋江當時所處的位置決定了不可能的。
1.因為宋江以前只做過最大的官是押司,也就是處理一些小的事情,接觸的最高官府領導也就是知府。
2.宋江一心想著招安,想著入仕,想著被上面封官。所以,就是不被招安,那麼他也只會哀嘆,甚至恨朝廷,在這種猶豫之下一直到他年老,即或最後想通了不再想去招安了,想推翻朝廷,那麼他的精力和銳氣也就大大減弱了。
3.缺乏清晰的治國的綱領,只是"替天行道"。
《水滸傳》中提到當九天玄女娘娘傳授三卷天書時對宋江說:“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為主……”。而九天玄女娘娘是屬於道教的,但是根據梁山具體的口號和表現,"替天行道”應是符合儒家的"仁義之道,忠義之德。"
4.勢力還不夠強大,如果不招安,除了和方臘打還要和朝廷打,而北宋在歷史上又是社會經濟比較繁榮的時期,所以想推翻北宋王朝還是很難的。
二,梁山所處的地位位置有限,地方有些狹小,糧草也不利於更多的人用。而且紀律也還是不太嚴明。
三,梁山好漢雖然是替天行道,但是還是有一些人在百姓中的影響可能不是那麼好。有的是"打家劫舍"。派系林立,不能切實的擰成一股繩。
四,治理國家的文官缺乏,梁山大多是武將,只會打打殺殺。
以上簡單的回答一下,請指正。
-
7 # 王偉33249
我個人認為應該不能
1,首先思想格局就束縛住了宋江的手腳,宋江具有濃厚的忠君思想,更愛惜自己的名聲,為了自己的名聲更不惜拉李逵陪葬。
2,大宋趙家政權依然在廣發老百姓心中還是具有一定的地位,從北宋滅亡後,南宋的建立可見一般。
3,在宋江所處的年代,正是岳飛,韓世忠等這些後來的南宋中興將領的年代,軍事上更不是其對手。
-
8 # 關注漳浦
梁山好漢大家都看過,想必大家對裡面這群俠肝義膽的忠義之士是非常欽佩的,他們面對強權的壓迫揭竿而起,劫富濟貧,專治各種不服,讓人看了好不過癮,不過相對於結局來講,很多水滸迷看完了之後也許會非常的扎心。雖然梁山上集聚了一百單八將,但是因為後面的詔安,其中大多數好漢都歸順了朝廷,本以為是入朝為官享受榮華富貴,卻不曾想被人下了套成了前線的炮灰,尤其是在征討方臘的過程中,大部分的英雄好漢都是相繼被殺,可以說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剩下的不是被朝廷整死,就是被自己人整死。
這時候想必很多朋友都會在想,那當時如果宋江等人不歸順,繼續在樑上打天下會不會有更好的結局呢,其實在當時這樣的做法也只有兩個字,那就是滅亡,因為根據梁山上的情況來看,沒有什麼更好的結局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來看兩邊的整體實力對比,當時梁山上的部隊都是以農民強盜為主,作戰雖然勇猛,但也只是僅限於普通的打家劫舍和欺負一些不入流的官兵,因為在當時宋江等人曾經多次攻打青州等州府,耗費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不說,還沒有取得一定的成效,而當時的大宋可不止山東這些州府,而且當時的大宋因為邊境吃緊並沒有將自己最強的部隊西軍調遣過來,如果這些部隊過來圍剿,那麼就是硬碰硬,梁山上的這些英雄好漢恐怕就要各奔東西了。
其次從內部矛盾來看,當時的梁山上分為了三派,宋江一派、晁蓋吳用一派以及是二龍山一派,在宋江這邊的人在之前基本都是朝廷的官員,像呼延灼、盧俊義等,雖然朝廷虐我千百遍,但自己依然對朝廷如初戀,當時他們逼上梁山也與宋江等人的計謀有關,所以只要是有詔安的機會,這些朝廷的舊將想必還是很開心的,如果宋江想要舉旗造反,那麼他們可能也會首先造反宋江。
當時梁山上不接受詔安的只有二龍山一派,也就是魯智深、武松等人,雖然魯智深和武松沒得說,但要想發展壯大,那麼單憑他們幾個是絕對不行的,沒有了五虎和其他的兄弟,那麼跟普通的草寇也沒什麼區別,對上朝廷的部隊,只能是死路一條。
當時宋江也不是沒想過自立,也曾和吳用商量過造反的事,而吳用當面就回絕了宋江的想法,並從各方面闡釋了利弊,認為不詔安最後就是死路一條,所以宋江才接受了朝廷的詔安,只不過可惜的是在詔安後的這些事情他們都沒想明白,除了二龍山一派的人最後好好地活了下來,其餘的人可謂是死得可惜呀!
-
9 # 素琴經齋
假如就是沒有假如。如果有假如那麼宋江不接受招安只要兩種結果。
1:內訌散夥。這個不符合作者的初忠。歌頌英雄主義的主題就變了。內訌是不可能出現的。作者要表現的是這種英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所以不會有。
2:繼續發展壯大。直至戰勝朝廷。這個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歷史上真的沒有。不能太假了呀!讓朝廷戰勝剿滅。這個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作者很巧妙地安排了朝廷招安(詭計)宋江接受。最後悲劇式的結果。壯哉。
-
10 # 大林W
標題,如果《水滸傳》中宋江未接受招安,是否能奪得天下?
《水滸傳》究其作者是施耐庵還是羅貫中存有爭意,這切不說。但這部書是四大名著之一。
《水滸傳》中宋江不接受招安,也一定奪不了天下,為什麼我要這樣來說,作者所寫的中心思想,應該說是官腐民必反,無非是希望政府清正廉潔。為百姓做好事,才能實現國泰民安為出發點的,為此寫出這部小說。歷代名人作者基本出身於官宦之家。普通百姓之人既使能寫得出來,也不會得到流傳的。所以說作者一定圍繞帝王意願來抒發觀點,才會保身獲得名氣。小說主人公宋江這個命名,作者是存有一定目的命的名。宋同送,江好比江山。組起來,就是送江山,哈哈,朋友們會說,真是個聊。我會同意你的說聲,就是聊嗎,不聊小說又從何處發源呢。原本水滸傳實有三十六人,透過改篇塑造108人。必定是一部小說。虛構成份參與其中,作者是本著社會現實彎轉敘述而已。如果作者能把反判頭領寫成推翻江山,獲得帝王的話,可能他的腦代要分家,無論如何也不會把宋江舉到成功之點。在說了宋江手下雖收了不少造反官員,都是以官逼民反為出發點虛構的,但突出一句話,只反貪官,不反皇帝。
以上答卷未必扣題,水平有限,只好按題意粗淺理解,不足之處敬請名師指導。
再見。
-
11 # 曲阜三合堂風水
宋江的思想決定了他一生的最大格局,作為一個正爾八經的封建地主階級的"愚忠"思想,也必然難有最大的成功。宋江屬於地主階級出身,他是被迫上梁山,他內心是極大的不情願擁有一個落草為寇的人生。看看梁山上這些所謂的兄弟們更多的只是一群素養不高的農民或者一些犯了官事的逃犯。由於階級立場的不同,他根本難以與梁山上的廣大群眾一條心。他內心洶湧澎湃著的是如何才能為當官發達,光宗耀祖、封妻廕子。
梁山上聚集的大多數成員都是遭受官府迫害或地主壓榨的普通勞動者,這部分人天生的權貴階級的敵人,他們與官府可謂是勢不兩立,水火不容。他們思想簡單,更多的是因生活苦逼,被官府壓迫,所以,他們更希望在大梁山小富即安,解決溫飽夠了,很難去尋思什麼升官發財,榮華富貴。但是這其中也有不乏一時“背運”的官宦之人。他們“身在梁山、心向朝廷”,渴望有朝一日能夠再穿官衣、再吃皇糧,所以這部分人與宋江是一條路,也是宋江的積極“擁護者”。
縱觀任何朝代的更替,以及中國社會程序史,每一個農民團隊所組織任何起義或革命都有他的侷限性,都難以取得最後的成功。其根本原因是他們由於出於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及對自身出路的絕望,他們的“革命目的”不明確。起義宗旨也只不過是“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等最初級的反抗思想。由於農民階級小生產者的意識和自身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得他們不能夠形成一種“合力”,以及他們的盲從性使得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的地主階級宋江之流能夠“趁虛而入”,佔據起義軍的領導地位,並將他們一步步地帶向了“招安”的不歸路, 從而造成了他們的徹底失敗。
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至極的宋江時刻受到當時社會宣揚“三綱的影響”,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宋江便是這種思想的產物。宋江還是鄆城押司的時候,一直勤勞守正,一直稱北宋的皇帝為“聖上”,可見在封建觀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不僅是宋江,梁山好漢中的許多人,如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秦明等人,他們也深受“三綱”思想的影響,他們寧可支援招安的,也不願再作亂賊臣子,更不敢對皇權有非份之想。所以,最終宋江選擇了招安,繼續效力朝廷。這是在“三綱”思想影響下的必然選擇,也是宋江既便起義成功也不可能當皇帝的根本原因。
-
12 # 鬱松新說
我的觀點是就算是宋江沒有接收招安,也很難取得天下,主要依據如下。
第一、宋江梁山水泊百八里作為根據地,只能影響一方,地盤過小後勤保障方面,有很大侷限性,難以成大氣候。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沒有足夠大的後勤保障,戰局很難推進,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肥”,北宋朝廷再怎麼軍事實力怎麼差,綜合實力還是要比梁山實力強,註定梁山勢力只是曇花一現,失敗是註定的。
第二、宋江梁山好漢很多都是草莽英雄和亡命之徒,文韜武略的人才稀少,很多都是一節莽夫,想取得天下,也是很難成功的。梁山好漢多是綠林英雄和亡命之徒,落草為寇也是被逼無奈,而且裡面能稱之為文武雙全的大英雄也是寥寥無幾,在思想上也是很難統一,他們只想著在梁山有個落腳之地,如果有更好的選擇,也是鳥獸群散。
第三、宋江如果方臘聯手,打敗宋朝皇帝,這個也有可能,關鍵是這兩支隊伍都是草莽英雄多,就算最後打敗了宋朝,最後梁山和方臘兩幫勢力最終也會內耗,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等到兩敗俱傷的時候,被宋朝政府減到便宜,兩家一起收拾,最後的勝利還是大宋朝。
所以,綜合已上三點,宋江不招安還是難以取得天下的。
-
13 # 獨立創作
如果《水滸傳》中宋江不接受招安,也不可能奪得天下。
首先宋江沒有領袖的謀略,要想奪得江山,根本就沒有那個實力和智慧。
當時的梁山雖有一百零八將,但都是武將,有猛無略,都是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其中的幫派不少,沒有團隊精神。一盤散沙。
由於受當時封建社會君王制影響,梁山好漢多數都是當時政府官員違法後逼上梁山,但在梁山的條件根本就沒有當官員的好,很多人都想著有招一日想在當官效忠朝廷,不想當背叛朝廷叛逆之徒。
梁山和當時的朝廷對比也不是朝廷的對手,朝廷的文才謀略很多,梁山不過一介武夫而已。論兵馬糧草梁山也不是對手,只有招安而想著效忠朝廷,升官發財。
朝廷用計招安梁山好漢,是要滅梁山好漢,當時的梁山首領宋江信以為真,所以被朝廷文官用計使梁山好漢多數都戰死沙場。
《水滸傳》的作者也是根據當時的封建思想影響而寫作的,如果寫成宋江奪得天下,那作者就得死路一條。
回覆列表
宋江不接受招安他也不可能統一天下。山上這夥人都不具備爭奪天下的資本,沒有爭奪天下實力。
以宋江的為人和梁山上的一群草寇,根本就沒有爭奪天下的資本。小說中描寫梁山上有108位好漢,可我們來看一下這108人中到底是有幾個人能夠真正懂得用兵之道呢?有那麼幾個人都是從朝廷連哄帶騙的弄過來的,真正到了爭奪天下的時候,這幾個人是沒有能力指揮大兵團作戰的。他們都是小規模戰役,甚至都是以單打獨鬥為主的武官。再說智囊中樞,吳用人如其名,就是個無用之輩。他沒有規劃天下的能力,只有一些小聰明,弄一些偷雞摸狗,構陷他人的勾當到是手到擒來,駕輕就熟的。再有哪些排在天罡星以後的地煞星之流就更不用提了,都是一些雞鳴狗盜之徒。他們的心思不在爭奪天下,滿腦子都是喝酒賭錢,打家劫舍。這是梁山這夥人的個人素質和本領。
山上的這夥人離心離德,人心渙散,怎麼可能爭奪天下。
再說一下樑山上的人心問題,自從梁山上有了人,就開始有了拉幫結夥的人。從王倫開始梁山上就開始有了黨派之分,林沖火拼王倫,晁蓋當上了頭領。可林沖依然沒有融入到晁蓋的隊伍中,始終被邊緣化。宋江上山以後,結黨之風更甚。晁蓋的死就是結黨的惡果,宋江當了大哥也沒有改變事實。結黨營私之事依然我行我素,三人一夥,五人一黨。大家永遠都不是一條心,這樣的隊伍怎麼可能爭奪天下。宋江為人從來都是利己主義,對自己有好處的事才做,這樣的領導怎麼可能號召兄弟們為他賣命呢!
在這時期同時存在的還有很多的起義部隊,方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看看詔安後徵方臘就可以知道宋江這夥人的實力。徵方臘時他們率領的還有很多是朝廷的部隊呢!後方的給養也是朝廷配送。打到了最後損兵折將,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種方法的戰役勝利,宋江他們能承受幾次。要說他們奪取天下,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所以綜合以上觀點個人認為宋江不接受招安,他也不可能奪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