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4
回覆列表
  • 1 # 專解不惑

    武則天是個好皇帝嗎?

    關於武則天的負面史書很多,把她醜化成一個惡魔,但從她執政期間的成績來看,從百姓立場來說,她絕對是個好皇帝,對女人來說就是救星;看我仔細分析。

    一:她的執政能力

    武則天給唐太宗李世民做了十一年才人,在唐太宗正常處理政務中,她耳聽目染學了十一年,她也十分崇拜唐太宗,後她在輔政和執政期間延繼了“貞觀之治”政策。

    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她重視農業,推出了“勸農桑、薄賦役”政策

    她注重對外經濟貿易,建立與歐亞國家絲綢貿易關係,並保障陸上、海上交通安全暢通。

    著名詩人稱讚她:九天閭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三:重用人才,廣納賢才

    她不但巧用奸人,但更重視賢才能臣。

    在沒執政期間前,由於男尊女卑的觀念,在皇宮爭鬥中,她是個十足的壞女人,所以她利用奸人打壓前朝忠臣或反對她的人,把陰陽相剋權術玩到了極點。

    建立大周朝後,她清楚要國家穩定發展下去,必須重用賢才能臣,所以她利用忠臣揭發奸臣,然後把這些奸臣殺盡,從此朝廷一片清風氣正。

    她重用的賢才能臣:狄仁傑、張柬之、蘇良嗣、姚崇、宋景.......都是宰相哦,可見她是個明君,只是非常時期用了非常手段而已。

    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稱讚她:挾刑賞之柄以駕馭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英賢之所用也。

    四:首次提倡男女平等

    她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提倡男女平等的人,可惜復恢唐朝後,為了防止女人亂世,又取消了男女平等。

  • 2 # 王大金444

    到了近代,女權主義高漲,武則天的形象大變,成為了甄嬛一樣的受害者,各種被侮辱和被損害,最後忍無可忍,只好奮起抗爭,這就有些矯枉過正了。

    自古虎毒不食子,只聽說兒子從老子手裡奪江山的,很少有老子從兒子手裡奪江山的,何況還是親媽。雖然說為了權力可以不擇手段,但是親媽對兒子下手,這還是破天荒第一次。可謂亙古未有。

    自古以來那有立侄兒為太子的道理,小心以後沒人給你上墳燒紙。人家武承嗣當了皇帝,只會給武元爽上墳燒紙,你就是孤魂野鬼知道不。還是兒子好,兒子能給你燒點紙。武則天正在糾結中,武承嗣病死了,武則天毫無選擇,只能立李顯。但是如果順利交接,那麼李顯繼承的就是武周江山而不是李唐江山,所以才有了五王政變,政變之後的江山才重歸李唐。

    所以武周時期的統治是很糟糕的,尤其到了後期幾乎不得人心,因此才有了李唐的復辟

  • 3 # 西魏書生

    武則天做皇帝是稱職的,卻是個不稱職的妻子和母親。

    首先說稱職的皇帝。武則天儘管是個女人,卻有著政治家的殺伐決斷。為了上位,什麼事情都做的出來,為了陷害王皇后,心狠的親手弄死出生不久女兒,以此來嫁禍王皇后。為登上皇位逼死了兩個兒子,廢黜了兩個兒子,心夠狠的!徹底淪為權位的奴隸。但是她也識人之明,啟用狄仁傑等,基本維持了王朝穩定,打擊反對派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維護自身統治。

    其次不稱職的妻子。武則天做李世民的昭儀時,就與太子李治暗通款曲,這是對太宗皇帝的不忠。做李治妻子時候,收攬大權,網路人心,好使自己上位。等到李治病逝,又明目張膽的招收男寵,還不是一個,比如張易之,張昌宗等,無恥至極!作為人妻,武則天青年亂倫於前,當皇帝老年亂搞於後。

    第三不稱職的母親。俗話說得好,虎毒不食子,武則天先後害死自己的女,因為這些兒女被他當成上位的棋子,簡直草菅人命!教育子女更是不敢恭維。中宗李顯懦弱無能,太平公主跟母親一樣權力燻心,亂搞男女關係。為了自己身後事,竟然想傳位給侄子而不是兒子,幸虧狄仁傑等極力反對才未得逞。

    武則天死後,對老公對兒女無言以對,只能立下一塊無字碑,任後人評說。

  • 4 # 九哥脫口秀

    武則天是一位稱職的好皇帝!武則天在血與火的鬥爭後登基稱帝!

    1、政治較清明

    武則天提倡科學,能夠破格用人。在她統治時期進一步發展了科學制,創立了殿試和武舉。並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舉。武則天透過科舉、自舉和別人推薦,選拔了一批傑出的人才,成為武周政權的中流砥柱。

    2、經濟有發展

    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認為“建國之本,必在於農”,“家足人足,則國自安”。命人撰成農書《兆人本業記》,頒行天下。她繼續推行均田制。在邊遠地區實行軍事性屯田、營田,成效顯著。重視和提倡興修水利,在獨掌政權的二十一年裡,地方水利工程有19項。還以境內農田好壞作為獎懲地主官吏的標準。

    武則天時代的手工業也在發展。主要表現在採礦業、鑄造業和紡織業上。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又促進了商業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貿易的發達。武周時期的交業事業,亦相應發達。

    3、國力很強盛

    武則天執政的時代,繼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懷柔政策和“降則撫之,叛則討之”的策略,對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貴族的侵擾和叛亂,採取了堅決抵抗、討伐的態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主要表現在,長壽元年(692),武則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復“安西四鎮”的請求,並慧眼識英雄,在眾多的將領中擢拔王孝傑為全軍主帥、武威軍總管,率軍大破吐蕃,一舉收復“安西四鎮”,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派兵鎮守,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

    長安二年(702)十二月,武則天又在庭州設定北庭大都護府(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薩爾縣),與安西大都護府分別管轄天山南北兩路,維護了國家主權和版圖完整,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了與中亞人民的友誼。

    4、文化已發達

    武則天在位時裁文史,光耀文史。重視古建築的修建,較著名的有長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陽龍門石窟和乾陵。相容三教,使其發展。武則天本人遵儒、寵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華江為一本《三教諸英》。發展科舉,提高官僚隊伍的文化素質,開放殿試,增加制舉次數和常舉難度。

    武則天不足的地方,有人會說她濫殺無辜,荒淫無度!這個有點過!因為他所殺的舊朝老臣,都是想對付她,或滅了她的人!荒淫無度,這個也能理解,人無完人!治理好國家,私生活其實可以放寬一點的!

    總結來說,就是政治,經濟,民生,軍事,文化都達到一個不錯的治理局面!最後立無字碑,有自知之明,意思就是功過自己說不算,讓後人去評價吧!

  • 5 # 在下古麒

    也許從妻子、母親、妹妹等角色開看待武則天,她都並沒有做到自己的本分,可是,從一個皇帝的角度來看待武則天,她卻頗有雄才偉略,對於當時唐朝的百姓也算的上是一種幸事。

    儘管在武則天出於維護自己的權力地位而殺了很多反對自己的朝臣,可是另一方面,她仍然能夠任用賢才,不過前提是不會反對自己的統治,即使平時說了武則天不愛聽的言論,她還是會網開一面而不予追究,因為她知道,治江山就必須要耐住性子,只有這樣才能夠對國家有所益處。

    在一方面,他任用武承嗣,利用武承嗣來遏制住那些反對自己統治的朝臣,另一方面,她卻又能夠看到狄仁傑等臣子的能力,將國家事務委託給他。並且,武則天能夠原諒起草《討武檄》的駱賓王,並且誇獎其寫的《討武檄》文采奕奕,責怪宰相沒有留住這種人才。

    在她把持朝政的時期,進一步打擊門閥勢力,解決影響皇權統治的門閥隱患,並且她進一步發展科舉制度,從底層蒐羅人才,使得平民透過科舉成為士子,各盡其才,削弱了門閥貴族的影響。

    另一方面,她整頓吏治,嚴懲貪吏,使得國家政治普遍清明,正如《資治通鑑》所評說:“太后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

    在經濟方面,她重視農業上的生產,讓百姓迴歸農業,休養生息,與此同時,手工業、商業也有著長足的發展。在她任內,儘量的做到了不擾民。

    雖然武則天人品不咋地,但是如果光從皇帝的角度上做出評價的話,那至少在歷代皇帝中也算的上是頗有政績的。

  • 6 # 張睢陽齒

    拋開私德不談,武則天絕位列唐朝明君前三甲。自660年起,唐高宗李治風眩症發作,開始讓武則天理政;到705年退位,這四十多年可說是唐朝國力上升最快的階段。國泰民安,百姓安居。

    一、皇帝好不好,資料來說話

    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全華人口共380萬戶。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龍元年)全華人口達到615萬戶。農業社會人口就是最大生產力,武則天執政短短數十年間全華人口數量增長近一倍,足以說明當時政績清明,天下太平。武則天統治下唐朝國力大增,史書說她的執政“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二、打破門閥,發展科舉

    武則天掌權初期為了剷除異己,任用酷吏來俊臣、周興等人大肆屠殺李唐宗室和忠於唐朝的大臣,此舉沉重打擊了唐初門閥勢力,庶族地主力量開始抬頭。

    690年,武則天在洛城殿親自考核貢士,“殿試”制度自此開始。702年,武則天設立“武舉”;此兩者極大的豐富了科舉制內容。

    三、東征西討,揚威絕域

    660年,大將蘇定方攻滅百濟國,於其地置熊津都督府。

    662年,薛仁貴坑殺十萬鐵勒軍隊,突厥大衰。

    668年,大將李勣攻滅高麗國。

    680年,禮部尚書裴行儉在黑山大破突厥,斬殺泥熟匐可汗。 次年,裴行儉等又平定突厥阿史那伏念叛亂。

    公元692年,大將王孝傑等率軍擊破吐蕃,攻佔安西四鎮。

    702年,於庭州置北庭都護府,管理西突厥故地,鞏固了唐朝中央政府對西域地區的管轄。

    705年,武則天病逝,以“則天大聖皇后”之名,與唐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

  • 7 # 叔說點事兒

    麻煩不要複製百度和知乎上的問題,被人回答透的問題真的沒啥繼續回答的意義,反覆的咀嚼只會和口香糖一樣讓人噁心而不會向茶葉令人反覆留戀。

  • 8 # 小二看歷史

    武則天: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在她掌理朝政近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後來“開元盛世”打下基礎。但是,武則天逼害王后蕭妃,殺害親子,大封武氏諸王,重用酷吏,嚴刑峻法,冤獄叢生,作為女皇的武則天,是一個鐵腕人物,給人留下女中鬚眉的印象。

    一提起武則天,馬上就能想到“兇狠”、“無情”、“殺人不眨眼”等一些不好的詞語,武則天14歲入宮之初被冊封為才人,之後唐太宗駕崩,武則天出家兩年為尼,回宮後為宮女,後來被冊封為昭儀,一直到皇后,最後當上了皇帝,在位15年後,讓了帝位。看到武則一生中的大小經歷,其中有對政治的嚮往與感悟,有無法得到晉計的無奈,更有在爭取帝位時的殘酷~~

    在看到武則一生經歷中認為,武則天是一個充滿野心的人,致使她在一生的奮鬥中付出了代價,做出了常人不可理解和痛憤的行為,但這也是她為人的果斷個性,從古至今,都是男人稱帝,只有武則天,這個女人也在皇位上控制過萬馬河山,除了她有過人的膽識與智慧之外,支撐她的就是這種機智、果斷、沒有絲毫猶豫的個性與做事風格,她在位期間,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疆域的遼闊,國家的強盛,如果不計較她個人的一些行為,她的執政成績是十分卓越的。然而她的殘暴也不能不被人指責,曾經為了自己的帝位,殺了很多無辜官吏,成了一名讓人望而生畏的暴君。但一個女人,想要當上皇帝,除了這種做法,她還能怎樣呢?就因為她殺了人,就被人指責是一個潑婦,毫無道德的人,真要是那這樣的人怎麼會管理好一個國家呢?她的功過是非已經刻在歷史上,武則天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一切被後人指責的暴行都掩蓋不了她的輝煌政績~~

  • 9 # 盧克文工作室

    則天稱帝后,更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她認為“九域之廣,豈一人之強化,必佇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國”、“定邊疆”的人才,她不計門第,不拘資格,一律量才使用。為了廣攬人才,她發展和完善了隋以來的科舉制度,放手招賢,允許自舉為官、試官,並設立員外官。此外,她還首創了殿試和武舉制度,為更多更廣地發現人才,蒐羅人才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比如,中唐名將郭子儀,就是“自武舉異等出”。這樣,在她施政的年代裡,始終有一批“文似仁杰”,“武類休武”的能臣干將為其效命,有力地維護著武周的政權。

    她能坐上皇帝是因為她有這個能力和理想,並且當時朝野也沒有誰能阻止她,唐太宗李世民死後為避免江山回到楊氏手中,傳位於能力不強的李治(中庸型的), 李治為保皇位穩定又逼死了李恪、李道宗等宗室內部有能力的人(千萬不要相信貞觀長歌裡的內容,歷史上李恪才是真正有能力當皇帝的人,可惜他的血統裡有一半是前隋楊氏,最終只能落得自殺的下場) 河間郡王李孝恭的後人又主動退出權利中心。

    所以可以這麼說,當武則天開始設法進入朝政的時候,其實李唐方面已經沒有人有能力什麼可以阻止她

  • 10 # 人文行天下

    武則天是個好皇帝,這毋庸置疑。雖然她的皇位好像來路不正,而且私生活不檢點。但瑕不掩瑜,不可否認,在她統治期間社會的發展。首先,武則天繼續打擊士族勢力。我們知道,士族在魏晉時期影響非常大,即便到了唐朝,士族的影響仍然存在。唐初,像李世勣、魏徵等人拒絕宗室聯姻,而求親於鄭、崔等士族。唐太宗時修訂《氏族志》,這次所修氏族志在李世民干預下,“不須論數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級”,以李唐皇族為首,外戚次之,舊貴州崔氏降為第三。其他基本上按當朝官員的地位高下。於是原有的一些庶族獲得了士族名分,而 山東士族等進一步受到打擊。武則天改修《氏族志》為《姓氏錄》,改修原則是“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於是武家被升為第一等,許多憑軍功起家的庶族新貴被列入士族,原有計程車庶限界進一步被打破。至此,士族的影響基本消失殆盡。其次,武則天執政期間,繼續推行均田制度,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她經常釋出詔令勸課農桑,規定以農業政績的好壞作為對地方州縣官員升降的標準。她還令人編了一本《兆人本業記》的農書,頒行天下,指導農業生產。在武則天統治期間,社會經濟繼續發展,糧食儲備豐富。長安四年(704年)時,“神都帑藏儲粟,積年充實,淮海漕運,日夕流行”。人口也有了迅速增長,永徽三年(652年)時,全國有戶380萬,到神龍元年(705年)時,增加到了615萬戶,3714萬口。第三,武則天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天授元年(690年),首創由皇帝親自策問舉人的殿試。長安二年(702年),又開武舉,此後同科舉一樣每年舉行。武則天更是開展“南選”制度,使嶺南、福建等邊遠地區人才得到科舉入仕的機會。第四,武則天創立“自薦”和“試官”制度,廣攬人才,鼓勵官吏和百姓自薦,以求進用。狄仁傑、姚崇、宋璟、張九齡等都是武則天時期被選拔任用的。第五,武則天時期,唐與新羅聯合,攻滅百濟,西域影響遠,軍事武力達到唐代頂峰。基於以上幾點,應該說武則天是一個很不錯的皇帝。

  • 11 # 孤城影隨

    算是一個好皇帝。

    1、政治較清明

    這主要表現在武則天提倡科學,能夠破格用人。在她統治時期進一步發展了科學制,創立了殿試和武舉。並下令九品以上民吏及百年自舉。武則天透過科舉、自舉和別人推薦,選拔了一批傑出的人才,成為武周政權的中流砥柱,如狄仁傑、姚崇、宋璟,後來成為開元時期的賢相。唐中期的宰相陸讚揚武則天善於用人,賞罰分明。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亦認為,武則天“政由己出,明察善斷”。因而那種認為武則天重用酷吏、外戚、男寵,政治上一片黑暗的觀點,是值得商榷。

    2、經濟有發展

    武則天重視農業生產。認為“建國之本,必在於農”,“家足人足,則國自安”。命人撰成農書《兆人本業記》,頒行天下。她繼續推行均田制。在邊遠地區實行軍事性屯田、營田,成效顯著。重視和提倡興修水利,在獨掌政權的二十一年裡,地方水利工程有19項。還以境內農田好壞作為獎懲地主官吏的標準。武則天的這些措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其一,國家倉庫裡儲滿了糧食;其二,地方儲糧亦很豐富;其三,戶口顯著增加。

    武則天時代的手工業也在發展。主要表現在採礦業、鑄造業和紡織業上。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又促進了商業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市”的增加或城市貿易的發達。武周時期的交業事業,亦相應發達。(以上詳見拙作《武則天統治時期的社會經濟》,收入《武則天與洛陽》,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3、國力很強盛

    中國自秦漢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統一是歷史的主流,各民族的共同願望。因此,衡量和評價任何一個帝王的好壞、是非功過,都要看其如何處理各民族的關係,能否維護國家的版圖和主權。武則天執政的時代,繼承了唐太宗的民族懷柔政策和“降則撫之,叛則討之”的策略,對吐蕃、契丹、突劂等族貴族的侵擾和叛亂,採取了堅決抵抗、討伐的態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主要表現在,長壽元年(692),武則天批准西州都督唐休璟收復“安西四鎮”的請求,並慧眼識英雄,在眾多的將領中擢拔王孝傑為全軍主帥、武威軍總管,率軍大破吐蕃,一舉收復“安西四鎮”(龜茲、于闐、疏勤、碎葉),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派兵鎮守,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長安二年(702)十二月,武則天又在庭州設定北庭大都護府(故城在今新疆吉木薩爾縣),與安西大都護府分別管轄天山南北兩路,維護了國家主權和版圖完整,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了與中亞人民的友誼。

    4、文化已發達

    武則天在位時裁文史,光耀文史。重視古建築的修建,較著名的有長安大雁塔、松山少林寺、洛陽龍門石窟和乾陵。相容三教,使其發展。武則天本人遵儒、寵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華江為一本《三教諸英》。發展科舉,提高官僚隊伍的文化素質,開放殿試,增加制舉次數和常舉難度。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武則天重用了各種各樣人才。剛開始時,她提倡告密,擢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酷吏,濫殺了許多無辜,招致群情激憤。武則天便反過來殺酷吏“以雪蒼生之憤”,實際上酷吏們都是秉承她的命令列事的。表面上看來,這是耍弄權術的把戲,不值得讚賞。但是要承認,當時所殺的多是李唐宗室貴戚、舊朝元勳大臣,這在客觀上削弱了已經腐朽計程車族勢力。可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勢和地位,武則天又有殘暴的一面。她不惜殺害一代忠臣長孫無忌,用毒酒殺死長子李弘;貶黜著名書法家褚遂良以及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等。她對於膽敢違抗自己的朝中重臣來濟、韓瑗、柳弼等,一概嚴懲不貸;對於王皇后、蕭淑妃這樣的“姐妹”輩,先是誣告上許多罪名,再讓她們受盡非人的折磨,最後置之於死地,連她們的女兒也不放過。因此,要說武則天是個暴君,也有一定的根據。

    不過歷史上對她貶斥最多的是,她曾擁有幾個男寵,這便成為她千古難泯的醜聞,成為文人墨客顛來倒去的話題,以至於連同她創造的卓著政治業績也隨之淹沒了。武則天寵幸的人主要有薛懷義、沈南蓼及張易之、張昌宗等。

    總的來說,武則天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而且是一位傑出的女軍事戰略家。“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她在各方面都發展了貞觀之治,併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當然,武則天在政治上也有黑暗面,經濟上也有過財政困難時期等等。但比起她的歷史功績,這些畢竟是第二位的。還應該指出當時經濟有發展、國力很強盛,都不是武則天個人的功勞。由於均田制的推選和科舉制的勃興,使世襲貴族勢力迅速衰落,中小地主階層急劇崛起,大批文人學士昂然躋身政壇,這種歷史趨勢把武則天推上了女皇寶座。武則天順應了歷史時代,又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下為公)作藏頭詩?有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