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寒風中出擊

    個人觀點,從來都不是越有錢越開心的,擁有的越多,得到的越多,煩惱反而會越來越多,有研究表明,一個月掙兩萬到五萬之間的人,最幸福,低於兩萬,高於五萬幸福感都會越來越低。錢掙得少,滿足不了購買慾,煩惱,錢掙得多,同時操的心花費的精力也就越大,同樣

  • 2 # 搞笑短影片哈哈

    物質生活豐富了,不代表精神生活就豐富,快餐時代,大家生活節奏較快,沒有時間發現生活中讓自己內心得到滿足的點,比如說物資匱乏時代能吃到肉餃子,或者能吃頓飽飯就很滿足,這就是那個滿足點!

  • 3 # 真貓智慧平臺

    壓力變大了,事情變多了,實際還是一顆不斷追求的心在影響人們,開心不開心還是以個人心態為主,就如創業的人,從來不覺得加班是問題,而員工一般不喜歡加班,調整好心態,就能應付一切,內心的強大是我們的基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才能更快樂!

  • 4 # 猜尼美

    真的不知道你曾經經歷過什麼,在你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你竟然會很快樂,求這位大佬科普一下心得,好讓我這個屌絲也可以早日脫離苦海,然鵝現實總是嫩麼的殘酷,讓我完全不能愉快的玩耍,所以我決定老老實實,苦逼的寫個段子和你好好聊聊。

    1,期望

    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你吃個饅頭都是開心的,因為在哪個努力奮鬥的階段,所有沒有得到過得成就,全部都可以稱之為預期期望,當你第一天吃到的不是饅頭,而是肉包子,就超出的預期了,你不開心才怪,然而我老闆每餐給我的,連他的狗都不吃,你是不是覺得平衡了很多?

    2,對比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比如你把你的老婆和大款帶的小仨比,有沒有感覺到承受了1萬點傷害?是不是應該趕緊給你老婆買一份保險壓壓驚,然後受益人寫上你的名字?你每上一個臺階,你的層次就會越來越高,還好你是個上進的人,因為金字塔上方你沒上一層,對比就會越來越少,而層次也會越來越高,還是老實猥瑣打打野,打打錢換一身裝備再去和他們剛吧。

    3,角度

    所有人的牛逼都是苦逼堆起來的,為什麼我這麼悲觀的人還能活生生的,在電腦面前和你吹牛逼,那是因為我在用我現在的每一滴苦逼,在娛樂大眾,所以能堅持看到這裡來的,你們特麼是不是應該點一下贊呢?現今社會人,十有八九都是戲精,如果你是因為受到別人的感染,覺得自己空虛,寂寞,冷而不開心,你是不是應該今天就回家,讓你老婆快(gao)樂(chao)7次,有沒有覺得開心點?

    最後,估計是因為,雙十一看到慢慢的購物車,竟然沒有一個人願意給你買單,苦逼的發了個感慨,這不是正好可以安心的剁手了。

  • 5 # 民間藝術家2

    以前吃大鍋飯,除了城鄉差別外,其它差別很小,尤其是貧富差距小,大家都一樣,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易滿足。

    但人的貪念、攀比是與生俱來的,條件不具備時就壓制,當條件具備時就爆發。

    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一方面刺激經濟高速發展,另一方也刺激了人的慾望的神經。

    物質和精神兩條腿走路,但兩條腿都很難平衡。物質生活水平上去了,但思想道德等精神文明建設沒及時跟上。這是發展中的問題,需要在發展中逐步解決。

  • 6 # 新視角新認識

    擁有的更多,想要的更多。因為眼界開闊了,之前想要的已經看不上的,想要逼格更高的了,心裡憧憬的也變了。見過更好的,用過更好的,就想要更好的,人是無法滿足的。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上學的時候,想買幾百的東西,上班以後,發現幾百隨便買,想買上千甚至上萬的東西了。

  • 7 # 秋陌微寒

    小時候家裡窮,爸爸們都去外地掙錢了,家裡剩下婦女和孩子。鄰居們為了節省柴火,每天傍晚都輪流燒火餾饅頭。

    天剛暗起來,就會聽到某個小孩兒用稚嫩的嗓音大聲呼喊著“溜——饃——了~~”,隨著“嗷~嗷~”的迴應聲,另外兩家就會各派出一個小孩兒端著饃筐子到那呼喊的源處去。等到饃餾熟了,再各自拿回。一年四季,如此反覆。

    我們三個小家庭,就像一個大家庭似的,誰家有點兒好吃的都會分一點給其他的小孩子。就在這傍晚的呼喊聲中,我們慢慢長大了……

    條件好了以後,各自都蓋了新房子。鄰家女孩已為人妻母,鄰家男孩也將搬往新家。曾經一到夏天就蹲在樹蔭下吃飯的那個衚衕口,再也熱鬧不起來了。

    我想,是因為經濟的改善,讓我們對彼此的需要越來越少,聯絡不再緊密了吧。

    所以,真的很懷念小時候的窮日子,沒有什麼慾望,單純而快樂……

    (注:饅頭和饃是同一種麵食。)

  • 8 # shuai芳苓雅歌

    人的需求提高了,品味提高了,比如15年咱們看春節聯歡晚會高興呀,等著呀盼著,而如今咱們怎麼看也不覺得好看了

  • 9 # 啤酒瓶裡的罐子

    75年,3個孩子,每一天能一起分一根1毛錢的油條,那叫一個香,左右鄰居1個月孩子也見不著。因為爸媽在城市上班,每天能吃白麵饃,幸福。出門,用個樹枝叉上門就行。天多藍,雲多白!

  • 10 # 行好事

    一是現在壓力大了,各種貸款,醫療什麼的,還有就是想得到的太容易了,沒有幸福感,小的時候想要什麼沒那麼容易得到,得到了滿滿的幸福感。

  • 11 # 鳳146983974

    因為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噻!古時候有個乞丐吃飽了在曬太陽,他樂呵呵地說道:“能夠每天吃飽穿暖,再曬曬太陽,我這一輩子就滿足了!”這句話被一個縣令聽到後,就馬上把他接進府裡,好吃好喝地招待著,就想看看他是不是真的滿足了。沒過多久,乞丐就不滿意了:“大人,這多沒意思啊,我想要個娘子了”!於是縣令大人就真的賞了他一個嬌妻,誰知道隔了幾個月,乞丐又不幹了:“縣令大人,我看還是當個官才讓我更滿足……”縣令大人一聽,就馬上把他趕走了……就是這個道理噻!我們小時候窮,能夠吃飽穿暖就已經很滿足,可是長大以後,經濟條件富足了,吃穿不愁,所以人們就開始嚮往房子車子,接著就是名車豪宅……所以人們的慾望只會越來越高,這也是他們不快樂的根本原因。

  • 12 # 桑代克的貓er

    從前的我們,沒有電腦、沒有電視機、沒有網路、沒有很多的錢,也沒有那麼多的零食和漂亮的衣服。但是,我們總會創造出很多快樂。我們喜歡去危險的山洞冒險;去清澈的小溪游泳;去山澗的石頭縫裡找螃蟹。我們還會抬頭數星星,為它們組成的各種美麗的形狀而驚喜,開心。可現在的人們卻在他們擁有很多後失去了簡單的快樂。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曾說:“如果你不能對現在的一切感到滿足,那麼,縱使讓你擁有全世界你也不會快樂[1]。”

    1、貝勃定律——快樂本質上是種“敏感度”

    “貝勃定律”指原來的砝碼越重,之後就必須加更大的量,人才能感覺差別[2]。它揭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現象,即當一個人經歷了強烈的刺激後,他對這類刺激的免疫能力會大大提升——就心理感受而言,第一次大刺激會讓第二次的小刺激變得微不足道。從中我們可以推出一個鐵律——快樂遞減,即得到的越多,感受到的幸福就越少。人處於較差的狀態下,一點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能讓他興奮不已;而當所處環境漸漸變得優越時,人的要求、慾望等就會隨之提升,感受快樂的能力會大大降低。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雖然擁有很多,但是我們內心已經失去了對快樂的感受力。要牢記,快樂不是實體,而是一種情感體驗,能獲得多少開心,取決於我們對快樂的敏感度。

    2、狄德羅效應——快樂需要給生活做減法

    “狄德羅效應”專指擁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後,不斷配置與其相適應的物品以達到心理平衡[3]。揭示的是一種常見的“愈獲得愈不滿足”的心理現象。現代的人總感覺生活得很累,身上揹負的重擔越來越多,原因就在於人們不懂得放棄,那些生命中無用的東西讓心靈承受過多的慾望和枷鎖,會給自己帶來壓力、痛苦、焦慮、不安。只有懂得放棄,才能遏制、消減自己過多的慾望,拋棄那些紛繁而無意義的慾望,讓自己生活得充實、簡單、快樂。

    3、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滿足物質需求之後開始追求精神成就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一共有7個層次,在一般情況下都是低層次的需要被滿足之後才會追求更高的層次需要,這7個層次包含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於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認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4]。其中最底層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時,保證了人格和精神正常,其他都是價值感的需求。所以人們擁有再多沒有價值的東西,何來快樂。另一方面,人們的需求和發展如果出現不協調,即使擁有再多也無法開心,同時可能會使自己感到更多的壓力和焦慮。

    4、認知失調理論——你需要的未必是你想要的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廷格與1957年提出一種社會認知論[5]。其前提是每個人都努力使自己的內心世界沒有矛盾,然而所有的人都無法使自己達到無矛盾狀態。費斯廷格認為,相互失調的認知因素會引起人的心理上的緊張,併產生不愉快體驗,他將其定義為失調感。每個人的心理空間中包含多種多樣的認知因素,人們擁有的東西和他們的觀念、信仰、價值觀、態度、期望出現不一致時,就會產生一定煩惱。

    後來,我們擁有了很多,但為什麼不開心了呢?也許是因為我們追求的東西錯了,與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根本就南轅北轍。相信我們如果能夠正視自己內心的想法,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然後盡最大努力去靠近,我們一定可以感受到快樂的。同時,不要因為獲得的更多而置換掉稀少的快樂。記著內心真正能讓你澎湃的東西,然後向開心的聖地出發。

    參考文獻

    [1]張成文.墨菲定律[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17:254.

    [2]張成文.墨菲定律[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17:253.

    [3]張成文.墨菲定律[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17:256.

    [4]彭聃齡.普通心理學 (修訂) [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4.

    [5]周曄,黃旭.高職業聲望從業者職業汙名感知和員工幸福感——基於認知失調視角[J].經濟管理,2018,40(04):84-101.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是皇帝,你會留下燕洵的性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