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努力的小烏鳥

    第一,交通環境,古往今來無不如此,看發達城市無不如此,如上海,香港,二,是否是礦產.水資源豐富的各種資源大市,三.加工貿易科技教育.醫療,研發……,四,政策惠顧,工商業的發展,招商引資,地方智囊團,父母官策劃。

  • 2 # 賀千城財經

    一個國家,有的城市發展快而好,有的則GDP較高而位置在內陸。

    那麼,制約一個城市發展的最大因素是什麼呢?我認為是最優級地理位置的城市,這個最優級是臨海、平原三角洲、面積大等帶3點特徵 ,如果有其中一項達標,城市發展的天然優勢不會差。

    可以發現,中國符合條件的城市有:上海、深圳、香港、廣州、天津、杭州、青島及福州等一二線城市。

    它們多多少少都符合其中一個指標,而中國最大城市上海則兼具臨海、長江三角洲平原和城市規模大等3個指標。有了它們,上海發展的天然優勢是巨大的,2019年經濟總量達到38155.2億元,比2018年經濟增速達6%,增量5000億以上,繼續穩居中國各城市的首位。

    海外城市方面,有日本東京、美國紐約和洛杉磯、英國倫敦等世界一級城市以上城市,它們也都是沿海城市,各自國家的首都及大城市。

    說了這麼多,這3項優勢帶給上海廣州等城市什麼優勢呢?我認為有以下3點。

    一、發展經濟的交通和貿易優勢

    上海、廣州和杭州等城市臨海而處河流三角洲,位置優越,有利形成超面積的發展地帶。

    憑此優勢,在交通上更有利於基礎設施的架設,建設大城市,形成海陸空為一體的交通網路佈局,遠超內陸等省的一些二線城市,如武漢和重慶。

    在貿易上,臨海的優勢發揮出來了,對外貿易更具便利、吞吐量和航程短等優勢。

    二、有利建設大城市,吸引外來人口,建設區域核心城市

    臨海且處河流三角洲朋友地帶,城市發展的腹地要廣闊一些,有建設全國的區域核心城市的天然條件,吸引優勢經濟產業的佈局入駐和外來人口。如杭州是浙江省會,杭州灣核心城市,長三角主要城市之一。

    三、教育、醫療等高階資源領先佈局大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帶有臨海、處三角洲及面積大的上海、杭州和廣州等大城市,高等教育和醫療條件是二線以下城市及大部分內陸城市所不能比擬的。

    廣州有大學數量共119所,本科以上的有83所,上海共104所,本科高校64所,分列中國高校總數排行榜的第3和第5位。

    此外,在全國中心學學校教育質量上,一二線城市也是處於領先地位的。

    在全國三甲醫院數量上,上海66所排第2,廣州62所排第3,天津也有49所排第4位,武漢35所,重慶27所。

    綜合上述概要

    簡而言之,優勢的地理位置造就良好的城市發展天然基礎,基礎決定發展的起跑線,上海、廣州及杭州等城市就是有天然地理優勢的城市,如果它們放到內陸的南昌、西安和長沙等位置,發展的自然條件自然要差一些。

  • 3 # 極度深寒

    制約一個城市發展的最大因素是什麼?

    影響或左右一個城市發展的最根本原因在於地理位置、區位優勢和產業佈局。

    中國經濟歷經三十年的發展,國內城市早已形成以北上廣深為首、長三角、珠三角、京津都市圈領銜,成渝、長江中下游、中原和關中城市圈陪跑的發展格局。透過觀察這些重要的都市圈會發現,地理因素和區域優勢成為其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地理因素

    一般人類的聚集區或城市開埠都會選擇水土肥沃的地勢,要麼有大江大河,要麼一馬平川,除利於社會繁衍生息外,更利於人員和物資的往來通商。到了現代,雖然發展成立體交通,但地型地勢所帶來的交通因素仍成為制約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原因。如中國的西北、西南地區、非珠地區的山區市等等。

    二、區位優勢

    地理優勢所帶來的發展先機,往往又會被社會賦予其區位功能,如首都、金融商貿中心、經濟特區、省會等等。對於地區的發展而言,區位優勢是一直存在的。就國內城市現狀而言,發展起來的無一不是區域中心城市或省會城市,最次也是屬於中心城市圈。

    三、產業佈局

    然而光有地有區位還不行,發展特別是可持續發展最終還得落到產業上來。同時期設立的四個經濟特區你以為國家沒有考慮過地理因素和區位優勢嗎?各種政策傍身,為何只有深圳發展起來了?還不是藉助其緊鄰港澳的區位優勢,初期大量吸引三來一補企業,待發展起來後再逐漸進行經濟轉型,轉而以發展金融和高新技術為主。而汕頭則因在敗在離港澳太遠,無法吸引大量投資,更遑論優勢產業和行業了。

    最後來看,現代社會虹吸效應越來越強,所有的資源和行業,產業幾乎都向頭部城市集中和傾斜。強者恆強,其餘中小城市面臨的發展難點和競爭壓力也只會越來越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看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