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漁樂生活家總編輯
-
2 # 天才小魚哥
一場秋雨一場寒!近幾天的一場秋雨,開始讓人感覺到了秋意。在這秋意漸濃的日子裡,人們都講究進補(立秋那天有“貼秋膘”的傳統)。因為炎炎“苦夏已經漸漸遠去,人們的胃口大開,自然會食慾旺盛。魚類也是一樣,度過了酷夏,迎來了清爽宜人的秋天,胃口變得好了起來,而且出於生理本能,魚類為了度過嚴冬,會大量覓食,以積累大量脂肪。所以,秋季的魚兒最為肥美,這是眾所周知的。“三年調漂,十年開餌”,說明餌料的調配是垂釣中最難以掌握的。
一、餌料的味型
在夏季天熱水溫高的時候,我們的餌料配方一般是以較清淡的香甜味為主的。在我們常用的餌料中,為了儘快誘魚,可新增蜂蜜、白糖、草莓香精或商品餌,來應和魚類在天熱水溫高的情況下的覓食習慣。進入秋季,尤其是仲秋開始,天氣逐漸涼爽宜人,這個時候魚的胃口是非常好的,切因為急於進補,魚兒更喜食有腥味的餌料。為了儘快誘魚進窩,我們就必須在窩、餌料中新增適量的腥味。具體說來,就是在我們平常選用的窩餌料中新增些蝦粉、蠶蛹粉和濃腥味的商品餌以提高腥味來達到迅速誘魚的目的。
秋季在餌料中加腥味是必須的,如遇到小雜魚鬧漂,請不要急於改變餌料的味型。小雜魚鬧漂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這說明我們今天開的餌料基本適合這裡的魚情。經過它們一鬧,加速了餌料的霧化速度。人們常說,小魚鬧,大魚到。在我們釣魚的過程中,如果小魚鬧了一會兒不鬧了,那就說明大魚已經到來了,等於是給我們提了個醒,這會兒一定要精力集中,眼不離漂,手不離竿,因為隨時都可能會有大魚咬鉤。
至於在餌料中新增多少腥味的商品餌合適,這要以我們所釣的天氣和魚情來決定,天熱水溫高少加些,天冷水涼可以多加些,夜釣一般小雜魚不鬧,也可以適當多加些。當天的魚口好少加些,魚口不好多加些。
二、餌料的狀態
秋餌要講究腥、散、軟、輕,實際上這還是一個餌料的狀態問題。由於秋季陰雨連綿,洪水進入水庫或池塘後,沉澱的泥沙就會在水底形成一層很厚的醬層,如果我們餌料的比重太大,入水後就會直接沉入醬層,雖看見窩裡有魚星,卻不見魚開口,就是這個原因所造成的。在臺釣剛剛流行開來時,有釣魚大師就曾說過,餌料的柔軟程度要像我們的耳垂一樣最為合適。釣鉤太大,線組太粗,會直接影響到我們整個線組的靈敏性。餌料的狀態不好,一是不便於魚覓食,二是沒有霧化效果會影響誘魚。
三、餌料的霧化效果
秋季開餌一定要講究比重和霧化效果,具體做法是在我們的餌料中適當新增少許雪花粉、烤麩之類的商品餌。這樣不但減輕了餌料的比重,也會使餌料入水後能儘快霧化。我們可以做個試驗,把我們開好的餌料先搓一團放在水盆中,觀察其霧化時間。還要強調的一點是,為避免餌料入水後沉入醬層,特別是下餌(使用雙鉤時),我們搓的餌團就要稍微小一點,如果餌團搓得太大,一是很容易沉入醬層,二是會影響我們之前調好浮漂的靈敏度。
秋季釣魚在具體操作中,需要我們養成逗魚的習慣,就是每隔幾分鐘,前後左右擺動一下竿稍,使餌料在水下稍微移動一下,這樣做的目的是,一是可以引起魚的注意,二是能把餌料從醬層中提出,使其慢慢地停留在醬層之上便於魚類覓食。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點粗淺看法,並不適合於所有的魚情水情,望大家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從而不斷提升釣技水平。
-
3 # 紅色男爵釣魚俱樂部
一般來說,此時釣魚,為了儘快誘魚,需要在餌料中新增適量的腥味。具體說來,就是在我們平常選用的餌料中新增些蝦粉、蠶蛹粉和濃腥味的商品餌,從而提高餌料腥味,達到迅速誘魚的目的。
至於在餌料中新增多少腥味的商品餌合適,這要以我們所釣的天氣和魚情來決定,天熱水溫高少加些,天冷水涼可以多加些,夜釣一般小雜魚不鬧,也可以適當多加些。當天的魚口好那就少加些,魚口不好就多加些。當然了,這個也需要釣友們在實際情況中去慢慢調節。
再者,秋天釣魚用餌料時也要注意餌料的狀態。在秋季這種陰雨連綿的季節,野外的河水、水庫或池塘沉澱的泥沙一般會在水底形成一層很厚的醬層,這個時候,我們餌料的比重如果太大,入水後就會直接沉入醬層,雖看見窩裡有魚星,卻不見魚開口,就是這個原因所造成的。
所以這個時候餌料開餌一定要講究比重和霧化效果,具體做法是在我們的餌料中適當新增少許雪花粉、麥麩之類的狀態餌。這樣不但減輕了餌料的比重,也會使餌料入水後能儘快霧化。
最後,我們在秋季垂釣時,昆蟲類餌料也可派上用場,如蚯蚓、紅蟲都是早晚或夜釣時的上好餌料。在使用昆蟲類餌料時,切記一定要保持其鮮活性,已經變質發白或已經死亡的昆蟲最好不要再用,以免影響效果。
-
4 # 三哥說車
秋天,魚需要大量儲存脂肪過冬,魚攝食量增加,是博大魚的好時節,本文將給大家說說秋季釣大魚的一些技巧。
一、觀溫度:臨水秋釣,溫度是垂釣的先決條件,秋季的氣溫走向是從高趨低,表現為由熱向冷轉換,從開始到結束,溫度變化很大。處暑過後秋高氣爽,適宜的溫度不僅讓人感覺舒爽,魚類攝食也格外積極。過了霜降氣溫驟變,溫度的突變會改變魚的攝食規律,甚至會導致其浮頭或蟄伏水底。應對上述情況,釣法要靈活多變,要根據秋季不同時節的變化改變垂釣方法。這種時節表現為立秋剛過,氣溫仍然很高;處暑之後秋高氣爽,溫度宜人;過了霜降,轉入深秋氣溫驟降,釣魚愛好者可根據這些變化來安排釣魚活動。 二、釣季節:立秋之後的一段時間內,由於未出“三伏”,太陽仍是火辣辣的,暑氣逼人。Sunny直射水面,氣溫、水溫都很高,可沿用夏季釣法,如釣蔭、釣深。早晨與傍晚氣溫低、水溫涼,魚兒遊向岸邊或淺灘覓食。這時魚類也大多藏匿在有樹木遮蔭的河水草叢中或在相對偏光的水域棲息。初秋時節是一年中魚類食物最豐盛的時期,因為雨水把陸地長期積存的動植物餌料衝入河中,使魚類在獲取富氧的新水,增強身體機能的同時,飽食這豐盛的美味。因此,初秋宜在水草繁茂處或陰涼水域選位、打窩聚魚。河岸的凹凸處能聚集豐富的餌料和充足的氧氣,魚類也就不需耗能的遠端遊動,所以,凹凸的岸邊就成了最佳的釣點。湖庫出入水口溶氧和餌料雖然豐富,但由於水體不停流動,水溫明顯偏低,魚兒不願在此滯留。釣友們要改換思維時差,選擇最佳釣點布窩施釣才能有所收穫。 立秋之後雖然高溫酷暑已過,但在接受日光照射時間少的陰坡和樹木、竹子、蘆葦、蒲草、建築物等遮蔭的地方是適宜魚兒生活的水溫條件,在早晨與傍晚出釣,垂釣效果更佳。 寒露前後氣溫繼續走低, “一場秋雨一場涼”,蕭瑟的秋風帶來陣陣寒意,時有寒潮侵襲,水溫稍涼,但仍是秋釣的絕佳時間。這時魚類開始遊向深水區,當寒潮來臨,氣溫驟降,短時間水錶溫度會變涼。但在江河、湖泊、水庫,甚至池塘水溫仍然暖和。對於釣魚愛好者來說,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好節氣。 立冬氣溫大降,水面溫度已低到冰冷扎手的程度,魚兒遊向深水區,這時仍可垂釣。但釣點應選在向陽背風的深水區,一天之中應避開早晚,專釣中午。 三、選釣場:秋季釣場釣位的選擇應著眼於寬闊的水面,因為寬闊的水面氧氣充足,食物多、魚兒在育肥期需要大量進食,食慾較為旺盛。尤其是大魚,多在寬闊的水面遊弋。秋天施釣的水域要選擇在那些髒亂處、不同水質的交匯處、深水與淺灘、流水與靜水的交界處,沿河的岔口、水庫的溝漢,水底有雜物、亂石、草葉等物體處。因為這些地方多有蟲蝦,它們是魚類的美食,這些地方都是秋釣的最佳釣點。常言道: “魚有魚道,鳥有鳥道,找到魚道,接連上釣。”魚類由於本身習性受自然條件影響,常叢集在一定的水域中,不作長距離遠遊。但為了覓食、生存、繁衍的需要,還必須進行一定距離洄游。其洄游的路線都有一定的規律性,不是毫無目標的。只要找準“魚道”,選好釣場打窩布點,魚兒就會頻頻上鉤。 在野釣的過程中,由於所處地理位置不同,水溫、氣溫及環境因素相差很大,這就要求釣友們靈活掌握,隨機應變,才能有不菲的釣獲。 四、看風向:風力的大小是影響秋釣的又一個因素,尤其是面積較大的水域,即使微風也能吹起很大波瀾。深秋垂釣選擇背風的釣點是釣魚人的共識,因為風力過大不但拋投困難,也會影響到看漂。風天,肥水水域和瘦水水域的釣點選擇正好相反。前者宜選在上風口,後者宜選在下風口,兩者的共同之處都是均宜選在出入水口附近,這也是垂釣選點的規律性常識。 五、開釣餌:秋天是江河、湖泊、水庫垂釣的旺季,用做誘餌的糧食類植物很多。常用的有“藥米”、 “麝香米”、豆粕、啤酒糟、混合飼料、熟紅薯、老玉米、糯米酒糟拌飼料等。秋天釣魚應以葷餌為主,紅蟲、蚯蚓、小蝦、蚌肉、螺螄肉、麵包蟲、米蛀蟲等鮮活餌料是淡水魚類的主要葷餌,這些葷餌可釣肉食性、雜食性魚類。秋釣也可用素餌,魚餌的軟硬,主要取決於開餌的兌水量,正常狀態的軟硬度應該像耳垂或嘴唇一樣。,如果餌料過硬,極可能出現跑魚的現象。魚餌的松與黏取決於開餌時搓揉的程度,搓得次數越多,黏度越大。魚餌過黏或過鬆,與過硬或過軟的效果相類似,但我們可以對魚餌的軟硬度進行調整。當餌料稍硬,少搓幾下即可:當魚餌偏軟時,多搓幾下可恢復正常狀態。
回覆列表
要說夏季是垂釣者們垂釣的好時期,大家都不會反對,但如果說過了夏季就沒有垂釣的好時候了,我想肯定會有很多的垂釣愛好者們會站出來表示不滿的,畢竟一向以豐收著稱的秋季也是垂釣者們不容錯過的黃金時節呢。
與夏季相比較,秋季的天氣情況似乎更適合進行垂釣,由於溫度比較舒適,魚兒們的活動量也是比較大的,魚兒們對於餌料也是比較喜歡的,很容易就會開口咬食的。
當然,前提條件是垂釣者們使用的餌料是魚兒們所喜歡的,不然你用再好的餌料魚兒們也是無動於衷,絲毫沒有興趣的。
那麼,在秋季垂釣的時候,什麼樣的餌料才是魚兒們所喜歡的呢?
垂釣者們在垂釣的時候首先要做的自然是打窩誘魚了,那我們就說一說秋季垂釣使用的窩料。秋季垂釣所用的窩料最好是大顆粒餌料和精細餌料的結合,這樣的窩料一來既能誘魚又能很好的留魚,二來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小雜魚鬧窩的現象,可謂是一舉兩得。
而為了增加餌料的誘魚效果,我們也會在餌料的誘惑性上花些功夫。
比如將餌料密閉放置一段時間,使其發酵,如此一來增加了餌料的味道,發酵的味型對於很多魚可是有極大的誘惑的。
或者是在餌料中新增一些麴酒之類的酒類,其誘魚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
垂釣時打窩的窩料味型固然重要,但打窩時窩料的使用量也是不能忽略的。
我們都知道,在打窩的時候,如果窩料使用的過多那麼就會餵飽誘惑進窩的魚兒,垂釣者使用的釣餌對於魚兒就沒有太大的用處了;如果窩料使用的太少,魚兒剛剛被誘惑過來窩裡就沒有吃的了,還沒等我們使用釣餌魚兒早就跑出窩了。
所以啊,我們在垂釣之前最好先探測一下水域內的情況,對於自己打窩該用多少窩料心裡有個數。
通常情況下,秋季打窩時,窩料的使用量普遍會偏大一些。
秋季垂釣的時候,除了使用一些商品餌以外,垂釣者們大多都比較鍾情使用玉米做餌料,味型自然,使用方便,重點還非常的受魚兒們喜歡。
通常我們在用玉米做餌料的時候多用這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將玉米蒸熟以後碾碎成玉米糊的狀態,然後再新增一些麵粉進行混合,等待二者攪拌均勻以後放置一段時間再進行使用。
第二種是玉米磨成玉米麵,然後將玉米麵放到鍋內蒸熟,再使用一些羊油進行攪拌。
第三種是將新鮮的嫩玉米粒放入麴酒、新增劑等的混合物內進行長時間的浸泡,讓玉米粒充分吸收這些混合物的味道,達到極強的誘魚效果。
其實,無論是使用什麼餌料進行打窩,只要能幫助垂釣者誘惑到魚兒,那就是好的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