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別打我的小拇指

     我國古代有著多年的提親歷史,對於一些傳統的東西我們現在都還是在延續,特別是針對古代提親的一些規則,特別是在農村的婚禮都是按照習俗來,我們籌備婚禮的前期就是需要從婚禮的流程中開始,掌握了步驟才能掌控整個婚禮。

    一、迎親婚禮當天的上午,男方要帶著迎親隊伍來女方家接親。接新娘是一場婚禮最熱鬧的時刻。新郎要想順利接得新娘歸,要求還得唱情歌,說情話,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給紅包才有可能打動新娘的姊妹們,這就是所謂的開門紅包。而且新郎還要用花球去迎娶新娘。

    二、找紅鞋新郎進門後也不能馬上帶走新娘,還要在新娘的房間裡找到準備好給新娘的紅色婚鞋,幫新娘穿上後才可以帶走新娘。 三 、敬茶兩位新人要向雙親跪拜,奉茶直到長輩喝下才能站起來(以前的習俗是,新人在女方家時要站著奉茶,因為還未到男家拜見翁姑。不過現在講究沒有這麼多了,兩邊都跪拜以示同樣的尊重。

    四、撐紅傘、撒米新娘新郎出門的時候,要由伴娘撐紅傘陪同,而且要同時往路旁撒米,意思是不要讓雞啄到新娘。

    五、繞吉祥路新人上迎親車後不能直達目的地,必須繞當地所有吉祥路名的路開一圈。

    以上的這些步驟和規矩都是古代提親流傳下來的,不知大家有什麼看法。。

  • 2 # 那段影視JJ

    古時提親,講求禮數禮節要到位,所以,男子上門提親都需準備禮金,禮品等,以示對女方家的尊重。雖然可能地域文化不同會有差異,但大體還是相同的。

    1,男子需攜帶禮金和各種物品且都要成雙,寓意好事成雙。同時男子需注意服裝儀容,服裝要得體,儀容要乾淨。

    2,男子還需要帶有一寓意的禮物送給女方父母,以示對其尊重和真誠。還需像女方父母說明以後如何對待他們的女兒。禮物可是一些寶石,也可是一些稀少珍貴之物,以示對這段婚姻的看重。

    3,男子在見到女子時,言行舉止需慎重和認真。並把定情信物送於對方,以示廝守終身。

  • 3 # 洩洩

    代漢人婚禮程式講究“六禮”。即:納親(提親)、問名(問對方生辰八字)、納吉(定親)、鈉徵(送彩禮)、請期(確定婚期後先告知女方,徵得同意)、迎親(娶媳婦)。因地域差別,各地又大有不同,但實質大同小異。在磧口一帶,自古流傳下來大致有七個程式:提親、相親、定親、送錢、娶親、成親、拜親。

    提親:古時婚嫁,最講究的是“明媒正娶”,任何婚事,都必須要有媒人撮合。當媒人接受一方任務後,即以“門當戶對”為原則,進行物色、挑選,有合適物件後,就兩頭遊說。如雙方根據媒人介紹有意向的話,就進入“提親”程式。提親一般選在上午進行(意喻蒸蒸日上),由媒人引路,男方家父上門提親,女方父母應酬(女兒不得露面)。雙方在交談中相互瞭解、權衡,一般以吃飯與否表達提親結果。如男方對女方不甚滿意,即謝絕進餐,婉言告辭;反之,女方態度則表現為敷衍了事,漫不經心,毫無準備做飯跡象,這時男方一般知趣而辭,意味著提親失敗。如彼此比較滿意,在交談過程中,女方母親會悄悄退開,到廚房做飯,男方則欣然用餐,提親就告成功。

    相親:提親過後,女方也要擇日在媒人的引見下登上男方的門,這叫“相親”。女方主要看男方的家境、女婿的模樣及居住環境等。男方則要張羅著炒菜、做飯,飯菜的主食一般是小拉麵,意喻要把這門親事拉住,如女方執意要走,就說明相親不中;反之則說明相親成功。

    定親:也稱訂婚。透過提親、相親後,婚事需要明確敲定了,這就有了“定親”。一般定親是要舉行儀式的,定親這天,女方家人眾親戚(俗成“七大姑八大姨”)集中到男方家,說是定親也是認親。男方同樣由家人與本家兄弟等親戚參加。飯菜一般是冷盤、熱菜兩種,主食是油糕(喜事席上不吃蒸饃,意喻帶氣的東西不吉利),席間,雙方互相介紹各自親戚。飯畢後,男方要根據女方不同的身份送些禮物,以示認親。由於以前流傳“嫁女未娶之前不得入男方家門”,所以定親儀式上是見不到嫁女的。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定親儀式多在飯店舉行,既解決了嫁女不能同往問題,又能讓男方早日見到未來兒媳。

    送錢:也即送彩禮。定親過後,男方根據兒女情況卜測良辰吉日,選定婚期。之後,由男方父輩及媒人帶上聘禮到女方家。一是送彩禮;二是通達所定婚期,徵求意見。如無異議,則輪到“娶親”的程式了。

    娶親:俗稱“引嫊子”,一般分“大引”、“小引”兩種。

    大引:男方備四抬花轎兩乘,新郎坐轎親迎,同去引客三人(多為新郎的叔、舅或姐夫、表哥等);女方則需派送客四人(送客輩分與引客相似),稱之為“三引四送”。娶親隊伍有一班或兩班八音隊開道助興。這種方式多為富貴人家所為。

    小引:新郎不親自迎娶,由姐夫或表哥等同輩長者代之,無八音隊與花轎,窮苦人家多選“小引”。但事實上,多數人礙於臉面,多介於“大引、小引”間,自謂“不大不小”。一般多為備花轎一乘,引客二人,八音隊或無或一班,新郎與引客或騎驢或騎馬(多為騎驢)。

    娶親當天,新娘裡裡外外要換上新裝,要盤頭。迎親隊伍到之後,孃家人在招待新女婿一行的同時,也開始給出嫁女送飯,前後共送十次,種類不能重複,意喻十全十美。

    娶親走時,新娘要換上大紅綢棉衣棉褲,盛夏亦然,意喻紅紅火火,活得厚成。出門時,由伴娘攙扶,其他同輩提拿陪嫁物品送行;男方引客則拿出準備好的紅包(包有數量不等的錢幣)相贈女方送行者。在新娘上轎前,孃家人要陪送一塊新褥子摺疊在花轎裡,讓女兒坐上(意喻孃家人永遠是女兒的厚墩,諧音:後盾),當女兒上轎時,才由嫂子或姐們提著新鞋讓新娘換鞋(意喻離別孃家水土)。

    成親:當娶親隊伍回到男方大門時,鞭炮、鼓樂齊鳴,女方送客由男方引領到大客接待處款待(一般不進男方院,多為男方向鄰居借用房屋),新娘則由屬水命、金命的伴娘(從嫂、姐中挑選)為其搭上紅蓋頭,然後攙扶下轎,俗稱“拖嫊子”。從下轎處到院內“天地會”(俗稱“爺爺會”,傳說是管天地的神,多數人家建屋時會在兩孔窯洞的“中腿”上凹進一塊長方體的小方格,供奉“天地會”,以求一生平安)的通道上,有錢人家鋪紅布,平常人家鋪撒麥秸(意喻黃道。無論何種方式,都是為使新娘在進洞房前鞋不挨土),新郎新娘由此走到“天地會”前。常規是“天地會”下襬一張長桌,一邊放一把木椅,在事筵總理的司儀下,新郎父母入座,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再夫妻互拜,即告成親。然後步入洞房,按常理,這一段路也應鋪紅布或撒麥秸。但有好事者想取鬧新郎,故意不鋪撒,新娘的新鞋又不能粘土,無奈,在眾人一片“抱上走”的喊聲中,新郎只好把新娘抱回洞房。入洞房後,新郎的首要任務是親手掀起新娘的紅蓋頭,然後拿起木梳在新娘的盤頭上髮辮上連梳三下,俗稱“破頭”。從此,新娘的髮型就由髮辮改梳為腦後盤發,稱謂“弔頭”(這就是閨女與媳婦的區別)。到這時,看新娘的人們才可以進屋。晚飯時分,新郎新娘就在洞房內吃飯,飯的主食僅一種,叫“沒頭子拉麵”,做法是把一根拉麵的兩頭捏在一起,形成一個圓圈,意喻圓圓滿滿,相愛無盡頭。

    晚飯後,同輩的親戚朋友陸續來到洞房,這就意味著“鬧洞房”開始了,鬧洞房方式多樣,與親戚朋友們的喜好、文化高低、見識多少有密切聯絡。在鬧洞房中途,新郎新娘還要吃一頓飯,飯名叫拌湯(俗稱疙瘩湯),意喻兒孫滿湯(堂),大嫂在往鍋裡拌麵疙瘩時同著新娘還要念念有詞:“一攪兩攪,兒多汝(指女兒)少(農村重男輕女思想);三攪四攪,兒能(方言:意聰明)汝巧;五攪六攪,越活越好;七攪八攪,兒孫滿堂;九攪十攪,白頭到老”。在半夜時分,新郎新娘又要吃第三頓飯了,這頓飯意味著鬧洞房的結束。第三頓飯是水餃,水餃在包餡時,新郎的母親會偷偷在餡中放一枚小銅錢,意喻“錢到福到”,新郎新娘誰吃到銅錢誰就是有福者。後有表兄弟們好事,在包餃子時,偷偷把鹽、辣椒、調料面等分別包在餃子裡,然後坐看新娘出洋相。飯後就寢,要好的朋友又悄悄來到洞房前守夜,即“聽房”,俗稱“聽門子”。如真有守一夜者,清早,新郎的父母還要予以犒勞。如遇雨雪天,聽門者無法上門時,新郎的母親還得在半夜拿一把掃帚立在洞房門口,冒名“聽門”者。據傳說,新婚之夜,無人“聽房”,有礙於後。

    拜親:俗稱“見大小”,就是過門後新媳婦拜認婆家親戚。一般拜親儀式在婚後第二天早飯後舉行,地點還是在院內“天地會”前,事筵總理先在“天地會”安排一張長桌,桌上擺放酒具一套、冷盤一盤,然後由其擔任司儀,拜親開始,司儀照單依序請被拜者,被拜者端坐正中,由新郎新娘上前滿盅敬酒,再退後行禮。行禮是有規矩的,長輩坐上,行跪拜禮;同輩坐上,行作揖禮。而受拜者都要當場給新娘贈送或錢或物的見面禮。在內親中,見面禮給多少和婚禮上一樣,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不能超出也不能等同與舅父的見面禮。因此孃舅上禮的多少就顯的特別重要,特別引人關注。拜親結束,標誌著婚禮程式亦全部完成。但結婚的全過程,還有兩道程式需走:

    一是回門。婚日第三天,新郎偕同新娘一起回到新娘的孃家禮拜岳父母及妻室親戚,俗稱“回門”。按傳統規矩,回門這天,不管路有多遠,新郎新娘須當日返回。

    二是回孃家,俗稱“叫幾”。回門過後,孃家人要就近擇日(一般取三、六、九)叫新過門女兒回孃家小住幾天,這就是“叫幾”。一般“叫幾”的任務由孃家的叔父或大哥擔當。到達新郎家院後,通常不進新郎的洞房,而是徑直到新郎的父母家中,之後由父母把小夫妻喚來會面,“叫幾”啟程也是從父母家動身。過門女兒“叫幾”回到新娘家後,一般最多不能超過九天,因此,也有稱“叫九”的。“叫幾”過後,整個結婚過程才算圓滿完成。

  • 4 # 唐山大話說歷史

    首先,古代很重視禮節也很重視寓意,所以準備的東西一定要成雙成對,而且最好帶些象徵特殊意義的禮物送給女方父母,意味著他們的女兒百裡挑一。

    其次,男子最好準備定情信物送給女方,可以是一塊精美的玉佩也可以是吊墜,只要心意達到禮物價值無所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如果烏克蘭切斷流入克里米亞的水源,必將遭到俄羅斯的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