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人86395174
-
2 # 攜手看明朝宏圖當自描
小麥換麵粉,如果不要麩皮,麵粉免費送。用麩皮扺加工費。因為不要的麩皮送給麵粉加工點,麵粉加工點把麩皮以每斤0.3元或0.5元賣給養殖場。如果要麩皮,一代小麥四十五公斤,需交加工費4元。不管換面還是磨面,只要是要麩皮,都必須交4元加工費。
買麵粉都是整袋出售,每袋25公斤,摺合五十斤,沒發生疫情前,每斤麵粉1元左右,疫情發生後,許多面粉加工點關門停止營業,農民無法磨面或換面,只能去超市買整袋的麵粉,每袋五十斤的麵粉被超市炒到2元一斤,一袋100多元。實際上這些麵粉都是都是麵粉加工點私下賣給超市的,表面上麵粉加工點停止換面和磨面的業務,但磨面機器沒停,每天都在把以前收購的小麥磨成面,然後把磨出的麵粉提供給超市。轉手獲取更高的利潤。我們這兒有兩家麵粉加工點,天天機器都在響,農民如果去磨面或換面,加工點就是不給換也不給磨,逼著農民去超市買面。
-
3 # 七哥美食記
我家就是農村的,我就說說我的看法吧,首先我可以明確告訴大家,我們農村這邊已經很少有人自己加工麵粉了,因為一是小磨坊越來越少了,二是直接換成麵粉和自己加工麵粉差不了多少錢的
先來說說小磨坊越來越少吧,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在90年以前的時候,基本每個村子多有一個小磨坊用來加工麵粉的,但是自從到了2000年以後,這些小磨坊就逐漸消失在農村裡了,直到現在一個鎮上就只有1-2家小磨坊了,而且這些小磨坊所用的工具再也不是以前的石磨了,而是各種現代化工具了,所以小磨坊越來越少的問題,也是很多人不願意加工麵粉的重要問題了
畢竟有的農村多是距離鎮上數十里路的,而一但距離比較遠了,那麼光是攜帶小麥就有點不方便了,要是在加工成麵粉的話,那麼又要不少時間的,因為要想把小麥加工成麵粉,那麼還要把小麥淘洗一下,然後進行晾曬,最後才能進行磨粉的,所以大部分人為了省事一點,也不想這麼麻煩了,何現在用小麥換成的麵粉,多是一級精麵粉,而只要是精麵粉了,那麼在價格上面最少也要1.8-2.0元左右的
所以在換麵粉的時候,雖然不能做到1:1的比例,但是100斤小麥最少也能換70斤左右精麵粉的,而按照精麵粉的零售價格1.8元來算,那麼70斤精麵粉就是126塊錢了,所以100斤小麥的零售價格和換成麵粉差不了多少錢的
最後小結:說句實在話,還是自己種植的小麥加工成麵粉最好吃,因為我們自己在加工麵粉的時候,不會往麵粉裡面新增任何新增劑的,而麵粉裡面一但沒有新增劑了,那麼無論是在口感上面,還是營養價值上面多是最好的 -
4 # 道德傳家
用小麥換麵粉和買麵粉基本上是一樣的。因為換麵粉給小麥做價後,麵粉多少錢一袋。這個沒有多大差別。如果自己用小麥磨麵粉和買麵粉那個是不一樣的。因為自己磨麵粉沒有啥成本。買的麵粉比自己磨的麵粉含水量高,老闆要掙錢,必須要有一定的利潤。
我們村就有這樣的事例,有一對夫妻能幹的時候,一櫃子小麥自己磨面一年吃不完。老了蒸不了饅頭,就用小麥直接換饅頭吃,結果同樣一櫃子小麥老兩口一年不夠吃。就和人們長期在飯店吃飯和家裡做飯吃就不一樣。做生意的人是必須要掙錢的。不掙錢的買賣誰都不會做!
-
5 # 農裡農氣
用小麥換麵粉和拿著錢去買麵粉,從價格上來說,應該是差不多的。一般的麵粉加工廠都會根據市場行情,給小麥定一個合理的兌換價格,相當於賣了小麥,用錢買麵粉。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老家生活,那個年代,每個村裡都有一個村辦的麵粉加工廠,我們當地一般成為“機磨”。農民自家種的小麥,收穫後多數會送到機磨去,寄存在那裡。需要的時候,只要拿著單據去機磨往家拿麵粉就可以。那個年代的機磨,老百姓感覺還是比較放心的,都是實實在在的經營,麵粉裡面也不會新增劑其他東西。後來,村裡的麵粉加工廠基本上都倒閉了。
現在,村裡也有一些個體的麵粉加工廠,大多是小型的磨坊。在我們當地農村,如今村民多數不再是拿著小麥去換成袋的麵粉,而是自己拿著小麥,到村裡的小磨坊去加工麵粉。自己家裡種植的小麥,在磨坊經過淘洗、晾曬之後,再磨成麵粉,麵粉可以分成一二三級。加工一斤小麥,磨坊收0.15元加工費。一般的來說,來加工麵粉的村民,都會把麩皮折價賣給磨坊,基本可以抵頂加工費了。儘管小磨坊加工的麵粉,做出的饅頭比不上超市成袋麵粉做的白,但是很有勁頭,而且吃起來麥香純正,關鍵是加工過程可以現場監督,麵粉裡面什麼新增劑都沒有。現在的農民都明白,純天然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是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說,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自家生產的小麥,去現場加工為最好。 -
6 # 農嫂話農事
用小麥換麵粉和買麵粉那個划算?
現在老成一點的人都會說:隨著生活水平的越來越好,這人也是越來越懶了,只要能用錢去買到的絕不費力氣去做,這不還真是和老人說的那樣,現在這人懶得連磨麵粉的麥子都不自己淘洗了,圖省事的不是拿麥子去麵粉加工廠兌換麵粉,就是直接買面吃,那麼用小麥兌換麵粉和買麵粉那個划算呢?下面聽聽農嫂給您分析一下這個經濟賬。
農嫂做為一個經營二十多年糧食購銷生意的人,小麥的轉進轉出都是銷入到了各地不同大小的麵粉加工廠裡,也對面粉加工廠裡磨製的哪些麵粉有所瞭解。加工廠裡的麵粉分三個等級,一級粉也就是所謂的“精粉”面,品質及光澤度亮、白、滑。購買精麵粉的價格,一般麵粉加工廠是50斤麵粉最低95元起價,也就是一斤精麵粉1.90元。二級麵粉50斤是85元,管1.70元一斤。
用小麥對換麵粉,雖然說加工廠會按市場麥收行情給一個麵粉對換價格,對換率是:一百斤小麥會給予67斤的麵粉對換,但細算對換價格我們就會發現,用購買精粉的摺合價格算,67斤麵粉x1.90算對換麵粉每斤在價格是1.89元。也就是說用小麥對換麵粉和直接用錢買基本不差上下。
其實,要農嫂說咱農戶自家手中有麥子的話,真不必要去購買麵粉或是用小麥對換。雖然現在不像原來那樣村村都有磨坊,但也基本會三村兩裡的有一個小型麵粉加工作坊,我們要是不願意自己在家淘洗麥子,也可以把麥子送加工廠裡,在哪裡看著讓他們淘洗。現在這些小型加工作坊裡引進的也都是先進化裝置,淘洗磨製一體化。自家麥子磨製的麵粉雖然做出來的饅頭不如買的麵粉品相白,但那才是真正的原汁原味的麥面本色,無任何增白、增香的新增劑,吃起來麥香味純正,有筋道、有嚼頭。
-
7 # 直觀鄉村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用小麥換麵粉和買麵粉,從價錢來說,都差不多。
現在的農村,很多農民為了方便省事兒,不再自己磨面,而選擇買麵粉,有的用小麥換麵粉。其實廠家會根據小麥行情,為麵粉合理定價,相對來說 在價錢上都差不多。
買的麵粉白,口感也可以。不過還是有很多農民,會選擇用自己家的小麥磨麵粉。因為自己磨的面沒加增白劑,也沒有別的新增劑,吃著放心。
-
8 # 朋來有話說
我們這裡屬於華北平原的北部,離中國首都非常近,每年到秋收麥收時節,總會有很多城裡人來農村購置農貨,其中夏季的麵粉秋季的食用油最為搶手,一些“機靈”的村民,還會自發充當“經紀人”給購買農資的城裡人牽線搭橋,時至如今已有八九載的光陰,很多村民都對這種情況習以為常,似乎每年來農村採購,都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在我看來,原因不外乎三點,首先是城市糧油麵粉雖說是嚴格質檢,層層把關,可主要原料大多使用的是庫存糧,按照中國國儲要求,糧庫國儲糧拍賣都是陳糧優先,避免長期存放導致的黴變問題,而城市人口眾多,想要解決糧食用油等問題,國儲直接對接就成為非常普遍的一種形式。
換句話說,糧庫的執行體質為收新糧賣陳糧,以保證糧庫糧食能夠長期存放,而這就是一些城市人“心細”過日子的“心結”,覺得陳糧研磨出來的麵粉哪如新糧研磨出來的新鮮,糧油也是如此,只有自己親眼看著裝罐的食用油才放心。
過去經濟條件大多比較一般,沒人在意,可時至今日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已經具備了為健康投資的時代,從而導致這種“逆流”的情況發生。
而就是這種心理,導致農村麵粉廠肆意加價,圖新鮮對吧,那麼你就要為“新鮮”買單,表面看起來非常合理,實則其中貓膩眾多。
就拿農村麵粉廠舉例,用來置換麵粉的小麥在置換之初需要進行扣雜處理,一般扣雜為3斤,也就是100斤小麥原始重量變成了97斤,而這97斤小麥置換麵粉的比例為1:0.75,換算過來97斤小麥可以置換73斤麵粉,而麵粉價格大多圍繞在1.8元左右,也就是說100斤小麥置換下來的麵粉價值131元,除去加工費價值大約在110元左右,而一百斤小麥售賣價格最少1.12元,透過計算,整個過程還虧了兩塊。
不過要說到底合不合算還要從兩個角度來看,雖說按照單價計算,直接置換不太合算,屬於經濟層面,可要是站在養生層面來看,多花兩塊錢買一個心裡安穩,這個錢就太值了,大家怎麼看。
-
9 # 開心151933790
用小麥換麵粉和買麵粉,價格和麵粉質量相差不多,划算不划算,自己覺得方便了就行。
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種地人都在掏錢買麵粉吃,不是買來的麵粉有多好吃,而是更加方便,快捷。
農民種一畝地小麥,從種到收,要經歷半年之久,一畝小麥除去成本,落個三兩袋麵粉錢,而出去打工,一天掙個一百元,就可買一袋麵粉,哪個划算?
糧食是民生之本,價格算來算去,吃虧的,最不划算的是種小麥的農民,其他劃不划算,方便了就行!
最划算的麵粉是拿自己生產的小麥,去自己加工磨出的麵粉最健康,最安全,什麼都沒有新增,是不是呢?
-
10 # 秦川農事
用小麥換麵粉和買麵粉價格一般是等同的,商家早就算好了。用小麥換麵粉,如果錢方便的話,儘量不要換,買面簡單,快捷。一是拉上小麥,去商家或商店,來回不方便、麻煩!二是不法的商家多少做點手腳,虧不是吃大了嗎?
說這個划算不划算,應該是自己磨面是最好的!自己磨的面,純潔,天然,綠色,肯定放心多了。
回覆列表
自己磨的麵粉感覺純天然其不知磨面加工人早就使用新增劑。:不然面磨不好沒生意,
除非你親眼看著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