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嶽

    一聽到萍水相逢,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王勃的那個千古名句: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這是我自己的猜測,也不知道對不對,不過《滕王閣序》真的是千古名篇。這篇文章,可以算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真是寫盡秋景之美。

    下面是節選,也是小嶽認為最有感覺的兩段。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雲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王勃真的是非常有才華的人,可惜英年早逝。不然,中國的詩歌說不定會更創高峰。

  • 2 # 格律君

    像浮萍一樣相遇,水中的浮萍是沒有根的,這也說明了人與人的見面是很偶然的。

    萍水相逢遇到的不一定都是一面之緣的人。很多戀人起初也是在某個時間碰到了,結果是一見鍾情,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很多生意夥伴也是在某個時間偶然相遇,很能達成一致,結果在一起做出來很多大事情,當然這樣的例子很多。

    萍水相逢的人,要把握好機會,關鍵還是要做到興趣相投,或者是利益共同體,價值觀共同體,才能有進一步的發展。

  • 3 # 笑傲江湖也

    “萍水相逢”出自唐王勃《滕王閣序》

    原文: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解釋:隨漂泊的浮萍偶然聚集到一起。比喻素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

    滕王閣,氣勢雄偉,俯瞰贛江,不愧為千古名樓,在人們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

    這座樓閣原來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滕王李元嬰總督洪州所建。樓閣以其封號命名,後來滕王閣年久失修,一度成為各種飛鳥的樂園。他們在閣上築巢產蛋、繁衍後代,使得滕王閣更加衰敗。

    這年,閻伯嶼來洪州任都督,他派人將滕王閣修繕一新,並準備在九月九日這天,大宴賓客,舉行慶祝竣工的典禮。

    在古時候,人們為了某種慶典,都要舉行大型酒會,而每當酒會時都要撰寫文采燦爛的文章,以示紀念,而這種文章一般都要有當時的大手筆來撰寫。

    都督閻伯嶼有個女婿叫吳子璋在當時也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文士。閻伯嶼為了顯示女婿的文采,便事先讓吳子璋將文章寫好,以便在宴會的當天炫耀才華,達到以一篇文章揚名海內外的目的。

    到了九月九日這一天,宴會在滕王閣舉行,真是貴賓如雲,武有王將軍,文有孟學士,還有遠道趕來赴會的顯官宇文新州。來到宴會大廳,賓客們按照職位高低、年齡大小,依次入席。

    宴會即將開始,閻伯嶼命人取來文房四寶,對眾位賓客說道:

    “諸位朋友,今日名閣新修,貴賓雲集,應該說是千古盛會,不可不留下紀念的文章,有勞在座各位揮動如椽大筆,為名閣增色。”

    說完,閻伯嶼命人將文房四寶從首座往下傳,但在座的賓客誰也不敢冒冒失失的接手自討沒趣,因為他們心裡都清楚,閻伯嶼拿出這文房四寶不是為別人,只是為自己的女婿,誰還能掃主人的興呢!

    在眾多的來賓中,有一名年齡最小,而且也沒有任何職務的人,他就是王勃。此時他正坐在最後一個席位上,當僕人僅僅出於禮貌將文房四寶遞給他的時候,出乎閻伯嶼和所有來賓的意外,王勃竟毫不客氣地將文房四寶留在了自己的桌上,並開始揮毫寫作。

    閻伯嶼見王勃年紀不大,卻如此不懂禮貌,不知深淺,很生氣的一甩袖子,離席而去,臨走時,留下一名書童,讓他站在一旁觀看,王勃每寫出一句,書童高聲向裡面報一句。

    當王勃寫下: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閻伯嶼與在座的所有賓客都吃驚的意識到,這位王勃確實是千載難逢的天才,他的文章是千古不朽的傑作。

    閻伯嶼此時實在不敢有半點怠慢,馬上出來像王勃表示歉意。

    王勃以後成了初唐四大才子之首,但他在政治上卻十分不得意。寫《滕王閣序》這篇文章時,他年齡不大,通篇的基調是高亢激越、積極向上的,但也就是在這篇文章中,小小的王勃也抒發了仕途坎坷、知己難求的那種苦悶心情: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也許是他少年早熟,過早的體會到了人生的艱辛、宦海的沉浮,但《騰王閣序》卻成了千古名篇。

  • 4 # 飲水君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這是萍水相逢的出處。

    作品嘛,其實大家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因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這部佳作《滕王閣序》 ;說陌生,因為沒幾個人能準確說出這篇文章的內容,更別說背誦全文,甚至名字都記不準。比如,我們稱《滕王閣序》,其實只是個簡稱,全稱是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作者王勃是個大學霸,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唐初四傑”,也就是初唐的“四大天王”。

    王勃6歲能寫文章,9歲能挑出大學者顏師古為《漢書》所做的注裡的錯誤,14歲即席賦詩,15歲科舉及第,授職朝散郎,人生一路開掛。

    王勃同志智商很高、才情很好,但是情商略差,運氣也不大好。他先是摻和到了皇家糾紛裡,和沛王成了好基友。沛王愛鬥雞,於是他寫了一篇討伐英王雞的檄文。這不是在皇子間搬弄是非嗎?高宗聽說,非常氣憤,把他罵了一頓,攆出王府。

    王勃後來還窩藏一個犯了死罪的官奴,但後來又慫了,怕事情敗露受到牽連,把人給殺了。但是,紙包不住火,事發後按律要判死罪,還好遇上了大赦。但是,他父親因為受到他的牽連,被貶到現在的越南當縣令。

    王勃這個“坑爹”的孩子,去越南探視父親,路過南昌。當時的都督閻公新修了滕王閣,九月九日大會賓客,更重要的是,他打算讓自己的女婿露露臉,寫一篇文章以誇盛世。

    這時,王勃來了。雖然大家都知道他才高八斗,但“豬腳”是都督的女婿啊,大家虛讓了他一下,結果他當仁不讓地拿起筆來,氣的都督拂袖而去。

    但他確實太有文才了,一揮而就,頃刻而成,寫下千古名篇《滕王閣序》。“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傳說都督讀到此句,吃驚道:“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

    此時,求那位女婿的心理陰影面積。

    王勃文名很盛,是那時文學青年們的偶像,請他寫詩的人也很多,潤筆費也很高,據說他“心織而衣,筆耕而食”。他寫東西的時候,先要磨墨數升,然後喝大酒,喝高了就蓋上被子蒙面睡覺,睡醒了提筆就寫,不改一字,這就是“腹稿”一詞的來歷。

    不過,王勃的命運實在太差。他曾經遇到一個相面的高手,說他“秀而不實,終無大貴”。果然,他才長而命短。從越南探親回來,在海上溺水而死,年僅26歲。

    一代文豪,化為浮萍,令人扼腕痛惜。

  • 5 # 蝸牛小小姐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王勃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無奈天妒英才,在寫完《滕王閣序》後,渡江溺水而亡,享年27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偵探怎麼採取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