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韓聊教育

    對自律性差的要嚴厲,對自律性好的要溫和!

    對聽話的要溫和,對淘氣的嚴厲!

    因材施教,因人而異!

  • 2 # 玖抒教育

    建議讀者們看一篇文章《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文末有樣一段話:

    這些年來,我少年時代聽到的這兩種聲音一直交織在我的耳際:“精彩極了”,“糟糕透了”;“精彩極了”,“糟糕透了”……它們像兩股風不斷地向我吹來。我謹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颳倒。我從心底裡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在愛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駛去。

    其實,我們生命中能夠經歷的挫折大概都是在20歲以後了,可能只有在工作了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叫“打擊”和“成就”的兩級分化。

    中國式家庭教育,在挫折教育和性教育上都比較晚,也比較簡單,這導致了很多孩子在畢業之後很難適應工作環境,或者要花費比別人更長時間去適應——辭職率一年比一年高。

    嚴厲,是在溫柔不起作用的前提下進行的;嚴厲,是在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時候使用的;嚴厲,是在孩子得意忘形時候用的……

    任何教育的方式,都是一個平衡性的調整,主要目的是要讓孩子養成自我判斷能力,分清主次好壞,優劣善惡,而不至於誤入歧途罷了。

  • 3 # 大老齊的幸福生活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採用嚴厲的教育方式還是溫和的教育方式,我的觀點如下:

    第一要因材施教,學生的情況不同所採取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對心理承受能力強,對自律性不強的學生採用嚴厲的教育方式;對心理脆弱敏感,有一定自律能力的學生要採用溫和的教育方式。而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教師要靈活運用嚴慈相濟的教育方式,該嚴必嚴,要慈有慈,效果會更好。

    第二無論採用哪種教育方式,教師都要對學生充滿關愛的情感,並且能讓學生體會到這種關愛,讓學生信任教師,親近教師。親其師,信其道,只有這樣,無論用哪種教育方式,才能真正有效果。

  • 4 # 老秦育學生育兒子日記

    謝邀!一線教師一枚。從我的角度談一談。一,過於嚴厲的教導方式,大機率會養出性格懦弱,膽小怕事的孩子。帶過的學生中,單子特別小的,往往有位強悍的媽媽,爸爸強悍影響倒還小一些。二,溫和的方式還比較有益於孩子的身心發展,但是要把握度,過多的溫和容易放縱和溺愛。總而言之,我的理解,嚴格而不嚴厲,溫和並且堅定的教育方式,是比較科學合理的。望採納,盼優質!謝謝。

  • 5 # 悠悠媽的快樂生活

    沒有一種藥可以治好所有的病,教育也是一樣的。教育孩子是需寬嚴結合的。能夠用溫和的方式解決的問題,那為什麼要用嚴厲的方式呢?

    而如果溫和的方式不解決問題,那也要一直用下去嗎?

    這就像是很多家長說的,我說他了,可是他不聽。說了,不聽。我們說的目標是為了讓他能夠聽,如果這種方式無效,那當然要換一種方式,而不是不斷重複的用無效的方式。

    其實方式並不重要,最終的效果才是重要。

  • 6 # 南太武的傳說

    每個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不同,孩子的性格也不同。所以他們要求的教育方式也不同,因材施教。看每個孩子的性格來教育會更好,比如男孩子可能要嚴格點的,女孩子要求溫柔點的教育,當然每個孩子不同也不能一概而論!

  • 7 # 天王星塔羅文化69

    太嚴厲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以下需要注意的地方。

    過於強勢,欠缺情感交流,過於理性和批判性很強。

    會給孩子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並且會忽略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太溫和的父母教育孩子也有幾個特點:

    1、容易聽取他人意見,無所作為,不能很好保護孩子;

    2、容易妥協,有可能會害了孩子;

    3、會忽視風險,可能會讓孩子的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4、對生活沒有追求,讓孩子看不到希望。

  • 8 # 浮塵微草

    對孩子採取嚴厲的教育方式好,還是溫和的教育方式好,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何謂嚴厲的教育?

    所謂“嚴厲教育”,通俗地講,就是指按父母的要求或制定的標準對未成年人進行強制性約束的一種教育方式。當然,也有人解釋為——以打罵、懲罰和羞辱為主要手段的教育方式。這種解釋雖然略帶偏見,但也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嚴厲教育”的壞的一面,即一旦孩子不合父母的要求和制定的標準,必然受到嚴厲地懲處。

    嚴厲的教育方式首先會剝奪孩子童年的快樂。因為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父母會給孩子在方方面面立下許許多多的規矩:站得有站姿,坐得有坐相,玩得有玩的樣子,吃飯必須在餐桌上,累了必須躲在床上才能休息……而且這樣的家長特別喜歡嘮叨、指責、挑剔、批評,甚而“成天板著一張如同刷了漿糊一樣的嚴肅的臉”,不苟言笑,讓孩子常生畏懼,這樣的生活環境自然缺少家庭溫暖。而且父母的功利思想強,不是讓孩子認字,就是讓孩子背詩,或者算題,就是玩也得玩能啟發思維的智力遊戲,孩子整天學習任務不斷,玩也玩不得痛快,怎會有快樂的童年?

    嚴厲的教育方式往往表現為不尊重孩子。雖然目標指向是好的,希望孩子做得更好。但因為太過注重達到的目標和要求,所以往往不體恤兒童身心發育特點,自然不符合人性化教育,對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具有破壞力。再者,尤其不適合叛逆期的孩子。叛逆期的孩子由於生理和心智的發育,自我意識覺醒,要求獨立自由;而嚴厲的教育則恰恰是以強制性的手段約束孩子,勢必引發一系列的家庭戰爭,父母和孩子之間不是吵架就是冷戰,家庭氣氛極不和諧,是真正地所謂“家無寧日”。

    父母對孩子太嚴厲,會阻礙孩子與父母的溝通門交流。因為嚴厲往往會表現出兇的面孔,會拉大父母和孩子的親近的距離。孩子不敢在父母面前撒嬌,生怕做出不合父母的言行舉止,所以會格外地小心翼翼。因此,孩子就不會主動地去和父母溝通,發生了什麼事情,能不告訴父母的就不告訴父母;有什麼困難,能不找父母幫忙的儘量不找父母。因為嚴厲的父母往往會評判孩子的錯誤,苛責孩子在事情中的錯誤。這樣的話,孩子本來是想找父母傾訴,得到父母的安慰,結果卻換來的卻是指責,反而增加了委屈和不快。試想,誰願意給自己找不快呢?

    嚴厲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逐漸失去自信,變得自卑起來。因為管教方法過於嚴厲,強權環境會使孩子形成逆來順受的性格,讓孩子缺乏自主自信。在沒有得到家長指示命令之前,孩子就不敢動,否則會招致訓斥責罵甚至是一通皮肉教訓。在這樣的專制教育下,孩子整天處於提心吊膽的狀態,每天過得如同驚弓之鳥,就算父母同意孩子去做某事,孩子也是小心翼翼、左顧右盼,生怕出一點紕漏,遭來父母的指責。

      研究人員曾對瑞士法語區500名12-15歲的青少年及其家庭的“民主式”教育和專制式教育進行採訪調查,對家長的不同教育方式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及孩子的身心健康所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調查顯示,在家裡能得到家長的傾聽並能參與家庭決定的兒童,在學校表現得更自信並更容易融入學校生活。如果家長對孩子過分嚴厲,會使孩子,尤其是年紀小一些的孩子失去自信心,並造成孩子自卑。再說溫和的教育。

    溫和的教育方式雖然能避免以上嚴厲教育方式的弊端,但也不見得十全十美。 在這一點上,從教多年的我更有切實的體會。在如今學生越來越難管、“說不得”“動不得”的時代,在形形色色的學生面前,採取和風細雨般的“溫和”教育的老師還真是有些束手無策。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若一味地溫和,一味地放任,就會讓孩子走向反面,變得沒規沒矩,無法無天,想怎麼樣就怎麼,成為人們所謂的“野孩子”。

    所以,嚴與慈從來就是教育的一對孿生連體兄妹,誰也離不開誰。在家庭教育中,更要把握好二者的尺度。需要強調的是,嚴與慈的教育方式和父母的性格特徵有很大的關係。脾性大的父母不自覺地就會對孩子嚴厲,性格和善的父母則常常“始終微笑著”。所以前者要時時提醒自己對孩子要多點兒“慈愛”,後者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能一味慣著孩子。因為家庭教育說到底就是嚴與慈的有機調節,靈活施用,這大概就是李玫瑾教授說的恩威並重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業技術學院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