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第一坑貨

    本人目前研二,我高中因為住校,和同學還出去過包夜,那時候非常喜歡玩英雄聯盟,回家也是瘋狂的打遊戲,沒日沒夜的打(其實不是上癮,真的只是單純的想發洩一下),父母本來是不怎麼反對我打遊戲的,畢竟一個月才回去一次,但因為打遊戲,叫我吃飯總得拖一會,家務也不做,也很少他們交流,所以經常爆發矛盾。

    我的理由也是說在學校裡認真(居然一樣!!!),但我是真的在學校裡學的還可以,不能說認真,但成績一直維持在還可以,能被各方接受的水平上。我不像別人有高目標高要求,我有的是高底線,成績,行為,維持在底線之上就好。

    我當時的渾噩,現在看來原因多數是視野太窄,接觸資訊嚴重短缺且偏頗。

    我接觸不到考上名校的人,親戚裡面的稍長一些的哥哥姐姐,考的最好的是一個不錯的211,可我隨便學學就能比他考的好,我不知道上名校和普通985的差距,也就沒有動力去努力,去拼。

    而且我能接觸到的關於名校的資訊,多出於媒體,而媒體所報的東西多半是負面的(正常的誰去報→_→)

    再者就是,一些老師的前學生回來看望老師,也會過來給我們講講大學生活,不管是出於好意還是老師授意,他們多半會描述的大學很好云云,但我還是能看出多數人沒什麼長進,話都說不明白,講的東西一聽就覺得假,導致對大學的期望越來越低。(現在看看周圍同學,生活多半是上課吃飯睡覺打遊戲,不好社團不搞學習不讀書,有事沒事的逃課,想想這部分人回去給高中生講大學,哎)

    帶孩子去旅遊開拓下視野。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題主,您兒子可能在學校是真的有學習,回家需要放鬆休息一下而已(猜測,這個真的太難說了),當然一週回次家打遊戲確實有些過了。而且,上大學真的是有用的,雖然很多大學生也是天天打遊戲,但如果自己想上進的話,大學裡還是有一片天地的。再者就是,您如果可以找一些上(過)好大學而且大學裡依舊上進的人,來和你兒子聊聊,把他對大學的熱情與憧憬重新找回來,應該會有幫助的。

  • 2 # 大峰撩電影

    最好的辦法還是積極的引導孩子,讓孩子努力去戒掉遊戲,關鍵在於引導,比如多陪陪孩子,和孩子一起做遊戲,多陪伴是最好的

  • 3 # 南簫

    玩遊戲上癮,不僅是孩子的事兒,大人也會如此。但是,一般情況下,大人對自我的約束和管理能力還是不錯的,不會讓遊戲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孩子就不同了,他們迷上游戲之後,不僅學習下降,就連精神都會變得恍惚。曾經有過幾個案例,幾個施暴的少年,就是把現實和遊戲混淆了才做出的糊塗事兒。

    一、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會迷戀遊戲

    每個孩子迷戀遊戲的原因都不會完全相同。有的喜歡那種刺激和新鮮感;有的則是為了討好朋友,玩遊戲只是想跟他們找到共同語言;有的則是為了釋放壓力;還有的,竟然是因為與父母賭氣。

    所以,家長在發現孩子沉迷遊戲之後,千萬不要粗暴對待孩子,那樣只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事情更惡化。家長要心平氣和地和孩子交流,鼓勵他說出玩遊戲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才會更好更快地讓孩子戒掉遊戲癮。

    二、利用外在干擾,讓孩子遠離遊戲

    遊戲確實能讓人上癮,尤其是那些自控力還不成熟的孩子。孩子不可能會一下子就戒斷,而是要一步一步來。

    這個時候,家長要懂得藉助外力來干擾孩子的這個癮。首先,家長要將孩子從遊戲中暫時脫離出來,帶他去參加戶外活動。比如拓展CS活動之類的,讓孩子遠離虛擬時間,重回真實人間。如果方便的話,家長也應該一起參與進去,既可以加深親情關係,還可以讓孩子放下對你的戒備,不再把你當敵人。

    對於孩子喜歡玩的遊戲,家長也不要談虎色變,而是要適當瞭解一下,找到與孩子之間的共同話題,然後一起交流。這樣,孩子對你的排斥心理會慢慢變淡,你再趁機介入一兩句勸導的話,他也就容易接受了。

    我記得有一個家長是這樣做的,他沒有強迫孩子戒掉遊戲,而是跟孩子一起玩,期間他們還一直都有很好的交流。他跟孩子虛心學習,然後會對遊戲裡的某些規則提出質疑,很自然地告訴孩子現實是怎樣。經過一段時間的陪玩之後,孩子竟然對遊戲不再感興趣了。

    所以,在幫孩子戒除遊戲癮的時候,家長也一定注意,不要操之過急,太急,會重新引發孩子的警惕,讓孩子再次生出叛逆的心思。

  • 4 # 遠艦

    第一、玩手機不是一個獨立的表象,一定是被影響產生,如,家長平時愛看書嗎?還是家長平時也愛玩手機。

    有的時候,因為家長,忙著自己的事情,用手機黑孩子玩是最好的讓孩子安靜的方式。

    所以玩手機多半是家長自己給孩子養成的習慣。

    所以,要改的家長,家庭薰陶最重要。

    第二、孩子空餘時間的引導,如果家長沒有愛好或者,家長的愛好孩子不喜歡,那就要找到其他愛好,把孩子精力引開。

    總之一句,孩子是家長的影印件。

    要改孩子,先修改原件。

  • 5 # 七奈米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每個家庭都有多款智慧裝置,電腦、筆記本、平板和手機等,不僅僅是孩子喜歡整天打遊戲,很多大人也機不離手,甚至熬夜通宵。

    遊戲裡比較容易獲得成就感、存在感或滿足感,特別是心智還不太成熟的孩子,如果在現實生活或學習當中,孩子缺少表揚或者認可,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越來越沒有信心,同時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是教育方式的簡單和缺乏技巧,都是造成孩子逃避現實,厭惡學習,從而沉迷遊戲的主要原因所在。

    網路(遊戲)成癮,是一種精神疾病,不可以簡單粗暴的戒斷,網路成癮的少年有不同程度的情緒、親子關係、人際關係等問題。

    糾正治療可以採取轉移治療方式:1.週末安排外出活動,比如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回岳父母家看望姥姥姥爺,時令季節去搞個採摘活動,天氣好去爬個山搞個遠足,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長的假期(寒暑假)安排夏令營等方式讓學生遠離電腦或智慧裝置;2.在家庭中,父母慎用電子產品。孩子沉迷網遊,多半有一些家庭影響,父母抱著手機不放,對孩子缺乏關心,等孩子沉迷上游戲,悔之莫及。家長要自律,方能換來孩子自律。3.發現孩子特長,進行興趣轉移培養。如果你的孩子喜歡籃球、足球、乒乓球,繪畫,舞蹈,那麼就多讓孩子去參加興趣相關的活動,多表揚,讓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找回存在感和認同。從而替代遊戲給孩子帶來的滿足感。

    16歲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有了逆反心理。在家庭中,可以採取迂迴策略,拿出自己一項不良惡習,與孩子進行競賽,讓孩子監督父母。糾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希望父母要用耐心幫助孩子早日恢復健康。

  • 6 # 牧羊曲人

    一個孩子的教育,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如果缺乏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健康的。對於孩子沉迷遊戲,16歲了,有自己的分辨是非能力了,也會有自己的獨立空間需要,所以不適宜一刀切式的否決他,先彼此敞開心扉去交流一下。

    引導好,玩遊戲與學習相結合,什麼時候可以玩遊戲,什麼時候該學習,控制玩遊戲的時間。

  • 7 # 潛在水底看星星

    我也說一說吧。

    看到這個問題時,我在思考要不要答呢,答的話要花我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在這邊,而不能做我認為輕鬆的事情,比如看電影。

    這個狀態跟你兒子整天打遊戲一樣,喜歡做自己認為輕鬆的事。讓他放棄輕鬆愉快的遊戲時間去學習這個是很有困難的。也是大多數家長跟孩子主要衝突的方面。

    記得曾經有一個學生曾經跟我說過,老師,我知道玩遊戲不好,也影響我學習,但是我確實可以在遊戲中敞開心扉的去說話,去交談去聊朋友,而且我在遊戲中可以領略到領導力,許多人都聽我的指揮。這是我難得有自我操縱的時光。

    我想這也是大部分孩子玩遊戲的原因吧。但玩遊戲總有個度,但為什麼會一直玩呢,一個小時不夠,五個小時也不夠呢。

    可以這樣解釋這個問題,假設滿足感就是一個桶,他玩遊戲會增加滿足感,而外界對他的說道指責則會削弱他的滿足感,當他在玩遊戲,父母在耳邊嘮叨則會使他的滿足感一直不在滿桶的狀態,所以為了達到滿桶的狀態,他會一直玩。所以聰明的父母絕對不是嘮叨的父母。

    那怎麼辦呢,那就是父母應該為自己的孩子找到可以滿足他輕鬆愉悅心情的事情給他做。比如想放鬆的時候,吃點什麼美食,去哪裡打打球,去哪裡看看風景。

    最根本的還是驅動他內在的能量。驅除黑暗最好的方法是開啟燈光,最根本的還是內心。為自己而學,為未來而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一入伍有什麼要求?推薦入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