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喜歡自己安靜,不喜歡與家長交流,作為家長對此很困惑。
11
回覆列表
  • 1 # 稀笑媽媽

    我覺得這要看多大的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原因。

    1、如果是學齡前的孩子不喜歡跟父母溝通、交流,那麼家長可能要更多的考慮孩子是不是不會表達,話少沉默,性格是不是比較內向?一般來說,童言無忌,年齡小的孩子想到什麼說什麼,尤其是性格很外向的孩子,簡直就是話癆啊。

    這麼小的孩子不願意跟家長溝通,喜歡安靜,那麼多半因為性格內向靦腆沉默。作為家長,我覺得應該給孩子一個更為開放的環境,譬如可不可以多帶孩子做運動,喜歡運動的孩子往往也喜歡熱鬧,性格Sunny。

    另外,家長一定要多帶孩子出去玩,多帶孩子跟不同的人交流。可以多跟性格開朗的孩子玩,最簡單的路上碰到熟人學會招呼。家長在家也多跟孩子聊天,聊學校的事聊動畫片裡的事,久而久之引導孩子的話題開啟。

    2、如果是大孩子不願意交流,就可能不是性格的問題了。也許他是感覺不想說。因為說了父母也不會懂,說了還會被罵,說了也沒用。

    我們應該試著平視孩子,學會和孩子做朋友,而不僅僅以家長的姿態要求他、教育批評他。朋友之間可以聊的話題就多了,只有在交流中你才會瞭解孩子現階段在想什麼,喜歡什麼,關注什麼,過得開不開心。如果孩子有什麼不好的想法和行為,你才可能及時去引導阻止。當孩子長大了有思想了,我們一定要努力做到真正懂他了解他,而不僅僅是生活上的噓寒問暖。

    所以,孩子如果不喜歡交流,我們家長要幫助他開啟話題,並且讓他覺得我們是可以信任的人。以愛培育孩子,他們一定會感覺得到!

  • 2 # 良師雅集唐山

    我會認為是家庭的問題佔了相當大的部分,這個還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比如孩子多大了,是不是恰好在青春期,如果不是在青春期的話,那父母就更需要自己多多反省,是如何讓孩子變得不喜歡和家長交流的,精神分析心理學比較支援認為這是家長的問題導致的,想一想有沒有讓我們的情緒左右了和孩子溝通,如果你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了,怎能要求你的孩子做到事事聽話呢?真正的無條件的愛意味著你不會忽略父母這份重要的工作,願意為之學習和改變,無條件的愛不是溺愛,而是任何時候都願意理解傾聽,幫助孩子成長,無論他多少歲。

  • 3 # 家庭教育一千零一問

    孩子不喜歡與家長交流,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1、家長過於強勢,孩子因為懼怕,不敢跟家長多說話

    2、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不許孩子犯錯,犯錯了就要責罵,而孩子犯錯是必然的事,因此他在以後犯錯的時候,為了躲避責罵,不跟家長說。

    3、孩子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認知和判斷,當他覺得家長的認知跟自己有牴觸的時候,他會有一種不屑於跟家長交流的心態。

    那麼,針對以上幾點原因,家長需要自己反思,作出一定的調整,相信孩子會慢慢有所改變的。

    首先,家長維護自己的權威是需要的,但是也不能過於強勢,有時也要聽聽孩子的內心在說什麼,不要一聽到孩子的話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就馬上制止、否定,這樣下去,孩子除了不願跟你交流,性格還會變得越來越自卑,這對他將來的生活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其次,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別說孩子了,大人也會經常有犯錯的時候。所以對還犯錯不要太過於嚴苛,畢竟,犯錯才是孩子不斷成長的助推劑,只有不斷犯錯不斷改錯,才會更好的成長。

    如果,一犯錯就遭到責罵,孩子的自尊心一再受到打擊,當然不願意跟你交流了,甚至,他的內心裡會對你形成怨恨。

    所以,作為大人,我們也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的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儘量能跟孩子同步,孩子才會跟你有源源不斷的話題可談。

  • 4 # 這裡是河南遂平

    我想從一個老師的角度,和一個家長的身份和大家一同學習一下,家長和老師在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和關係。

            在我的孩子沒有上學之前,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個好老師,加上孩子本就聰明,我甚至預期了孩子的美好未來,然而每個孩子從懵懂到形成獨立思維這一過程,是需要好的方法引導的,如果引導的不當,對孩子的一生是災難的。

  • 5 # 迪迪數學老師

    1.心理陰影

    不少的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說過這樣的話語,比如:不要到處亂跑,小心撿垃圾的把你騙走;再不聽話就把你送給壞人。這些“大灰狼”式的話語無形中就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孩子就會認為外面的世界很黑暗,壞人很多,自然就產生逃避或防備的心理。  也有一些孩子聽過一些可怕的故事,亦或者看過一些可怕的影片,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陰影,從而使孩子膽小不自信。

    2.家長保護過度

    有些孩子對自己的孩子保護過度過細,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日常生活中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接觸,比如:孩子要碰一下掃把,家長就說“小心扎著你,多髒啊,快放下”;孩子想洗一下碗,家長就嚷嚷:“別動,會摔爛的”,這些種種的小細節,使孩子沒有在嘗試和實踐中得到經驗,從而變得膽小。  當孩子逐漸長大了,也還是照樣保護著,正是這種保護傘導致了孩子的膽小。

    3.孩子交往太少,對陌生人和群體不適應

    有些孩子除了跟父母長輩一起外,就很少與同齡的小朋友交往玩耍,這樣就使孩子的交往能力得不到鍛鍊,慢慢地就使孩子怕見到陌生人,怕在眾人面前說話。

  • 6 # 金都服裝學校麼老師

    家長是一種職業,更是一項事業,孩子是我們的影子,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自己的孩子,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中教育著孩子。

  • 7 # 動物V世界

    孩子不喜歡與家長交流問題多半出現在家長身上,很可能是因為家長平時的說教太多,讓孩子心裡有壓力懼怕家長,不敢交流。解決的辦法就是與孩子交朋友,真誠交流,懂得傾聽,懂得尊重,少些說教,站在孩子立場考慮問題,你會發現孩子會越來越親近你,你們的相處也會更融洽和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習畫畫需要基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