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石榴樹0110
-
2 # 暖玉
這個問題很適合我來答,因為俺老公就是這麼個人,下面,我就從我的感受和希望老公如何,來回答提問者的問題。
1、付出再多,如果嘴上天天讓對方生氣,付出便會打折扣。我老公的脾氣屬於“自燃型”,沒人能摸準他發脾氣的時辰或原因,他可以隨時隨地地發,有時,他發了脾氣,我和孩子很是莫名其妙。
因為,沒誰惹他,他就在那兒見誰都生氣,說話也是從鼻子眼兒裡說。就為這,我們娘倆不知被他氣成個啥樣,多少次都想過離婚,因為,忍一時易,忍一生難。
然而,這也只是特生氣時的想法,過後一思量,老公為家裡付出確實多,先不說掙得比我多些,家裡的一切大事,一般都是老公親歷親為,我很少操心。
雖然沒到離婚的程度,但是,也相當影響夫妻感情。比如他昨天表現挺好,心裡正熱乎著呢,今天便冷不丁地用話氣我個半死,於是,我便把昨天他的好兒,全用他今天的不好,給整沒了。
2、對於這種說話不中聽,甚至很氣人的人,別用付出多來給自己不會說話找藉口。很多說話不中聽的人,一般習慣性地用“脾氣不好”,或是“刀子嘴豆腐心”來為自己開脫,那麼,你為什麼非得脾氣不好?你為什麼不能“豆腐嘴豆腐心”?
說白了,這種說話不中聽的人,就是有些“自私”,不考慮他人的感受,不把他人放在眼裡和心裡(希望提問者不要生氣哦),只為自己嘴痛快,想說什麼便說什麼。
所以,我希望這種人(包括我老公),未曾開口先讓舌頭在口腔裡打兩個轉兒,別不管不顧,什麼話都往外出溜。都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
越是親近的人,如果說出很不中聽的話,造成的傷害遠比說與其他人聽還厲害。因為在親近者心裡,我應該是你最應當說好聽的話的人,而你卻反著來,傷心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如果對家人說話不中聽,首先要在心裡時刻想著,他們是我的家人,我不應該傷他們,其次是懂得話不僅是從嘴裡出,還得是從心裡出,也就是“慢半拍”式的先想想再說。
真希望提問者以及如我老公般只要開口便氣家裡人的人,一定要想法設法改掉這個毛病啊,否則,很影響婚姻質量,希望提問者真正重視起來。
-
3 # 素與愛
講講我們鄰居的家事,男的。
我鄰居,藍田農村,家裡老大,底下倆個妹妹。這一家人都長得好看,白生生的,男的英俊,女的漂亮,很養眼。
我鄰居18歲當兵,復原分到西安公檢法部門,當時令人豔羨的工作。收入不錯,妹妹相繼上高中大學,都他出錢,找工作託關係,甚至找婆家也是他,倆個妹妹都嫁入西安不錯的家庭。
可有一樣,他就是愛訓人,妹妹們都怕他,躲著他,對他的付出也認為是應該,一家人嘛。
中間沒人提出要給他還錢,當哥的也不要,他也不缺。
前年,這個鄰居偏癱,在中醫醫院住了大半年調理,妹妹們跟親戚一樣,隔多時探望一次,拿點水果,沒人伺候,而且三個人分攤農村老父母的贍養醫療費,兒子還多一點,嫂子抱怨很大,因為倆個老人住女兒的房間,女兒算成租金,三個人均攤,現在都自身難保,還有父母。這個兒子自信在家裡的威望,心裡也失落,也無可奈何,見了外人他也不講。
為什麼舉這個例子呢?
你說話好聽,也不一定領情,有的付出是你的古道熱腸,骨子裡的,不領情就算了,也沉澱了一些情分。委委屈屈的領情也行,但你得做到無所謂,畢竟你的付出是你自願的,沒人逼你。以後說話就要注意了,一家人也傷感情呢,照樣幫忙了,情感上凌駕於別人之上,誰都不歡迎,這就叫出力不討好!
-
4 # 安靜靜花
首先為家裡付出是應該的。家人給了我們生命,才讓我們有生命感受世上的美好的一切,體會人生百態。孝順是應該的,所謂百善孝為先。
再者,說話難聽。這是非常不應該的。一個人的語言語氣態度非常重要的,不要讓我們愛的家人感受你的不好的情緒哦,多點開心的情緒與語言讓他們無形之中也感受你的快樂,這是正能量,也會快樂傳染很好的讓家裡愉快心情。
也許有人說“刀子嘴,豆腐心。”不是這樣的。
一個人的心態,一個人的心靈,一個人的心境它是會影響一個人的語言語氣的,什麼樣的心說什麼樣的話這是有一定依據的……
所以我勸你,為家裡付出是應該的,說話時候語氣也要溫和柔和,這樣一家人開開心心的在一起感覺很好。能夠成為一家人是這輩子的緣份要好好珍惜,千萬不要說話傷了和氣哈。
-
5 # 淡然14627
等到ta們遇到了嘴巴塗蜜心裡藏刀的人就知道了,很少有人會無緣無故說話得罪任何人,做事道理的人才會受到所有人尊敬。
-
6 # 從零開始1
老話早就說了:“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傷人一語,利如刀割”。
我們能為家人付出很多,說明我們很善良,這是我們的優點。但同時自己的嘴卻說話不中聽,這就是我們的缺點。可是,無論我們對家人付出多少,都抵消不了說話不中聽帶給他們的傷害。聽起來似乎讓付出了很多的我們感到有些委屈,但沒有辦法,這是人性。
所以,如果我們真的為家人好,也為自己好,想讓大家庭和諧融洽,沒有別的辦法,只有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對待家人的態度。具體執行可以遵循以下原則:
1、適當付出,控制在“即使沒有回報也無所謂”的範圍內。
華人喜歡講究“中庸”之道,也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把握好一個“度”,過猶不及。付出也不例外,如果我們感覺為家人付出了很多,又沒得到相應的回報,心裡就會有不滿,心裡不滿言語上就會不中聽,結果就是“不中聽的話”傷害了家人,反過來他們的不開心又傷害了我們,形成了惡性迴圈。
所以,付出也要適當。不要竭盡全力,只需盡力而為就好。不要把家人的事情大包大攬,只需貢獻一份力量即可。
拿借錢這件事情為例,假如我們家裡有100萬,我們能借給家人的錢最好不要超過總存款的5%,也就是最多拿出5萬。這個可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設定底線。這樣即便家人不還錢,也在我們的承受範圍內。當我們拿出這5萬的時候,我們最好有這樣的想法:丟了5萬元。如果家人還了錢,是意外驚喜;如果家人不還錢,我們也無所謂,不會受到傷害,因為本來就沒打算這個錢還能再回來。
其他事情也是一個道理。
2、不中聽的話堅決不說。
如果家人的事情讓我們感覺不值得付出,那我們可以選擇不付出,或者少付出。但只要選擇了付出,就不要再說不中聽的話。當然,對父母有所例外,因為對父母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其他的家人都是情分,沒有責任和義務。
總之,對家人的事情別那麼上心,太上心了反而給家人壓迫感,常常會事與願違,傷人傷己。
回覆列表
我覺得這是情商低的一種表現。
1⃣️什麼是情商高的表現:就是和你在一起的人都感覺舒服。
2⃣️你的碎碎念表現出的是你的不滿、不甘心……那這種付出不是無條件的愛!
3⃣️什麼是愛:是對方想要什麼。感受是否美好。而不是你以為付出。有時我們的付出只不過是尋求哇自我平衡。付出有時和索取等價。
不要求回報才是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