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再說花也不是什麼珍貴的東西啊。這個女孩照著臉上打,撓的都是血印。怎麼這麼兇呢?
7
回覆列表
  • 1 # 素心塾素心先生

    這種情況家長要留意了,小孩已經5歲了,那她這個時候打人搶東西不外乎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模仿而來。如果家裡面有別的小孩是這樣子做的,或者幼兒園裡面有的小朋友也是這樣子做的,或者是她看見電視裡面有小朋友或者動畫片裡面有的角色是那樣子做的,那她就會照著模仿。

    第二是情緒的宣洩。他可能在家裡面或者在幼兒園壓抑了很多情緒,比如說受到了家裡面的不良氛圍的影響,比如說父母的關係不好,另外在學校受到了小朋友的欺負或者老師的苛責等等都會導致他的情緒的壓抑,她也會採取這種方式進行發洩。

    那怎麼辦呢?

    一是家庭內部的問題處理。家長特別留意家裡面的氛圍是否導致了小孩的壓抑,同時家裡面是否有別的小朋友有這樣的行為讓她模仿,另外特別注意小朋友看的電視節目裡面的一些畫面,是否會對小孩造成一些誤導。有以上問題要及時的糾正調整,要強調的是,父母雙方的良好關係是給予小孩最好的禮物。

    二是外部環境的問題處理。家長要和幼兒園的老師進行一個溝通,瞭解小孩的幼兒園的情況,並把他現在這種情況給老師一個反饋,也讓老師有一個準備,以更好的觀察小孩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

    三是引導小朋友進行情緒的宣洩。有以下一些方式可以比如說讓小孩畫畫,讓小孩做一些運動,同時引導小孩透過語言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方面父母是小孩最好的榜樣,所謂的言傳身教這方面,家長是要特別注意的。

  • 2 # 賈樹國1

    這裡邊的實情我們並不瞭解,只能用判斷來回答。首先我們要確認的是現在的孩子都是“寶貝”,嬌氣得很。如果是被打的孩子採的花,那就可以確認打人孩子的家教有問題,人家正在玩,她插手就打,是為了搶花嗎?或者是兩個孩子有了語言方面的衝撞發生爭執吧?如果採花人是打人的孩子,被打的孩子搶先奪走了打人孩子的花,這就另當別論了。孩子的小社會其實不亞於大社會,她們有她們的道理,要不怎麼兒童就得是被監護的群體?一般情況小孩子打架如果大人不在跟前,她們會自行停止的,大人在跟前要多制止自己家的孩子,首先要讓她們冷靜下來。同在一塊兒玩兒的孩子一般是不會窮追猛打的,除非有其他的干擾,或有人縱容,否則孩子打架沒有正確與錯誤,如果真的有是非曲直的話,可能就存在兒童法庭了。說到底孩子還是不能脫離大人的監護。謝謝!

  • 3 # 黃豆豆vlog

    第一:首先,五歲的女孩想要另一個女孩的話,對於這個想法,我其實是很能理解的,因為這麼小的小孩無法去叛變這些花是否一樣,或者是否可以去摘旁邊的花,她從心裡就是認為別人的花好看,想要,這是大多數小孩的想法吧。

    第二:五歲的女孩打人搶花這個行為肯定是不值得提倡的,可以想象到在平時的生活中這個小女孩肯定是想要什麼東西,基本都是可以滿足,就算家長偶爾的不滿足也是可以透過發脾氣大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 4 # 愛自己愛職場

    人是非常複雜的動物。

    有嫉妒心,好勝心,貪心,痴心,妄想心,欺軟怕硬,勢強凌弱等等。而往往別人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卻能引起另外一個人成千上萬的惡意想法。這些想法瞬息萬變,在一般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人也是非常兇殘的動物。

    動物界的其他動物,如老虎獅子,只是把對手趕跑。而人,就是一定要把對手趕盡殺絕。看看歷史上曾經的滅絕種族,殺人滅口的兇殘案就知道了。

    當然人類也有很多美好的品質,例如同情心,同理心,愛心。

    這些都是人的本能。

    我們大人經過文明的教育和社會的洗禮,會抑制住本能,以獲取更大的利益。

    而小孩子則是本能行事,把這些人類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對,就是打你沒商量,欺負你沒商量。就是看著你不順眼,就是要搶你的東西。

    要說道理,這個小女孩能說出一大堆的道理。比如他看不慣另外一個小女孩,手裡拿著漂亮的花,覺得他不配,比如,她覺得這個小女孩在這礙事。

    理由誰都會找,何況是小孩子呢。

    碰到這種事情最好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讓他知道這種滋味,下次就不敢再欺負你了。

  • 5 # 鄉村小西媽

    謝謝邀請,在我看來,現在的孩子都是被家人慣的。在現在的社會中,一般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或者兩個,父母爺爺奶奶都把自家的孩子當成了寶,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著。吃飯穿衣都有人供著哄著,稍有不高興就哭鼻子抹眼淚撒潑打滾,爸爸媽媽乃至爺爺奶奶們都心疼,一般什麼要求都會滿足,甚至只要孩子想要天上的月亮跟星星,家長們也都會想辦法滿足!在這樣的嬌慣下,孩子們都把自己當成了小公主小皇帝,自己在家說一不二!時間長了,就以自我為中心,不管別人的感受,出門在外也一樣,只要我想要,哪怕是別人手中的,都是好的,自己身邊有也懶得采,別人的就是好的,都要想辦法弄到自己手裡!作為家長們,一定要反思了,這樣的行為會毀了孩子的,千萬不要嬌慣孩子了!

  • 6 # Linda果

    五歲的兒童,她的敏感期主要體現在邏輯、符號認知與理解、書寫、對自然界的獵奇心、和社會性興趣。

    因為問題書寫簡單,我們大致猜測某一個原因,進行分析。(建議父母們:當孩子出現這些情況時,要耐心觀察原因,同時與孩子真誠的溝通)我們一起走進孩子的世界。

    小女孩旁邊就是花叢,卻寧可打人,去搶花。當孩子有這樣情況發生時,父母要主動與孩子進行溝通。是什麼原因讓她這樣去做。

    一種情況,如果小女孩搶完花,便扔掉,那說明在她的概念裡,花朵是有規律的長在路邊的,我們不應該拿在手裡。所以當她看到別人手裡有花時,她要奪過來,讓花呆在該存在的地方。

    處於社會性行為敏感期的孩子,他們渴望更多的認識社會,瞭解社會規則,學習社會行為。瞭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權利,喜歡遵循和建立一些規則,作為父母,在孩子6週歲前,多些觀察與耐心溝通,更好的發現孩子成長的機會。當孩子某一成長敏感期到來,父母一旦發現,並且給予很好的指引時,你發現,她們的專注度與學會一項事情的速度是驚人的。

    分享知識,希望溫暖到你的生活。

  • 7 # 哎呀呀熊孩子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真的沒有必要太過糾結,只要給予正確引導就可以。

    首先,她搶別人的花,動機是什麼?

    第一有可能不喜歡那個小朋友,所以他的東西一定要搶過來。

    第二,她就喜歡那一朵花,愛啥啥,別的都不愛!

    第三,就是物權意識了,她要表現自己也喜歡的情緒,所以覺得我也可以擁有這朵花,不給我我就搶,

    其實不論發生和小孩,只要是人就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情感動物,我們高階動物就高階在有情感會思考。我們喜歡、羨慕、嫉妒……等等心裡表徵都是發自於內心。

    我們不能控制這些內心的東西,但是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的行為。

    比如打人,事後媽媽可以告訴她,你打了別人別人會痛,這個時候媽媽可以捎用力道去打她一下,讓她知道打人有多痛,會給別人造成傷害。

    搶別人的東西,你可以搶走一件她心愛的東西,讓她知道自己的東西被人搶走有多難過,從而產生同理心。

    不管人類多負責,難能可貴的是我們可塑造。所以寶媽不用太過糾結,正確引導就可以了,加油!

  • 8 # 愛笑的小兔紙

    感謝邀請,我覺得5歲孩子這樣做,爭強好勝,覺得別人手裡的才是最好的,顯示出自己霸道的一面,比較獨,什麼東西都想做為己有!不懂得去分享,我們說一般5歲已經上幼兒園了,老師會講要與小朋友一起分享東西,這樣朋友會越來越多。我覺得5歲了,家長應該告訴孩子,這是花是公共資源,是供大家一起欣賞的,要和小朋友友善的相處,不能隨便打人!

  • 9 # 我是孫小玲

    沒在現場,不知道真實的情況,從大意來看,這個女孩很強勢,跟父母教育有關,在孩子的心理裡,往往別人拿的東西就是好的,自己在昂貴的東西也覺得別人的好,一個孩子,不懂得東西賤貴和質量問題,所以再多的花叢,她也認為別人手裡的花是最好的,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的不良習慣跟父母教育有很大的關係,父母是孩子啟蒙老師,不要太溺愛孩子,有教養的父母就有好的孩子,希望我說的能幫助到大家。謝謝!

  • 10 # 隕石143676075

    應該是家長教育問題,至少是不去教育,任其發展。再嚴重點就是家長支援和鼓勵孩子這種喜歡把他人物品佔為己有的行為。

  • 11 # 陽臺宮主

    對於五歲的孩子來說正是汲取知識構建世界觀的重要時刻。 孩子都是天真可愛的,如果孩子成長中出現一些不好的舉動那麼這一定與父母有著極大的關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引導者,無形之中孩子會學習父母的言行舉止,孩子長大後變成什麼樣子與家庭環境有著莫大的關係。 古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為了下一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 12 # 悅微讀書

    旁邊有花叢還要從別人手裡搶花,這是因為小孩子總認為別人的東西比自己的好。哪怕明明是一樣的東西,甚至自己的東西更好,小孩子還是會心心念念想要別人的。這種心理對於成長中的孩子是正常的,關鍵在於家長正確的引導,教會孩子在這種情形下該如何去做。

    這個女孩為了搶別人的東西打人,而且打的見血,是非常沒有教養的行為。可以想象這孩子平日裡是如何的兇悍,這不僅是性格的原因 ,主要原因還是家人的過分嬌慣。

    一個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設法糾正。家庭不教育,社會就會替你教。就像這個打人的女孩,這種霸道性子繼續下去,早晚會吃虧,甚至會為家庭招來禍端。

    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比如“孩子已經有相同的玩具,卻還要搶”,“玩具送給別人了還要拿回家”,“在遊樂場玩玩具,別人拿啥都要搶”……

    孩子的這些行為常常讓家長無奈之極,特別是公眾場合出現這樣的行為,分分鐘讓爸爸媽媽們遊走在暴怒的邊緣。

    其實小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是因為他們對於物權的認知跟大人不一樣。

    對於小朋友而言,我喜歡的就是我的;我加工過的是我的;我先玩的就是我的;送給你了它還是我的。凡是被小朋友認定為自己的東西,輕易不會給別人玩。

    面對這些“孩子氣”行為,爸媽們不必憂慮,做好引導就好。

    1、幫助孩子懂得“物權”,讓孩子理解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去遊樂場玩玩具時,去玩具店買玩具時,把這些玩具和家裡的玩具對比。告訴孩子公共場所的玩具大家都可以玩,玩具店的玩具付錢才可以拿回家。多舉例,有機會就講給孩子聽。慢慢的他就會明白“我的”、“你的”、“大家的”是有區別的。時間久了他就會知道,玩別人的玩具要經過別人同意,公共場所的玩具誰先到誰先玩,要排隊講秩序。

    2、可以陪同孩子玩一些同理遊戲,閱讀同理繪本,幫助孩子認知被人搶了玩具是一件不快樂的事。告訴孩子遇到同樣的事情應該怎麼做。遊戲比說教更有趣,孩子更容易接受

    如果你的孩子和別的小孩因為搶東西打起來了,家長該怎麼辦呢?

    1、迅速把打架的孩子分開。檢查孩子是否受傷,如果孩子受了驚嚇,要注意安撫孩子情緒。

    2、問明事情原委,不要縱容孩子,也不要冤枉孩子。錯了就道歉,受委屈了要安撫。

    3、如果是公共場合哭鬧不止,按照上述兩條簡單處理後,把孩子抱離。讓孩子哭訴委屈後,安靜下來再給他講道理。切忌為了自己的面子打孩子,不要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房貸利率可以和銀行談嗎?有哪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