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視界之創
-
2 # 艾艾影視圈
這是一部以紀錄片為偽裝的恐怖片,它讓人體會到的是真正的恐怖,通常我們看的恐怖片的恐怖,一般是用背景音樂、陰暗場景去營造,或血腥,或腐爛般的視覺效果,而這部劇,它不需要什麼背景音樂,也不需要調低光線亮度,恐怖的物件也是一種明亮的物體,但是那種恐怖,確是殷實有力的,像一枚炸彈,深埋進你的內心,從潛意識,攻破心理防線。
看了這部劇後,對網上每天那些新聞八卦,再無興趣。是的,這很可怕,核能這種巨大的力量是宇宙中自有的,人類發現並利用了它,用它來造福人類,帶來利益,然而,我們已經掌握它了嗎?並沒有。就像開車,沒有超速行駛之前,你確實可以說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然而當你超了速,反而要被它掌控。總之,除了記住那三位拯救歐洲的英雄之外,還要記住,生命可貴,你丟不起,也擔待不起。
全劇英文對白,但在播放撤離通報的時候用的是當時原聲俄語廣播。個人認為神來之筆。瞬間有了時空交錯、穿越歷史的感覺。 這是部電視連續劇,很多細節、拍攝技巧、情節設定都是為劇情張力服務的。別說要還原真實歷史的情景,這不是衡量《切爾諾貝利》是部優秀連續劇的最高和唯一標準。即使紀錄片都無法做到完全複製歷史。
原因很簡單: 真正的歷史,沒有特寫鏡頭。
-
3 # 麒麟狂飆
因為真實事件改編!拍的太真實!很多人想知道被輻射後到底會是什麼樣子的!現在都只知道了!真實的可怕!也讓人們瞭解了核反應堆的原理!瞭解瞭如何降低輻射的傷害!
-
4 # HannibalLecter
本答案包含劇透,請謹慎點開。
《切爾諾貝利》(Chernobyl)是英美合拍的五集時代電視迷你劇,由克雷格·馬津創作,約翰·倫克執導。2019年5月6日在美國HBO和英國天空電視臺首播,利用虛實結合的手段展現了1986年發生在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以及其善後工作。
這部劇一共由五級組成,第一集是“1:23:45”,這個時間是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的時間。在第一集裡,一開始出場的是科學家瓦列裡·列加索夫,他正在自殺,然後後面整個故事是他的回憶。真實歷史中瓦列裡·列加索夫是蘇聯的核科學家,調查整個切爾諾貝利事故後到歐洲原子能國際會議上作證,最後用自殺的方式呼籲蘇聯改造整個有問題的核電站設計體系。
在第一集中,精確到分秒地描述了核事故發生的整個過程——首先是深夜的測試,然後是反應堆爆炸,然後是消防隊到達滅火,然後是廠長和總設計師堅持錯誤判斷,然後是檢查反應堆發現真的問題,但是兩個負責人依然堅持錯誤,然後最高潮的敵方,當然是一個老黨員下令——封鎖訊息。
這部劇就是從這裡火起來的,彷彿HBO對蘇聯人集權模式的這種吐槽一下就讓很多人很興奮,只要是罵zf不好的,彷彿就是叛逆而前衛的,彷彿就是好,就有人一定要捧。
實際上這裡並不是諷刺挖苦,而確實反映了當時蘇聯人的一種心態以及蘇聯這個國家的一種現實——
1. 蘇聯是由很多加盟共和國以及不同民族組成的,對內,少數服從多數,個體為集體犧牲,是它的遊戲規則,對外,正在打阿富汗,可謂是矛盾非常尖銳,問題一觸即發。
2. 作為蘇聯人引以為傲的最驕傲的核電站,是不是真的爆掉了,會不會是敵特破壞,有沒有可能是誤傳警報,這些都並不清楚,突然宣佈全城大撤離必然是引起恐慌。不要說蘇聯不會這麼做,資本主義國家照樣不會這麼做,美國南部颶風,沒有宣佈撤離,日本福島核事故也沒有立即宣佈大疏散。反倒是蘇聯,4月27日中午,用於緊急疏散居民的1000多輛大客車及3趟專列到齊,當天11點整開始疏散全部居民。人家是不到48小時就動用全國力量開始大規模疏散,如果要說這是個邪惡政權不想疏散老百姓,是荒謬的。只是一個體系龐大過後,牽一髮動全身,做決策的效率就低下。
所以很多人藉助第一集這個槽點,就把剛剛推出的這部劇推上了高臺。
第二集《請保持鎮定》(Please Remain Calm)和第三集《敞開吧,大地》(Open Wide, O Earth)是最緊張恐怖的兩集,講述的是滅火降溫,事故現場勘查,原因分析。也是在這兩集裡面詳細描述了因急性輻射病全身潰爛的傷員,凸顯了極端的恐怖。在這兩集中,除了大量恐怖的畫面,還有四個場景非常令人震撼,一個是自告奮勇,潛入反應堆底部去開閘放水,防止爆炸的潛水員的場景,一個是來自圖拉的礦工赤身裸體在反應堆底部挖坑道安置降溫裝置的場景,一個是用混凝土掩蓋消防員的棺材的場景,一個是消防隊員的妻子冒死也要陪伴自己將死的丈夫的場景。
這裡都透露出一個叛逆的話題——災難面前,個體兒子是不是要為集體母親去死?事實上整部影片描寫的都是蘇聯人作為個體,在為切爾諾貝利這個集體事故買單。
HBO展現這個是並沒有帶立場的,如果說只是黑蘇聯的話,蘇聯這個政權早就不存在了,所以不妨說這部劇具有更高的價值,那就是懷疑今天的資本家和核工業。要知道,今天在俄羅斯只有35座核電站,烏克蘭15座,美國有99座,歐洲上百座。誰才是真的在玩火?
在第四集中,消防員的妻子生產了,劇情安排是嬰兒出生後幾小時去世,她吸收了本該致死母親的輻射量,為母親擋刀。這裡核電站,消防員,母親,嬰兒形成了一個隱喻體系——
消防員代表專業人士,母親代表民眾,母親是自願拉開簾子靠近遭受重度輻射的消防員的,這裡可以表現民眾的無知,也可以表現他們的無畏。無畏是值得歌頌和讚揚的,但是無知是不是應該,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無知,才是這部劇要探討的。
比直接控訴蘇聯民眾對蘇聯的憤恨,不如把它們描述成相親相愛更為震撼,HBO打的其實是這個算盤。消防員妻子願意帶著嬰兒陪丈夫,因為醫生根本沒告訴她那樣對母女傷害有多大,後來第三集,第四集中,清理人也吐槽“兒子和母親”這個話題,就已經表現出這部劇的核心是探討個體和集體之間的對立。
不過我還是想說一句,其實HBO這個《切爾諾貝利》真的不是帶有政治色彩的,而是帶有更多人文關懷和普世價值,仔細想一下今天即便是在資本主義國家,民眾是不是也享受核能帶來的便利,而且今天明顯是西方國家的核電更發達,核電站更多,那你作為“兒子”,今天在享受核能這個“母親”帶來的便利,那就意味著有一天你也要承擔責任,甚至核災難帶來的惡果。不是母親邪惡不邪惡的問題,是人性本身的自大,貪婪,無知,無畏的問題。如果不是人類的自大,就不會有設計失誤,測試失誤,爆炸了還不知道核災難發生了,還覺得自己是最牛逼的,不會出事。如果不是貪婪,不會在烏克蘭一個小城市一口氣就建設了那麼多核電站,提供全國百分之十的電力,乃至於發生災難以後,其它機組還照樣運作。如果不是無知,就不會讓老百姓圍觀核輻射。如果不是無畏,就不會讓那麼多人用生命去撲救。
這一切不只是僅限於發生在蘇聯的,這些東西照樣可以發生在西方社會,西方社會照樣不見得有蘇聯處理得好,福島的核廢水至今還在往太平洋裡敞開了流。其實美國也拍攝過一個電影叫《隔山有眼》,就是拼命控訴美國在南部沙漠的核試驗的。
第四集《全人類的福祉》(The Happiness of All Mankind)主要是描述後續清理工作以及真相的調查。這裡準確描述了清理人的工作,以及清理屋頂的“生化機器人”,那就是機器都不行,讓人頂上。
這一集是非常平淡的一集,沒有太多表面上的血腥畫面,而且又出現了一對隱喻。
指揮所有這些“清理人”的是蘇軍侵略阿富汗集團的總指揮瓦連京·伊萬諾維奇·瓦連尼科夫大將,大將指揮整個全域性,而阿富汗老兵卻帶著新兵蛋子捕殺動物,基情滿滿。
這一集是人性的轉化,新兵剛開始不願意捕殺可憐的小動物,但是老兵告訴他這就是生活,然而當新兵看到一群幼崽和剛剛生產的母狗之後,還是下不了手,老兵上去結果了這一切。
這一集隱喻的是人,尤其是民眾,在災難面前逐漸由感性變得理性——你個體和災難就無關麼?你在享受這一切的便利,自然就要承擔風險和後果。HBO這個明顯不是拍給蘇聯人看的,明顯是拍給西方民眾自己看的——你們今天就相信資本家吧,就在你們加門口修個核電站吧,到時候出了問題了把你們全部都變生化危機,把你們家寵物全殺掉......
在這一集中,女科學家的調查有了清晰的結果——人為設計失誤,不是幾個控制員背鍋就能掩蓋的,因此為最後一集,也是高潮做鋪墊——向整個蘇聯核工業體系的話語霸權進行挑戰,透過在維也納國際原子能會議上公佈爭相,逼迫不可一世的蘇聯政府去修改整個其“最先進的核技術”中的缺陷。
第五集《永恆的記憶》(Vichnaya Pamyat),瓦列裡·列加索夫、鮑里斯·謝爾比納和烏拉娜·柯繆克三人不顧安危和聲譽,試圖揭露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真相,這一集裡面描述了瓦列裡·列加索夫院士是怎麼和kgb結樑子的,也就暗示了他自殺的原因。
《切爾諾貝利》爆紅,和主義無關,和這部劇對人性自身的反思是密切相關的,即便是站在西方的角度上看,當時的蘇聯人玩火自焚以後,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是毫不含糊的,只是不得不上演了農神食子這樣的慘劇。試問如果要放到今天的西方,他們真的能夠像當時的蘇聯那樣去處理嗎?未必。
回覆列表
HBO版《切爾諾貝利》則是著重講述事故發生的過程,以及領導人處理事故的方法,這裡有點貶低俄國對核知識的認知單一,甚至匱乏不肯變通,最終導致核洩漏沒有有效的遏制!
美國凡是拍關於俄國的影視劇基本都是把他們當傻子來拍,透過這次美版的《切爾諾貝利》俄國領導人對發生事故的極力不承認,以及處理不善,就狠狠的打了俄國一個耳光!
之所以為什麼會火,就是改變的劇情讓大家看了會對領導人的命令感到震驚甚至憤怒,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也有現如今世人去核洩漏的恐懼,畢竟有那麼多血淋淋的事實已經發生了!兩部電視劇拍的側重點不同,這次拍了整個事故發生的始末,更能引起人們觀看的慾望!
當結果已經發生了,就是看過程的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