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樓
-
2 # 美食理想
初中以前沒怎麼吃過食堂,所以基本沒印象,高中吃食堂時印象最深的是食堂的紅燒肉和包子那做的是絕了。因高中在北方讀的,所以食堂的紅燒肉的風格是屬於北方風格的紅燒肉,重用醬油,與四川用糖色和上海風味偏甜的不同,個人覺得高中時的紅燒肉就是醬油燒肉,但醬油的風味真的是讓人覺得越吃越香,在吃食堂前,我從不吃肥肉,但自從吃了食堂後,一直覺得肥肉原來也如此美好。
還有一道食堂的神菜是番茄炒蛋,但高中時食堂的番茄炒蛋要放糖,我覺得不太好吃。
上大學來到四川,慢慢接觸川菜,覺得川菜最大的魅力在於調味,的確味型豐富,各式菜餚都能吃得到,但記得曾經吃過一道神菜,把煮熟的雞蛋過油後,然後加上肉末來燒,燒入味,把湯汁燒乾以後,此菜極香,吃了一次後就難以忘懷,以至於每次出現此菜時都想打上一份,直至又一次在其中吃到了一個未剝淨的蛋殼,後來就不太想吃了,仔細反思,出現此菜時一定是食堂早餐煮雞蛋沒賣完時,原來剩菜也很美好。
記得大學食堂中曾有一道綠油油的顏值極高的蔬菜,折耳根,這對於北方的孩子來講,這道菜絕對是沒吃過的,自己打上一份,興致沖沖地吃一口,發現味道極怪,讓我連整份飯都倒掉了,現在想起來還十分可笑,慢慢地我接受了折耳根的味道,現在變得非常喜歡了,看來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
3 # 亞洲食學論壇
食堂,作為學生時代滿足胃的最大場所,雖價廉,但是其“物美”卻沒有太大的保證,是無法滿足味蕾的。但是,既然學校培育的是祖國的花朵,食堂自然也是不能太虧待他們的,偶爾也是會有一些美味,可以堪比五星級大廚的水平。
南乳仔排,是我整個初中時代日夜期盼的菜餚。若是哪天有幸遇到它,在視窗望去,它必定是所有菜品當中“最閃耀的一顆星”。那是一種誘人的玫瑰紅色,雖並不是最鮮豔的,但一定是最令人充滿食慾的。因其美味,因其誘人,它會吸引同學豔羨的目光。南乳仔排的湯汁,是用玫瑰腐乳及其湯汁精燉而成的。香濃,甜美,就連平時乏味的豆乾,在湯汁的滲透和溫度的洗禮中,也變得美味而富有韌性了。而排骨,這美味中的美味,往往是留到最後吃的。小塊的,粉色的,帶有玫瑰香氣的仔排,讓高度緊張的學習生活,也變的輕鬆了。
食堂的醬香茄子,徹底改變了我對茄子的看法。那是一道並不起眼的菜,沒有豐富的顏色搭配,有的只有醬油浸泡下茄子的灰褐色。但是,當你略帶嫌棄的吃一口茄子,你會被它的味道驚豔到的。因為是大鍋菜,茄子並不是過熟之後的那種綿軟。相反的,稍生的茄子略帶嚼勁,略帶生澀,就是這樣的口感,配上醬油與澱粉熬製的芡汁的包裹,濃郁之中透出清爽,十分下飯,竟也成為了學生時代追求的美味了。
Cola
-
4 # 淺憶
說到食堂,那肯定是學校的食堂了,滿滿的回憶。
本人比較愛吃辣,所以很偏愛食堂的麻辣香鍋,裡面有各種菜,比如土豆,菜花,魚丸,腸,白菜,花生米等等,味道很香,辣辣的,麻麻的,在配上一份米飯,一份青菜,真的很下飯。
雖然學校的是大鍋菜,缺少很多菜品,不比外面的菜品多,但是還是挺好吃的。
其次是冷盤,食堂裡的冷盤很好吃,涼拌豆芽,涼拌黃瓜,涼拌土豆絲,用辣椒油一拌,還是很好吃的,想想都留口水。
-
5 # 因為鹹啊
食堂裡邊單說喜歡那道菜說不出來,因為食堂真的是很實在的飯啊,蓋飯、麵條、漢堡、麻辣燙、雞公煲……如果說愛吃什麼飯,在我們學校的話,我想我會說愛吃“滷肉拌麵”,這個是在快畢業的時候發現的一道美食,吃了不幾天就畢業了,現在很想回學校吃一次~
-
6 # 貓咪思想家
讀了那麼多的學校,工作了那麼多年,不知換過多少食堂,有的學校的好吃,有的單位的好吃也有可能是學校某一天的飯菜特別香,也有可能是單位某一天的的飯菜特別香。
細細想來,最難以忘懷的,個人認為印象最深的,最好吃的一道菜應該是在大學食堂,這個菜的名字叫蠔油牛柳蓋澆飯。
蠔油牛柳蓋澆飯,印象特別深。容器是一個蒸包子的籠屜,裡面先是鋪著一層軟糯可口的米飯,在醬色濃稠的蠔油牛肉湯的遮蓋下,每粒米飯都反射著誘人的亮光。最後一層是幾顆翠亮的青菜,一大塊爽滑的牛肉,還有一個入味的滷蛋,色香味俱全,而且只要10元。
那也是我收到錄取通知書後第一次去新學校食堂吃飯,因為這誘人的飯,作為吃貨的我也深深愛上了我的大學,當然我大學的食堂還有很多美味的食物,但蠔油牛柳蓋澆飯是我大學的第一頓美味,我的大學快樂的四年也是因為這道菜開始的!
-
7 # 不要覺得自己很渺小
雖然我先現是初sān 但是學校裡沒有我喜歡吃的菜 飯菜都是從外面送來的 只有湯和老師的飯才是在學校做的 而且非常不衛生 經常會有頭髮絲 一小塊黑皮碎料帶 甚至有一次同學在青菜裡吃到蟑螂和毛毛蟲 味道也不好 要不然鹹死你 要不然沒味道 要不然油死你 冬天甚至有時候飯菜都是冷的 反應很多次都沒用 所以沒有喜歡的菜 而且飯費還很貴 表示對學校無語
-
8 # 時荒者
要說食堂裡最喜歡的一道菜是什麼,這還真不好回答,因為我們食堂廚師做的菜都是一個味兒的,不論什麼食材。也可能我的味覺比較木吧,反正是吃不出美味來。
不過有一點卻很奇怪,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就是吃了一段時間的外賣之後,會忽然很懷念食堂的伙食,即便沒有外賣好吃,也還是很惦記,就像我們有時候想家了,會很渴望吃到一種家鄉味一樣。當那種感覺在心裡發酵之後,即便我們吃到了想吃的食物,心中也還是覺得差那麼一點點,不能完全滿足,就好像,口渴了怎麼喝水也不解渴一樣。我們會忽然惦記食堂或者家鄉的食物,也許只是一種心理作用。
-
9 # 老商
我有並列最喜歡的兩道菜:柿子炒蛋、尖椒炒肉……走遍全中國的食堂,無論南方的北方的,學校的工廠的公司的單位的……這兩道菜也絕對穩坐下飯江湖裡的頭把交椅,雖然各地口味略有差別但是特別接地氣,也受人待見,熱騰騰的大米飯,先撈乾的吃,吃到最後,再打二兩飯扣到菜湯裡拌著吃,拿個勺兒一大口一大口地蒯,碰上蒜片、蔥段、肉渣兒、雞蛋渣兒還小欣喜一下,別提多踏實了。
這種家常菜帶給人的滿足感不同於大魚大肉和海味山珍,離家在外,肚子餓了,無論囊中是否羞澀,點菜時都會點一兩個保守菜,因為這樣的家常菜味道不會出錯,怎麼做都難吃不到哪兒去,就算其它“出么蛾子”新菜都點失敗了,還有這個柿子炒蛋或辣椒炒肉兜底,至少能吃飽,而且滋味熟悉,有舌尖上的認同感和安全感。
大學那會兒,我智商情商沒看出來多高,但飯商絕對當仁不讓!我和打飯的阿姨處得很好,每回她老人家都特意給我多打點兒西紅柿湯,盤子裝得伏流伏流兒(滿滿)的,別小看阿姨這個崗位,位高權重人家佔一半,雖然位不算太高,但權絕對重。打飯勺子稍稍一抖,就決定了你今天的幸福指數,多給點兒湯也是恩情,剛好泡飯吃,而且精華都在湯裡嘛,遙謝阿姨。
一個公認的好食堂的標準並不是它能讓你吃到多麼複雜繁瑣的菜式,那基本也屬於天方夜譚,貼心的食堂只要把家常菜、下飯菜做得好,就很棒了,也是負責了。
比飯館的菜還要好吃的食堂能有幾家呢,我們在果腹的同時,能吃到熟悉溫暖的家常菜就知足了。你們說呢?過分地跟食堂談營養搭配和口味水準,純屬和各個兒過不去,哈哈。
-
10 # 小管家美食
食堂裡最喜歡吃的菜是什麼?
我的答案:就是肉,我就喜歡吃肉,以為在食堂裡的肉很少很少,還沒有吃到都搶完了。所以我很香吃肉!
我是廚師,我們也有食堂就是那種不要錢的食堂,但是每次做菜,幾十上百人,就那麼幾斤肉,都誰吃的啊,現在想想我都又有點留口水了!哎呀....好想吃肉!!!
我們飯店一個星期炒一次鴨子,每天都盼望這炒鴨子這一餐,每次都是很早就去了。要是不去早點,食堂那麼多人排隊,等到你的時候,人家都吃完了!有時候能分到一點鴨子的湯就算好的了。我們廚師吃飯有時候都是一桌一桌的那種,幾個菜。好菜上來之後,就直接搶,根本都不是說慢慢的吃,全是搶的!我記得有很多吃,有好菜的時候,上桌不到30秒就剩下了一個空盤子,那可真的是先下手才有肉吃的時代啊!想想都感覺慚愧,還是一個廚師!
有人該說了,你是廚師還怕沒有肉吃???我又要笑了,廚房全場都是攝像頭,您想吃肉,去哪吃,抓到一次扣你兩百,一天就在百八塊錢,扣一下就完蛋了!
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苦衷,所以說食堂的菜,我就喜歡吃肉,其他都不喜歡吃!大鍋飯真的不好吃!您覺得呢?
-
11 # 鼎和
首頁 > 營養食譜 > 家常熱炒
【簡介】:炒麵,製作簡單、方便、快捷,特別是在早晨做一份亞麻籽油炒麵,就基本平衡了一天的營養了,食材搭配可葷可素,依據自己的口味。
【材料準備】【步驟】
1、把麵餅準備好
2、把臘腸、榨菜,胡蘿蔔、洋蔥切絲
3、鍋燒開水,放入麵餅煮制,稍稍有點硬芯即成
4、熱油,放入臘腸、胡蘿蔔、榨菜煸炒均勻
5、加生抽,少許鹽調味。放入洋蔥
6、把煮好的麵條放入鍋中
7、翻炒均勻,即可關火
【適用人群】
中青年,上班族,老年人,孕婦以及嬰幼兒
【營養價值】:
胡蘿蔔是一種質脆味美、營養豐富的家常蔬菜,素有“小人參”之稱。胡蘿蔔富含糖類、脂肪、揮發油、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花青素、鈣、鐵等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
洋蔥具有發散風寒的作用,是因為洋蔥鱗莖和葉子含有一種稱為硫化丙烯的油脂性揮發物,具有辛簡辣味,這種物質能抗寒,抵禦流感病毒,有較強的殺菌作用。
回覆列表
小時候,我對食堂印象最深的菜是“米粉肉”(即粉蒸肉)。
文革後期,我隨到父親下放的縣城裡上了半年小學。那時候,油水不足,一年有半年見不到肉,吃得最多的是清水煮黃豆芽。有一次,我吃沒有油水的黃豆芽吃多了,便秘,解不出大手來。我爸把我送到縣醫院,去灌了腸,才解決。所以知道現在,我都不吃黃豆芽,想想真是那時候吃傷了。
在縣城的半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食堂的“米粉肉”(即粉蒸肉)。食堂每週改善一次伙食,把五花肉切成小條,裹上米粉,用油炸過之後,再加上其他配料、作料,用黑陶小碗盛著,上籠蒸。別的菜可能是三分、五分錢一份,米粉肉就是一毛。
我對黑陶小碗印象特深,它只有一般飯碗的三分之一大,這樣才顯得金貴。看見黑陶小碗,那就意味著改善生活。那時爸爸在縣房管所當會計,在食堂吃飯的大都是些泥工、瓦工、木工、電工等,多為“一頭沉”(即老婆孩子在農村,自己獨個在縣城)。他們的飯量很大,平時都是一大碗燴菜,三四個饅頭,蹲在院子裡,吃得很滿足,印象中只有少數人才捨得吃米粉肉。
我則是天天盼著這種黑陶小碗的米粉肉。奇怪的是,直到90年代,我在很多單位食堂吃飯時,盛粉蒸肉、梅菜扣肉的還是這種黑陶小碗;直到前幾年,我所在的單位引進一位周口師傅來承包食堂,盛粉蒸肉的,仍然是這種黑陶小碗。可以想見黑陶小碗對中國人的影響有多麼深。
按說粉蒸肉也不是什麼稀有的菜餚,但在那個一切食物都金貴的年代,竟成為我最大的盼望,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