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檢查腸鏡得出大腸多發性息肉
4
回覆列表
  • 1 # 王子帶我一起走

    1.單個息肉可行切除加病檢同時進行。   

    2.多發息肉或息肉較大有惡變徵可經肛門肛窺腸鏡進行病理活檢以除外惡變。   

    3.低位或長蒂脫出息肉可用肛窺,直乙鏡,套扎或經肛門直接切除。   

    4.廣基或多發息肉可經腹、會陰、骶尾部行腸壁腸段部分切除。   

    5.高位息肉可行纖維結腸鏡高頻電切。   

    6.息肉有癌變應按腫瘤行根治性切除術。

  • 2 # 戲迷阿德

    這個問題看起來是小事,其實是大事,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生,都是息肉造成的,這個息肉一定要請除掉,不能掉以輕信讓它存在。這個東西就是癌症的蘊床和發源地。我們有些同志麻痺大意,不當一回事,拖了不做腸鏡闖禍,等到出血來不極了,中晚期了,提早發現息肉是好事,馬上做手術切除,皆大喜歡,沒事開心快樂。

  • 3 # 萌叔的霸氣你學不來

    他們回覆的都是沒有經驗的,都是書本上東西,本人去年9月份開始早晨5點左右腸鳴,愛放屁,早晨大便不成型,一天一次,然後百度查說是腸炎或者脾胃不和,然後自己買藥,半月後無效,就去408醫院檢查,大夫說驗大便,結果都正常,然後開的管腸炎藥物,半月還是無效,而且左下腹陣痛,左後腰難受,然後在網上問醫生,說是結腸紊亂,吃活菌,復發腸什麼的藥,好轉,但是一個月停藥就不行,最後去醫院約了腸鏡,做腸鏡那天我還認為沒有事,因為我生活習慣很好,家族也沒有消化疾病,但是一入菊花10公分就看見一個圓疙瘩,我側身躺著看見螢幕,然後繼續,20公分還有一個小的,最後降結腸一個大息肉,大夫問沒見過大便帶血嗎?我沒有,當時懵了,2.5公分,直徑2公分,最後橫結腸,升結腸沒有東西,做腸鏡打氣難受,大夫說取活檢13塊,一星期後,活檢結果大的是炎性息肉,沒事,小的倆是上皮細胞不典型增生,有點小危險,然後去人民辦住院,一星期後做手術,大的是腸鏡內伽馬刀切除,下一個止血鉗子那小的是點下去的,好像鐳射,住院一個星期,連開始檢查一共花12600,一次性醫療器械不給報銷,挺貴的。手術三天後流食,十五天後半流食,大夫說現在息肉病人非常多,主要激素肉農藥殘留食品都有關係,40歲以上尤其男性必須腸鏡檢查,發現就腸鏡切除,免得後患無窮,腺瘤性息肉癌變高危險,息肉越大越危險,長蒂的比無蒂的安全,絨毛的息肉最容易癌變非常危險,都是住院時候看到的所以腸道有問題一定去腸鏡檢查,尤其大便不成型帶血,大便細,而且有凹槽的那種大便,別耽誤別繞彎路,純手寫,祝大家幸福安康。

  • 4 # 美中嘉和聊腫瘤

    看了您的病歷,在腸鏡檢查同時都已經鉗除。對於取出的息肉可以進一步進行病理檢查。雖然腸鏡檢查時醫生會有一個判斷,但是最準確的只有對取出的息肉病理檢查。

    腸道息肉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腫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會發生癌變,主要包括:

    幼年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又稱假性息肉),要是檢測結果是這兩種,就不用擔心了。

    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腺瘤性息肉可分為三種類型:

    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管狀絨毛狀腺瘤,其中管狀腺瘤最常見。

    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變機會,是癌前病變,應積極處理。大腸腺瘤演變成癌所需的時間為5~15年。並非所有腺瘤都會發生癌變。

    從息肉到腸癌大約需要5-15年時間,從腸癌I期到IV期也需要數年時間。

    如果是這些結果,那麼您就屬於腸癌的高危人群了,建議您每年都要進行腸鏡檢查。

    除了定期檢查,還建議您要調整一些飲食和生活習慣。

    調整飲食

    禁食辛辣、油炸、肥膩、高蛋白及刺激性食品,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且有規律,避免因低纖維素導致的便秘習慣,便秘越久,越容易刺激息肉增大或息肉復發。另外,酒精刺激也會加重息肉,因此得了息肉的病人戒酒也是非常必要的。

    適當運動

    由於右半結腸是以副交感神經分佈為主,適度鍛鍊使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從而腸蠕動加強,糞便在右半結腸內停留時間少,糞便中的一些致新生物的物質對腸黏膜的作用減少,息肉發生率、複發率減少。

    保持好心情

    當人的神經過度緊張,支配內臟器官蠕動的交感神經興奮,會抑制胃腸蠕動,使速度減慢,從而導致便秘。便秘會增加腸息肉的發生。所以,正視現實,儘量放鬆,只要飲食有節,合理安排,定期複查,及時發現和處理,可以大大減少癌變的機會。對待本病關鍵的一點是“防重於治”。

    PS:附上對腸癌高危人群的判定標準和檢查方案

  • 5 # 小克大夫

    腸鏡下見到直腸和結腸直徑<1cm的多發息肉,迴腸末端、結腸、直腸沒有炎症、糜爛、潰瘍及出血的現象,說明是結直腸的多發息肉,當時進行鉗除治療是正確的治療方法。下一步就是對切除的息肉進行病理檢查,明確息肉性質,才能確定進一步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說,這種不伴有潰瘍性結腸炎及結直腸其他病變的單純性息肉都是良性的腺瘤性息肉,因為都是單個的比較小的息肉,所以說發生惡變的可能性不大。

    這種較小的結直腸息肉平時沒有明顯症狀,不容易被早期發現,多在發生腹瀉或排便次數增多、繼發感染出現黏液便、膿血便等腸道刺激症狀而進行腸鏡檢查時被發現。

    既然息肉已經完全切除了,就不要再糾結了,但是要注意平時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如戒菸戒酒,不吃辣椒、大蒜等刺激性大等食物及生冷食物,少吃高脂肪的肥肉,避免繼續刺激腸道發生新的息肉,有腹瀉症狀時可以應用匹維溴胺、洛哌丁胺、蒙脫石散等藥物對症治療。

    另外,需要三個月化驗一次大便,觀察有無潛血陽性的情況發生,若是發現潛血陽性或腹瀉、黏液膿血便等症狀時可以進行腸鏡檢查,瞭解腸道情況及有無新的息肉發生,以便及時治療,避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息肉及其他結直腸病變。

  • 6 # 大醫課堂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室主任劉魯明回答:

    息肉簡單來說就是身體上長出的多餘物質,中醫《黃帝內經》中講到“瘤,息肉也”,息肉其實算是腫瘤的一種,是良性的腫瘤,導致息肉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長期的腸胃刺激引發,比如長期的腸炎,經常性的飲食不規律,飲食不健康等。還有一種就是遺傳性的息肉,如果父母患有息肉,那麼孩子患息肉的可能性就大很多。息肉主要為脾胃虛寒,溼氣鬱積而成。因此基礎用藥:黃芪、白芍、黨參、桃仁、赤芍、半枝蓮、薏苡仁、丹皮等。

    西醫在治療息肉上沒有明顯的特效藥,手術切除後息肉仍會再漲,所以建議中醫治療息肉,用一些軟堅化結和清熱解毒的中藥來辨證施治,優點:副作用較小,扶正固本,增強自身抵抗力,有效防止復發。具體的藥方及用量需遵循正規醫師指導建議,切勿私自用藥

  • 7 # 消化內科葉醫生

    我們常說的腸息肉一般是指結腸和直腸裡面的息肉,也就是俗話說長在大腸裡面的息肉。

    額外插播科普一個問題?小腸會不會長息肉?答案是會得!但小腸長息肉的機率非常非常非常小,我們腸鏡也查不到小腸,所以臨床上幾乎很少聽說有小腸息肉。

    下圖就是我做腸鏡的時候看到的息肉!

    大腸息肉是大腸表面上隆起性的病變,通俗地講,就是長在腸道里面的肉疙瘩。結直腸息肉一般不會難受也就是沒有什麼症狀,因此息肉往往是在體檢或者是因其他疾病做詳細檢查時才被發現。息肉的發生與年齡、遺傳、慢性炎症刺激、不良生活習慣、抽菸、喝酒、暴飲暴食、高蛋白飲食、便秘等有關。

    有研究顯示大約有一半的結直腸息肉在切除後的4年內會出現息肉復發,是否復發跟很多因素有關,常見有以下幾個因素:1、最重要就是遺傳因素,遺傳因素是很重要的因素,遺傳因素就相當於有肥沃的土壤,如果你繼續抽菸、喝酒、暴飲暴食、辛辣刺激飲食繼續刺激我們胃腸道粘膜,那就很容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2、我們人體的大腸走形彎彎曲曲,跟山路十八彎一樣,有時候一些躲在角落的小息肉有可能被漏掉,目前都建議有長息肉的人如果切除了最好第二年再複查一下,複查有兩個好處,第一就是預防漏診的息肉,第二就是排除一下上次切乾淨了沒有。

    結直腸息肉是否要切除以及切除後多久複查應根據息肉大小、表明是否光滑、有無潰瘍凹陷、隆起、年齡等多方面要具體情況來決定:1、對於單個的大於1cm息肉原則上切除,切除後剛開始每年需複查一次腸鏡,連續2年檢查不復發,之後可以改成每2-3年複查一次腸鏡。2.對於病理提示為腺瘤性息肉、絨毛狀腺瘤、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鋸齒狀腺瘤容易復發,在切除後3個月-半年應複查一次腸鏡,沒有異常可改為半年到1年複查一次。3.對於小的息肉,小於0.5cm 的息肉,特別是看過去像炎症性的息肉,那可以定期複查的,有些人透過好好保養嚴重控制好息肉就消失了,下圖這種我畫圈圈的小息肉完全可以觀察,2-3年複查一次問題不大的。

    當然如果你很害怕心理很緊張,也可以叫醫生切除就是了,當然具體還要結合病理和每個人情況具體分析,最好聽主管醫生的比較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七座,看中進口林肯飛行家和沃爾沃XC90,請問買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