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周慕白1988

    王維,全能型的藝術家。下面就讓我們來開開眼界,看看什麼叫著全才:

    第一:畫

    王維的繪畫造詣那是相當高的,大文豪蘇東坡曾說:“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我們要清楚,蘇東坡也是個大畫家,是個內行人,如此評價王維的畫,可見他的畫造詣之深。的確,王維的畫意境悠遠,而且看畫還能看出詩來,真是不簡單。

    現代著名學者錢鍾書先生稱王維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也就是說,他是盛唐時期最厲害的畫家。非但如此,王維還是後世公認的文人畫的南山之宗。

    所謂文人畫,就是那些文人們先畫一幅畫出來;然後在旁邊寫上一首詩或詞,而且寫的這些個字,都非常具有藝術性,都稱得上是書法;再蓋上自己的大印,算是完成了。也就是說,這個文人畫,是集文人的畫、書法、詩詞、篆刻於一體的一種繪畫形式。舉個例子,明代的唐伯虎就擅長文人畫。

    第二:書法

    俗話說,書畫不分家,王維的書法也是很有名的,雖然無法與同時代的顏真卿相比,但也絕對稱得上是一位書法家。

    第三:音樂

    從《集異記》這個故事中,就可以看出王維的音樂造詣了,而且蒙公主照顧,進士及第後就當上了太樂丞,就是為皇室宮廷培養樂隊的人,你說這音樂造詣能不高嘛?

    據說有一次,有一個人弄到了一幅奏樂圖,但不知其名,王維見到後,立馬就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後請來樂師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第四:佛學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苑鹹在《酬王維序》中稱他為“當代詩匠,又精禪上理”,死後更是得到了“詩佛”的稱號。沒辦法,人家家裡跟佛是有緣的,確切的說,王維出生在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的家庭裡。他自己都說了,我去世的母親曾參禪禮佛三十多年,並且喜歡住在山林裡,免得外人打擾,且吃的都是些粗茶淡飯。而王維自己在四十歲之後也開始淡泊名利了,也不好好做官了,而是深居簡出的,其晚年更是過得如同那寺廟裡的僧侶一般。

    據記載,晚年的王維,住在自己位於長安東南的輞川別墅裡,既不吃肉,也不穿華美的衣服,每天一下班便跟一大幫僧侶聚在一起,還供他們飯吃,吃完以後開始玄談。沒人的時候,他便獨自一人焚香而坐,模仿著唐玄奘的標準姿勢開始參禪唸經,直至去世。

    在去世之前,王維還寫信作別昔日的朋友們,勸誡他們要多多地禮佛修心。

    第五:唐詩

    王維最傑出的成就還是寫詩。按照現代人的標準來看,唐朝最傑出的三位大詩人乃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若是要放在古代的話,恐怕就不是這樣的排名了,應該是李白與杜甫,第三名很可能就是王維。現代的人們可能覺得,王維的詩藝術性雖極高,但社會性卻要比白居易差一點,所以,白居易最終把王維給擠下去了,只好名列第四。

    若是放在盛唐時期來搞一個排行榜的話,恐怕情形又不一樣,可能就連“詩聖”杜甫都排不上。自古以來,文無第一,就當時來看,王維似乎與孟浩然齊名,無人與李白齊名。若是非得整一個排名,那麼筆者願意這樣排:李白、王維、孟浩然、王昌齡和崔顥。

    實在是有些遺憾,“詩聖”杜甫在當時來說並沒有多高的詩名,直到他晚年的時候才小有名氣,真正把他推到與李白齊名那是在中唐,而北宋時杜甫的地位才被推到了至高,並最終與李白並稱。

    單就開元的詩壇來說,筆者更願意將王維與李白齊名,雖然這兩個傢伙老死都不相往來。

  • 2 # 月盈紅袖

    王維是一位文藝全才,也是一位道德人品堪為極致的出色男人:他九歲能詩文,21歲中進士,多才多藝,名動京師;他一生不僅詩、文、畫名聞遐邇,而且工於草書和隸書,精通音樂,善彈琴和琵琶;他孝順聞名,母親作古後,痛不欲生,請假在家服孝好幾年;他夫妻恩愛,妻子去世後終生未娶,孤居三十年,安身立命于山水之間;他出身富貴,卻極盡簡樸,"在京師,齋中無所有,唯茶擋、藥臼、經案、繩床而已”……

    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山水田園詩意境靜謐幽美,詩風清麗自然, 藝術成就很高,很多名句精妙絕倫,世代傳誦。最有代表的山水名作有《鳥鳴澗》《漢江臨泛》《山居秋瞑》《送梓州李使君》《送邢桂州》《使至塞上》《青溪》《過香積寺》《鹿柴》《新晴野望》《終南山》等。這些山水詩語言清新凝鍊、含蓄生動,色彩鮮明如畫、秀雅澄淨,音韻和諧有致、清澈安寧。詩中別樣的水聲、水色、水態、水意,不僅構成了王維山水詩的獨特情景,而且幻化寄託了他的高尚品格、不俗追求和禪悟心境。如《漢江臨泛》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一聯,狀寫襄陽一帶的壯麗山川,氣勢雄渾,意境空闊,成為千古名句。又如《山居秋瞑》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用細膩的筆觸,勾畫明月、青松、泉流等富有特徵的美景,描繪出一幅清新秀麗、優美和諧的秋雨山色圖。再如《送梓州李使君》中的“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用清新空靈的筆觸再現了山中雨後流水潺潺、林木婆娑的獨特水景;《送邢桂州》中用“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兩句描繪了江湖日落和潮水初泛時的江水顏色和曠遠感覺;《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更是清幽豁達、超然脫俗的寫水絕唱。其他比如《青溪》“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動靜結合,既寫水聲又寫水色,清澈活潑、甘甜寧靜;《過香積寺》的“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冷峻孤寂地描寫水聲和水態等等。

    王維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透過山水溪澗的幽深安寧突出人與自然的和諧與融合。如“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詩中以動襯靜,寓靜於動,寫道:春天的晚上,桂樹的影子輕輕地在微風中搖擺,寂靜的山谷中人跡罕至,只有桂花在無聲地飄落。寧靜的山間萬籟俱寂,當月亮越過山邊爬上來,皎潔的銀輝在山澗裡頓時一瀉而下,小溪邊樹梢上已經熟睡的小鳥被驚醒了,啾啁歡跳,時不時在山澗中傳出一陣陣清脆的鳥鳴。詩中月出無聲,而山鳥驚飛,這叫聲似乎一時打破了山中的寧靜,可又恰恰是這鳥鳴聲盤旋耳邊時令人感到空曠的山中更加幽靜沉寂。看得出詩人是在一片空靈閒靜的世界裡,寧靜淡泊地啼聽花落鳥鳴的Teana,靜到極處的自然在詩人筆下出神入化。

    王維寫水景總能捕捉到水聲、水態、水色、水意中最優美、最動人的一剎那,隨意揮灑,形象生動,不僅色彩鮮明、意境幽美,而且韻律悠揚、明朗自然,在描繪自然水景的同時,體現出一種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和適意舒緩的人生態度。如《山居秋暝》,詩中寫得是一幅雨後山村的晚景圖,描繪的是居住在山中的詩人,在秋天日落之後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感。首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寫水意,世外桃源一般的山中人跡罕至,晚秋時節,新雨洗淨了山色,涼爽宜人;第二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寫水態,這時皓月當空,柔美皎潔的月光灑遍了蒼翠的松林,透過茂密的松林空隙,大地上斑斑點點,銀光閃閃,雨後的山間,清澈的溪水一縷縷從山石間緩緩流淌而下,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此時,山村已經睡去,竹喧影動,“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林裡少女們歡聲笑語從水邊洗衣歸來,笑聲跑得很遠,亭亭的蓮葉荷花紛紛搖盪,辛勤的漁夫順流而下,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這句寓情於景既有水聲又有水景,自然純樸,愜意安閒。又如《新晴野望》中的“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幾句,寫了一場春雨後天光放晴,空曠的原野上,萬物彷彿被洗淨了一般纖塵不染,郭門之外的渡頭邊一片繁忙,小溪清澈、綠柳依依,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氣中。“白水”二句把近景和遠景組成有層次的畫面,水色明亮,峰巒碧翠,光和色交相輝映,水色水態生動豐富,妥貼自然。詩中寫景如畫,隨意揮灑,達到了詩畫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

    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而且是出色的畫家、音樂家和佛學家。他深湛的藝術修養,獨特的禪悟體驗,以及對於自然的愛好和長期山林生活的經歷,使他筆下的水景特別富有神韻,體現出一種其他詩人所難以企及的靜美、澄曠、寂悅。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體現出“詩、畫、禪”三者融合貫通的獨特水意。如“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以一種淡遠的心情描寫了蕭瑟秋天裡荒城盡頭的古渡故道和灑滿群山的落日餘暉;“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以一種豪放清朗的勁氣抒發了初雪化盡、枯草萎黃,策馬揚鞭行走在遼闊草原上的感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以一種冥茫而出塵的視角俯視滔滔江水和若隱若現的山色;“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用寧靜淡泊的心態參悟清冽的河水和淡淡的煙川,表現了從容閒適的人生追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用水的明淨、月的清朗、松的挺拔、石的古遠營造出一種雅緻寧靜的意境;“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一句如入仙境,山路蜿蜒,綠茵青翠,空氣溼潤,那些青翠欲滴草木幽竹彷彿濛濛細雨拂拭著人的衣襟和麵龐;“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則以一種恬淡的心境把自己和自然融為一體,物我兩忘,超凡脫俗……

    讀王維的寫水佳句,如沐春風,清新和緩而明朗有致;如臨幽谷,空靈寧靜而淡遠超脫;如飲甘露,適意優雅而澄澈明淨……

  • 3 # 擤鼻涕的衛生紙

    認識瞭解一個人我認為可以從他的文學作品與藝術作品中來看,評論王維有一句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從王維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中國傳統的禪意之氣。“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是一個怎樣心境的人才可以寫出的詩句?新雨過後,一人獨坐,靜看明月初升,靜聽泉水溪流,非浮躁之人所能忍受,必是到達物我不掙,物我混融境界之人所能看能聽的。

  • 4 # 夏瞄淺談

    1.年少成名,英姿勃發之下暗藏歸隱之心“長驅塞上兒,深入單于壘。”

    新唐書記載王維“九歲知屬辭”。青年時期的他,一面對政治有著積極遠大的理想“深衷欲有報,投軀未能死。

    引領望子卿,非君誰相理。”,一面又對隱士生活有著強烈的嚮往“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曲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2.胸中亦有豪情萬丈的詩人

    寄情山水的人兒,在巡視邊塞,慰問駐邊將士時,亦可以有萬丈豪情。“蘇武才為典屬國,節旄空盡海西頭。”還有千古壯觀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3.安史之亂後的無我境界,“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

    同樣的遺世獨立逃避現實。李白是“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朱敦儒是“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陸游是“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而王維是“紛紛開且落”,“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雲”。

    4.唐詩中溫柔到了極點的人物。

    再也沒有人能像他一樣溫柔,送友人隱歸的“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長安邊的送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借紅豆寄託相思之情“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連思鄉之情都溫柔到了極點“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5.是一個玲瓏剔透、無跡可求的藝術家。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這是空靈靜寂。“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是富有禪意,卻繞有生趣。還可以書中有畫,以畫賦詩“人閒桂花落,鳥鳴山更幽。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總結,他的前半生一風分順,這一時期的他玲瓏剔透,才情萬丈“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而後,世事無常,官場失意讓他逃離長安,深處隱居的念頭,但是與李白,杜甫不同的是他逃離,但是並不“苦”,有衣食之足,有閒情雅趣,這大概要歸功與他的修禪,淡然接受所有一切,然後好好活下去。

  • 5 # 曉行凌波

    王維,字摩詰,看這名字就知道他是“佛系”詩人。王維的一生總體比較平順,他樣貌俊美,善交際,頗有女人緣,曾得玉真公主青睞,年紀輕輕便入朝為官。雖在安史之亂中做過偽官,但叛亂平定後,朝廷也沒有過多追究他。後來便有些看破紅塵的感覺,因為人家本來就是摩詰嘛,所以在終南山置辦了輞川別業,從此過上了半隱半仕的閒適生活。不能不佩服王維的圓滑玲瓏、屈節保身的處世手段,同樣曾經“失足”,李白最後是被髮配夜郎(後來幸虧遇到大赦),王維居然沒什麼太多事,一生在爾虞我詐、朝不保夕的官場中波瀾不驚,從小吏修煉成“詩佛”。

    王維多才多藝,工詩、善畫、會彈琴、懂音樂,他還是中國古代文人山水畫的鼻祖之一,其影響流佈至今,蘇軾曾經說過,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這樣的詩句實際上就是中國水墨山水畫的一種基本標準和操作理念。他的詩是兼顧詩韻和畫面感的,如:“大漠孤煙直,長和落日圓”,“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因此,我們在讀他的詩時,眼前浮現總能出一片很具體的影像,可以自由地發揮想象,從可感的畫面中洞悉大千世界,

    王維的詩充滿禪機、禪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詩人中“釋”的代表,他的詩總顯得那麼空靈,悠遠,靜謐、澄淨,餘音繞樑、回味無窮,其詩多清冷幽邃,遠離紅塵,了無人間煙火氣,充滿禪意,他喜用“空”字入詩,“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王維和另一位大詩人孟浩然合稱“王孟”,是山水田園詩派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詩人。

    王維半仕半隱後,散淡隨性、流連山水、漫步林泉,閒談飲酒、烹茶對弈、田園賦詩、鬥雞走狗,愜意舒心。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這大概是每一個久浸官場的人都追求嚮往的生活,簡直是神仙中人。

    值得一提的是,王維和另一位神仙中人李白,雖然年紀相仿,生卒年相差無幾,又同是盛唐的雙子星座,本應惺惺相惜,但是卻畢生沒有交集,各自詩文中也不見對方的隻字片言,這恐怕不是一句“文人相輕”能解釋的。

  • 6 # 遠上寒煙

    說起唐朝詩人,往往首推李白杜甫,其次白居易。其實,“詩佛”王維絕對也是個容易被人忽視的詩林大才。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後人亦稱王維為詩佛,此稱謂不僅是言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更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並且精通音律,善書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維詩在其生前以及後世,都享有盛名。史稱其“名盛於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新唐書》本傳)。唐代宗曾譽之為“天下文宗”(《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杜甫也稱他“最傳秀句寰區滿”(《解悶》十二首之八)。唐末司空圖則贊其“趣味澄復,若清沈之貫達”(《與王駕評詩書》)。昔人曾譽王維為“詩佛”,並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並提。以思想內容而言,王維詩遠不能與李、杜相提並論;而在藝術方面,王維確有其獨特的成就與貢獻。唐劉長卿、大曆十才子以至姚合、賈島等人的詩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維影響。直到清代,王士禎標舉神韻,實際上也以其詩為宗尚。

  • 7 # 詩詞散文世界

    王維的詩詞總是蘊含著濃濃的禪意,被後世譽為“詩佛”。雖然王維一生都在做官,但從他的詩詞裡,我可以感受到他是一個超脫塵世,淡泊空遠的人,他的詩可以給人一種心靈上的慰藉。想讀懂一位詩人,一定要讀懂他的詩詞,下面我就舉出王維的3首流傳千古的詩篇,與大家分享!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是山水名篇,寫的是初秋時節王維在所居地看見雨後黃昏的景色,山水描寫中寄託著王維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詩中的“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王維所追求的理想境界,“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則是詩人有感而發,感嘆雖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表達了王維喜歸自然,崇尚恬靜淡泊的田園生活,厭惡宦海,不願同流合汙的高潔情懷。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詩是作於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期。四十歲以後王維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閒生活,遣詞造句簡樸清麗,卻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高雅絕俗的心境。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此詩是王維晚年的作品,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由於政局變化反覆,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這首詩寫出了詩人那種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風采,他不問世事,不刻意探幽尋勝,而能隨時隨處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

    王維的詩詞沒有杜甫的憂國憂民,沒有李白的豪邁灑脫,但已超脫塵俗,將禪意融於詩中,給後世留下了遠離喧囂的空靈之美!在這三首詩詞中,我們已經可以讀懂,王維雖然一生都在做官,但是他早就看清了仕途艱險,他內心是追求寧靜淡泊,超脫塵俗的人。

  • 8 # 有書博物館

    王維是我知道的藝術家中很欣賞的一位,才情高,顏值高,少年得志,後雖遇到坎坷、悲痛終能泰然處之,淡薄名利,看透炎涼,終修得“詩佛”雅號,作品流傳千古!

    (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人生最得意之事有四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王維少年英才,與其弟弟都是自幼聰慧過人,少年時便得中狀元,寫的一手好詩。

    並工於繪畫,善音律,曾一度成為京城權貴結交的目標,一度成為當時上流社會的寵兒。

    少年及第,任太樂丞,但年少不經世事的少年天才,太顯眼了,遭到的奸人的忌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設計了“黃獅案”,將其從意氣風發貶至濟州司倉參軍。

    後因張九齡執政,有提拔為右拾遺。後又幾度調任任涼州河西節度幕判官。

    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

    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出仕後,他利用工作的空餘時間在京城的南藍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別墅,以修養身心。

    該別墅原為宋之問所有,有山有湖,有樹有水,期間散佈著幾間館舍,王維便與其知心好友盤踞期間過著悠閒自在的半官半隱生活。好不逍遙自在。

    自安史之亂時王維被迫為安祿山服務,戰亂平息後,王維被下獄,交付有司審訊。

    按理投效叛軍當斬,但因他被俘時曾作《凝碧池》抒發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

    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縉平反有功請求削籍為兄贖罪,王維才得寬宥,降為太子中允,後兼遷中書舍人,官終尚書右丞。

    上元二年(761年),王維逝世。臨終時,他仍作書向親友辭別,完成後便安然離世。

    少年得志,金榜題名,後又在其失意之時得以複用,真乃久旱逢甘霖。

    政治上不得志還不算什麼,人生有四大悲事:幼年喪母,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

    王維在這裡又得到了老天的“眷顧“,九歲喪父,中年喪子,喪妻,知己親人接二連三的離他而去,王維的人生徹底的變成了孤寂一人。

    經歷了人生無常的王維心灰意冷,他再也不關心官場上的種種事情。

    從此後,他有事上朝,無事還家,抽空作作畫兒,鑽研鑽研佛學,悉心經營他在終南山的輞川。

    他經常會一個人信步漫遊,靜靜欣賞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沿著山間的小溪,不知不覺走到了盡頭。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後人亦稱王維為詩佛,此稱謂不僅是言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

    更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並且精通音律,善書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維詩在其生前以及後世,都享有盛名。史稱其“名盛於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新唐書》本傳)。唐代宗曾譽之為“天下文宗”(《答王縉進王維集表詔》)。杜甫也稱他“最傳秀句寰區滿”(《解悶》十二首之八)。

    唐末司空圖則贊其“趣味澄復,若清沈之貫達”(《與王駕評詩書》)。昔人曾譽王維為“詩佛”,並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並提。

    雖然就思想內容而言,王維詩不能與李、杜相提並論;而在藝術方面,王維確有其獨特的成就與貢獻。

    唐劉長卿、大曆十才子以至姚合、賈島等人的詩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維影響。直到清代,王士禎標舉神韻,實際上也以其詩為宗尚。

    如果說,李白是盛唐一匹脫韁的Mustang,他的狂傲不羈是每一個後世人心中脫離藩籬的一個夢,那麼王維就是一顆溫潤、光潔而又細膩的珍珠。

    他是詩人,也是畫家、音樂家。

    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還為後世留下了《山水論》《山水訣》等繪畫理論著作,他獨創的潑墨畫法對後世影響很大。

    王維在音樂上也頗有建樹,他能僅憑一幅畫裡每個人手拿樂器的姿勢就判斷出所演奏的曲目,這份天賦令人咋舌。

    是的,這就是王維,他長身玉立在熙熙攘攘的長安,眉目如畫,氣質高貴,安然靜謐,風姿綽約。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次華山論劍時期,周伯通打得贏裘千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