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阿嘛
-
2 # 王鐵堯
因為韓信沒有長遠的政治目光與危機意識,認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關平未來性命。
以當時韓信的地位,保持獨立足以拉起第三方勢力,讓天下三分局面提前出現。
但正如項羽有心理傷痕一樣,韓信的心理也是有偏失的。因偏失而有偏見,認為劉邦不會對自己下手。
事實上,劉邦的信譽,並不太好。
毀約之事幹過不少,為人並不拘泥承諾。
人生重大決擇,關乎生死。
韓信也仔細考慮過,但他的認識不夠理性,為小仁小義所困,未看清劉邦的心理盤。
從哲學上講,看事物執於表面,沒分清主次矛盾。抓不住主要矛盾,認不清變化的本質。
凡事當計長久利益得失,而非一時感情好惡。
從這點可知,韓信也感情用事,不夠理性。
沒認識到一旦天下一統,劉邦就要對自己下手,好鞏固劉姓江山。
長於軍略少遠謀,善用兵不善攻心。
這是韓信與項羽,都有的毛病。
人無完人,寸有所短。
感情用事,理性不足。
-
3 # 見賢超齊
那是因為手握重兵的韓信恨透了項羽,想當年韓信投筆從戎,去投項羽,項羽不識才,沒有重用韓信,讓韓信做火頭軍(就是負責做飯的),而後又讓韓信做執戟郎(就是門口站崗的保鏢)。
韓信覺得很屈才就離開了項羽,轉而投奔劉邦,應聘的職務是大將軍,劉邦經過面試後,覺得韓信有胯下之辱的履歷,心中瞧不起韓信,就沒有讓韓信做大將軍,而委任韓信做管糧草的倉管。韓信做了一個月的倉管,覺得太枯燥就不想做了,一氣之下連工資也不要了趁著夜色逃走了。
蕭何得知情況後,就月下追韓信把韓信追了回來,並說服劉邦對韓信委以重任,劉邦任命韓信為元帥,統領三軍。
韓信這才覺得能夠大展鴻圖,就留了下來。
韓信統領漢軍,所向披靡,連打勝仗,攻破很多城池。
韓信的威名傳到項羽那裡,項羽開始後悔莫及,後悔當初沒有重用韓信,就向韓信丟擲了橄欖枝。
韓信一把折斷橄欖枝,對項羽說道:“你之前有眼無珠,對我不夠重用,現在漢王對我很重視,讓我做了元帥,我要報答漢王對我的知遇之恩,要把你項羽給收拾了,幫助漢王一統天下。”
所以手握重兵的韓信是絕不會和項羽合作的。
-
4 # 隱龍說史
這是韓信最大的失誤。
韓信顯然並不像他對武涉說的那樣感激劉邦的知遇之恩,否則就無法解釋他故意不出兵的行為。在出兵垓下之前,他確實已經認識到了,與劉項兩家及其它諸侯並存,對自己至少是無害的。只是他這種態度並不夠堅決,因此當劉邦派張良以割楚國之地以益齊國為利誘,韓信的態度就出現了反覆。
韓信高估了自己對齊國軍隊的掌控能力,他滿以為出兵南下與諸侯共滅項羽,自己不僅可以分到更多的地盤,還能繼續和劉邦分庭抗禮,但沒想到劉邦單車進入齊國軍營,立馬就奪了韓信的兵權。
韓信一直以為在楚漢格局中,劉邦弱,項羽強,因為更應該聯劉擊項,這個判斷在軍事力量上可能是對的,但在政治上確實借得離譜。無論從外交還是對盟國的態度上,韓信與項羽都不是劉邦及其謀臣的對手,韓信最應該做的,絕不僅僅是按照蒯通所策劃的與劉項三分天下,而應該走得更遠,聯合項羽滅掉劉邦,之後留下的項羽、彭越、張耳、英布等各路勢力,比起劉邦來更好對付。
-
5 # 略知一
當初沒得到項羽重用
韓信最早投靠的是項梁後來跟隨項羽
無奈一直沒有得到項羽的重用
所以後來才投靠劉邦
起初劉邦也不看好韓信
幸好蕭何看好韓信,多次推薦
最後韓信才被劉邦重用
劉邦才因此在楚漢之爭中得到一個很大的助力
希望回答能幫到你
-
6 # 揚生解史
韓信一開始是為項羽效力的,但項羽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採納韓信的多次建議,韓信於是投奔劉邦,劉邦一開始也不相信他,於是上演了著名的“張良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在楚漢爭霸時,韓信當漢軍主帥同項羽做戰。此時劉邦對韓信有知遇之恩,韓信正感恩圖報,所以此時韓信沒有與項羽合作的動機與理由。
楚漢爭霸結束後,劉邦就馬上解除了韓信的兵權,而且此時項羽己死,韓信不可能和項羽合作了。
韓信是一名軍事天才,但情商及謀略不足,不懂得激流勇退的道理,導致最終死於婦人上手。
回覆列表
韓信的經歷比較豐富,最早投奔在項羽的叔叔項梁的麾下,老主人死後,他又在項羽的手下做事,可打拼了這麼多年,別說股份,就連個拋頭露面的機會都沒撈到。
韓信不是沒有本事,也不是不想展示自己,他幾次給項羽出謀劃策,項羽都是微微一笑,甚至可能都沒笑過。追求進步的韓信傷心了,他決定找個下家,有野心的劉邦,就成為了他下一個效力的物件。
雖說在劉邦手下,最初的日子也不是很理想,可韓信最終還是得到了賞識,他幫劉邦打下一片山河之後,甚至賺足了讓項羽回頭的資本。
那會項羽正跟劉邦僵持,韓信手握重兵在一邊觀戰,項羽不敢重提舊情,當然往日也沒有多少情分可言,他派人跟韓信溝通,只要你能助我打敗劉邦,以後我們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但是韓信沒有吃回頭草,也許是感激劉邦的賞識,也許是覺得項羽不靠譜,總之是沒有回頭,只是告訴項羽,珍重!
類似這樣的案例,在今天的職場就舉不勝舉了。許許多多的公司,都在上演這樣的故事,公司有個老員工,勤勤懇懇,從公司成立就在這裡幹。老員工會做很多事情,可當初來的時候,公司初建,工資並不高,隨著公司的發展,公司似乎淡忘了這個人,覺得他離開了這裡就玩不轉,甚至就沒想過他會離開。
一開始,老員工等著老闆主動加薪,可新來的員工工資都比他高,他還是老樣子。老員工傷心了,他想跳槽,老闆罵他忘恩負義,就是沒有漲工資留他。老員工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這麼多年積累的經驗,讓他在新的工作崗位如魚得水,新的公司也越來越依靠他。
原公司這會遇到了困難,新人一來就要了高工資,可始終不能達到老闆的要求,當他想重新召回老員工的時候,發現他已經出不起價碼了,也許是錢,也許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