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九七的久久

    熊孩子、簡單來說就是家長寵的過份了。

    不聽話揍兩下就好了、然後就會被人說教:他還是孩子、這麼小、不懂事。

    emmm…只能回答、小時候不教好做人、長大了被別人教導可就沒這麼好說話咯。

  • 2 # 斜槓否

    漫漫人生路,難免會遇上幾個熊孩子。不論是過年期間,還是平時都會遇到熊孩子,好孩子都是一樣的,不同的熊孩子有不同的“熊”法。

    我就親歷過幾個“熊孩子”:

    1、我一個朋友,很喜歡收藏手辦,花了不少錢從日本託人帶回來很多絕版的手辦。結果大年初一,一個親戚家的孩子來家裡玩(父母在家,孩子是對方老人家帶過來的),結果這孩子到他房間把他的手辦全部“法辦”了。在熊孩子的作案現場中,地板上滿是殘缺的手辦、包裝盒,白牆上糊滿了亂七八糟的顏料。

    2、大年初五,我去家樂福想點牛奶,在自動扶梯口遇見了一個熊孩子。我好端端乘著扶梯下行,這熊孩子一邊嘻嘻笑,一邊在上面用腳按下了扶梯的緊急制動按鈕,扶梯突然停住,由於慣性我差點整個人滾下去,幸好我乘坐電梯有握緊扶手的習慣,否則肯定要摔跤的。

    3、去年暑假,有一天我有次帶兒子去游泳池游泳,把兒子安置妥當了就倚著玻璃隔板刷會兒手機,結果刷得正歡呢,一大潑水猛地糊了我滿身!我回頭一看是個熊孩子,手裡拿著個玩水瓢,正賤兮兮地衝我笑呢。我渾身又溼又難受,手機也糊上了水。當時真的很想發飆。

    ……

    這些是我記起來的幾個熊孩子事件,俗話說,七歲八歲狗都嫌,說的就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對外部世界很好奇,也會做出一些成人難以理解的事情來引起別人的關注。如果這些事情傷害到了其他人或者讓其他人不舒服而不自知,那這就容易被人定性為“熊孩子”。其實,孩子被定性為“熊孩子”,往往原因在於背後有一個甚至是一群“熊家長”。每次熊孩子做了錯事,家長們往往會這麼做:

    遇到熊孩子怎麼辦呢?我通常是這麼做的:

    我遇到熊孩子,都會第一時間制止熊孩子的行為。如果熊個孩子能認識到錯誤並且糾正也就算了,如果熊孩子沒有認識到錯誤,我會帶他找家長。如果家長同情達理,我會提醒他們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果家長也是個“熊家長”,不斷沒認識到錯誤,還會袒護熊孩子,我也會給他們講道理,必要的時候甚至會報警、動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利益。

    我始終認為,對熊孩子所做的錯事無視甚至是袒護,不僅是對周遭人士造成了不良影響,其更深層次的傷害往往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有的熊家長護子心切,不顧一切亂懟亂咬,看似保護了孩子,其實卻是驕縱了孩子。而有的家長則漠視孩子的成長,任憑孩子作為,不但令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溫暖,還容易使他們性格扭曲。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不會有什麼出息,甚至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這個問題分類在搞笑類別,其實一點都不搞笑。是很嚴肅的話題,希望我那個我們大家一起努力,讓每個孩子都健康成長!

  • 3 # 毒舌賦

    熊孩子分兩種,一種是不懂而zuo,這種能教回來,那還是不要放棄治療,多教幾遍就好了。

    還有一種是懂而zuo,這種娃知道你不喜歡他zuo,但是他很享受,這種就要好好收拾收拾,我一般不會忍,不會種下仇恨的種子,有仇現場就報了。

    我會跟他爹媽聊別人家優秀的孩子,成績很好,因為做了什麼題庫。然後我會送給他爹媽一套題庫,讓他們督促孩子學習,隔三差五打電話關心成績,幫忙想辦法整死……哦不,整頓他的學習狀態,讓他有一個快樂而成功的童年。

  • 4 # 拼搏愛分享

    說起這件事,我都氣不打一處來

  • 5 # 我是他鄉小陽陽

    過年期間遇見“熊孩子”該怎麼辦?

    謝邀臨近春節,一定會有許多吐槽熊孩子的帖子,只是沒想到今年的熊孩子吐槽帖來的這麼早。都說春節是熊孩子高發期,的確,全民春運回家,熊孩子當然算春運路上的一份子,過年走親訪友,總會遇到很多小朋友,也難免會撞上幾個調皮搗蛋的,便給TA們冠上熊孩子的名頭。拿出手機,盡情地在微博、微信、知乎、貼吧各大平臺吐槽熊孩子。

    試問一句,嫌棄並吐槽熊孩子的在座各位,有哪一位小時候沒有幹過損事兒,哪一位小時候沒在大人周圍轉來轉去幹擾大人聊天,被大人揮揮手趕走:“去去去,一邊玩去”,哪一位小時候沒有衝著鄰居家幹幾件不大不小的壞事,砸壞窗戶,撕破東西,跟別的小朋友鬥嘴打架,還有偷偷花掉壓歲錢,把家裡東西拿出去顯擺弄丟的……這些不都是熊孩子的日常行為嗎?那你們有人承認過自己小時候也是個熊孩子嗎?

    兩個問題:1.現在好好思考一下,你曾經是否也是個熊孩子?2.那時的你們,有意識到自己是個偶爾會惹人厭的熊孩子嗎?

    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所以,在這裡吐槽熊孩子的知乎er,算是自娛自樂吧。——————————————我是分割線o(* ̄▽ ̄*)ブ

    奧修說過,小孩子生下來是真正完整合一的。他們喜悅,毫無顧忌,毫無壓力。他們對這個世界是完全接受順從的,無論遇見怎樣的安排,他們都活得很開心。

    他們的開心和情緒不受約束,不受控制,來自天性,自我控制能力相對缺乏。作為成年人,我們經過父母,學校,社會,大眾傳媒等一系列資訊的學習和與磨練,懂得根據所處的環境調整自己的行為,抑制不合時宜的舉動和情緒,這是社會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對於孩子來說,如果看到某件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是有機會做出某種令自己快樂的行為,他們往往不願意等待或者忍耐,而是希望立即獲得滿足。當小孩子在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時,就更有可能受到內心衝動的驅使,表現出各種“熊”行為。而外界某部分人總會直觀站在自己的角度,本能牴觸這種行為,覺得小孩沒教養,是個熊孩子。

    小孩就像一張白紙,來自外界的教育和互動會慢慢在這張白紙上塗出顏色。外界向他揮灑了什麼樣的顏色,他就呈現出什麼樣的色彩。

    當你伸出一隻手指頭指責別人的教養時,請不要忘了,其他四個指頭正在指向你自己的教養。

    這句話不但是給小孩子的父母說的,更是給每一位會接觸到兒童的你們說的。想想小時候忍耐著你們熊行為的大人們,你們是不是也應該多給熊孩子一點溫柔的耐心?

    理解他們的笨手笨腳,一次又一次的打壞東西;善待他們的吵鬧,他們大多時候只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呵護他們的童稚,和他們一起用童心看世界;容忍他們發脾氣,他們可能真的還沒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情緒。

    把兒童當成獨立的個人,而不是一件玩具或者你不瞭解的“奇怪物種”。兒童有自己的思維和看待世界的角度,有自己的表達方式和喜好。只是尚未經過社會經歷和磨練,跟大人看世界的角度和高度不一樣。不要把兒童當成個人附屬品,更不要因為他們不懂大人的遊戲規則便不好好和他們交流。平等地對待兒童,多些溫柔和耐心,用心溝通。像親子閱讀,戶外活動就很有用。比如說樂樂趣的一些立體書和洞洞書,非常適合用來和孩子一起閱讀互動。還有一些親子間互動的小遊戲,可以增進相互之間的感情,也很不錯。

    他們還太小,甚至不懂怎樣去愛別人,我們是成年人,需要善待每份童心。

    之前看到過不少熊孩子如何折磨家長的故事,真是嚇得不輕,孩子天真活潑是好事,可是太奔放了甚至不顧他人感受去傷害別人那就非常糟糕了。

    想要和熊孩子優雅地相處,我感覺有兩種辦法:

    第一,從根源上杜絕孩子變成熊孩子。孩子之所以成為熊孩子,絕對和父母的疏於管教分不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教育出活潑可愛、善良正直的好孩子,父母先要做好榜樣。不要總是一味地責罵孩子怎麼熊,怎麼調皮搗蛋不聽話,而是要反思一下做父母的自己有沒有什麼言行上的不當,致使孩子依葫蘆畫瓢地學了去,再變本加厲地花樣表演出來,還經常花樣翻新。

    第二,對症下藥。對於不同型別的熊孩子,一定要用不同的方法“治療”。

    1 精力過剩型。這類孩子往往精力太旺盛,無處釋放,於是就搗鼓出各種雷人的方式釋放天性,照亮自我。對於這類孩子,最好給他們找到消耗體能的體育專案,比如各種球類運動,游泳、爬山等,這樣既鍛鍊了身體,又疏導了多餘的精力,回到家保證變得乖乖的。

    2 孤獨寂寞型。現代的生活空間和方式往往導致孩子們容易感到寂寞,忙碌的父母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於是他們熱衷於玩手機、IPAD之類的電子產品。一旦父母叫停沒收,他們為了排解寂寞同時引起父母對自己的關注,就會產生各種煩人的熊行為。這類孩子一般還不至於太過分,給他們一套好玩的玩具,或者好看的書都是不錯的選擇。

    3 超級粘人型。這類超級粘人型的熊孩子往往擁有耐心陪伴的好父母,從小父母陪玩、陪讀故事長大,長此以往,如果父母沒有學會適度放手,就會讓孩子變得依賴性特別強,父母簡直一刻不能離開視線。他們喜歡父母不停地陪著玩耍、陪著講故事,搞得大人沒有一點私人的時間,不陪伴他們就各種鬧。對付這類孩子最好辦,那就是儘早讓他們學會自主閱讀,可以一開始選擇畫風獨特且內蘊豐富的繪本,或者有趣易懂的立體書,一旦孩子學會沉浸在自主閱讀的樂趣中,那樣父母就可以早點解放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沒有空調,他們是怎麼避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