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龔166916589

    楚霸王項羽的叔叔項伯是怎麼祥的人。

    。項羽首席謀士范增,助項羽策劃了一項殺沛公劉邦之計,設鴻門宴,在宴席中動手,被項羽叔項伯知道了,項伯有位好友張良在劉邦營中,如果謀劃實施,張良亦是滅頂之災,他不任心好友張良受災,偷偷告訴了張良,叫張提前逃走。可張良也不任心讓劉邦受難,非但沒逃走,還把此事告訴劉邦,劉邦聽了,託張良去項伯前討情,原向項羽視好,在赴鴻門宴時帶了二件珍貴玉器送項羽,項羽見劉邦沒有惡意,就將范增之計拋在九宵雲外,鴻門宴沒殺劉邦,放虎歸山。

  • 2 # 細說簡史

    項伯這個人,兩千多年來一直戴著一頂“叛徒”的大帽子,尤其是中學語文課本中關於“鴻門宴”的斷章取義,更是讓很多人覺得項羽的失敗是項伯一手造成的。

    鴻門宴

    1、我們看歷史是從後往前看,因為是楚漢爭霸,所以把鴻門宴當成劉項的初次交鋒。而真相恐怕劉邦只是鴻門宴上的配角,而真正交鋒的是項羽和范增。劉邦的生死全在他們手中。不論項伯通風報信,還是提議分封漢中都為了不引起劉項衝突的情況下,讓劉邦退出關中,劉邦迫於實力選擇妥協,項伯的行為首先維護的是項羽的利益。

    2、如果我們把“鴻門宴”這個孤立事件放到當時的鬥爭形式中來看,那麼項伯對項羽的失敗非但不需要負什麼責任,甚至他的所作所為根本就沒有什麼錯處可言。項伯是楚漢之爭中一名小人物,但是卻在項羽的事業中,經常製造一些麻煩,項羽在經歷了鉅鹿之戰後,全士軍氣勢正盛,於是便想一鼓作氣,攻入秦國老巢咸陽,因此項羽首先就要拿下關中,可是劉邦已經先他一步佔領關中,當時項羽卻全然不知。

    混亂格局

    1、我們把項伯當做叛徒主要有這麼三個原因,第一個是當項羽駐軍在鴻門的時候,得到了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的訊息,就下令要攻打駐紮在霸上的劉邦,這個時候項伯跑去給劉邦通風報信了,並且告訴劉邦應該怎樣去向項羽賠罪;第二個是范增知道劉邦志向不小,建議項羽要滅掉劉邦,但是項伯卻替劉邦百般說好話;第三個是范增擺下了鴻門宴,想在宴會上殺掉劉邦,但是項伯卻處處保護劉邦,讓劉邦得以逃脫。

    2、從項羽分封十八個諸侯王,動輒屠城,火燒咸陽宮以致戰國百家爭鳴的古籍大量喪失等賊首行為來看,只能說歷史沒有選擇他是非常正確的。韓信等時勢英雄投靠劉邦,拋棄項羽也能看出項羽這個人在身邊人眼裡沒什麼人格魅力,雖然沒有背叛,但是這種時候選擇中立說和本來就是一種能夠表現出內心傾向的行為了。歷史大勢浩浩蕩蕩,韓信選擇往前走,項伯就算不如韓信聰明,至少也大體上明白自己比較傾向於誰的主張。

    結語

    就算以個人利益來說,跟劉邦以後項伯能當個萬人之上的富貴世家,跟項羽的話,因為同姓,戰功又低,恐怕只能留在項羽身邊,連那一大堆諸侯王之一都當不上。

  • 3 # 芒果論史

    項伯啊,實在是一個愚蠢的傢伙,他的種種行徑為劉邦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認為他是劉邦安排在項羽軍中的臥底,可實際上,他只是一個愚昧無知的蠢人罷了。

    項羽有兩個叔父,一個是項梁,一個是項伯,項梁帶頭起義,不可謂不是豪傑,強如項羽、劉邦、呂臣、黥布皆操之於其手。如果項梁沒有輕敵冒進,沒有被章邯所殺,那麼劉邦可能也沒有“楚漢相爭”的機會了。和“敢想敢為”的項梁比起來,此文的主角項伯就“弱”的可憐,他的愚蠢和自以為是很大程度上拖累了項羽,讓項羽一次次的失去戰勝劉邦的機會。從客觀事實上來講,項伯一共為劉邦幹過四件大事,這四件事都可以說是為劉邦立下大功,也正因為如此,項伯才會落得“叛徒”之名。

    “小義”當先——私通敵營

    項梁、項伯、項羽都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那就是重“義”,但這裡的“義”皆為“小義”。回顧楚漢之爭的歷史,我們會發現,項羽擊敗劉邦最好的時間點其實是在入關的前一夜。當時劉邦擅自封堵函谷關,拒天下諸侯於關外,成功將自己推向了被孤立面,如此行徑可謂是“螳臂當車,自不量力”。項羽如果能夠把握好這個機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發兵攻打劉邦,那麼可能劉邦真的會就此退出歷史大舞臺了。

    事實上項羽也確實做出了攻打劉邦的決定,在范增的不斷挑動之下,項羽傳下命令,犒勞士卒,第二日擊破劉邦。此時的劉邦完全被矇在鼓裡,還沾沾自喜的坐著據關中而王天下的美夢,殊不知大劫將至。如果沒有意外,劉邦的生命將不足以支援他度過第二天的戰爭了,畢竟項羽的軍隊實力是完全碾壓劉邦的,可是啊,項伯就是個意外。

    秦王朝如日中天的時候,項伯曾經殺了人,幸好得到了張良的救濟,他才可以逃過一劫。而張良如今在劉邦的軍中,若是不前去通知張良,第二日兵戈一起,恐怕世間再無張子房。“小義”不斷的譴責著項伯的良心,他決定要悄悄前往漢軍軍營,將項羽的作戰計劃告訴張良,把張良提前從死人堆裡給撈出來。

    項伯這一去,不僅把項羽的作戰計劃全盤洩露給了張良,還把事情的前因後果向劉邦和盤托出。被劉邦一番忽悠之後,劉邦成功的與項伯約為了兒女親家,項伯向劉邦保證,第二天早些拜訪項羽,不會有事。劉邦的一場生死劫難就在項伯的突然來訪之後被化解了,這是項伯為劉邦立下的第一件“大功”。

    看到這裡,其實就會發現項伯所堅守的“義”是有些問題的了,他只考慮到了張良曾經救過他的性命,而沒有考慮到他在大戰前夕私通敵營、洩露軍情是對主帥項羽以及廣大楚軍的不負責任,這是棄大義而顧小義,更不客氣的說,項伯這是愛惜自己的羽翼,維護自己“重義”的名聲罷了,哪裡談得上是真的“義”呢?

    貪圖小利——舞劍救劉邦,受賄贈漢中

    鴻門宴上,范增喚來了項莊,要他借舞劍之名趁機擊殺劉邦,這是劉邦的又一個生死劫難。劉邦的第一次生死劫是因為封堵函谷關,導致項羽勃然大怒,要取劉邦性命的人是項羽。但在親叔父項伯的“循循善誘”下,戰爭變成了酒宴,項羽已經失去了對劉邦殺心,甚至對劉邦隱隱有了一絲愧疚之意,否則也不會把曹無傷之事和盤托出。而劉邦的第二次生死劫難來自於范增,不得不說,范增的眼光確實毒辣,他早已經預見了劉邦的野心,在發現項羽失去殺心之後,他決定自己動手幹掉劉邦。而這一次劫難,劉邦也是依靠項伯的幫助才得以度過,要知道,項伯的地位是要比范增尊貴的,他是項羽實實在在的親叔父,范增雖然被項羽尊為亞父,但沒有血緣關係,終究是個外人。有了項伯起舞為劉邦擋劍,張良才能尋得機會找到樊噲破這危局。

    我認為,項伯起舞的動機有兩個,第一個是“義”,既然已經向劉邦擔保了他的生命安全,那就不能讓劉邦出事,第二則是“利”,鴻門宴之前,劉邦已經與項伯約為兒女親家,以劉邦的功勞,如果不死則必定封王,有一個諸侯王做親家,對於項伯本人而言自然是大有裨益。

    鴻門宴的劫難安穩度過之後,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掌管巴蜀之地。很多人說劉邦從“關中王”變成了“漢中王”,這其實是不對的,項羽最初並沒有將漢中封給劉邦,劉邦得到的實際封地只有窮苦的巴蜀之地而已。但是在張良的賄賂之下,項伯開口在項羽面前為劉邦說好話,自己的親叔父開金口,項羽自然是要給上幾分薄面,劉邦因此才得到了漢中這塊土地。

    要知道,漢中是劉邦還定三秦的起點,是他王者之路開始的地方,得到漢中意味著秦嶺的阻隔能力被極限削弱。自古以來,漢中就被譽為四川的咽喉,這樣的一塊戰略要地,就是如此戲劇性的被劉邦得到了,項伯之功勞,不可謂不大也!

    婦人之仁——巧救劉太公

    楚漢之爭開始得快,結束得也快,佔據了最好基本盤的威風凜凜的西楚霸王項羽,在一場場勝利中走向了衰敗。為了扭轉頹勢,他把劉邦的老父親丟進了大鍋,可惜換來的是劉邦冷漠的迴應。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大家也都很清楚,劉邦是不會為了劉太公而向項羽服軟的,煮不煮劉太公其實都不會影響戰局。

    當然,如果依著項羽的暴脾氣來,恐怕還就真的煮了劉太公,但是在這關鍵的時刻,項伯又“挺身而出”了,他再次以長輩的身份勸誡項羽,使得項羽放棄了烹殺劉太公的想法。其實對劉邦而言,他對項羽烹劉太公之事是完全無能為力的,雖然最終的戰爭結果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如果劉太公真的身死,那麼劉邦也贏得不好看,威望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項伯則恰到好處的解了劉邦這進退兩難之局,不可謂不是大功一件啊!

    項羽烏江自刎之後,項伯被劉邦賜姓劉,被封為射陽侯,享盡一生富貴,至於兒女親家一事,劉邦不想提,項伯自然也不敢多問了。攤上了項伯這麼一個坑侄子的叔叔,筆者我也不禁感嘆,項羽真是倒了血黴啊!

    所以說,項伯可不就是一個愚昧無知的蠢人嘛。

  • 4 # 奇文怪事

    以下純屬個人意見,一家之言,不可盡信。我認為項伯其人並非教科書所說的那麼不堪,但也決不能算是好人,這個人物是很微妙的。首先,項伯是一個重道義,有俠氣的人。我們可以猜想到當年張良為什麼會救項伯。張良當時匿居下邳,做的大概是秘密謀劃反秦一類的事,他所救的必然也是同道中人。

    可見項伯是一個有血性,有俠義精神的人。但是他後面屢次三番,刻意的袒護劉邦及漢營,絕非頭腦發熱或者盲目以為義氣所為。很明顯這就是一種政治投機,甚至叛變。為的是以後萬一劉邦稱帝后為自己留下一個退路,畢竟是救命之恩.再者項伯心想就算我給劉邦通風報信的事被項羽知道了,項羽也萬不能殺他的親伯父;這樣他不僅報恩啦而且又給自己留了後路,所以由此就可知項伯是一個心機很深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的時候我老公應該先敬我爸媽還是先敬他家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