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一直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最終統一六國的是秦,而不是其他六國之一呢?
8
回覆列表
  • 1 # 衛仁閔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為什麼戰國時期群雄逐鹿,最後統一六國的是地處西陲,實力較弱秦國,而不是其他六國。

    首先 我認為最有實力統一的是楚國,楚國遠離中原除去伍子胥報仇在很少能把戰火引導家裡。都是他在打別人,從春秋時期就一直是強國,論實力楚國最有可能統一,但是統一不是隻靠實力。楚國生活的太過安逸了,貴族對王權的影響力也太大了。吳起之後楚國註定了淪為配角。

    其次 除去楚國還有一個很有實力統一六國的。那就是魏國,魏國地處四戰之地,率先實行變法,先用李愧,吳起後繼用翟璜,樂羊,再用龐涓。無論是國力還是戰力,魏國在魏文侯魏武侯時期拔於六國,西略秦地北取中山東威齊宋南擊楚衛,天下諸侯一時無兩。

    就算後來秦國任用的商鞅,張儀和範睢也和魏國有莫大的關係,然而為什麼兩代之後無魏而有秦了呢?因為魏國國君多變,四面出擊,四面周旋,四面楚歌。沒有趁吳起奪取河西之地而一舉滅秦,註定了它為別人做嫁衣的命運。

    除去楚魏兩國最具統一實力和機會外,趙國也是一個傳統強國,軍力實力一直是前列的。就算秦始皇統一六國過程中,趙國也是最頑固的。哪怕是長平被坑殺四十萬主力大軍後還能打敗秦軍,威懾匈奴。但是這麼牛掰,趙國為什麼沒有統一呢?趙武靈王都能被餓死,趙國還有什麼希望。

    齊國也是如此,雖然沒有了齊桓公時的霸氣,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齊威王時期前後,齊國還是蠻強的,雖然有被樂毅連下七十餘城的黑歷史,但是田單同學僅靠幾頭牛就收復了,司馬瓖苴也是出將入相的高手,為什麼沒有趁機滅掉燕國,乘勝取趙呢?估計是因為呂齊沒有做的事情,田齊也不會做吧

  • 2 # 史有餘故

    面對這個問題,首先有個疑問秦真的是弱秦?並不盡然吧。秦國地處西隅邊陲,常年和兇猛的草原部落打交道,曾經將洗劫鎬京的犬戎,多次和秦人交手,而且也是秦人將他們趕出去的,秦本身就不是弱秦。

    再說強魏,魏國是真的強,作為戰國初期最早崛起的國家,透過李悝、吳起的變法早早傲立群雄,位於四戰之地的魏國擁有強大的魏武卒,曾經揍得秦國沒脾氣。但是問題在於他們坐享變法之成果,而不力圖再次變法,被時代拋棄。而且貌似除卻魏文侯,其他魏國國君從來沒有好好地處理過外交關係,強大的時候欺負完秦國欺負趙國,同時韓國、楚國、齊國都與他發生過戰爭。處在四戰之地而不懂得利用外交,而是四處豎敵,那他的強大一定是不能持久的。因此最後沒能統一也是自然地,試想一下強大如後期的秦國也曾經在昭襄王的時候被六國軍隊鎖在函谷關而不得出,因此如果想滅六國不僅僅需要軍事實力的強大更關鍵的是運籌帷幄,這方面張儀、範睢等人讓秦國在軍事強大的同時還保證了國家外交運作,這點是魏國不能比的。

    最後我們來說說霸楚,楚國地盤大實力也強,當年秦國滅國之戰,如不動用傾國之兵估計也難吞楚國。但是大家別忘了,楚國的制度相對於中原國家還是比較落後的。其國內政治上都由大家族掌握,算是戰國之中變法最不徹底,而且最落後的國家。但是楚國的實力不容小覷,他敗就敗在地處南蠻,威王之後無爭霸天下之心,只有龜縮自保之意。尤其是其國家地域遼闊,邊境線太長,舉國上下奢靡之風盛行,楚國國君在威王之後再無雄才大略之王,因此楚國也無統一六國的可能。

    而秦國,由於長期和草原部落鬥爭,本就人人尚武,再加上商鞅變法之後,國力大增,將人民匯聚於一點,使國家機器快速運轉。外有秦銳士攻城略地,內有張儀、範睢、李斯等謀士主管邦交,有蜀地、關中糧倉也有函谷關作為屏障。這樣的秦國,怎能不統一六國呢?

  • 3 # 老秦來煮歷史百味

    統一六國的肯定是秦國,其他國家不可能。為什麼?

    相比較其他各國,唯獨秦國有統一天下的條件。

    首先,秦國的地理形勢決定了秦是易守難攻的。戰國的縱橫家多次說過,賈誼也說秦有崤函之固。什麼意思?秦國只要守住了崤函關口,即使六國興兵百萬,也攻不進來。反觀六國,魏韓趙擁有的是傳統中源之地,秦國只要一過黃河,就是一馬平川,三國根本無險可守,燕齊也都是平原居多。楚國雖有長江天險,可是防線漫長,一旦某一點被突破,長江反而會成為敵人的運兵利器。從地形上來說,六國就輸了。

    從生產條件來說。秦國具有的關中、漢中、成都平原之地,都是中國有名的天府之國,年年風調雨順,很少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有句話就說:“八百里秦川養了三千條懶漢。”說的就是漢中之地的富饒。再看看關外,黃河一出壺口,到了汛期就是定時炸彈,魏韓齊全得受影響。歷史上晉、魏、韓問秦國借糧的次數還少麼?趙國和燕國地處北方,生產條件肯定是比不過秦國的。楚國就別提了,在東晉之前,江南都是蠻夷之地,楚國疆域雖大,有效控制的地盤也不過是沿江地帶,況且長江不發大水麼?

    若從國家凝聚力來說,秦是自西周以來,唯一的一個不曾有過大變動的諸侯國。楚國自己內亂不已,又加之吞併了越、三家分晉、齊國內亂不已,燕國偏居北方。唯有秦國是始終以一個持續性的家族統治延續的。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也只有秦國有這樣的口號。

    從人才激勵來說,秦國由於地處西域,歷來就有英雄不問出身的傳統。商鞅、張儀、李斯都是在自己國家混不下去,一到秦國就生龍活虎了。秦國用人,一方面有五張羊皮換大夫這樣的優良傳統,一方面也得益於商鞅變法形成的制度,只要你有才,就能成功。再看看戰國後期關外六國所謂的四君子,全是皇親國戚,聰明的全投靠四公子做了門客,才智都用在怎麼討好主人和幫助主人飛黃騰達上了。

    從國王來說,秦國除了秦二世,很難說有不靠譜秦國國王。關外六國就不一樣了,國王各個玩的溜,變著花樣作死。吳起、伍子胥、蘇秦、孫武、樂毅、廉頗這些能人每一個有好下場。一次兩次還可以,每次都這樣玩得沒底線了,能有好麼。

  • 4 # 模式主角

    這個問題很簡單,先說魏國,魏國地處四戰之地,而且文侯武侯時期,戰略就有錯誤,魏國追求得是霸主而不是一統。何為霸主,西敗秦國,盡取河西之地,攻韓攻趙攻楚,東邊與齊國爭鋒。戰國初期第一強國,各個國家都懼怕他但是他沒有盟友。所以四面開戰的後果就是國力消耗很大。又要維持霸主的地位。如果他能實行遠交好齊國近攻先滅秦國,是可以實現統一的,當初吳起曾經建議過徹底滅亡秦國,可以武侯不聽只想著與齊國爭鋒,吞併趙國,才有可後面的圍魏救趙和馬陵之戰。可以說是戰略上的重大失誤。再說楚國,楚國最大的問題也是後世很多皇帝遇見的難題,就是無法達到君主集權,楚國是蠻荒,很多地方還是部落得形勢,只是聽命於楚王,但是實際權利還是在各地的高門大族手裡。各地的錢糧賦稅很多都在這些豪門手裡。戰爭時楚王徵召各地參戰,光集合就要很久,形不成統一的指揮,這一點一直到楚國滅國都沒有改變,類似於古希臘的城邦。而且楚國國力雖強,名將確不多,各大家族又互相排擠,就那麼幾個名將也不能用。秦國能統一六國就是靠地利,不管失敗多少次都可以退守函谷關休養生息,僅有的一次被攻破函谷關又因為六國不一心沒有被滅,而別的國家失敗一次可能就是滅國。

  • 5 # 至樂無如讀書

    前面幾位回答很不錯,我不重複。我提供一個思路,秦從獻公孝公起奮發圖強,經過孝公、商鞅變法,開始強大。再經惠文王,昭襄王等經營,到秦始皇滅六國而統一天下!秦能統一天下,圖強變法非常重要!但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就是秦國所處的關中平原。關中平原金城千里,平疇沃野,四塞以為固,易守難攻,東經函谷關,俯視華北大平原,是唐以前最理想的建都之地!所以,不僅僅是秦從關中統一了天下,秦以前的周和秦以後的漢隋唐五大大一統王朝都是從關中統一天下的。這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所以秦統一天下,關中的山川形勝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 6 # 世界歷史唯物觀

    首先,秦國應該叫強秦,商鞅變法之前秦國才是弱秦。而秦國之所以能統一六國,其根本就是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帶來的巨大戰鬥力,不僅僅是表現在軍事上,更表現在制度上。使得秦國成為一個法制國家,而不是六國那樣的人治。法律起到了約束國民和君主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秦國一個很大的保障,那就是國內不會輕易出現動盪。而且商鞅變法制訂了軍功制,也就是論功行賞,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使得有才之人可以透過軍功獲得重用。而其他六國還是世襲職位。所以秦國士兵面對戰爭時,不但不膽怯,反而覺得是立功的機會終於到了,且因為有法律的約束,秦軍不敢投降,也不想投降。所以秦軍入六國之軍,如狼入羊群。

    且秦國明君眾多,且由於商鞅變法,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到秦國。所以秦國能統一六國冰不意外。

  • 7 # 木然回收

    縱觀春秋戰國,真有可能統一六國的只有秦和楚。任何制度和國家最可怕的是階級的固化,固有得利者對於任何改變都有先天的抗拒,在春秋戰國講究血統的時代這種阻力更是大得可怕。秦國祖上是養馬出身,前期和犬戎是生存之戰,上層階級都多有陣亡,整個組織結構尚武並且包容性很大,後期兼併義渠。中後期佔據關中,土地肥沃易守難攻。楚國是中原諸國的流放之地,前期先人積極進取和秦國類似,可惜後來在南方站穩併成為霸主就又走上中原諸國的老路,成為集火的靶子,到後來中原諸國要稱霸不坑下楚國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至於分晉三國,四戰之地,分家了還相互仇視,自認正統看不起其他諸國,讓楚佔了不少便宜。燕趙人口稀少,主要是冷呀,那時比現在這溫室氣候冷多了。齊有錢有文化,就是錢掙多了過於惜身,後來還換了操盤手。再說回楚與秦,前期變革派喜歡往楚跑,中後期楚變得比中原諸國還論資排輩,講究階級禮儀,改革派就往秦、吳、越這些包容性大的跑,一展所長。最後,最主要的一點是:秦國有這命,在合適的時間遇到了合適的領導者,存的錢糧用對了地方!嬴政太牛了,你能想象在那時人口並不多,沒有剛性需求土地是管夠的,低下的生產力落後的交通,統一的中國走馬要幾個月,以前的霸主為什麼強大的時候不做同樣的事?沒必要呀,得力不討好,嬴政腦洞太大給後來者做好了標杆,雖二世而亡,後面的開國君王不刷下面積記錄,好意思青史留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醫的方位學說,到了外國適用嗎,特別是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