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暖陽古道聽風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家長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傾聽別人說話的良好習慣。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孩子進行糾正。

    一是向老師瞭解孩子上課插嘴的原因,以便對症下藥。瞭解孩子是在什麼課堂,什麼情景下插話,家長和老師先不要急著否定孩子,先了解清楚原因。

    二是瞭解了孩子插話的原因後,對孩子的心理特點加以分析,目的是解決問題。如果孩子是在課前預習了,課堂上老師剛剛講到,孩子就把答案說出來了,這是孩子自己想急於表達的心理。如果是孩子不理解老師所講的,此時插話,孩子是有疑而問,只是問問題的時間有點超前,這是孩子好學的心理。如果老師正在講課,孩子插話說了與課堂無關的內容,那一定是孩子在課堂上分心,對學習沒有投入熱情,注意力集中,缺乏學習的好習慣。

    三是針對不同的情況,家長對孩子的不良習慣予以糾正。

    對於超前學習,預習到位的孩子,這樣的孩子的插話要以鼓勵為主。如可以和老師溝通,申請讓孩子當小老師,這樣既給了孩子表現的機會,也為其他孩子樹立了榜樣。如果上課時間有限,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可以提前和孩子溝通,告訴孩子,課堂上你是提前預習會了,但是其他的孩子可能沒有預習還需要聽老師講課,所以,你一定也要認真聽,也許老師所講的比你學習的內容要多很多,你一定不要插話。

    對於有疑而問的孩子,家長提前告訴孩子,課堂上有問題不要緊,首先,先聽老師講課,如果實在不懂的,等老師講完之後,你再舉手發問,這樣,既不耽誤老師上課,你的疑問也解決了,是不是更好呢?

    如果是上課不聽講,隨便插話說與課堂無關的內容的孩子,家長就應引起重視了,這是家長必須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了。

    四是如何糾正孩子插話的不良習慣呢?一是家長和孩子講學校的課堂常規,要求孩子必須遵守,這是正面教育。二是每天在孩子上學前與孩子溝通好,今天如果在課堂上得到老師表揚沒有插話,那就進行記錄下來,每天予以獎勵,進行正能量培養。三是在平時生活中家長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傾聽別人說話的培養。如家裡來了客人,先囑咐孩子聽客人說了什麼,不許插話,然後讓孩子重複客人說的話,重複的對進行表揚。家長也可以在家裡單獨有針對性的訓練孩子學會傾聽,然後把父母說的話記錄下來,看看能記錄下來多少,根據記錄的多少予以表揚和鼓勵。

  • 2 # 然規成長

    你好這位家長,不知道你跟孩子的關係是怎麼樣,

    很多孩子插嘴,不等被人說完,主要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特別是老師的關注,我猜,孩子在小時候,調皮你才會關注他,而如果他安靜的自己待著的時候,你可能會忙自己的,不知道有沒有。

    在家需要多跟孩子溝通,教育他遵守課堂紀律的意義,講明白插嘴是一種不禮貌的習慣,還有重要的就是多關心孩子,關注到孩子的需要。不要每次都等孩子提醒你很多次才會被你重視。

    同時也需要跟老師溝通,說服老師在孩子上課插嘴時不予理睬,不表揚也不批評,請找出孩子的其他優點給予表揚鼓勵,這樣才能改變在其他同學心目中的看法。

    孩子在家插嘴的時候,明確的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禮貌的,是不對的。

    你自己必須天天關注這個事情,設定目標,如跟他說:今天聽老師說,上課堅持沒有插嘴,還得到表揚了。你能堅持三天,週日功課做好了,我就帶你到某某地方去玩。我就會帶你去吃什麼等等。他達到目標你就兌現承諾,如果沒有達到目標,就跟他分析,離目標還差多遠。

    總結一句話:孩子喜歡插嘴,是一種尋求關注的表現,想法在其他方面給予關注,孩子插嘴說話的時候告訴孩子:“稍等一下,我知道了。”必須強調插話是不對的。

  • 3 # 計無庸

    我們先要搞清楚孩子愛插嘴的成因, 這個問題的形成因素比較複雜。其表現為自控力與規則意識不夠好。

    首先,要檢視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是否,太過以孩子為中心,嬌寵有加而批評要求不夠的現象存在?孩子稚氣可愛,懵懂無知卻趣味無窮,於是,忽略了孩子由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過程中的規則意識的培養?

    愛插嘴也表現出孩子優秀的一面,說明他跟隨老師的思路在聽課,也表明他愛動腦筋。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糾正愛插嘴。

    建議:

    一 在家裡,家庭成員間組織集體活動時,不要事事時時以孩子為中心。要讓孩子覺得彼此都是家庭的重要成員。

    二 組織活動時,要宣佈相應的規則。各成員要遵照執行。違規要罰。

    三 告訴孩子說,愛插嘴說明在認真聽講,老師很喜歡!而插座多了就會干擾老師講課的正常秩序程序,而如果不插嘴的話就更好了!

    大致就這樣吧,希望你能借鑑並舉一反三的靈活運用!

    祝好!

  • 4 # 育學筆談

    孩子上課插嘴會影響老師正常教學,家長需要積極去調整和引導。家有兒女的都知道,兒童的成長往往有兩個極端,要麼就是內向不說話,要麼就是話太多。這兩個極端都不好的,需要改變。

    記得我們家孩子成長過程中也遇到過這種情況,孩子一開始有點內向,於是我們就想盡一切辦法帶孩子參加各種公共活動,與更多陌生的小朋友接觸,帶他出去旅遊,接觸很多新鮮的事物。結果孩子不內向了,話也多了,看見誰也不怕,天下第一,開始放飛自我了,在幼兒園老師隔三差五的反饋:你家孩子話太多了,經常打斷老師說話。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於是我們夫妻又開始籌劃該如何糾正:

    1、讓孩子學會傾聽。孩子剛開始接觸很多知識,喜歡錶現,其實這是好的品質,但是我們需要教育孩子學會傾聽。在家裡聊天,我們會刻意關注孩子什麼時候插話,如果我的話還沒有結束,孩子就開始說話,我會立馬叫停,告訴他不允許打斷別人說話,你的觀點很好,但是需要等到我說完,這樣你會學到更多。

    2、教會孩子學會尊重。在正常的溝通中,有時候,我們會刻意的打斷孩子說話,讓他沒法正常的完成一個意思的表述,然後他會非常氣惱的發問:“你為什麼老是打斷我,讓我說完行不行?”,這個時候我們會告訴他,你是不是不喜歡別人打斷你,讓你沒法繼續表達?那你經常喜歡打斷老師說話,你想過老師是什麼感受嗎?其實老師也很生氣!我們要學會尊重別人,打斷別人說好是不禮貌的行為。

    堅持糾正了一段時間,老師很快就給了我們反饋,現在孩子課堂表現好多了,沒有老師指令不再輕易插話了。

  • 5 # 小桐

    上幼兒園或者一年級的孩子,不懂什麼叫紀律,不能跟成人一樣控制自己的情緒,沒有條條框框拘束,往往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上課愛插嘴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思維敏捷,表現欲強,反應靈敏。

    對於這樣的孩子只要加以引導,孩子上課時的情形會好很多。總體來說有以下三點:

    一、幫助孩子學會傾聽。

    如果孩子上課總插嘴,總是打斷老師提問題。父母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傾聽。父母可以跟孩子做一個小遊戲,比如讓孩子讀一篇小故事。在孩子讀故事時,插嘴說話,問孩子小故事裡的人物如何如何,情節如何,讓寶寶不得已中斷講故事,回答你的問題,回答次數多了,孩子就會忘記自己要說什麼了。在寶寶快要發脾氣時,問問孩子是不是因為回答父母的問題而忘記自己想說的話。

    然後告訴孩子總插嘴老師會忘記講課內容,別的小朋友就沒法聽老師講課,如果有問題可以用筆記錄下來,課後跟老師請教。

    二、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讓孩子有紀律感。

    為了讓孩子上課不插嘴,父母必須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在家裡也要嚴格執行,作為父母,更要遵守已制定規則,不能違規。

    讓孩子理解“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對孩子這樣說,孩子很難理解,我們依舊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告訴寶寶。比如父母跟孩子約定好去超市只能買一個玩具,到了超市就必須給孩子買一個玩具,不能因孩子哭鬧或軟磨硬泡而妥協。

    父母可以跟孩子輪流一個扮演老師一個扮演學生,事先定好規則,告訴孩子如果誰認真聽課不插嘴,就能有獎勵。比如家裡得小黑板上貼一顆小星星或者小紅旗。

    三、瞭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有時候,孩子上課插嘴是太需要被關注,在家裡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退而求其次,希望在學校裡能得到老師的關注。一些孩子天生敏感,希望更多的關注和愛,只有父母經常將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他才會有安全感。因此,父母在家要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陪孩子聊天玩遊戲,一起看繪本,一起看電視,讓孩子知道自己被關注,。

    平時,多跟孩子聊天,主要內容是聊聊孩子上課情況,比如學的什麼,怎麼樣,老師講的好不好,哪裡聽懂了,哪裡沒有聽懂,對於孩子沒聽懂的地方,父母跟孩子一起學習。

    四、平時與孩子談話時,注意先後順序,不要粗暴的打斷。

  • 6 # 寒石冷月

    孩子上課老插嘴,這就是沒有家教的表現。當然,有時一提“沒家教”好像是一句罵人的話,但是在這裡是中性詞,是指一個孩子因為缺少家庭教育而沒有養成好習慣。就如上課時,有些孩子接老師下音,或者隨意插話打斷老師的講課,這都是不良習慣,家長平時在家裡就沒有培養孩子在交流過程中,怎樣認真傾聽、思考、交流。

    第一,從家庭生活中看家長不培養孩子禮貌溝通的現象,方知問題在哪。

    記得有一次家裡的親戚吃飯,在飯桌上,親戚家的長輩在說話,老人家已經三十出頭的兒子,不停地打斷他母親的話,但是老人家根本不再乎兒子這樣的不禮貌行為。輪到我說話時,他仍然不停地打斷,我說停下來,用眼睛冷冷地盯著他,立刻飯桌上的氣氛就緊張起來,大家都不知道我為什麼突然用這種眼神看著這個小夥子。盯了半天后,我才緩緩地道:“在一個家族裡,如果父母不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與人溝通的好習慣,而是隨便打斷人家,這屬於惡習呢。今天讓我遇上了,我是情願做一回惡人,也要讓你明白一個道理,想獲得別人的尊重,你必須要尊重別人。”

    第二,明事理的家長會給孩子立規矩,隨意插話打斷別人是不禮貌行為,不準做。

    就如我上面舉這個事例,原來餐桌上的秩序是很亂的,大家都在隨意打斷別人的話。當我說出那番話後,馬上就秩序就明顯好多了。原因很簡單,大家知道隨意打斷別人是禮貌的行為。再看幾個小孩子,也都安靜了,這時我就表揚那幾個孩子:“你們幾個孩子,都是好樣的,瞧,都在認真聽大人說話,都不去插嘴打斷別人,我們應該向你們學習。”那幾個孩子被表揚之後特別開心。再看桌上的長輩們,被孩子的乖巧可愛打動了,有一位老人家說:“看來以前我也是不懂啊,一直以為孩子就是調皮難管教呢,可是你幾句話,孩子們就知道咋樣做了,看來好孩子真都是教出來的。”我說:“沒有規矩,難成方圓。長輩一定要給晚輩立規矩,絕不能隨意插話打斷別人,這是極不禮貌的行為,是遭人討厭的壞習慣。”

    第三,家長要自覺做合理溝通交流的好榜樣,不去隨意打斷孩子正說的話。

    孩子的良好行為品質培養,一方面是靠教育影響,另一方面靠身教的傳承影響。如果我們光給孩子立規矩,而自己卻隨意打斷孩子正說的話,那就是最糟糕的榜樣。正確的做法是:1、先教給孩子怎樣傾聽別人說話,不管是坐著還是站著,都要保持好身體姿態,眼睛認真看著對方的眼睛,耳朵認真聽每一句話,大腦快速理解。2、在傾聽過程中,可以點頭,可以微筆,以示贊同對方的話,或者用搖頭表示不贊同,但不能說話。3、別人說完後,再把話題接過來,說出自己的想法。4、傾聽要有耐心,如果有事離場,也需要等對方說完後,你再告知自己有事需要離開,這是最起碼的禮貌行為。

    第四,從家裡教育延伸引導到課堂上,家長要透過對比的方式讓孩子知道怎樣做。

    負責任的家長平時一定會教孩子在家裡怎樣正確與人交流,在家裡堅持做好後,再延伸引導到學校課堂上。比如對孩子講:“老師最喜歡在上課認真聽講的好孩子,如果誰隨便就打斷老師正說的話,那老師會特別不高興,因為在老師看來,這個同學非常不懂禮貌,一定是在家裡爸爸媽媽沒有教他。現在媽媽(爸爸)教你上課不斷老師講課了,你認為老師會喜歡你嗎?”孩子自然會說:“我按著媽媽教的做了,老師肯定會喜歡我。”再對孩子講:“你能說到做到,那才是講誠信的好孩子,而上課不隨意插話打斷老師,這也是誠信行為呢。如果你在家裡向媽媽承諾了不隨便上課插話,到了課堂上還要照做,那就是失信行為,媽媽會非常討厭你這種行為,必要時你要受到懲罰,記住了嗎?”再問孩子:“課上什麼時機下你能說話呢?”孩子肯定會答:“老師提問時,大家舉手,老師點到誰的名字,誰站起來回答問題,這時就能說話了。”

    結束語:孩子的好習慣養成,大都是透過在家裡從一些細節之中去養成的。而這恰考驗著家長是否真的有家庭教育的敏銳意識,是否真的願意做一個對孩子教育極度負責的有心人。凡是心在孩子教育上在的家長,往往心很靜,教育目標意識很強,並能夠階段性重點抓培養孩子好習慣好品質的目標,每天去堅持培養最終會讓孩子養成下意識那樣做的好習慣。而這非短日之功,可能會是幾個月,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去堅持培養孩子的人格品質與好習慣。成功的家長最初會很細,事無鉅細。當好習慣培養定格後,反而最輕鬆,因為孩子一切都知道怎樣做,並且去自覺做好,達到這個境界,實際上家庭教育已經比較成功了。

  • 7 # 墨小魚的Volg

    孩子老是在課堂上插嘴講話,我不建議給孩子講道理,而是可以運用引導的方式來對孩子。

    不建議對小孩子講道理的原因

    孩子在小時候是沒有道理這一概念,他喜歡的是玩玩這個、動動那個。試想,孩子在玩具時,你過去告訴他別玩了,快去做作業。孩子會聽嗎?同樣當他把插嘴當成遊戲,你告訴他不要玩了,媽媽會生氣時,他會聽嗎?

    如何用引導的方式和孩子交流:

    1.父母的心態要擺正

    首先,父母要平心靜氣的面對孩子的缺點。無論多麼生氣要告訴自己,孩子是有缺點,但都不是父母都生氣或打孩子的理由。因為這樣做非但不解決問題,還會起反作用。 要知道,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上面塗什麼色彩取決於孩子的父母(監護人)。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有什麼缺點那就是父母一不小心給孩子留下的,現在我們只是在修改以前的瑕疵,僅此而已。

    2.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對孩子

    父母可以在比較輕鬆的環境下問問孩子,當時在課堂上插嘴的原因。如果孩子不願意說,可以觀察孩子在其他地方有沒有類似的事件。

    前段時間,我和孩子在公園溜圈,猛然碰到近十年沒有見過面的同學,很自然的就在一起聊天了,孩子卻等不了,每隔一會就過來問媽媽要不要走。

    來來回回大約有四五次時,我準備吼他時,看到他急切的小眼神時,便抱起他來,對孩子說:“這樣吧,咱們玩個遊戲,你拿著媽媽的手錶,等十五分鐘到了,手錶就會響,到時候你告訴媽媽,咱們就走。怎麼樣?” 孩子點點頭,小眼睛一直盯著手錶,直到時間到了才過來。

    雖然我和老同學沒有聊完,但從這件事中,我看到孩子在這十五分鐘中間,孩子沒有過來插嘴,是一個好的現象。

    將孩子缺點遊戲化,用他喜歡的方式來改正他的缺點,遠比給他講一下空洞的大道理要強。 因為好的教育就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

    3.和孩子交朋友

    孩子出現一個問題,父母千萬不要單獨看待這一件事,因為每一件事情的背後都有一個複雜的心理誘因。這時就需要父母和孩子像朋友一樣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聊。

    一位朋友分享了一個小故事:

    在他四五歲時,媽媽每次給他洗腳時,總是趁媽媽不注意,就把腳拿出來,來來回回有幾次了,媽媽就一氣之下打了他一頓。

    自此以後,他雖然沒有在做過這件事了,但是在將來的日子裡,總是偷偷摸摸的做過類似的事情,說起動機也好笑,就是為了刺激。 雖然現在已經長大,過了那個不知所謂的年齡,但這件事卻一直記憶猶新。

    不要孤立地看一件事,要從事情的來龍去脈去看、去找,這樣可以找到背後隱藏的癥結。從癥結入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要沒有誘因,孩子就沒必要拿插嘴來為難自己,孩子天生不會插嘴。 只有和孩子做朋友,他才能感受到平等,有任何問題才會對你敞開心扉的說。

    總結:引導術的好處:1.可以杜絕孩子叛逆2.不但能解決當前問題,還可以預防孩子將來類似的問題3.父母對孩子心理活動有所瞭解。

  • 8 # 雨後山林靜

    我是一位正面管教講師,對這個問題,我將從正面管教的角度上來回答。孩子愛插嘴,是孩子的一種行為表現。我們成人不要只看到孩子外在的行為,而要去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信念是什麼?也就是說,要去了解孩子為什麼上課愛插嘴?在薩提亞的冰山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的行為就象是冰山圖中浮在水面的一部分,這部分只佔八分之一。而有八分之七的部分隱藏在冰山下,包括歸屬感、價值感和信念等等,你卻很難看到。

    當孩子插嘴時,老師通常會感覺到很煩惱,很憤怒。心想:我一句話還沒說完,你就來插一句,還有沒有禮貌呀?於是,偏不讓孩子說,不理會孩子。而孩子大多數時候會感到很沮喪,他們會逐漸失去講話的興趣。

    孩子插嘴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當老師的感覺是惱怒時,孩子插嘴的原因是在尋找特別關注。每位孩子都特別渴望別人的關注與認可。這位孩子可能平常缺少成人的關注,因此他會透過插嘴的方式來故意引起人們的關注。因此,我們不要去罵孩子沒有禮貌。他只是缺少關注。還有的孩子,是因為他的氣質型別導致。氣質型別為膽汁質的孩子,他們比較積極、好動、愛說話、表現自己、急躁。他們在知道了答案後會迫不及待的想要說出來。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該怎樣去教育呢?

    1.對有些孩子要給予一定的關注。

    當孩子在缺乏關注的時候,他們就會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孩子認為我只有得到你的關注時,我才有歸屬感,我才會得到媽媽的愛。因此,孩子可能會哭鬧,會拉著媽媽的手,以此來得到關注。父母在家裡可以每天與孩子安排一個時間段,陪孩子一起玩一玩,聊一聊。提供孩子說話的機會,讓他們暢所欲言。比如和孩子一起來講一講繪本故事,講講學校裡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講一講動畫片裡面發生的一些故事情節等等。生活中處處可以為孩子提供說話的機會。當孩子有了足夠的說話的機會時,他就會減少插嘴的現象。

    2.對有的孩子不要給予太多的關注。

    還有一類會插嘴的孩子,可能是平常父母給他的關注過多。以至於他認為他做任何一件事情別人都應該馬上關注他。否則他就會大喊大叫,或者是在成人說話的時候用插嘴來表示自己的不滿。

    有時媽媽會忙一些自己的事情,會和朋友聊聊天。而孩子此時很希望媽媽陪自己玩,於是,他可能會不斷的打斷媽媽,會對媽媽說:“媽媽陪我看書,媽媽陪我玩”等等。媽媽要知道過多的去關注孩子,總是陪著他們並不是一件好事。我們父母也要懂得尊重自己,在自己很忙的時候要讓孩子學會等待。告訴他們,等媽媽忙完再來陪你。媽媽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你可以做一點別的事情,比如畫畫。

    3.教育孩子要有文明的語言習慣。

    從孩子3歲開始,老師就會培養孩子良好的語言習慣。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了詳細的兒童語言發展目標。目標如圖:

    在目標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於5—6歲的孩子,語言習慣為懂得按次序輪流講話,不隨意打斷別人。

    孩子進入大班以後,老師會教育孩子在別人說話時請不要打斷別人。上課舉手時要輪流發言。家長在家裡,可以問問孩子上課插嘴的感受是什麼?如果孩子不願回答,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

    老師提的問題,你很想回答是嗎?為了不打斷別人說話,你可以怎樣做呢?

    但我們看到孩子努力在改變時,我們可以去鼓勵他們:

    老師注意到你上課很認真,會聽老師講課,能輪流發言。媽媽相信你以後上課都能安靜的等待別人說完。

    4.孩子在說話時,父母也不要插嘴。

    當孩子在說話的時候,父母也要學會耐心的傾聽,不要去打斷他們,等他們把話說完後再說。父母首先要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然後用自身去教育我們的孩子。當父母能做到不打斷別人說話時,孩子也會懂得約束自己。

    有時孩子插嘴並不總是一件壞事情。在我們幼兒園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當時老師在上課,突然有一位小朋友叫起來告訴老師:“老師,小宇要上廁所。”小宇是個不愛說話的孩子,總是不敢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只是告訴了旁邊的小朋友。而這位插嘴的孩子卻及時地告訴了老師,避免了孩子拉在身上的尷尬。當然,如果不是非常緊急的事情,孩子還是應該學會遵守紀律,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話。有事情還是要舉手告訴老師,而不要大叫,這是一種禮貌。

    當孩子愛插嘴時,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孩子插嘴的原因是什麼?然後再根據孩子的情況去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相信您的孩子慢慢會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的!

  • 9 # 荷水清圓

    孩子上課老插嘴,這是非常差的一種習慣。

    可能有的很人會說,孩子上課插嘴,這是孩子活潑好動聰明的一面。其實這嘴呀,插到好處,就是聰明,老插嘴,就令人生厭。那種感覺就像是盛夏,本來就已經酷暑難耐,還聽到不斷響起的知了叫聲,心裡那個煩躁。

    孩子在課堂上老是插嘴,有幾大壞處:

    第一,容易打斷老師講解的思路,讓知識點的呈現不能夠一氣呵成。

    第二,容易擾亂課堂氛圍,使其他學生,不能仔細聽清老師的深入分析。

    第三,容易讓孩子養以成自我為中心的習慣,顯得對他人不夠尊重。

    這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你不知道他在什麼時候爆發,也有可能隨時都爆發,只要一爆發,就會讓整個課堂的秩序無法正常起來。

    那麼,怎樣讓孩子糾正,上課老是愛插嘴的壞習慣呢?

    第一,父母先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拿出家長應有的威嚴。

    孩子上課老是愛插嘴,實話實說,跟父母的縱容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說,父母在家庭管教方面,存在著疏忽和漏洞。

    孩子本身在家裡就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然後再把家裡的那一套搬到課堂上,這就極大的影響了課堂。

    這應該是父母平時疏於管教的結果。我們父母疼孩子,愛孩子,但是不等於什麼都任由孩子自己去發揮,什麼都按照孩子自己的想法去辦。

    在看見孩子明明有錯誤的時候,我們父母就應該大膽的站出來,該罵的要罵,該打的要打,該懲罰的要懲罰。最起碼要讓孩子知道,有一個對與錯的區別,不要什麼事都矇混過去,讓孩子沒有一種是非觀。

    這個時候家長,在家裡就要做一個法官,對是非曲直,美醜善惡,都要有自己明確的一個標準。什麼都由著孩子來,那隻能是害了孩子,父母就應該要有父母的樣子,拿出父母在必要的時候,對孩子的管教精神來。

    第二,父母與孩子之間都約法三章,以父母的行動為榜樣影響孩子。

    孩子之所以叫做孩子,就是因為他們什麼都不懂,或者說懂的地方還很少。這種時候,我們的父母就應該給孩子定一個標準,在標準範圍之內,就可以原諒孩子,在標準範圍之外,就一定要嚴厲的約束孩子。

    當然,為了讓孩子更能夠遵守這一項約定,父母也可以在孩子面前約定,哪些事情父母要做,哪些事情父母不能做,那些事情父母可以向孩子承認錯誤,那些事情孩子又必須向父母承認錯誤。

    這樣讓孩子看到,父母也有錯,父母錯了他們也敢於承認錯誤,這就在孩子的內心植下了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是錯就是錯,敢於承認,這才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素養。

    我想,如果有這樣的父母,那就是孩子一生的幸福,榜樣的力量,自然而然就能夠得以傳承。

    第三,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抓住恰當的機會,對孩子進行情景式的教育。

    生活本來就是一個課堂,而且生活也是最現實、最有效的課堂。

    父母可以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抓住一些有利的情景和適當的情景,讓孩子必要的時候說話,說好話,說應該說的話。

    比如,當看完一部動畫片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發表看法;跟爺爺奶奶一起過生日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先表達對爺爺奶奶的祝福;過紅綠燈的時候,看到有小孩,攙扶老人過去,讓孩子發表自己心中的感想;大人與大人之間在說正經事兒的時候,禁止孩子插嘴等等。

    這就是父母要有一個時機觀念和恰當的度的觀念。如果運用好了這一個原則,就能讓孩子在必要的時候說話,而且說的話你讓人覺得很動聽,聽起來舒服。

  • 10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孩子上課老插嘴,老師批評孩子,孩子感到委屈,家長非常苦惱。

    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可能性有很多,但是我給您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家長在家跟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全心全意。您要看著孩子,孩子說話的時候你只能聽,不要打斷孩子。等到孩子停下來,你再說。

    家長說話的時候,孩子要專心聽。你要讓孩子意識到必須等到別人說完了才輪到自己說話。這個實際上不難,只是一種習慣。但是需要訓練,形成意識。每天拿出十幾分鍾跟孩子聊天,就只是聊天而已,停下所有手頭的事情。

    當你說話的時候,孩子如果插嘴,你就要提醒孩子等你說完。一旦孩子取得了進步,及時肯定ta。比如今天我們的聊天很愉快,我們都能做到等別人說完才到自己。及時的肯定能夠強化孩子的意識和行為,最終形成習慣。等到有一天孩子完全能夠遵守這個規則了,ta甚至會問你:媽媽,你覺得我今天棒不棒?這個時候記得讚美一下孩子喲!

    別過多強調插嘴這個事實,我們要讓孩子進入一個新的學習模式:你要怎麼做,而不是你不要怎麼做。

    家長抽出時間跟孩子靜靜地聊十幾分鍾,只是聊天。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養成等待的習慣,學會傾聽對方。

    一旦孩子有了習慣,那麼我們就可以給孩子講上課的規則,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學會控制自己。有忍耐力的孩子,就會有足夠的自我意識,未來的學習也會順暢很多。

    加油!

  • 11 # 趙美蘭meilan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課堂偶發事件。在這些偶發事件中“插嘴”便是最常見的也是令教師最頭痛的事情。

    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園的孩子自制力差,在“熬不住”的情況下插嘴就更是家常便飯。

    小班的孩子因為年齡小知識面窄,插嘴的現象也有但相對來說出現的頻率低,也好控制一些。大班的孩子因為已有兩年的課堂基礎,對課堂紀律已經熟知,自制力也比以前有所增強,就算插嘴也能在教師問題的基礎上回答。只要教師引導的好,引導的恰當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相比之下中班孩子的插嘴現象就“不容樂觀”了。中班的孩子知識面有所拓寬,自制力又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好勝心又強,總想得到老師的讚揚和認同,稍微知道一點就會喊出來。而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異想天開,牛頭不對馬嘴。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認為:

    首先,我們要允許孩子插嘴,但不能隨便插嘴。

    教師應該在課前就強調好課堂紀律,讓孩子知道回答問題要舉手,老師點到名字才可起立回答問題。如果沒有舉手就說出來就會受到“懲罰”(例如,不請他回答問題;不請他參與課程中的遊戲活動)。切不可在課堂上再跟孩子講紀律。在課堂上我們要做的是提醒孩子注意紀律而不是告知孩子如何遵守紀律。

    對自制力差的孩子教師可提醒一至兩遍,如果還不湊效教師就要遵照先前說過的話對他進行“懲罰”。切不可只說不做,要讓孩子感覺老師說話算數,在孩子心中樹立一定的威嚴,這樣在你再強調紀律的時候孩子便會把它記在心裡並盡力做好。

    其次,尊重孩子的答案,讓孩子輕鬆的回答。

    因為年齡的關係,孩子的答案不可能次次配合你的問題,經常會出現風馬牛不相及的現象。這時候教師不能呵斥孩子更不能嘲笑孩子,我們要肯定孩子的想法。我想這一點我們多數教師都能做到。但是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這樣,不僅僅是在孩子的答案跟你的問題不相稱的時候,你的一句“哦”、“好”、“請坐”。

    我們要做的是用目光用語言真正的肯定孩子,孩子的答案好好在那裡,不好又不好在那裡要用語言說出來,讓孩子感覺到老師對他的答案感興趣,從而激發孩子回答問題的慾望。好的答案要鼓勵,離譜的要把他引導到你的問題上來,讓孩子知道老師問的是什麼他答的是什麼。下次回答他就會注意要靠到老師的問題上來。

    我相信只要做到以上兩點,孩子的插嘴便不會再令人頭痛,而且還會發現在課堂上會和孩子合作的很完美。有時孩子的回答還會給老師意想不到的驚喜答案!

    另外,那些不愛插嘴的孩子,家長們可以給孩子做個基因檢測,孩子是不是主動表達能力較弱呢?

  • 12 # 東施

    我在週末做少兒注意力訓練,接觸過很多這樣的孩子,不僅僅是上課老插嘴,平時也是愛接話把,寫作業不專心,別人說什麼都能聽到,並接的很快,用我們小時候老人家的話說,嘴賤,生怕話掉在地上了!

    孩子的這種毛病來自於幾個方面。

    第一,缺少家規家教。孩子從小嬌生慣養,沒有立規矩,或者家中老人喜歡逗孩子玩,養成了孩子嘴打嘴刁的壞習慣。

    第三,家中有人就是這種性格,屬於家族特有的性格特質。

    第四,孩子注意力水平低,也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管教孩子:

    第一,家庭成員之間要有序位,彼此之間說話要想著說,不要信口開河,更不可當著孩子面互相詆譭。

    第二,和孩子制訂君子協議,不可以接話、插話,如果做不到,要接受相應的懲罰。

    第三,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先透過訓練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水平。

  • 13 # 幼教雜談

    上課總是插嘴,是一種特別不好的行為習慣,老師肯定不會喜歡這樣的學生。

    很多人覺得孩子能說會道是一件好事,我確實不否認這一定,但是如果不在一個合適的場合或者合適的時間去發言,那麼可能說明這個孩子的自律性太差,長大了可能都會影響情商。

    在課堂上隨意發言打斷老師和同學們的講話,影響是非常惡劣的,老師肯定不喜歡這樣的學生,同學們也不會喜歡這樣的同學的,所以孩子身上有這樣的毛病,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

    第一,家長平時要積極教育孩子,讓孩子懂規矩。

    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有家教,什麼是懂禮貌,讓孩子真正知道在學校和家裡都如何去做。

    第二,家長做榜樣,與孩子同時進步。

    孩子有問題,我們不能把責任全部都推給孩子本身,家長是根源。所以孩子如果出現了此類問題,父母身上可能也存在一定性的禮貌問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更要重視自己的言行舉止。

    第三,及時表揚孩子的良好行為。

    心理學上講,行為是強化的結果。當孩子改正了自己的錯誤行為時,家長要及時給與肯定,讓孩子這種懂禮貌的好習慣繼續保持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一線城市雞娃家庭,孩子真的很牛嗎?學前快樂教育,但零基礎的孩子有可能追上他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