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交車上讀易經

    歷史上用很多名人寫過《詠蛙》,比較有名的有一下幾首:

    1、詠蛙

    託名:毛澤東 

    獨坐池塘如虎踞,

    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

    哪個蟲兒敢作聲? 

    2、詠蛙

    [唐]李世民

    獨坐井邊如虎形,

    柳煙樹下養心精。

    春來唯君先開口,

    卻無魚鱉敢作聲。

    3、詠蛙

    [明]薛瑄

    蛤蟆本是地中生,

    獨臥地上似虎形。

    春來我不先張嘴,

    哪個魚鱉敢吭聲。

    4、詠蛙

    [明]張璁

    獨蹲池邊似虎形,

    綠楊樹下養精神。

    春來吾不先開口,

    那個蟲兒敢作聲! 

    5、詠蛙

    [明]嚴嵩

    獨坐池邊似虎形,

    綠楊樹下彈鳴琴。

    春來我不先開口,

    誰個蟲兒敢出聲。 

    6、詠蛙

    [清] 鄭正鵠

    小小青蛙似虎形,

    河邊大樹好遮蔭。

    明春我不先開口,

    哪個蟲兒敢作聲。 

    7、詠蛙

    [唐]楊收

    兔邊分玉樹,龍底耀銅儀。

    會當同鼓吹,不復問官私。

     

    不知道你說的是哪一首,所以你這個問題有個陷阱。但最出名的肯定是毛老人家的,就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毛主席的這首,以毛主席這首為例,就是典型的七言古詩,而後面2-6無論從什麼方面看,都不是古體詩,七言古詩是古體詩的一種,它和近代詩詞七律的主要區別就是有沒有押韻、對杖,2-6些都有明顯的押韻,所以是典型的七言律詩,不是是七言古詩。

    古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於古體詩的範疇。它又稱古絕,主要指以唐以前的絕句詩,也包括以後模擬的韻律比較自由的絕句。同近體絕句相比,古絕句韻律比較自由。“絕”即謂絕句,指一人獨吟四句即止,第七首雖然是四句,但是明顯有嚴格的押韻和對仗,所以也是五言絕句,不是五言古絕。

    總的來說,就是看詩有幾句。四句的就是絕句,超過四句的就是律詩。講究押韻和對仗的就是近體詩,不講究的就是古體詩。

  • 2 # 阿振觀像

    因為七言古風,有別於七言格律,七言格律一般八句稱七律,四句稱七絕。不屬於格律詩範疇的因為七言古詩,稱七古。七古是古代中國詩歌體裁的一種,每篇句數不拘,每句七字。

    古絕為古體詩歌的一種,不受律詩格律束縛。古絕分為五言古絕和七言古絕。古絕與律絕相對論。古絕既然是和律絕對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詩格律束縛的。它是古體詩的一種。

    凡合於下面的兩種情況之一的,應該認為古絕: ⑴用仄韻;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時還不粘、不對。當然有些古絕是兩種情況都具備的。 上文說過,律詩一般是用平聲韻,因此,律絕也是用平聲韻。如果用了仄聲韻,那就可以認為古絕。

  • 3 # 野駱駝9777

    《七古詠蛙》為什麼?

    回答;

    是近現代詩人毛澤東的一首詠志詩。

    寫這首詩時毛澤東只有16歲。

    透過對此詩的瞭解,拜讀,知道了偉人少年時,就寫出這樣具有偉大政治思想抱負,又有救國救民,雄心壯志的詠志勵志七言絕句,充分證明了詩人愛好學習,對古體詩詞風格研究掌握的紮實功底。

    【於無聲處聞驚雷】。

    為什麼叫《七古詠蛙》?這是詩人簡潔幹練的寫作手法,不過多加入文字(比如:絕,風),更明確表達了自己擬人的寫作目的。

    這種突出特點,別具一格的寫作手法,最能打動出題者,閱卷者,評審者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鑑。

  • 4 # 洎水藍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這首詩是毛澤東1910年秋,在湘鄉東山高等學堂所作 ,這首詩氣魄很大,字裡行間透射著一個睥睨天下、惟我獨尊的“天子”形象。是毛澤東第一首詩。

    這首詩有的人說是七古,有的人稱為七絕。這個也難免,因為現代人對於古代詩瞭解的人不多。

    這首詩之所以稱為七古,是因為它是古體詩體。七古與七絕的區別在於七古不像七絕那樣必須合轍合韻

    七絕字數必須每句七字,講究對,粘,必須每篇四句,用《平水韻》,還得一韻到底。七古沒有那麼嚴格,字數七字,每篇不限句數,可以不一韻到底,也可以換韻。而古絕嚴格的講,其實只限於五言詩。這首詩用韻自由,只能屬於七古,而不能屬於古絕。

  • 5 # 山樹一片

    獨蹲池邊似虎形,

    綠楊樹下養精神。

    春來吾不先開口,

    那個蟲兒敢作聲!

    這是明代張璁的詩。

  • 6 # 牛皮社

    想必題主所說的《詠蛙》是指毛主席的《詠蛙》: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單從全詩的平仄和格律來看,是符合七言絕句的“仄起首句不入韻式”的。但是,絕句的押韻很嚴格,通常是隻押平聲韻且不能出韻。古絕的平仄雖然寬鬆一點,但仍然需要押韻。

    在本詩中,第二句韻腳“神”字屬於《平水韻》上平聲中的“十一真”,而第四句的韻腳“生”則屬於下平聲中的“八庚”。也就是說,這首詩其實是不押韻的,自然不能算是絕句,只能是歸為七古。

    唐太宗李世民版:詠蛙[唐]李世民獨坐井邊如虎形,柳煙樹下養心精。春來唯君先開口,卻無魚鱉敢作聲。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學家、文學家,河東學派的創始人薛瑄(1389年—1464年)版:詠蛙[明]薛瑄蛤蟆本是地中生,獨臥地上似虎形。春來我不先張嘴,哪個魚鱉敢吭聲。明代重臣、內閣首輔張璁(1475年-1539年)版:詠蛙[明]張璁獨蹲池邊似虎形,綠楊樹下養精神。春來吾不先開口,那個蟲兒敢作聲!甚至明朝另一個閣老、大奸臣嚴嵩(1480年—1566年)也有一個版本:詠蛙[明]嚴嵩獨坐池邊似虎形,綠楊樹下彈鳴琴。春來我不先開口,誰個蟲兒敢出聲。還有清末湖北名士鄭正鵠版本。說是鄭正鵠身材短小,常常遭人恥笑。他任天水縣令時,當地官紳贈送了一副《青蛙圖》,意在笑其個子矮小,形似青蛙。於是鄭正鵠揮筆題了這首詩:詠蛙[清] 鄭正鵠小小青蛙似虎形,河邊大樹好遮蔭。明春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但從文字來看,個人還是最喜歡毛主席的版本,最霸氣。據說該詩最早是由1987年7月17日《羊城晚報》發表的一篇短文“披露”的,說是主席16歲時寫的詩。但由於該文章作者並未交代是從何人那裡、從何資料中得知此詩的,故無法確定其可信度。

    我想最大的可能是,年輕的毛澤東在某本書上看到了這首詩,於是略作修改,用來表達自己的志向,結果其霸氣卻遠超古人!

  • 7 # 地圖解說歷史

    大篇長論這麼多,搔到癢處沒見幾個。

    很簡單的問題說了一大堆廢話。

    七古,即古風體,就是不講究嚴格的格律即可。

    絕,律,是要講嚴格的格律的。

    懂的人是很講究這些的

  • 8 # 尋真理91

    你要是弄清了什麼是七古?什麼是七絕?他為什麼有的詩是七古,而有的詩是七絕了。而古絕這一名詞發明得太新鮮,也太矛盾了!七古:即七言古詩,特點是不受平仄的制約,韻腳寬鬆。至於七絕與七律是後來所出現的規則較多的新詩體,這就是要遵守較嚴格的平仄和嚴格的押韻,七律還得必須要有兩個對子。你說,古絕是不是太矛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青春期有什麼方法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