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杜豆豆萬卷好書讀書會
-
2 # 鉤鑲環首
很多對理想國的論述其實都隱約提到一點,那就是體量,當人口,面積非常小的時候,也就是小國寡民的狀態,事實上,在近代,公社主義,新村主義,空想社會主義,都對此進行了嘗試,但結果是失敗,但這種原則如果放到古代……
-
3 # 語文教師謝雨濛
柏拉圖(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一生大部分時間居住在古希臘民主文化中心的雅典,柏拉圖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哲學,他的最高理想是哲學家應該成為政治家,政治家也應該是個哲學家。柏拉圖強調哲學家不是躲在象牙塔裡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求諸實踐。有哲學家的頭腦的人要有政權,同樣,有政權的人要有哲學家的頭腦。
《理想國》是柏拉圖創作的哲學對話體著作,主要論述了柏拉圖心中理想國的構建、治理和正義,主題思想是關於國家管理的哲學理論。柏拉圖的《理想國》內涵豐富,思想博大精深,幾乎代表了整個希臘的文化。
年青的柏拉圖也曾雄心勃勃,投身政治風潮,奔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學,使哲學家獲得政權,成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蹟般地成為哲學家,他構想了一個共產,共享的城邦,窮盡人們關於美好生活的想象,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公元前339年雅典民主派當權,著名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公元前469——399)被控傳播異說,毒害青少年,被法庭判以死刑,蘇格拉底從容答辯,竟然以身相殉。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呀!柏拉圖在老師死後不得以逃往國外。
這段歷史被柏拉圖妙筆生花地記錄下來,他從老師被審判到執行的整個過程,栩栩如生的描繪在《蘇格拉底最後的日子》一書中,使我們今天得以領略蘇格拉底在生命最後那一刻的光輝的哲人風采。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光榮的一頁,一個學者寧死不放棄探究人生哲學真理的權利,為哲學而絢爛地死去,這足以證明了人的精神世界所能達到的高度。正因為雅典出了一個蘇格拉底又出了一個柏拉圖,雅典才當之無愧的被稱為哲學的聖地。
柏拉圖的理想國在現實生活中根本沒有出現過,但是,卻成了人們對理想世界不懈追求的一個代名詞。
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們是否還有人能夠像古希臘哲人那樣超越“天下攘攘,皆為利來”的世俗觀念,保持簡樸的心態,把精神上的獨立追求和自我完善視為人生幸福的根本,以更廣闊的眼光去省察人生。
如若這樣,柏拉圖的理想國就在夢中實現了!
-
4 # MC國際服臥龍孤獨刺客
這個柏拉圖理想國在歷史上存在過
比如說中國盛唐時期,國富民安。
比如說可怕的史前文明-蘇美爾文明,文明領先當時世界
-
5 # 百曉昇
看見這個問題筆者想起了初中學的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會有一些不安於現狀的魚會跳出河面看看,然後就會發現河面外的世界更加廣闊。雖然這些魚不能在外面生活,但是他們所見的景色會永遠留在他們的記憶中,甚至會透過別的魚廣為流傳。
《理想國》所描繪的世界趨向於一個完美的世界,所有人在哲學家的帶領下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在那裡,正義,智慧,公正,善良,美麗是整個國家的永遠追求。
但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早就懂得了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公平存在。
在遠古時期,由於社會生產能力低下以及生活環境惡劣等因素的影響,早期的人類為了生存,需要不斷的打獵,甚至與強壯的各種野獸搏鬥。在那時身強體壯的男性明顯比身體弱小的女性地位更高,這個時期是人類的蠻荒時期。
到了農耕文明時期,生活條件有所提升,人類有了固定的住所和糧食產出,生活必需品的收集強度沒有之前那麼大了,某些女性也能自給自足。而且為了擴大地盤生產更多的糧食,就需要更多的人口,這個時候有生育能力的女性顯然比男性更重要。隨著人口的增多,漸漸的形成了族群,人類進入了母系社會。
農耕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在人類熟悉的土地上漸漸的容不下這麼多人口了,因此相鄰的族群會因為土地而時不時的發生流血事件,相互之間也會積累仇怨,等到仇怨聚集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族群戰爭。戰爭是人與人之間的戰鬥,需要的是強健的體魄,這個時候身高體壯的男性再次統治了族群,人類進入了父系社會。
某些族群漸漸壯大,可能因為戰爭而變得更為強大,同時某些族群會因為戰爭漸漸衰弱,甚至消失。隨著文明的發展,漸漸壯大的族群,會形成人類聚居地,旁邊的弱小族群會依附於大的族群生存。人類聚居地會越來越大,人口會越來越多,當人口達到一定數量,量變會形成質變,這個時候,人類的城邦出現了。
隨著城邦的出現,國家這個詞也在不久之後出現了。此後,國與國的戰爭是人類的主旋律。
國家戰爭是種族之間的戰爭,戰爭的成敗關係著種族的延續。戰勝國家種族會獲得更多的生存物品,而戰敗的國家將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
在母系社會,女性的權利要大於男性的權利,在父系社會,剛好反過來。在國家裡,統治者的地位高於所有人,在其下是其家族人員,再往下是達官貴族,工商階層,農民,奴隸。顯然奴隸的後代地位低於另外所有階層的後代。
在一個國家社會里,統治者需要依靠他的親屬及官員來管理國家的人民,為了達成這一目的,就需要給這些人相應的權利。如果在某一時刻某一個人不滿於自己的權利,妄想得到更多的權利,甚至想取統治者而代之。這個時候這個人就會發揮他的聰明才智,一步步的提高自己的權利,擴大自己的勢力,同時削弱統治者的權利,如果在這期間統治者能及早發現他的行動,就可以依靠自己的權利和勢力來打敗他,把損失降低到最小。若統治者不能發現這個人的行動,那麼自己的地位將會受到威脅,也許在某一天將會失去自己的權利和地位。
在現代國家社會里,人民的地位是大體相等的,具有同樣的權利和義務。同時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來保證這些權利,規範這些義務。而且總會有人會想得到更多的權利,卻不想履行義務。
偷盜搶劫,猥褻強姦,欺行霸市,強買強賣,販毒殺人,貪汙腐敗,賣淫嫖娼,偷稅漏稅,違拆違建,過度開發,汙染環境……
這些行為的背後都是為了得到金錢和滿足慾望,若透過正常渠道不能得到或者有相當大的困難,大部分人將會產生這些想法,但是理智會阻止他們,而遺憾的是,必定有少部分人會將想法付諸於行動。
人類之所以會產生這些想法,是因為人類自身的慾望。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嘗過了大魚大肉,沒人願意頓頓吃蘿蔔白菜。看到了綾羅綢緞,自然會覺得粗布麻衣不好看。
人類將對於美好生活的願望稱為理想,理想的本質也是慾望。
而慾望,是生存的本質。
但是資源和慾望是成反比的,慾望等級越高,資源越少,競爭就越大。
柏拉圖的慾望就是《理想國》,但是這一等級慾望的資源大多在政治家和軍事家的手裡,哲學家是無力競爭的。
男人的慾望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女人的矜持是社會文明的基礎。
不管人類的祖先是不是猴子,達爾文的那句話是對的。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6 # 007守衛者
不知柏拉圖屬於什麼時期,與凱撒大帝誰先誰後,理想國,毫無疑問是屬於共和體制。而羅馬的無冕之王凱撒所建立的體制就是共和體制。在這種體制未出現前,其岳父馬略,也出任過保民官?額忘了。總之凱撒的崛起建立了羅馬共和制度,。。。凱撒死後,羅馬共和制度塌陷,那時西塞羅還執政過,據說他本是凱撒下屬來的。西方有過這種國度,
回覆列表
首先,說說柏拉圖理想國是怎麼回事?
柏拉圖的理想國描述,在他的名作《理想國》中。這是一個符合至善理念的、正義的國家藍圖設想。柏拉圖認為,正義就是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而不兼做他人的事,就是為了維持社會的普遍和諧。“正義就是在國家中做正當的事,當每一個個人只作一種對國家有關的工作,而這個工作又是最適合他的天性時,這個國家就有了正義。用孔子的話說就是:“在其位,謀其政”。只有這樣,每個人才能只專注於自己那份最適合的工作,而不必兼做其他,也就是“一人一事”原則,如此,國家秩序才能保持穩定良好的運轉。
在正義這個核心下,他提出了理想國的設計藍圖,也就是正義城邦。這個城邦由具有慾望的體力勞動者,具有意志的護衛者階級以及擁有理智的統治者階級所組成的,這三個等級分工合作,協調一致。這個城邦是貧富均衡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護衛者階層。因此,在《理想國》中,柏拉圖用了大量篇幅來描述這一階層的培養和管理。比如,執行男女平等的政策,女子會和男子一樣接受同樣的培養和訓練;實行共產共妻制度,女護衛者歸男護衛者共有,兒童共有,男女共同受教育,同吃同住,沒有任何私產;男女結合要進行優生優育,孩子的養育,要進行篩選,並交給專人養育;有戰爭時,男女要同上戰場,還要帶上孩子從小見識學習,要給護衛者榮譽和利益,讓他們堅守職務等等。
而管理國家的,應當是哲學王。這個哲學王愛真憎假,能認清事物永恆不變的本質,不會被事物的多樣性迷惑,最能守衛城邦的法律和習慣。哲學王從小就追求全部真理,不注重肉體快樂,只注重心靈快樂,具有聰敏好學、博聞強記、勇敢無畏、溫文大度的天性。只有擁有這樣品質的哲人,才能成為城邦統治者,建立理想城邦,實現真與善。
哲學王應當從城邦護衛者中選出,從小就接受針對城邦護衛者的教育。其最大的捷徑是讓10歲以上的孩子去鄉下接受這種教育並培養成人。在20歲時從中挑選出優秀者給予獎勵,30歲挑選出更優秀的,用辯證法來考核他們,不要讓他們過早參與辯論,之後用5年時間實踐,最後在50歲時,讓透過最後考核的人,以善為本,管理國家、公民和他們自己。然後退休後,他就可以全心全意研究哲學,受華人敬仰。
總結說來,柏拉圖的理想國構架是這樣的:推崇的是貴族政制(或王政)。政制採取公有制度,共產、共妻、共子,全部教育公有。強調各司其職,尊崇治理者,治理者是文武雙全的最優秀人物——哲學王。
然後再說說柏拉圖理想國有沒有在歷史上出現過?
柏拉圖理想國在歷史上從來就沒有真正實現過。其實,這也在柏拉圖預想之中,他在《理想國》第5卷中,曾坦言:理想國的實現很難,除非“哲學家成為國王,或者國王能嚴肅認真追求智慧,使政治權力與聰明才智合二為一”。當一個國家最像一個人的時候,它是管理的最好的國家。理想國是最好的,它並不一定要在現實中存在,就像畫家畫了個完美的美男子,但這個人並不會在現實中一樣。雖然不會在現實中實現,但它可以作為樣板和標準,讓現實向理想趨近,當現實和理想接近時,理想可以認為已經實現。
古代歷史上,只有一個哲學家當過國王,那就是寫《沉思錄》的古代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但很遺憾,他統治時期,古羅馬正是戰亂頻繁時期,根本談不上理想國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