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老街味道

    問題:武則天的詩怎麼樣?前言

    唐朝似乎人人能詩,只要詩歌讀書人都會作詩。其中武則天更是詩歌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因為正是在她的時代,格律詩的創作漸漸完善,並且被納入了科舉考試中,而且武則天本人也有不錯的作品傳世。

    一、武則天石淙詩會

    提到武則天作詩,不得不說一下有名的石淙詩會。

    公元700年(武周聖歷三年)夏天,武則天暢遊中嶽嵩山,後避暑石淙河,曾在水漂石上大宴群臣。並且命令朝臣們一起作詩唱和。

    同時武則天又作《夏日遊石淙詩並序》,命薛曜書寫並讓工匠刻於崖壁上。這塊摩崖石刻,至今仍然存在於河南登封觀星臺石淙河邊。

    其序曰:

    若夫圓嶠方壺,涉滄波而靡際;金臺玉闕,陟縣圃而無階。唯聞山海之經,空覽神仙之記。爰有石淙者,..........各題四韻,鹹賦七言。

    這篇序言提出了具體要求:各題四韻,鹹賦七言。

    四韻就是指2、4、6、8句必須押韻,可見這是一首八句的詩,鹹賦七言,表明這是一首七言律詩。

    武則天的詩是這樣寫的:

    三山十洞光玄籙,玉嶠金巒鎮紫微。均露均霜標勝壤,交【風】交雨列皇畿。萬【仞】高巖藏日色,千{尋}幽澗浴雲衣。且{駐}歡筵賞仁智,雕鞍薄晚雜塵飛。

    熟悉格律詩朋友可以看出,【風】【仞】平仄不同,{尋}{駐}平仄不同,這是一首失粘的七律。

    石淙詩會的17首七律完全符合格律詩標準的不多,大多數有失黏現象,完全合乎標準的七律只有4首。這說明初唐時期七言律詩還沒有那麼嚴謹。

    二、武則天推動科舉考詩賦

    從武則天與唐高宗經常讓群臣應制作詩來看,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唐朝人善於作詩也不奇怪。

    另外,更加重要的一點是,唐朝公務員考試開始考詩賦了。

    趙翼在《陔餘叢考》中也提到:

    永隆二年(唐高宗李治年號),以劉思立言進士惟誦舊策,皆無實材,乃詔進士試雜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後試策,此進士試詩賦之始。

    《新唐書·選舉志上》中記載:

    永隆二年,考功員外郎劉思立建言,明經多抄義條,進士唯誦舊策,皆亡實才,而有司以人數充第。乃詔自今明經試帖粗十得六以上,進士試雜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後試策。

    永隆二年(681年),病重的唐高宗幾乎不理朝政了,基本是武則天在主政。科舉開始考詩賦創作了,自然讀書人更要學習作詩。可見武則天對於唐詩的貢獻不可忽視。

    三、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武則天傳世的詩歌足足有五十多首,畢竟其地位崇高,雖然作品不多,但是大多被記載下來。

    其最有名的作品,是南宋計有功《唐詩紀事》中記載的這一首:

    天授二年(公元691)臘,卿相欲詐稱花發,請幸上苑,有所謀也。許之,尋疑有異圖,乃遣使宣詔曰:“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於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鹹服其異。

    但是計有功後面還寫道:

    後託術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大凡後之詩文,皆元萬頃、崔融等為之。

    這個故事是武則天使用妖術,用來竊取唐朝皇位,不足信。以後武則天的詩,大多是其手下的黨羽(武則天有北門學士,為其出謀劃策)所作。

    四、開箱驗取石榴裙

    武則天另有《如意娘》一首流傳甚廣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不過有人認為這首詩是後人偽作,用來噁心武則天的 。清朝周容撰《春酒堂詩話》說:

    “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此必非武后詩,好事者醜而擬之。武后何許人,乃肯擬《楊白花》耶?況較之《楊白花》又俚鄙甚。友人曰:“君欲作梁公耶?奚煩為之湔洗!”

    周容說,這肯定不是武則天的作品。武則天是一個很強悍的人,怎麼可能會屈尊寫出這種風格的詩呢?

    《楊白花》即《楊白華》歌。

    《南史》記載北魏胡太后臨朝聽政13年,她看上了美男子楊白花,想召他入宮侍奉。嚇得楊白花改名楊華,南下投降了南梁。胡太后傷心不已,作《楊白華》歌 :

    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裡。、、

    周容說有朋友問自己,你給武則天洗刷汙點,難道你想做狄仁傑嗎?

    結束語

    武則天其他的詩,大多讀起來索然無味,有點老幹體的意思。同樣,古人陪伴皇帝作的應制詩也是如此,冠冕堂皇缺少真實情感。

    但是武則天對於唐詩發展的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想象一下,假如今天高考要考詩賦創作,會是什麼結果。估計滿馬路都是詩詞培訓學校了。

  • 2 # 學行無止境

    文人雅集,常以詩酒為伴,唐朝皇帝多愛吟詩,武則天不讓鬚眉,自然也有此雅好。公元700年(武周聖歷三年)的夏天,武則天率群臣暢遊中嶽嵩山,登封峻極後避暑石淙河,曾在水漂石上大宴群臣。 武則天即席作七律一首《夏日遊石淙》,並且命令從臣16人奉和作詩。同時武則天又作《夏日遊石淙詩並序》,命薛曜書寫,讓工匠刻於崖壁上。這塊摩崖石刻,至今仍然保留在河南登封觀星臺東面的石淙河邊。

    其序曰:

    若夫圓嶠方壺,涉滄波而靡際;金臺玉闕,陟縣圃而無階。唯聞山海之經,空覽神仙之記。爰有石淙者,即平樂澗也。爾其近接嵩嶺,俯屆箕峰,瞻少室兮若蓮,睇潁川兮如帶。既而躡崎嶇之山徑,蔭蒙密之藤蘿。洶湧洪湍,落虛潭而送響;高低翠壁,列幽澗而開筵。密葉舒帷,屏梅氛而蕩燠;疏鬆引吹,清麥候以含涼。就林藪而王心神,對煙霞而滌塵累。森沈邱壑,即是桃源;淼漫平流,還浮竹箭。紉薜荔而成帳,聳蓮石而如樓。洞口全開,溜千年之芳髓;山腰半坼,吐十里之香粳。無煩昆閬之遊,自然形勝之所,當使人題彩翰,各寫瓊篇。庶無滯於幽棲,冀不孤於泉石。各題四韻,鹹賦七言。

    這是一篇駢體文,記錄了這次詩會的盛事,先描述了此處優美的山水景觀,後記錄了作詩唱和的具體要求:各題四韻,鹹賦七言。 四韻就是押四個韻腳,即2、4、6、8句押韻,不過有幾個大臣用了五個韻。鹹賦七言,就是必須寫七言的律詩。

    如意娘武則天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武則天的詩其實不是很好評價,每個人喜歡的文學作品都有不同,早年武則天的詩裡流露出了一個女人對於愛情和思君的情感表達。到晚年獨攬大權寫出的是自己的雄心壯志和一種傲視天下的氣魄。

  • 3 # 嶽之嵐

    謝邀。唐朝是詩歌的國度,唐詩的繁榮對武則天自然產生很大影響。加之自幼聰慧過人,少女時代就進了皇宮,且能歌善舞、通曉音律、飽讀詩書、廣涉典籍,個性倔強的武則天不僅是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女政治家和詩人。《全唐詩》共收錄武則天詩56首,從這些詩的體裁看,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和七言的;從內容上分,有物事記慶、廟堂樂詞、迎送禮儀、還有遊覽山水之詩,題材廣泛。

    最有名的代表性詩為《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首詩作於感業寺內,是寫給唐高宗李治的。詩中寫出了心靈深處的痠痛與眷戀,既有女子的纏綿柔弱,也有剛強堅毅,給人一種女中鬚眉的印象。 或許正是這首詩,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髮為尼的武媚娘。《如意娘》寫得曲折有致,較好地融合南北朝樂府風格於一體,是武則天的上乘之作,對後世有一定的影響。也有迂腐文人認為此詩是武則天稱帝后寫給情人的,此論實為牽強。“詩言志也”,稱帝后的武則天要風得風,還用得著作這樣的詩去表白嗎?我傾向於她出家感業寺時,少女情懷對李治的傾訴。有人說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裡的兩個人名便取自此詩,阿朱和阿碧。

    武則天寫了不少的樂府詩,最體現霸氣的應該是這首: “荷恩承顧託,執契恭臨撫。 廟略靜邊荒,天兵曜神武。 有截資先化,無為道舊矩。 禎符降昊穹,大業光寰宇。” 意思是說,我接受高宗囑託,繼承他的遺志,臨朝執政治理天下,一切均按先帝的措施,遵守先帝的制規,必然會受到上天的護佑。偉大的事業必將成功,光照宇宙。

    “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臘日宣詔幸上苑》是武則天登基稱帝的第二年所作。此詩簡捷明快,語言流暢,主題鮮明,堪稱上乘之作。從詩序整體來看,充分反映了女皇洞察一切的睿智,隨機應變的能力,剛毅果斷的作風以及號令一切、吞吐宇宙的氣概。

    遊覽名山勝水詩也不乏名篇。唐高宗在河南朱家原設行宮,一天傍晚,武則天與唐高宗喝了幾杯竹葉青酒,覺得心曠神怡,攬鏡自照,面頰紅潤,自詡美若芙蓉。酒後遠眺,詩興漸濃,賦詩《遊九龍潭》“ 山窗遊玉女,澗戶對瓊峰。 巖頂翔雙鳳,潭心倒九龍。 酒中浮竹葉,杯上寫芙蓉。 故驗家山賞,惟有風入松。” 全詩用洗煉的筆觸畫出了九龍潭的旖旎風光,引人入勝。詩的結尾處,則以景寫情,抒發她對家鄉的思念,真摯感人,是其內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此詩文采飛揚,意境優美,是武則天詩作中備受歷代文學家推崇的一首。

  • 4 # Fjx我是追夢人

    說起武則天的詩,真是很慚愧,從小到大確實沒有讀過,只記得她有關牡丹的一個傳說,:某一年冬天,武則天突然想觀賞牡丹,就連夜發了一道上諭: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這首詩,簡單易懂,看一遍就記下了,而這首詩流傳的原因,卻是在詔示武皇的霸道和專制以及牡母不畏權貴的風骨,從而使牡丹名揚天下!而武則天別的詩,卻沒有讀過。但是,武則天作為千古一帝,卻留下了很多關於文化方面有趣趣的故事,令後人敬佩不已,流傳最廣的莫過於徐敬業叛亂時,駱賓王寫的一篇巜討武曌檄》,寫的慷慨激昂,文采飛揚;名句疊出,氣勢非凡!駱賓王是唐初四才子之一,自古就以文采著稱,《討武曌檄》從武則天出身談起,稱武則天出身低微,父親又是一個善於見風使舵的暴發戶,極盡蔑視之意,又說武則天本是太宗舊人,卻不守婦道,狐媚主上,不知羞恥。總之,將武則天罵的狗血噴頭,淋漓盡致!大臣們都聽得誠惶誠恐,唯恐引起武皇的雷霆之怒,然而令大臣們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的是武則天聽後卻拍案叫絕,連連稱讚文章寫得好!並回頭質問成像這樣的人才怎麼會跑到對手的隊伍呢?這難道不是丞相的失職嗎?可見,武則天當時完全沉浸在文采之中,忘記了這篇文章罵的是她本人,真是令人捧腹大笑卻又感慨萬千敬佩不已!千載而下,還有誰能做出這樣的事來?看來只有大氣魄的武則天了,這樣最能體現她對才能的賞識;另外的一件事,龍門盧舍那大佛建成之後,武則天曾大宴群臣,令群臣做詩獻賦,優秀者賞錦袍一件。左史東方虯先做成,呈現武皇,武皇閱後認為佳,遂賞東方虯錦袍。過了一會兒,宋之問也寫完了,呈獻武皇呈閱,武則天讀後覺得比東方虯的作品又上一層樓,於是就奪了東方虯手中的錦袍轉賜宋之問,這在當時的朝廷引起了一場轟動,人們都爭相傳說,成為一段文壇佳話,可見武則天對人才的重視,以及自身才華的體現,這兩則故事展現了武則天率性而為的真性情,像這樣的人,她的文學成就也肯定不低,如此,才促進了唐朝文化在中國歷史上燦爛輝煌,獨一無二的地位。

  • 5 # 春秋風雲

    武則天當初被稱為武媚娘,是唐太宗李世民後宮的才人,雖然沒有生下一男半女,但受皇恩遇臨幸是勿容置疑的,論起來,武媚娘是唐高宗李治的庶母。李世民病重期間,身為太子的李治就與庶母武媚娘眉來眼去,勾勾搭搭。李治本有很重的鮮卑血統,胡風使然,妻其後母可以諒解,然父親尤在,尚於人世就行苟且之事,就說不過去了。武媚娘也不該,怎麼就不注意身份、不注意影響呢?

    李世民駕崩後,按規定要出家為尼,了卻凡塵。在感業寺的青燈古佛中,武媚娘塵緣未了,她思念李治,思念皇宮,然清規戒律森森,她只能寄望白馬王子垂青,奇蹟出現。

    在悽苦無望的四年等待後,武媚娘寫下了感人至深的《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我思念過度啊---魂不守舍,愰惚迷離中竟將紅色看成綠色。

    花容失色啊---玉容不存,這都是想你想出的病(你這狠心的人!)。

    你不相信我淚流不止嗎?

    開箱看看我的石榴裙吧!那裡有我斑斑的淚痕。

    這首詩寫得纏綿悱惻,哀婉動人,它象一把犀利的匕首,一下子就刺中了老情人的要害,讓高宗皇帝李治在鶯鶯燕燕中覺醒,還有個痴情舊愛,望眼欲穿地等著他解救。

    這首看似柔弱乏力,孤苦無依的詩,卻有雷霆萬鈞之勢,輕易就撞開了男人堅強的防線,讓憐香惜玉之情傾瀉而出,達到了一般方法達不到的效果。李治將武媚娘接出寺院,重回皇宮,就是這首小詩的威力。

    我們在讀這首小詩的時候,有一個問題螢繞腦際:弱不禁風,哀婉乞憐,不是武媚孃的性格,當年那個要馴獅子驄的武才人哪去了?那個要用匕首和鞭子解決問題的女人哪去了?

    她應該是怒髮衝冠的樣子:姑奶奶14歲進宮侍奉老李,沒有功勞有苦勞,居然要我出家當尼姑,還當了4年之久,有完沒完?今天要寫首詩知會小李一下:

    看朱成碧怒哼哼,憔悴支離為昏君。

    不信比來長添恨,開箱驗取奪命針。

    這樣寫好是好,出了心中一口惡氣。但接下來就不好了,輕則處死,重則株連九族。幸好武媚娘沒這麼寫,否則就沒有後來的女皇武則天了。不得不佩服武則天的隱忍與智慧,但是這種巨大的性格反差,讓人覺得判若兩人。隱忍自已的銳氣,而以痴情弱女子的形象訴諸帝王,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武則天的另一首《催花詩》,別名《臘日宣詔幸上苑》,則是另一種風格。相比她個人創作而言,其難度小多了。

    武則天登上皇位後,拋棄了偽裝的小鳥依人,楚楚動人的女性形象,代之以唯我獨尊,威儀天下的氣質。《催花詩》就是她個性的完美體現:

    明朝游上苑,

    火速報春花。

    花須連夜發,

    莫待曉風吹。

    武則天權欲極高,號令臣僚百姓也就罷了,居然還要強迫花神,監管百草,可見此女有多麼強勢!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花”,明天要游上苑花園了,火速通報花神,朕要看花!竊以為,通報就夠了,還要火速,一點商量餘地也沒有。“火速”二字型現了武則天遇事果斷,不拖泥帶水的幹練風格。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寒冬臘月,百花凋零,怎麼可能連夜發?還不等曉風吹,簡直蠻橫無理!

    但女皇就是女皇,霸氣十足,說一不二。她只要結果不管過程,要的是巧奪天工,要的是天下臣服,要的是萬古流芳。

    臘月花開,放在今天不是難事。放在唐朝洛陽,難度的確很大。女皇大令一出,不知急白了多少花工的頭髮,有人因此喪命也有可能。但最終女皇贏了,她看到了違拗時節的牡丹,這其中付出了多少辛苦和努力,只有無奈的花工知道。

    看《催花詩》,領略了武則天的強悍,又有問題浮上心頭:感業寺那個悽苦無助的女尼哪去了?如果讓彼時的武媚娘來寫,會不會寫出異樣的韻味:明朝游上苑,

    誠惶拜春花。

    花須明年發,

    莫讓寒風吹。

    不扯遠了,武媚娘不出感業寺,就不可能游上苑,只能遊尼姑院。

    《催花詩》寫得好,寫得妙,令千秋萬代的讀者,能夠窺探一位不平凡的女性的心胸。

  • 6 # 舜堯書社

    文采雖不算出眾,但可窺帝王格局。

    “看朱成碧思紛紛”直接俘獲皇帝的心,這位歷史上的女帝無論是手腕還是撩漢,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唐.武則天《如意娘》

  • 7 # 時髦豆花qM

    一代女皇武則天的詩,如意娘,當屬上乘。應是最失意時,寫給唐高宗李治的。正因此詩,武則天的命運出現轉機。四句,柔情似水,是就詩本身而言。更是真實的歷史寫照,堪稱資料。

  • 8 # 王孃孃認真老去

    深不可測!太有才了,太有境界了!

    比如: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授持,願解如來真實意!

  • 9 # 櫻花王后

    個人印象最深的是:

    武則天在感業寺所作的《如意娘》詩 ,僅僅是她個人日後成功登上皇帝寶座的傳世佳作,不足以歌功頌德。

    武則天真正的無量功德,是其為佛教派的佛經所題寫的四句開經偈語: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授持

    願解如來真實意

    這四句開經偈語,是佛門弟子必修的功課。武則天一生雖然殺人無數 ,但她個人每一次的劫難都能逢凶化吉。不得不承認冥冥中受到來佛菩薩的加持護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真的有網路上吐槽的那麼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