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草115

    《三國演義》全書從東漢末年寫到西晉初年,中間描述了近百年的歷史風雲,描繪了一個個栩栩如生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全書大致分為5個部分,從黃巾起義開始,到董卓亂政,群雄涿鹿,成為蜀吳三國鼎立之勢,最終晉完成三國大一統。天下大勢,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乃是大勢所趨。

    一個個英雄人物在演義著一幕幕氣勢磅礴的場面,將三十六計融入其中,運用自如,讓人不得不歎服作者羅貫中的文韜武略,真是胸中自有百萬兵,在他的字裡行間演義著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故事。作者他把當時明朝的社會現實影射到三國演義之中,把一些人物進行了美化,誇張,醜化。需要強調的是這是演義,不是真的歷史,故事中的主人公只不過按照作者的謀篇佈局在演著各自的角色而已。

    故事開篇號稱“十八路”聯軍征討董卓,打的是“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的旗號,其實真正乾的卻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勾當,都希望自己能夠取而代之,自己稱王稱霸。故事的前期以劉備和曹操作為兩條主線展開,中後期以諸葛亮與司馬懿的鬥智鬥勇為主線,最後三國歸晉結束。

    我們從曹操,劉備,孫權,周瑜,諸葛亮等人物身上能體會出,無奈與滄桑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我非常喜歡三國演義的開篇詞,這首詞不是羅貫中寫的,是明朝的文學家楊慎所作“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幾千年來滾滾長江水一直都在向東流,浪花滾滾翻飛。在歷史的長河裡有多少英雄人物像翻飛的浪花般轉瞬即逝。是非也好,成敗也罷,無論是功成名就,還是名落孫散,結局都是一樣,都已經隨著時光的流逝消失了。只有那青山和綠水依舊,只有那日升和日落依然,在江邊打魚的白髮老翁,早已看慣了歲月的變遷,和好朋友難得見上一面,痛快的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多少是與非,都變成了人們談笑之間的談資。

    這首開篇詞意味深長,每次讀來,都會讓人萬分感慨,折射出深邃的人生哲理,讀後會讓人感覺到奔騰翻滾而去的彷彿不是那長江水,而是無奈與滄桑的歷史。一個“慣”字型現了漁翁的孤獨,別人獨醉我獨醒,幸虧酒逢知己,有朋自遠方來,多少無奈,盡在不言中。古往今來,有多少世事變換,名垂千古又如何,豐功偉績又算什麼,都只不過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料罷了。

    不可否認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因為楊慎的人生經歷太多太深,所以他才能夠看透世事,把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來,寫於筆下。是非成敗不過都是過眼雲煙,萬事都不必耿耿於懷、斤斤計較;不如與春風秋月為伴,反而自在自得。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追名逐利似乎總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韁利鎖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難以自拔,所以要拿得起,還要放得下,跳得出。

    人生苦短,富如草芥,這一生,窮也好,富也罷,得到的、失去的,都會在生命消亡的同時煙消雲散。所以,只要有一壺濁酒,有三五知己,就是人生最大的幸事啦!滾滾長江東逝水,英雄已去,惜哉!我想,也許這正是《三國演義》所想告訴世人的人生歸途。

  • 2 # 蘇州漫

    統觀全域性《三國演義》表達的一箇中心思想是:久經戰亂,人民渴望生活安定,實現國家統一。

    《三國演義》開首就有“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治一亂”,闡明瞭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讓讀者在心裡看到了結局,看到了希望。

    從漢末戰亂開始,各路大小諸侯紛紛舉旗,連年征戰,相互兼併,實際上就是一個統一的過程,只不過早先是一種區域性統一。

    魏蜀吳三分天下後,這在魏、蜀、吳各自國內形成了一個統一,使得本國國民生活相對安定,生產相對發展,符合本華人民利益。

    無論是蜀國的七出祁山,魏吳的幾番爭戰都是想把對手消滅,達到三國統一。每一場戰爭投入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消耗大量的糧草,這都依靠國力,依靠本國軍隊,從根本上說是兵源,糧食,是本國老百姓的支援,沒有老百姓的支援根本談不上戰爭。

    所以,統觀整個三國及其前後時期,作者一條非常明顯的思路就是合--分--合,體現出戰亂時期各華人民渴望統一,安定生活的美好願望。

  • 3 # 標準的70後

    我認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主要向我們闡述了下列思想:

    1.興旺誰能定,盛衰豈無憑?

    劉備建立的蜀國,由於劉備治國專制,導致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急於復仇,不聽諸葛亮等人的勸告,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大將陸遜火燒連營,損失慘重。從此,蜀國一蹶不振,成為三國中最弱的國家。

    2.知識分子在治國理政,強軍興軍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諸葛亮、龐統、陸遜、孫權、曹操等人都屬於古代知識分子,這些人在治國理政,強軍興軍中,具有豐富的知識,過人的膽量。

    3.做人要正直,不能沒有骨氣。

    呂布做人沒有原則,隨波逐流,巴結權貴,助紂為虐,被人稱為三姓家奴。縱使有曠世武功,也難逃悲慘的下場。

    4.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其中重要原因是人民不能監督政府,導致腐敗成風,官員為非作歹,人民揭竿起義,奮起反抗。

    5.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天下大勢,合久必分,久分必合。

    6.做人要低調,知十分只能說七分。

    楊修之死,向我們揭示,做人要低調,要善於察言觀色,要管住嘴,知十分只能說七分,不能太張揚。

  • 4 # 恆大9

    培養後備力量才是大贏家。三個國建立不容易,守國更不易,難在培養更多人才儲備。一級儲人,二級儲物,三級儲錢。

  • 5 # 愚翁208909571

    古人寫雜文跟我們現代人一樣,觀點顯明。或頌揚,或抨擊,或倡導。都有明確的思想性。而寫筆、傳奇、演義則不同,主要突出文學性.故事性,很少帶有政治傾向。因為他們的寫作是出於愛好,不是為了撈資本或掙錢,作品也不怕發表不了,所以寫作就不受束縛。特別是明清文人寫的演義小說,以一定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為基礎,盡情敷衍。其目標就是生動.曲折.熱鬧,贏得讀者的喜歡。要說有思想,那就是構思情節,塑造人物都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情節真實可信,人物有血有肉。三國演義就這樣一部作品。上下百十年,馳騁幾千裡。場景宏闊,人物眾多,讓人目不暇給。其中除了一個絕對的壞人_董卓外,其他的人物都不能用好壞二字下定義。要說有傾向,那就是頌劉抑曹,要說有思想,那就是天命、天意。這也是現實,從古到今,任何人都不可否認的。

  • 6 # 張永科38

    謝邀請。提起《三國演義》,我情有獨衷!為什麼?記得在小學四年我看完了父親借的封神演義,小學畢業看完哥哥拿回的東周列國志。在中學時才從校圖書館好容易借到此書。改革開放後我幾乎買了所有的古書。儘管這樣,三國演義我還是愛不釋手!OO眾所周知,瞭解過去是為了現在,瞭解過去和現在,是為了將來。從國家層面講,我們研究歷史總結過去,就是把歷史當做一面鏡子,以史為鑑面向未來!OO說作者想闡述哪些思想給我們,這到未必。就當時社會而言,作者還是透過施展自己的文采,把一部疊彩紛呈的鉅著留紿後人(增加票房)。OO巜三國演義》一書本來寫的就好,自古稱為第一才子書。加上毛宗崗給添了楊慎的″臨江仙"作開卷詞,使此書綿上添花!此書雖為演義小說,卻留給人們很多的啟示和無限的遐想!①開卷: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令人目眩神搖,無限感嘆!對國家對個人,都帶來嶄新的辯證思維!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國家怎樣做才能長治久安!個人怎樣做才會永不衰敗富貴平安?②劉備因結義而得三分天下,也因結義,以私廢公,一意孤行,最終喪失三分天下!告誡我們在任何時侯都要涇渭分明,不可因小失大!③劉備雖將有關張子龍萬人之敵,但終因才智不足而疲於奔命。自得諸葛亮後才打下了家業。後有姜維繼孔明之志九伐中原,延續了蜀國滅亡的時間。這段歷史告訴我們人才是何等的重要!蜀雖小國,若兵不多而將廣,國不大而人才濟濟。就不會是孔明姜維單打獨鬥的場面!由此說明,人才是何等重要!④在三國初期的紛爭中,呂布的力量何其大?可到後來,天下未得,卻喪命白門樓!查其根本,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似呂布這等殺父不義,毫無信用之徒,焉能得天下?因此,五常之德其可忽乎?⑤袁術袁紹之敗,周瑜量小早死,關羽丟荊州而陣亡,劉備兵敗而託孤,曹爽無智而喪國,楊修逞強而致死,凡此種種,都給我們留下很多的啟發!⑥三國一書的寫作手法,給以後的文人創作帶來很大的啟迪!a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閒閒幾句排比,把臥龍崗寫得生動活潑!b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短短兩句,把趙雲的槍法讚的淋漓盡致!C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筆法蒼勁,出神入化地展現趙雲槍法之快!d長坂坡一戰,趙雲懷揣阿斗,最後是直透重圍,以生動而又聲勢的四個字,高度簡捷地再現混戰的場面和結局!⑦毛宗崗在評註中說:三國一書有寒冰破熱涼風掃塵之妙!有隔年下種先時伏著之妙。有近山濃抹遠樹輕描之妙。有奇峰對插錦屏對峙之妙。……這些筆法都給後世文人的寫作帶來很好的參考!總之,三國一書給我們的啟發太多,限於篇幅,不能盡述!

  • 7 # 鯤鵬國學

    一,忠義的核心思想,首先其名稱是三國演義,演義必須有義!以桃園三結義為開篇,圍繞結義後的劉備的路線為路線開展起來的!著重塑造了關羽的忠義千秋的形象!

    心在曹營身在漢,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為報曹操當年的恩遇華容道放走曹操!成全了關羽的忠義無雙的完美形象!實際上,華容道的事情就是子虛烏有的!但小說中必須有!

    關羽後來也成了忠義的化身,成為關帝!也成了中國廟宇最多的一個歷史人物!

    二,劉備諸葛亮的君臣一體,諸葛亮的忠於劉備,報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的思想!諸葛亮是三國演義的絕對主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為典型的,完美的君臣一體的形象!

    為了凸現這個主體,劉備變得只會哭,對諸葛亮幾乎是百依百順!諸葛亮也被神話!其他人都顯得黯淡無光,在諸葛亮面前就像一個透明人一樣!魯肅變成忠厚長者,周瑜變成氣量狹小被氣死的主,張飛幾乎變成傻子,孟獲也被七擒,變成白痴一樣!而且也被說成後面一直未再反叛,曹操變得奸詐無比!

  • 8 # D愛之Hai

    羅貫中<三國演義>就是對忠孝節義情,英雄與智謀,美人與江山的讚美。對詭計奸詐邪惡的貶抑。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歷史蒼桑與正統道的宣揚。對人世間紛亂離合血淚無憑的悲吟。從歲月總關情到頭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都付笑談中的唏噓興嘆,再到唯有幾顆星辰在歷史的天空裡閃爍著,一股英雄之氣在人間馳騁的欣嘆!這就是作品給我們闡述的思想意義。

  • 9 # 笑灑天空

    《三國演義》是一部影響深遠的小說,它對政治、商界以及職場的啟發都是非常大的。《三國演義》所闡述的思想,其實可以從這本小說中的三個絕對主角說起:

    1.曹操:曹操這個角色基本上是來反襯劉備的,這也就是所謂的“尊劉貶曹”的思想,曹操的奸雄形象,恰恰是為了凸顯劉備的仁德。所以,在作者心目中,中國傳統的儒家仁義道德是擺在第一位的,也就是作為一國之君,或者說一家企業的創始人或管理者,一定要把仁德放在第一位。所以,看這部小說的讀者都在無形當中被作者這種思想左右,把情感的天平向劉備這一方傾斜,看到劉備吃敗仗會傷心,看到劉備勝利會很高興!尤其是在赤壁之戰,看到曹操被打的丟盔卸甲、狼狽逃竄時都不禁拍手稱快!

    2.關羽:關羽這個角色非常鮮明,他成功的塑造了一個影響千年的“忠義”的化身!這是華人傳承至今的得以在世間安身立命的一種精神力量!忠義思想,顯然是《三國演義》所闡述的一個重要思想,這個思想對世人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上到國家政黨,下到黎明百姓,甚至是街頭混混,都把“忠義”奉為為人處世的圭臬!這也就是為什麼關羽會被神化,千百年來一直被人供奉起來的重要原因!

    3.諸葛亮:諸葛亮被譽為“智慧的化身”,然而,他真正為人傳頌的不僅僅他的聰明才智,更重要的是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也就是說,在諸葛亮身上,體現的是一種敬業與奉獻的思想精髓,這也是他能夠成為大眾精神偶像的重要原因!“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的悲劇結局,更使其優秀的人格形象得到昇華,引起人們的共鳴,並一直流傳至今!

    綜上所述,《三國演義》最主要闡述了影響我們億萬華人的三種思想:即仁德、忠義和奉獻!這樣的普世價值觀,才得以讓這部小說為大眾所津津樂道,成為不朽的經典名著!

  • 10 # A1375510

    《三國演義》的思想內容 坊間流行的《三國演義》毛評本在書前有一篇《讀〈三國志〉法》。這是一篇教人如何欣賞《三國演義》的文章,包括內容和文學技巧的剖析。當中不是每一個觀點都正確,但卻是很有啟發性的,不可不讀。 主題思想 三國演義這部鉅著大致上以陳壽《三國志》的歷史範圍為基礎,從文學角度再現了漢末黃巾起義到西晉統一這八九十年間的演變過程。因為歷史大事不便隨意纂改,但其中細節卻可盡情發揮,作者在編寫時可以融入個人的主觀成分,成為思想性較明顯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統,處處尊劉貶曹,與陳壽《三國志》以魏晉為正統有別,歷來視此為《三國演義》的主題思想。揚劉抑曹是《三國演義》的主調,尤其是現在流行的毛評本,說“強調正統”是該書主題,應該不會錯。而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觀念,也與作者所處元未明初的時代背景有些關係。

  • 11 # 大才21

    由於漢獻帝的前輩桓帝和靈帝,大肆賣官鬻爵,敲骨吸髓般地壓棒百姓,致使民不聊生,從而喪失了人心。皇叔劉備改弦易轍,得到縱有號稱智聖的諸葛亮和其它優秀人才的竭力幫助,由於積重難返,蜀漢仍然逃脫不了被覆滅的命運。

    一句話,失民心者失天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的普通家庭和相親物件的豪門家庭應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