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ongYatwan
-
2 # 張東風369
湖北黃鶴樓,被稱為“天下江山第一樓”。對李白這樣一位酷愛山川景物、古蹟名勝的大詩人來說,未給黃鶴樓題寫詩篇似乎讓人感覺有點遺憾。但事實卻是,李白來到黃鶴樓後,原本也想為其題詩,可看到上面已有同時代的詩人崔顥題寫的《黃鶴樓》一詩,並對該詩極為讚賞,自愧不能寫出更好的詩來與之媲美,於是打消了在黃鶴樓題詩的念頭。說李白不敢給黃鶴樓題詩,我認為有點誇張。我倒認為李白不題詩的原因在於:不是不敢,而更多的是出於對崔顥之詩極其崔顥本人的尊重和讚佩。他自己就說過,“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話語裡暗含著對崔顥《黃鶴樓》一詩的讚佩和對崔顥的尊重甚至是尊敬。試想,如果不是李白對崔顥此詩的讚賞有加,憑著李白狂放的個性以及對黃鶴樓勝景的喜愛,他是不會輕易放過這個題詩的機會的。而且我們可以想到,憑著李白的詩才,即使他題的黃鶴樓之詩不如崔顥之詩,但水平也不會差到哪裡去。所以,我說李白更多的是出於對崔顥及《黃鶴樓》一詩的尊重和讚佩,所以才未給黃鶴樓題詩,而不是不敢。
-
3 # 楚地漢之城的悠悠生活
一、首先,黃鶴樓非常神異,它自帶道士與黃鶴的傳說,在沒有報紙、沒有電視,更沒有網路的古代,它的傳說綿延之久簡直是奇蹟。
南北朝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祖沖之所著的《述異記》,就提到了黃鶴樓:
荀瓌字叔瑋……嘗東遊,憩江夏黃鶴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降自霄漢,俄頃已至,乃駕鶴之賓也……
由於祖沖之同學是一個數學家兼天文學家,鑑於他對科學的求證態度,所以他在《述異記》中的文筆都非常審慎,只是記載怪異之事,並無過多描述。
公元七六五年,唐代人閻伯理作黃鶴樓撰記,文中曰: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雲:費禕登仙,嘗駕黃鶴返憩於此,遂以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巍峨,高標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簷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雲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遊必於是,宴必於是。極長川之浩浩,見眾山之累累……。
閻伯理文中所指的《圖經》,早已失傳。但從其文中可以看出黃鶴樓當時的高大巍峨,壯觀美麗,盛名天下。
自此之後,黃鶴樓的傳說越來越誇張,漸漸淪於怪力亂神之說。
二、由於黃鶴樓在唐代的盛名,成為遊必於是,宴必於此,詩必詠之的地方,當時的武漢沿江沒有高樓大廈,只有黃鶴樓在蛇山上巍峨聳立,是絕對的武昌最高天際線,長江最高點。而且樓下江面份外寬廣,站在黃鶴樓上俯瞰江水滔滔、雲蒸霞蔚、百舸爭流,哪有不詩興大發的,於是諸位文人墨客紛紛在黃鶴樓上奮筆疾書,偏偏崔顥的《黃鶴樓》力壓群雄,在全唐詩中始終以唐人七律第一的戰績保持至今。
三、詩仙李白同學喜好遊歷名山大川,而在他喜歡的好地方會反覆去,長久逗留,從他的詩文看,他應該沒少來黃鶴樓,但他沒在黃鶴樓上留下墨寶,應該是他比崔顥晚一步來的原因,在他登上黃鶴樓滿腹詩情畫意的時候,猛一抬頭,看到崔顥的詩句,只好無奈的笑笑,並沒有題詩在樓中,因為有崔顥這麼好的詩句金玉在前,如果他李白大人的詩壓不住,豈不有違詩仙之名,令人貽笑大方嗎,就算能和崔顥不相上下,也會留下一個文人相輕,故意與先來者一爭高下的狹隘之名,以李白同學豪邁的情懷,他才不想做這種無聊之事呢,所以他並沒有現場題詩。故此傳說他寫了一首打油詩:“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四、但是李詩仙憋得住嗎?他怎麼都忘不了這黃鶴樓,對著黃鶴樓他詩興大發,詩如泉湧,雖然在浩如煙海的歷史歲月裡,唐詩流失了很多,但是李白為黃鶴樓寫下的詩句,尚有多篇流傳到今天,可見李白同學及其後傳頌者們對黃鶴樓的鐘愛了:
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望黃鶴樓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頗聞列仙人,於此學飛術。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予羨攀躋,因欲保閒逸。觀奇遍諸嶽,茲嶺不可匹。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醉後答丁十八以詩譏餘槌碎黃鶴樓
黃鶴高樓已槌碎,黃鶴仙人無所依。黃鶴上天訴玉帝,卻放黃鶴江南歸。神明太守再雕飾,新圖粉壁還芳菲。一州笑我為狂客,少年往往來相譏。君平簾下誰家子,雲是遼東丁令威。作詩調我驚逸興,白雲繞筆窗前飛。待取明朝酒醒罷,與君爛漫尋春暉。
江夏送友人
雪點翠雲裘,送君黃鶴樓。黃鶴振玉羽,西飛帝王州。鳳無琅玕實,何以贈遠遊。徘徊相顧影,淚下漢江流。
五、而且李白在當年的武漢,對楚人狂放豪邁的個性感觸頗深,因深得其心,所以他在廬山也沒忘記黃鶴樓,所以他寫到: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看見這幾句就想到武漢城市的個性,令人忍俊不禁,原來千百年來楚人還是沒有變啊
綜上所述,李白不是不敢給黃鶴樓題詩,而是沒有直接寫在黃鶴樓的牆上,但是他惦記黃鶴樓,為黃鶴樓寫的詩還是不少的。
-
4 # 江湖夜雨92
《黃鶴樓》為唐代詩人崔顥的登高覽勝之作,被歷代詩人推崇為唐詩中的珍品。黃鶴樓矗立於武漢的長江大橋之畔,為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傳說,李白登上黃鶴樓,打算題詩,見了崔顥的《黃鶴樓》,感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黃鶴樓》有多牛?竟然讓李白擱筆作罷,先來看原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此詩以意勝,意,指寫詩時的意念,是詩歌的神韻,詩歌的靈魂。本詩弔古傷今的悵惘,與茫茫的思鄉之情交織著。詩歌有苦吟之作,有靈感忽然閃現的即興之作。詩人登上黃鶴樓,觸景生情,詩興大作,如行雲流水,脫口而出。首聯和頷聯,雖然不合格律詩的要求,但詩作音節嘹亮,情調高昂,氣勢恢宏,令人折服。
首聯,撫今追昔,從神話傳說寫起,起筆高遠,道出樓名來歷,增添了黃鶴樓的神秘色彩。一說為仙人子安,在此駕黃鶴昇天。一說為三國的蜀漢丞相費禕成仙后,曾駕黃鶴到此遊玩。可黃鶴已去,只餘下空蕩蕩的黃鶴樓。
頷聯緊承上聯,時空感突然增強。萬里晴空中,黃鶴杳然不見,千百年來,縈繞著黃鶴樓的,只有悠悠的白雲。一個空字,蘊含豐富,巧妙傳遞出詩人憑弔古今的無限惆悵之情。
後兩聯寫登樓所見,詩人放眼遠眺,漢陽一代,晴空萬里,岸上綠樹,歷歷在目。鸚鵡洲上,芳草茂盛,一片碧綠。如此明媚景色,詩人眼前一亮,心中頓生激昂之情。可是,俯視長江,暮色蒼茫,煙藹沉沉,一縷鄉愁,不禁油然而生。
所以,清詩人沈德潛曾評價這首詩,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
此詩起承轉合的結構,也歷來被尊為詩歌創作的典範。詩歌將神話和景物聯絡在一起,又用遠景,近景結構全詩。全詩的文脈看似斷續,實則互相銜接,一以貫穿。一般認為律詩首聯要破題,頷聯要緊承相接。詩歌首聯說,昔人已乘黃鶴去,頷聯接著說,黃鶴再也沒有飛回來,這樣很自然的過渡到景物,描繪了悠悠白雲。正如元朝詩人楊載所說,頷聯要如驪龍之珠,抱而不脫。
前兩聯營造了一種茫茫然,虛無縹緲之感,到頸聯風格突然變化,開始寫實實在在的亮麗之景。這也是楊載稱讚的,頸聯要求奇,求新,求變化,如疾雷破山,觀者驚愕。這樣,就使文章波瀾起伏,扣人心絃。結尾用夕陽,用茫茫雲霧引起思鄉之愁收束全文。
結束語:詩中的兩個空字,引起人無限的感慨。詩人在政治上失意,曾一度遊覽長江南北,在遊華山時,留下了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地學長生的詩句。看來,詩人感覺到宇宙無窮,而勞生有限,也想修道成仙,可恨,卻無法覓到神仙的蹤跡,於是,心中空蕩蕩的,一片茫然。前兩句描繪了,歲月不居,仙人無蹤,白雲蒼狗,世事茫然的高緲境界。看來神仙不可期,不如憐取眼前景,可惜,剛剛解脫的心靈,又被夕陽下的霧靄勾起了思鄉的哀愁。人生茫然難料,還是和親人在一起,才最實在,最溫暖。
回覆列表
建樓1700多年以來,傳流下來的有關黃鶴樓的詩詞就有400餘首,在這裡分享幾首流傳較廣的:
黃鶴樓【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記【唐】閻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圖經》雲:“費禕登仙,嘗駕黃鶴返憩於此,遂以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巍峨,高標巃嵸,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簷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雲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何必瀨鄉九柱、東陽八詠,乃可賞觀時物、會集靈仙者哉。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荊嶽沔等州都團練使,河南穆公名寧,下車而亂繩皆理,發號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車送遠,遊必於是,宴必於是。極長川之浩浩,見眾山之累累。王室載懷,思仲宣之能賦;仙蹤可揖,嘉叔偉之芳塵。乃喟然曰:“黃鶴來時,歌城郭之並是;浮雲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紀茲貞石。
時皇唐永泰元年,歲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送康太守【唐】王維城下滄江水,江邊黃鶴樓。
朱闌將粉堞,江水映悠悠。
鐃吹髮夏口,使君居上頭。
郭門隱楓岸,侯吏趨蘆洲。
何異臨川郡,還勞康樂侯。
望黃鶴樓【唐】李白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
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頗聞列仙人,於此學飛術。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閒逸。
觀奇遍諸嶽,茲嶺不可匹。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黃鶴樓聞笛【唐】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菩薩蠻·黃鶴樓毛澤東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
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在眾多軼事中,都提到了:李白登上黃鶴樓飽覽了江漢平原大好的景色之後詩興大作,打算賦詩一首,結果當他準備下筆寫的時候看到了上頭崔顥寫的《黃鶴樓》,頓感自愧不如,於是留下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後無作而去,成為千古佳話,後來還仿效崔顥的詩作寫下了《登金陵鳳凰臺》一詩。
雖說此事被傳為千古佳話,但可信度很低。李白並未就此擱筆不作有關描繪黃鶴樓的詩詞,還是留下了如《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黃鶴山》、《鸚鵡洲》等詩。而在《望黃鶴山》詩中,李白對黃鶴樓作了全方位的描繪: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
巖巒行穹跨,峰峰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於此學飛術。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清代湖北學者陳詩也在冷靜進行考證後指出實無其事。陳詩指出這一傳聞的來歷:
李白過武昌,見崔顥黃鶴詩,歎服不復作。去而賦金陵鳳凰臺。其後禪僧用此事,作一偈: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原是藉此一事設詞,非太白詩也。流傳之久,信以為真。
可見傳聞不真,但作為傳聞野趣,不失為一樁文壇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