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街味道

    問題: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其中什麼分為律詩和絕句?

    前言

    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近體詩就是我們說的律詩。

    絕句中有符合格律的近體絕句,這也是律詩的一種;也有不符合格律的古體絕句,這也是古體詩的一種。

    下面就用南北朝梁武帝蕭衍父子的詩句來比較一下。

    一、失粘的五律

    近體詩是格律詩,最早的格律詩是齊梁時期的永明體。南北朝時期的格律詩常常失黏,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的《洛陽道》,是失粘的五律:

    洛陽佳麗所,大道滿春光。遊童初挾彈,蠶妾始提筐。

    金鞍照龍馬,羅袂拂春桑。玉車爭晚入,潘果溢高箱

    後面三聯的出句,都是平起:童、鞍、車,全部失粘。

    二、標準的五律

    蕭綱傳世200多首詩,完全符合格律的五排似乎沒有,不過有完全合律的五律,如 《登板橋詠洲中獨鶴詩》:

    遠霧旦氛氳,單飛才可分。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 

    孤驚宿嶼浦,羈唳下江濆。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意惑東西水,心迷四面雲。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誰知獨辛苦,江上念離群。平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

    這是一首標準的五言律詩。

    三、很像五律的古體詩

    梁簡文帝蕭綱的父親是梁武帝蕭衍,這個餓死臺城的崇佛皇帝也是一個大詩人。他有不少五言八句的詩,但是他沒有符合格律標準的五言律詩傳世。例如這首《雍臺》

    日落登雍臺,佳人殊未來。綺窗蓮花掩,網戶琉璃開。蘴茸臨紫桂,蔓延交青苔。月沒光陰盡,望子獨悠哉。

    這首詩看上去很像五言律詩,不過有好幾處三平尾:琉璃開、登雍臺、琉璃開 。

    這類詩,是古體詩向近體詩過渡時常見的一種現象。

    而這個時期的標準五律,其實詩人並非有意為之,因為這個時期,還沒有向唐朝科舉那麼嚴謹的格律規則。

    四、律絕句與古絕句

    最早出現的絕句 ,並不要求平仄和諧。屬於古體詩的範疇,例如《玉臺新詠》中收錄的四首古絕句:

    其一

    藁砧今何在,山上覆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其二日暮秋雲陰,江水清且深。何用通音信,蓮花玳瑁簪。

    其三菟絲從長風,根莖無斷絕。無情尚不離,有情安可別?

    其四南山一桂樹,上有雙鴛鴦。千年長交頸,歡愛不相忘。

    在齊梁時期,我們已經看到也有符合格律的絕句了,例如梁武帝蕭衍的這首絕句:

    繡帶合歡結,錦衣連理文。懷情入夜月,含笑出朝雲。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第1句是半拗體(不需要救拗的律句變格),第2句救孤平(第1字仄聲,第3字用平聲),第3句是律詩常見的三仄尾,第四句是標準的律句。

    梁簡文帝蕭衍有《採菱曲》,是標準的平起平收式律絕句 :

    菱花落復含,桑女罷新蠶。桂棹浮星艇,徘徊蓮葉南。

    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押韻、平仄、黏連沒有任何瑕疵。

    結束語

    正如前言裡面說的,題主的問題混淆了概念。律詩是指符合格律的詩,既有絕句,也有五律、七律、排律。而絕句是指四句的詩,既有古體也有近體。

    格律詩起源於齊梁時期的永明體,從上面的舉例可以看出,梁朝的兩位皇帝已經寫出了律絕句和五言律詩了。只是那個時期格律並不嚴謹,

    在唐朝律詩被納入科舉考試,後來就越發嚴格了。

  • 2 # 梧桐樹邊羽

    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其中什麼分為律詩和絕句?

    這其實是一箇中國古詩詞的基礎問題,只不過在回答中如果概念不清晰,容易造成混淆。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區分的原則就是看這首詩是否遵守平仄格律,遵守的就是近體詩,不遵守的就是古體詩。

    古體詩因為沒有規則要求,所以相對比較籠統。我們只要搞清楚一首詩不屬於近體詩,就可以劃入古體詩範疇。

    近體詩的規則是清楚的,正因為規則的約束,所以近體詩下的幾種格式都有詳細的規定和命名。

    在共同遵守平仄關係的律句規則下,四句五七言的近體詩,我們稱之為“律絕”,分別稱為“五絕”、“七絕”;八句五七言的近體詩,我們稱之為“律詩”,分別稱為“五律”、“七律”;超過八句,十句以上的近體詩,我們稱之為“排律”,即“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所以,按照題主的問題來回答的話,答案當然是近體詩。

    但是又不那麼精準,因為近體詩除了律詩和律絕,還有排律。

    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題主的問題中問的是律詩和絕句,實際上絕句的概念又比律絕要大,並不從屬於近體詩。因為絕句是指四句成詩的作品,並不涉及到近體古體之分。

    也就是說絕句就是四句的詩,它又可以細分為遵守平仄格律的律絕,和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體詩,我們稱之為“古絕”。

    絕句分為古絕和律絕,而律詩就是近體詩,二者之中覆蓋面不同,不能對等放到近體詩下,所以這個提問本身就不精確。

    當然,一般人講絕句,可能就是指五絕,雖然有正確的可能,但是並不精準。

    舉兩個例子,《登鸛雀樓》和《江雪》都是五言絕句,但是《登鸛雀樓》是律絕,我們能稱之為“五絕”,而《江雪》押仄聲韻,不屬於近體詩範疇,我們同樣可以稱之為絕句,但它卻是一首“古絕”——我們如果用“五絕”來稱呼它,就是錯誤的——因為“五絕”是五言律絕的簡稱,而不是五言絕句的簡稱。

    當然如果你學習過平仄專欄,我們就知道近體詩中其實還有一種仄韻近體詩,即押仄聲韻,卻遵守平仄“替、對、粘”關係的作品,我們也能稱之為近體詩。如果《江雪》是仄韻近體詩,那我們也就可以稱之為“仄韻五絕”。

    實際上仔細分析的話,《江雪》還真是一首仄韻的折腰體五絕。

    但是這裡面的平仄知識,就遠遠超出了這個問題的回答範圍——也許哪天有時間,寫個圖文詳細分析。

    但是這其實是一種知識考據,於詩歌藝術本身而言意義不大。

    我們只要能分清楚近體詩、古體詩就算不錯,能夠知道近體詩分為律詩、律絕和排律(注意都有個“律”字),而絕句卻分為律絕和古絕,那就已經超越了大批在網上胡標亂寫的“詩人”了。

    當然,你也可以做一個隨心所欲,根本不在乎格律的詩人。寫現代詩也不錯,不必生攪古詩詞這趟渾水。

    詩為心聲,本來就沒規矩。規矩都是後來定的。

    從心所欲者,向來就不需要底線束縛。

  • 3 # 第N次接觸

    古詩應該大眾化聽得懂看得明白管他分什麼律詩和絕句這些越來越不象話的老古董,看我們幾個開懷的"詩作"很助談興,醉呤

    灑酣耳熱飲者醉,

    杯盤狼藉席未退。

    老來重遊金雞山,

    人生難得眾相會。

    重遊金雞山

    濃雲密佈天色早,

    金雞未啼塵已掃。

    本是安培山中客,

    相逢不覺年已老

  • 4 # 使用者3485422457492

    律詩即是尊守規律的詩,絕句即是簡短並且上乘的律詩。律詩又分兩個規則,隋朝隨科舉旦生的格律,每偶行最後一個字鬚鬚同一個韻母。南宋初期出的平仄律,平聲:即是讀韻母過程中處於閉口過程。仄聲:讀韻母過程中是開口過程。平仄律規則是:每偶行對應上一行的平聲戓仄律必須有規律同步或相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能創作一首詩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