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敏兒好學呀

    古漢語和現代漢語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所以用現在的語言習慣去讀詩詞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有時甚至懷疑,這裡是不是寫錯了?或者,那現在的話說,作者是不是在“作秀”故意這樣寫?我認為,這裡“林暗草驚風”有因順口而反過來寫的意思,很顯然,草是賓語,草是被風驚。但是用古漢語中特有的賓語前置來看,也是完全講得通的,所以在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問題。只是現在我們讀來就似乎是病句。

    一、“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出自盧綸的《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二》

    全詩如下: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詩中的“驚風”不是把風給驚到了,而是指草突然被風吹動。全詩寫將軍夜晚出去打獵,見叢林深處風吹草動,以為是虎,便彎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被射入了一塊石頭中。透過這一情節,表現出將軍的勇武。這位將軍就是李廣。他擅長騎射,射術天下第一,世稱“飛將軍”。

    二、“飛將軍”李廣的故事

    李廣膽識過人、有勇有謀,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曾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次,漢文帝派一名宦官帶領一部分人馬和李廣學習軍事要領和抗擊匈奴的本領。途中他們遇到三個匈奴人,與他們進行了激烈的戰鬥,這三個匈奴人不僅射傷了宦官,還幾乎殺光了他帶領的那些騎兵。宦官逃到李廣那裡,向他說明了事情的原委。李廣說那三個人很有可能是匈奴的射鵰能手。於是李廣帶上一百名騎兵前去追趕那三個匈奴人。李廣和騎兵們追了幾十裡才追上那三個人,他射死了其中的兩個人,把第三個人活捉了。正當他們準備回來時,前面突然來了幾千個匈奴騎兵!李廣的百名騎兵都感到很恐懼,想騎馬趕快逃跑。這時,李廣和這一百名騎兵說:“只要一跑,匈奴就會來追擊射殺我們,我們會立刻被趕盡殺絕。如果我們停留不走,匈奴會以為我們是大軍派來誘敵的,必定不敢攻擊我們。”於是李廣下令繼續向前進發,到了離匈奴陣地還有大約二里的地方停了下來。然後李廣讓全體騎兵下馬並解下馬鞍。騎兵們說:“敵人那麼多,並且又離得近,如果發生緊急情況怎麼辦?”李廣答道:“那些敵人原以為我們會逃跑,現在我們都解下馬鞍表示不逃,這樣他們就更相信我們是要引他們過來,一定不敢攻打我們。”李廣和騎兵們就都下了馬。匈奴的將軍果然相信了,馬上叫士兵們上山,佈置抵抗的陣勢。有一個騎著白馬的將軍衝下山來,李廣立刻上馬趕去,一箭將他射死。李廣一回來,又下了馬,躺在地上。天慢慢黑下來,匈奴的軍隊始終覺得奇怪,又不敢進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為漢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襲他們,於是偷偷地撤離了。天亮了,李廣一瞧,山上沒有人大家便安全地回到了大營。

    三、“草驚風”襯托出將軍的英勇和保衛邊疆的愛國情懷

    這樣一位有勇有謀、武藝超群的將軍,守衛在邊疆,夜晚即便是有一點風吹草動也能引起他的注意,所以他引工射虎。但是有什麼晚上射虎第二天才去檢視呢?這裡就是作者的藝術處理了。一方面表現出將軍對自己箭術的自信,認為自己不會沒有射中,另一方面也能給讀者更直觀的感受,白天能夠看得更加清楚明白。全詩表現了邊疆戰士英勇殺敵、保衛邊境的無畏精神和愛國情懷。

  • 2 # 銀河流嵐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

    出自唐、盧綸的《塞下曲》。

    是寫將軍夜裡巡邏。在幽暗的深林裡,天色己晚,一陣疾風吹來,草木驚動!深山老林是老虎的藏身之地,況且,暮色老虎出來尋食。"林暗草驚風″著實一驚!(草被風驚動)自然想起了出沒的老虎,渲染出一個緊張的氣氛,也暗示將軍何等警惕,為下句引弓做了鋪墊。

  • 3 # 嘉哥64

    詩詞第一最緊要文字意境,所謂藝術言之有物有情有景,最緊要貼切使人印象深刻,從中得到文字藝術享受,詩詞本質上是獨一無二不拘一格,最緊要羅曼蒂克把你心中要表達的情感完美表達出來就可以了,但也要講對稱藝術規則的,不庸俗就得了,最緊要雅緻豪情!

  • 4 # 小草3702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我的見解是倒裝句。作者主要突出是將軍夜行巡鑼,怕深山老林有老虎,狼之類的,嚴防敵人,其二,說明將軍親自上陣,突出了對朝廷的忠誠,身先士卒的寫照,其三,草驚風並不是病句,而是倒裝句,說明在巡鑼的時候,風來得突然,也可以說是狂風大作。故用草驚風,在此的驚字就是突然的意思,。其四,作者用倒裝句提高了對將軍的高度讚揚,也提高了寫詩藝術性,文學性。更提高了將軍戰鬥力,它是我的見解,望廣大網友探討

  • 5 # 白亦詩部落

    這不但不是病句,還是這首詩的絕佳妙處。須知,詩歌最講究含蓄,意外言外。

    盧綸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歷校書郎、監察御史、陝府戶曹。才華出眾,深受當時著名宰相元載賞識,豈能寫出如此低階的病句來?

    林暗草驚風是寫將軍在夜晚打獵,突然一陣疾風,草像受驚一樣批倒,將軍以為是猛虎出現,所以“將軍夜引弓”,一箭射出。而後才有“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驚明寫是草,其實是說將軍警覺性高、反應敏捷。

    個人粗淺理解,莫噴!

  • 6 # 詩詞書院

    酬好友邀答:

    不論是現代漢語還是古代漢語以至古體詩和近體詩,都有著各自的語法特點,有些是共通的,也有些是相異的。近體詩詞的語法也有著其自身的特點:

    1、以五言或七言為基本句式組成,這點是與其他散文體或口語句式的最大差異。

    2、近體詩產生於隋唐,因此其是以古漢語語法為基礎發展而成。其語法上仍然保留了古代漢語的特徵,例如結構倒裝、成分省略、語句緊縮等。

    3、由於近體詩受到如字數、句數、平仄、押韻、對仗等限制,更要求語意凝練,因此也出現了一些有異於古漢語語法的構句方式。

    回到題目:

    題中“林暗草驚風”不屬於病句,其在詩詞語法上,屬於賓語前置中的主賓換位,按現代漢語語法應為“林暗風驚草”。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漢語中,存在大量的賓語前置句式,在語法上也著規律可循,而在詩詞中的使用方法,則有所擴充套件。其主要的作用無非兩種,一是作者希望突出賓語,二是為了適應格律詩平仄押韻或對仗的要求。

    賓語前置的句式在詩詞中的例句有很多,隨便想一句,宋.葉夢得的《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後句在現代漢語中應為:“黃花報霜信”。

    初習者瞭解和學習詩詞語法,對寫作會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當我們的句子不合格律時,如何透過詩詞語法,在不失意的情況下,重新構句。有些人認為,格律會阻礙達意,實質上是對詩詞語言的學習還未到位,在創作實踐中,當平仄不合時,約有70%可直接由合平仄的同義詞替換,其餘30%則可透過學習詩詞語法解決。

    當然,詩詞語法有很多,通常也是培訓學習中的一個專題。不是一篇小答所能解決,透過我的文字,利用碎片化時間,每天學習一點點,日積月累,我相信,對初學者的寫作還是有幫助的。而我文章裡的詩詞鑑賞專欄,亦大多會從創作學習的角度去釋述。有興趣的,可關注一下。

  • 7 # 白溪釣客

    草驚風不是病句。草是有生命的,風主宰動向,當風入林間掠過野草之際,馬蹄聲由遠而近,弦急箭閃裂石而入,一切瞬間歸於沉寂。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號。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 8 # 祥河詩語

    先說“草驚風”在這裡不是病句。

    看下盧綸的這首《塞下曲》引錄如下: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我們現在的正規解釋是這個樣子的:

    譯文

    昏暗的樹林中,草突然被風吹得搖擺不定,颯颯作響,將軍以為野獸來了,連忙開弓射箭。天亮去尋找那隻箭,已經深深地陷入石稜中。

    在這裡“草驚風”三個字的解釋並不完整,給人以為李廣將寫酒醉後大驚小怪了,風吹草響便嚇了一大跳,其實不然。古人有云:龍從雲,虎從風。就是講虎來伴有風過,這就可以理解了為什麼一陣風來草驚李廣將軍便警惕開弓,再加上那塊石頭在夜色下也太像虎了,不是嗎?

    再回到“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一句,感覺就更真實,而“夜”字此時如做“黑”或“暗”解,則全詩就活靈活現了起來。讀古詩一定要有身臨其境的想象,“官面”“官解”只應對考試,自己的“正解”才更有詩的味道,儘管可能並不完全。

  • 9 # 銀河流嵐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

    出自唐、盧綸的《塞下曲》。

    是寫將軍夜裡巡邏。在幽暗的深林裡,天色己晚,一陣疾風吹來,草木驚動!深山老林是老虎的藏身之地,況且,暮色老虎出來尋食。"林暗草驚風″著實一驚!(草被風驚動)自然想起了出沒的老虎,渲染出一個緊張的氣氛,也暗示將軍何等警惕,為下句引弓做了鋪墊。

  • 10 # 嘉哥64

    詩詞第一最緊要文字意境,所謂藝術言之有物有情有景,最緊要貼切使人印象深刻,從中得到文字藝術享受,詩詞本質上是獨一無二不拘一格,最緊要羅曼蒂克把你心中要表達的情感完美表達出來就可以了,但也要講對稱藝術規則的,不庸俗就得了,最緊要雅緻豪情!

  • 11 # 小草3702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我的見解是倒裝句。作者主要突出是將軍夜行巡鑼,怕深山老林有老虎,狼之類的,嚴防敵人,其二,說明將軍親自上陣,突出了對朝廷的忠誠,身先士卒的寫照,其三,草驚風並不是病句,而是倒裝句,說明在巡鑼的時候,風來得突然,也可以說是狂風大作。故用草驚風,在此的驚字就是突然的意思,。其四,作者用倒裝句提高了對將軍的高度讚揚,也提高了寫詩藝術性,文學性。更提高了將軍戰鬥力,它是我的見解,望廣大網友探討

  • 12 # 白亦詩部落

    這不但不是病句,還是這首詩的絕佳妙處。須知,詩歌最講究含蓄,意外言外。

    盧綸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歷校書郎、監察御史、陝府戶曹。才華出眾,深受當時著名宰相元載賞識,豈能寫出如此低階的病句來?

    林暗草驚風是寫將軍在夜晚打獵,突然一陣疾風,草像受驚一樣批倒,將軍以為是猛虎出現,所以“將軍夜引弓”,一箭射出。而後才有“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驚明寫是草,其實是說將軍警覺性高、反應敏捷。

    個人粗淺理解,莫噴!

  • 13 # 詩詞書院

    酬好友邀答:

    不論是現代漢語還是古代漢語以至古體詩和近體詩,都有著各自的語法特點,有些是共通的,也有些是相異的。近體詩詞的語法也有著其自身的特點:

    1、以五言或七言為基本句式組成,這點是與其他散文體或口語句式的最大差異。

    2、近體詩產生於隋唐,因此其是以古漢語語法為基礎發展而成。其語法上仍然保留了古代漢語的特徵,例如結構倒裝、成分省略、語句緊縮等。

    3、由於近體詩受到如字數、句數、平仄、押韻、對仗等限制,更要求語意凝練,因此也出現了一些有異於古漢語語法的構句方式。

    回到題目:

    題中“林暗草驚風”不屬於病句,其在詩詞語法上,屬於賓語前置中的主賓換位,按現代漢語語法應為“林暗風驚草”。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漢語中,存在大量的賓語前置句式,在語法上也著規律可循,而在詩詞中的使用方法,則有所擴充套件。其主要的作用無非兩種,一是作者希望突出賓語,二是為了適應格律詩平仄押韻或對仗的要求。

    賓語前置的句式在詩詞中的例句有很多,隨便想一句,宋.葉夢得的《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後句在現代漢語中應為:“黃花報霜信”。

    初習者瞭解和學習詩詞語法,對寫作會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當我們的句子不合格律時,如何透過詩詞語法,在不失意的情況下,重新構句。有些人認為,格律會阻礙達意,實質上是對詩詞語言的學習還未到位,在創作實踐中,當平仄不合時,約有70%可直接由合平仄的同義詞替換,其餘30%則可透過學習詩詞語法解決。

    當然,詩詞語法有很多,通常也是培訓學習中的一個專題。不是一篇小答所能解決,透過我的文字,利用碎片化時間,每天學習一點點,日積月累,我相信,對初學者的寫作還是有幫助的。而我文章裡的詩詞鑑賞專欄,亦大多會從創作學習的角度去釋述。有興趣的,可關注一下。

  • 14 # 白溪釣客

    草驚風不是病句。草是有生命的,風主宰動向,當風入林間掠過野草之際,馬蹄聲由遠而近,弦急箭閃裂石而入,一切瞬間歸於沉寂。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號。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 15 # 祥河詩語

    先說“草驚風”在這裡不是病句。

    看下盧綸的這首《塞下曲》引錄如下: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我們現在的正規解釋是這個樣子的:

    譯文

    昏暗的樹林中,草突然被風吹得搖擺不定,颯颯作響,將軍以為野獸來了,連忙開弓射箭。天亮去尋找那隻箭,已經深深地陷入石稜中。

    在這裡“草驚風”三個字的解釋並不完整,給人以為李廣將寫酒醉後大驚小怪了,風吹草響便嚇了一大跳,其實不然。古人有云:龍從雲,虎從風。就是講虎來伴有風過,這就可以理解了為什麼一陣風來草驚李廣將軍便警惕開弓,再加上那塊石頭在夜色下也太像虎了,不是嗎?

    再回到“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一句,感覺就更真實,而“夜”字此時如做“黑”或“暗”解,則全詩就活靈活現了起來。讀古詩一定要有身臨其境的想象,“官面”“官解”只應對考試,自己的“正解”才更有詩的味道,儘管可能並不完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回家相親,物件父母說要30萬彩禮,你們覺得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