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愛獨處

    莊子說:獨處之人,是謂至貴。

    孤獨是人生不可避免的。

    人是群居動物,一個人的一生不可能脫離他人而存在,但是我們又是孤獨的。

    在沒有人的夜晚,在內心的深處,

    我們渴望被人理解,渴望被人接納,但是,相識滿天下,知己能幾人?

    學會承受孤獨、享受獨處。

    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白白地浪費著時間,除了虛長年齡一事無成。

    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的時間,就是他的生活態度。

    在有限的珍貴時光裡,與其關注、討好他人,不如修養和完善自己。

    生命不是比較,不是戰勝,而是接納和完善。

    坦然接納自己、完善自己,常常走向內心,反省自己,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方向和夢想,並不斷地精進。

    人一方面要發揮自己的能力,服務於社會,使其有利於社會的發展。

    另外一方面要“獨有”,使個體的生命處於積極、和諧的狀態,成為“至貴”之人。

    正視孤獨,聽經唸佛以為伴,迴歸生命的本源。

    四十八願殷勤喚

    乘佛願力往西方

    無問罪福是多少

    心心念佛莫生疑

    -善導大師

    南無阿彌陀佛

    願一切有情離苦得樂

    得究竟解脫得自在

    阿彌陀佛感恩救度

    聽經唸佛增福慧

    阿彌陀佛感恩有您

    阿彌陀佛有您真好

  • 2 # 匆匆的媽媽

    我是一個80後,從15歲下學就沒有依靠過父母,自己打零工賺錢,那個時候覺得自己學歷不行,只能做最簡單的工作,在鞋廠、印刷廠這些車間上班,那個時間就想如果有點學歷就好了,然後自己靠打工存的錢去學習了計算機,平面設計,所有的學費都是自己存的,那個時候想給父母要錢,可是那個時候家裡兄弟姐妹4個父母實在沒有錢幫忙,所以從那個時候起都是靠自己,等學完找到了好的工作,待遇高一點就開始給家裡生活費,幫助爸爸媽媽,因為我是家裡第一個下學參加工作的,所以就有種責任感,我終於賺錢養家了,可以幫助我父母了,我覺得人一定要堅強獨立才能在社會立足,俗話說不安小家何以立大家!

  • 3 # 眼濁是寂寞

    父母不是你精神和物資上的寄託,只是養育的人生的引路人,內外兼修,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在社會上競爭才會利於不敗之地,正在做到,你撫我小,我養您老的道德情操,而不是去依賴父母去索取精神與物資的回報,餘生不長,當你老了,會明白什麼是為人父為人母的離騷...

  • 4 # 明貞

    自立自主和依賴依附是共生的東西,是人類在求生存過程中的經驗總結。比方日本一島國國土小人口多自然資源匱乏且地震頻仍,所以造就了日本人極強的求生欲和自立獨立精神,近現代成為世界頂尖強國。他們對自立和獨立精神的需求是骨子裡的,最近日本一退休高官槍殺了他四十多歲啃老的兒子,足以說明他們對上進心和獨立性的迫切。

    這是弱肉強食偽道德後天命運造化的反動,當人類越過了自然生存這一關,價值觀核心就會變化。

  • 5 # 小蟲秋語

    從教育心理學上來講,在家庭中孩子不管是精神上的還是生活上的獨立,都是一個父母用心培養的,孩子潛移默化的逐漸形成的過程。父母對孩子不同的養育方式,會對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產生不同的作用。

    如果父母真的想讓孩子儘早的從精神上真正獨立,不依賴於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有意識的去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並培養和鼓勵他們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現在社會上有一種普遍流行的觀點,叫什麼“再苦不能苦孩子”,當父母的總是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都留給孩子,寧可自己受委屈。這樣日久天長,孩子只會對父母越來越依賴,一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去如何想辦法解決,而只會想到去找父母尋求幫助。

    在家庭教育中,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做父母的應該尋找機會,甚至製造機會給孩子出“難題”,然後讓他們自行去解決。在解決的過程中,如果碰到困難,父母要及時的給予幫助;事情解決了,父母還要及時的給予鼓勵和獎賞。當孩子碰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父母可以一邊做給他們看,一邊叫他們在旁邊協助自己,手把手的教他們怎麼解決問題。

    當孩子大了一點,父母自己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碰到困難的時候,也可以以家庭會議的方式把孩子叫過來,徵詢他們的意見,尋求他們的“幫助”,在這種有益的互動中把問題解決掉。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讓孩子學會了怎麼解決問題,還讓孩子在心理和精神層面上學會不怕困難,不怕問題。使他們明白,無論是遇到什麼困難、什麼問題都是可以想辦法的,都是可以解決的。當你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你還可以尋求別人的幫助解決。

    當孩子有了自己解決問題的意念,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也就有了獨立的基礎,他們在精神上才能真正的獨立,不依賴於父母。

  • 6 # 胡先森

    這個問題我在回答時,真的希望你已經成長並且成熟了,否則問這個問題,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看,只能證明你依然是個孩子,只有這種身份才會急於擺脫依賴,才會急於證明自己能夠獨擋一面。一個成長起來的人,從來不會認為自己的精神真正獨立,因為人類是一個群體,精神層面註定會相互影響。也從來不排斥父母的給予,因為是他們賦予了我們生命,在我們的血脈裡就註定了對他們的依賴。

    精神獨立和不依賴,這都是理想化的狀態,因此我說你是一個孩子,還在努力的追求夢中的烏托邦。及早醒過來,現在是5點鐘,正值下班高峰期,站在馬路邊上看看那些為生活忙碌的人多麼充實,看著他們的笑臉,去理解生命的真諦,你就能想到自己的問題多麼的幼稚。

    對事物的粗淺認識,最為直觀的體現了一個的思想成熟程度,如同你是一個社會學家,認為計劃生育的政策不正確,這就是膚淺。他類專業的人可以這樣說,但你這樣講,就脫離的你的本職專業,忘記了資訊需要建立在一個框架下去理解。

    舉這個例子是來說明,你追求的精神獨立和擺脫依賴,卻忘記了身為人類,我們首先是處在一個社會範疇內,而不能僅以個人觀點去表達,因為最終的結果都離不開社會支援這個大系統,反之,如果你認識到這一點,就不會再提這樣問題。

  • 7 # 你大爺的奶奶的爸爸的

    什麼叫精神獨立,狗屁話題! 和父母沒有溝通嗎,不要父母意見參與嗎? 恐怕只有父母幫不上忙的時候才能所謂獨立。

    在中國兒女和父母有贍養義務,所以事實上父母也不能和子女完全財產隔開,什麼財產獨立,狗屁精神獨立都是多餘的。

    父母有能力,言傳身教,子女差不了。父母沒能力就靠子女吃飯,因為政府是不管你的。

  • 8 # 龍山漁樵

    首先,必須是經濟的獨立,物質是基礎,無論大事小事都向父母要錢,那就無從談精神獨立。其次,從小就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不人云亦云,不盲從,大大小小的事情自己拿主意,當然,也得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特別是父母的建議。不能有和父母斷絕關係當做精神獨立的標誌這種錯誤認識。

  • 9 # 欣欣一閱

    精神上的真正獨立需要鍛鍊。一是在書本上學習做人的道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二是在與人交往處理事情中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知道遇到什麼事情遇到什麼問題該怎麼正確解決。三是在別人的故事與經歷中學習經驗教訓、做事方法,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處事能力、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大事小事上都會用正確的思想指引自己的行動。當然,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沒有遇到的事情,沒有固定的答案,要結合實際,憑藉閱歷和知識,去創造性地思考,多角度思維會讓你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 10 # Mj水極致

    必須經過實踐的歷練,在實踐中環境迫使自己獨立的處理工作和生活事物。

    在家人和長輩的指導或者庇護下去面臨經歷的一切事情都只是成長,只有自己獨立親身經歷了一切才是心靈的成長

  • 11 # 心理專家劉愛民

    首先,毋庸置疑,我們都對自己的父母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精神依賴,即使我們已經成家立業,結婚生子,甚至兒孫滿堂;即使我們在父母那裡受到過創傷。這是很正常自然的事。越是年幼的孩子,對父母的精神依賴越強。小小孩的時候,父母說什麼我們都信以為真;讓我們做什麼我們都照辦;爸爸媽媽對我們表示不高興,我們就感覺天塌下來了一樣。隨著我們一天天長大,進入青春期後,自我意識的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社會接觸的擴充套件深入,我們漸漸變得不再那麼依賴父母,有自己的想法意見,跟同性異性朋友有更多的情感往來,努力地用行動去達成自己的目標等等。

    但是,依然有一部分人,因為各種原因,比如父母過於寵愛、過於控制苛責等導致自己到了應該獨立於父母的年齡階段,卻依然事事由父母做主操持,稍微離開父母一點就感覺六神無主、無所適從。想要改變這樣的狀態也不難,需要堅持做到以下一些事情:

    自己做決定。跟自己有關的事情要參與意見,表達自己的觀點,事情才可能朝著你想要的方向去發展。不怕考慮不周受責備,只要多來幾次,只要肯開動腦筋,誰都可以越來越思考縝密,這是人的適應性,要相信自己。

    結交朋友。跟同性異性的同齡人多交往,發展友誼、愛情。跟朋友、愛人在一起,體會另一種幸福快樂。這是我們發展到一定年齡階段以後都需要的,它跟父母帶給我們的幸福快樂有所不同,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且,接觸的人越多,瞭解的思想、資訊越豐富,這是人獨立、正確做決定、做事的基礎。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怕擔責任,不怕把事情搞砸,只有去經歷,才會有真實的感覺,只有有了真實的感覺,你才能摸出門道,一步步越做越好,越來越順手,自信心不斷提升,最終成為一個強大、獨立、自由的人。

    但是,話又說回來,我們不再對父母精神依賴的時候,可能父母已經衰老地需要依賴我們了。多抽出時間陪陪父母、聊聊天,一起做做家務事,共享天倫之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從家庭教育方面幫助早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