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街味道
-
2 # 宋詞郭俊
別人我不知道,但是就我自己而言,幾乎是不打草稿的。詩詞之道在於一瞬間的感覺,等你打好草稿,感覺早沒有了。沒有靈感作出來的詩詞,是怎麼改都會有痕跡的。而我對於詩詞,講究的是渾然天成,天衣無縫,氣息順暢自然。其實,謀篇佈局和煉字煉句,是在寫的過程中完成的。我作詩填詞,一般是因為心情的緣故,會經常突然從腦海中蹦出一些句子,當然這些句子,是原創的,我認為不錯,記得詞譜的就在腦海中將它完成;記不得詞譜的,就趕緊開啟電腦,對著詞譜,趕在靈感消失前將它快速完成,所以,我的作品,讀起來給人的感覺是,語出自然,不滯澀彆扭。比如,我吟出“邀遠夢,共輕觴”之後,自然就會蹦出“傾情一醉舞清涼”,然後自然地會流出“清涼殿裡無煩事,好放閒雲萬里長”。連起來就是“邀遠夢,共輕觴,傾情一醉舞清涼。清涼殿裡無煩事,好放閒雲萬里長”,這樣的句子,讀起來是不是很自然,給人以一氣呵成的感覺?因為它實際上就是一氣呵成的。我一般不會刻意去寫詩填詞,一般是等靈感來了,自然流出心中的要說的話,然後乘熱打鐵,一氣完成。當然,與人唱和、詠物懷古除外。很多時候,我讀別人的詩詞,會很奇怪,為什麼有些人的詩作詞篇,用詞非常考究,但會出現句子氣息不流暢之感,估計,他們就是打草稿、煉字煉句給弄的。
-
3 # sc香山布衣
神來之作可以一揮而就不用打草稿!我認識的一些詩人作家朋友,他們大多數寫作時也會在草稿上反覆修改自己的作品……
問題:所有寫詩的人都不會打草稿!李白寫詩會打草稿嗎?前言
李白會不會打草稿我不清楚,但是說所有詩人都不打草稿就難說了。另外,詩人即使不打草稿,後來也有修改原詩的可能。
歷史上,關於詩人改詩的故事其實還是很多的。
一、林下老僧來看雨元朝詩人薩天錫嘗有詩《送欣笑隱信龍翔寺》:
東南隱者人不識,一日才名動九重。地溼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鍾。
衲衣香暖留春麝,石缽雲寒臥夜龍。何日相從陪杖屨?秋風江上採芙蓉。
這首詩中頷聯有點問題:地溼厭【聞】天竺雨,月明來【聽】景陽鍾。上聯的聞和下聯的聽有合掌之嫌。
虞公給薩天錫提出問題後,薩天錫不以為然。後來薩天錫和其他人論詩,別人也提出了這個問題。但是二人考慮半天也找不到合適的字代替,於是薩天錫又找到了虞公,對方說唐詩有‘林下老僧來看雨’之句,所以可改為“看”。
改為看,其實不難,難的是上下聯都有典故出處,因此薩天錫大為歎服。
二、春風又綠江南岸上面是薩天錫被別人改詩的故事。下面這個家喻戶曉,是王安石自己改詩的故事:
王荊公絕句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回?”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雲“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為“不好”,改為“過”。旋又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容齋續筆》卷八。
王安石(1021年 -1086年)作這首詩,因為一個字改十幾回,最好才選擇了綠。
如果說詩人不打草稿也對,但是寫出來的詩,即使是成品,也難免會出現詩人後來感覺不滿意,然後進行修改的現象。
例如下面的這個故事。
三、數年追回改一字王安石去世的時候,詩人韓駒 (1080~1135)正好6歲。這個韓駒長大以後頗有詩癖,劉克莊記錄了他的一個故事 :
子蒼,蜀人。學出蘇氏,.......。磨淬剪截之功,終身改竄不已,有已寫寄人數年而追取更易一兩字者,故所作雖少而善。(《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五
韓駒寄給朋友詩作,數年後忽然覺得不太好,他竟然為了修改一、兩個字而把詩追了回來。不知道那首詩如果題在扇子上或者題在畫上,會改成什麼樣子。
這因為韓駒精益求精,所以劉克莊說其詩數量雖少,但是質量高。
結束語杜甫有詩寫道:“新詩改罷自長吟。”隨園老人袁枚說“改詩難於作詩:
作詩,興會所至,容易成篇;改詩,則興會已過,大局已定,有一二字於心不安,千力萬氣,求易不得,竟有隔一兩月,於無意中得之者。
詩詞短小,出口成章是挺常見的事情,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會進行多次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