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7
回覆列表
  • 1 # 雨中的承諾2016

     (一)情緒體驗非常豐富

      3~6歲幼兒的情緒體驗非常豐富,成人能體驗到的情緒,他們基本上已能體驗到,如高興、悲傷、憤怒、恐懼緊張、害怕等,而且很容易表現在行為上,不像成人那樣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二)焦慮和恐懼是主要不良情緒體驗

      焦慮和恐懼是3~6歲幼兒的主要不良情緒體驗,與家人分離、受到批評和傷害後會出現明顯的焦慮反應;對想像的事物如黑暗、魔鬼、聲音、幽靜等有明顯的恐懼,尤其在電視、故事、談論中看到或聽到有關事例後更為明顯。

      (三)高階情緒活動進一步發展

      3~6歲幼兒隨著自我意識的進一步增強,高階情緒活動如同情心、孤獨感、榮譽感、審美感、道德感、合作精神進一步發展。不少幼兒能講出一些大人的話,使家長驚訝,有“孩子已經長大了”的感覺。

  • 2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宋振輝:

    中國對兒童的幼兒期年齡段界定為1歲——5歲(學齡前期)。幼兒期的心理發展快速和多樣化的特點,社會性依戀的發展是情緒情感發展的重要目標。

    社會化過程最早始於母嬰連線,雙方建立起依戀的安全感。同時擴大外界環境,獨立性得到發展,性別角色、個性與人格確立的關鍵期。

    幼兒情緒情感發展有哪些特點:

    1 、學齡前兒童情感活動易變的特點,常常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波動、變化,如在專心致志地做遊戲時,外界干擾,他們就會轉移注意力,碰到不高興的事就會大哭大鬧。做遊戲時,儘量不去打擾,以防其情感轉移。家長培養其情感穩定性,為今後上學注意聽講打基礎。

    2、學齡前兒童情感活動易感性的特點。比如成人做出恐怖的表情時,他們也立刻出現恐怖的情緒反應,有的家長孩子淘氣的時候故意恐嚇,聲稱:“貓來了,在鬧貓吃掉你”同時還做出恐怖表情。這種對某種動物恐懼害怕的情感反應有時會持續終身。諸如有的兒童成年後害怕貓,自稱是“小時候被祖母嚇的”。家庭中父母大吵大鬧,父親酒後失態,會影響他們,嚇得會躲到媽媽懷裡喊著:“我怕”!上學後在班級裡表現出情感的不穩定性與易感性,常因小事與同學吵架。

    3、學齡前期兒童情感活動易衝動性的特點,我們常常看到:他們可因爭奪玩具的小事而哭鬧。表現出情感的衝動性,但他們的眼淚還未乾又馬上喜悅而笑,其表現了情感的易轉移性。情感的易衝動性對成人來說,是情感活動的缺點。因此,從學齡前期開始,就要注意培養兒童情感活動的穩定性和自控力,爭取使他們在學前期能具備穩定或較為穩定的情感活動,這對兒童長大從事有效的社會活動是極為重要的。

  • 3 # 三隻兔子松鼠

    幼兒的情緒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情緒易衝動性:這個主要是指幼兒的情緒經常處於激動的狀態,不能自制,身心都受到這股情緒的支配,這個特點年齡越小的,越明顯。

    ②情緒的不穩定性:幼兒的情緒是不穩定的很容易產生變化,比如幼兒會因為得不到喜歡的玩具而哭泣,但是老師又遞給他糖,他就會笑起來。

    (1)情緒的不穩定與孩子易受情景的影響有關。意思是孩子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他們情緒往往會因為外界因素產生,也會因為外界因素消失。

    (2)幼兒的情緒易受情緒的感染,就是指孩子會因為看見別的幼兒哭,他也會哭,別的孩子笑,他也會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正常體溫37度,可每次測都是36度多,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