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甜心生涯說

    為啥不能?

    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咱們舉幾個實實在在的例子看看:

    我們都熟悉的馬爸爸,他的創業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他是在35歲創立了阿里巴巴,如果那會他沒有堅持夢想,現在哪有我們這麼便利的網際網路電商平臺。

    現在經常霸屏的男演員靳東,是一直熬到了40歲才走紅,有媒體人評價他是個戲痴,如果他那會沒有堅持夢想,現在影視圈裡會少了一位好演員。

    有人會說,你舉得這個例子都是鳳毛麟角,不能代表所有。

    說的沒錯,但我認為我們要辯證的來看這個問題。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特點,從古至今,都說男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說白了,超過了30歲就應該踏踏實實過日子,夢想都是留給20來歲的小夥子的。

    可現在呢?30多歲了還沒結婚的男青年大把大把的,不是他們找不到物件,而是他們還在追求自由和夢想的路上。

    所以,不要輕易給自己貼上標籤,35歲正值人生最鼎盛的時期,梳理好自己,輕裝前行。

    以下是我送給35歲仍然勇敢的奔跑在追逐夢想路上的男神們幾點溫情提示:

    夢想是什麼?

    相信100個人對夢想有100種解釋。

    夢想對每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

    有的人說夢想是掙到1個億,有的人說夢想是成為一個偉人,有的人說夢想是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百度百科上對“夢想”這個詞是這麼解釋的:

    夢想,是對未來的一種期望,諸如事業與愛情等等。

    期望,我的理解就是自己最理想的狀態!

    我們在開始追尋夢想前,要先找到我們確立夢想的底層邏輯,也就是這個“夢想”對於我們究竟意味著什麼?

    你不妨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靜下心來,閉上眼睛思考一下,你想透過夢想去發現什麼,找到什麼?

    我自己有什麼?

    夢想太過脫離現實,那是幻想。

    我理解的夢想是基於現實的基礎,結合自身的優勢,努努力、使使勁就能有50%實現的可能性。

    自身的優勢就是我們現在具備的能力和資源,是否能夠為追尋我們的夢想助力。

    我們具備的知識、技能和才幹,以及我們的人脈資源,都是我們需要梳理的點。

    在追尋夢想的路上,我能獲得什麼?

    夢想的追尋是應該賦予它意義的,這個意義就是我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的人生觀,愛情觀,事業觀等等的各種價值觀的總和。

    悶頭拉車,從不抬頭看路的做法不可取。

    在追尋夢想的路上,沿邊的風景也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當遇到美好的景色,駐足欣賞,然後回到軌道,再去思考我追尋夢想的這條路是否需要調整,還是依舊前行。

  • 2 # 壹零零82

    早上我為老闆的夢想,去努力工作,晚上下班後,我才為自己的夢想去工作。996必須之餘,我還能擠出三個小時來忙我的愛好與後路。

  • 3 # 圈圈VS點點

    談夢想和年齡沒關係。多少歲都能談夢想,關鍵是你要敢想,要願意去談夢想。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有的人30歲就死了,只不過等到70歲才埋進墳墓。的確如此,有的人才30歲就覺得自己的人生都過了一大半了甚至提前過起了退休後該有的生活。因此年齡遠沒有心態和精神重要。人活著,活得就是個“精”“氣”“神”

  • 4 # 大耳朵小短腿

    35歲的中年男人,當然能談夢想,也必須還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你說是吧?

    現在,很多工廠的部分崗位要求第一條都寫著:“要求年齡35歲以下。”看到這個,作為35歲的你,心裡是不是莫名心慌慌了?

    夢想,是不是該束之高閣了?

    還真的不能這樣去想,這樣去做。這樣會讓我們磨滅激情,放棄鬥志,甚至每天如行屍走肉。不管怎麼樣,不要輕易放棄我們的夢想,否則想再找回來,那就難了。

    幾年前,35歲的他,突然找不到了目標,整天干活無精打采,抱怨連天,不是抱怨工作太辛苦,就是埋怨工資太低。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在他牢騷滿腹的狀態下,領導,同事逐漸疏遠,工作拖拖拉拉,丟三拉四。後來,他受不了這樣狀態,終於選擇辭職離去。

    某曰,街上遇遇,憶起當年舊事,如今作為重新開始的他感慨:“當日傻傻分不清,渾渾噩噩耗光陰。還好幡然醒悟早,舊夢不棄哪有今。”

    也許,夢想會成真。。。

  • 5 # 鋼筋製作

    35歲了還談夢想,先談談老婆孩子。我看老婆的夢想就是自己的夢想吧。先談談私房錢藏哪裡。回家不要跪搓衣板就行了。哈哈!

  • 6 # 鄂E小峰

      張愛玲在《半生緣》中寫,人到中年的男人,常有一種寂寞之感,覺得睜開眼來,全是倚靠他的人,而沒有一個人是可以倚靠的。

      我們始終存在一個誤區,中年人在體能和智力上沒有任何優勢。事實上,中年人最大的優勢是他們正處在人腦認知能力的黃金期。人類認知能力的發展,就像一個小山丘,20歲開始上升,40歲左右達到頂峰,直到老年才開始下滑。中年人反應速度,確實比不上年輕人,但認知能力不只反應速度這一個維度。大腦前額葉皮層負責人的語言、推理和計劃能力,研究發現,相比年輕人,中年人大腦前額葉皮層活動更頻繁,這也是中年人更適合做團隊領導的原因之一。

      中年人謹慎穩重,更能規避風險。年輕人普遍更喜歡冒險,期望放手一搏能帶來好運。中年人的經驗和認知水平讓他們更加冷靜,不需冒然犯險,而是憑自身的能力做出精準的判斷,為自己和團隊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風險。摘自[英]大衛·班布里基《中年的意義》。

  • 7 # 勵志小新

    可以呀,夢想隨時都可以有,褚時健都多少歲了當時,他都可以,你為什麼不能,關鍵是是否付出行動,是否抓住機遇…

  • 8 # 山上有個湖

    “35歲的中年人還能談夢想嗎?”我的回答是:當然要談!必須談!而且有資格談!

    什麼叫夢想?夢想就是指一個人希望在事業上達到的目標。它可能是擁有多少金錢;或擁有多少產值的公司;或獲得什麼級別榮譽或獎勵;或達到什麼樣的地位。等等。

    35歲,一般情況下,大學畢業工作了10年以上,在與本專業相關的領域裡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做到了主管及以上的職位,有一定的領導能力,也積攢了一定的人脈關係。在這種條件下談夢想,比起20幾歲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更現實,實現的可能性更大!

    有一位教寫作的大學老師,當年38歲,很有寫作天賦,業餘時間幾乎都是在寫作中度過,在很多報刊雜誌上都發表過作品。上寫作課時,他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將寫作的要領娓娓道來,既繪聲繪色,又鞭劈入裡,常常使學生們有醍醐灌頂之感。不僅中文系的學生喜歡聽他講課,連歷史系,哲學系,社會學系的學生也慕名而來,讓偌大的教室水洩不通。大家普遍認為他講寫作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有實實在在的乾貨,對熱愛寫作的人有很實際的指導作用。很多人聽了他的課都感到自己寫作能為有了明顯提高,他專門培養的幾個同學都在省級以上報刊雜誌上發表了作品。於是很快他的名聲就在校園和社會上傳開了。

    先是本市的幾所大學爭相請他為本校學生作寫作講座,然後是市文聯、市作協,甚至一些電臺、傳媒也遨請他作講座。一次講座的報酬在5000至8000元之間,使他一個月的工資外收入在30000元以上。靠著這些收入,他創辦了自己的文化傳媒公司,聘請專人打理,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保守估計年利潤在300萬元以上。他所在的大學不僅沒有刁難他,而且還將他從強手如林的中文系老師中直接從講師提為教授,並將他作為學校的品牌重點培養,在每年的招生中吸引了很多高考分數很高的學生報考該校。

    現在這位教寫作的教授已經接近50歲了,依然在大學教寫作,業餘仍然從事創作,是某大型雜誌的簽約作家。即便如此成功,他依然還有自己的夢想:想寫一部《百年孤獨》那種水準的作品,去角逐一下諾貝爾文學獎。他說,雖然可能性不是很大,但夢想必須要有!萬一實現了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位條友們,小孩子吃完燒烤,滿背的紅包,什麼原因,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