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輕文軒的書影小站
-
2 # 靜峰說情感
作為80、90這一代人,不知不覺已經步入社會擔當重要的角色
回想以前,還在父母的庇護中成長,無憂無慮,但孩子會長大,父母會老。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以為自己還沒長大,但別人早已不把你當成孩子。要學會堅強,學會獨立面對眼前的一切。
每個人都會因事變化,學會獨立思考問題,懂擔當,父母不能庇護你一輩子
看過許多文摘,千篇一律,父母的頭髮白了就老了?那是一種心態和形態
關注,靜楓與你同在
-
3 # 桃花美韻v碧龍樽
我是一個農村長大的孩子,上面有三個姐姐,我最小。
我是七零後,那個年代農村家庭都不富裕,儘管這樣母親每年過年都幫我做新鞋子和新衣服。那時候是生產隊大集體,隊裡好多人在一起勞動,免不了有矛盾,母親是城裡下放知青,幹活沒別人利索,所以總免不了受別人的氣。晚上睡覺總是跟我訴苦,因為父親是在外地教書,一個星期才回家一次。
慢慢地母親什麼都跟我說跟我訴苦。而我對她說話總是粗聲粗氣,其實在農村這種說話氛圍很正常。
我們家養著幾隻山羊,小時候我在田間割草,母親肩上扛著鋤頭,手上幫我提著草藍子,健步如飛,我在後面最不上她。
等我上了小學中學,每逢星期天,我也要習慣性幫母親割草給羊吃,母親一直養羊,因為農田裡需要有機肥。
記得高二那年暑假,有天下午陰天有風,我在家裡看書有點煩躁了,就去母親幹活的附近田埂上割草,一會兒就裝滿了籃子,等母親把活幹完了我們一起回家。母親過來要從我手中搶籃子背,在她眼裡我依然是小孩。我趕緊一把背上肩膀,踏步如飛,看白雲望遠山,我覺得自己都十八的小夥子了,還能要母親背籃子。走著走著聽不到母親的說話的聲音了,回頭一看母親與我拉開有五百米的距離了,黃昏的暮色下,母親扛著那把鋤頭,竟然要駝著揹走,等她走近,晚風在她額前頭髮裡,竟然吹出兩根白髮…
那一刻我忽然感覺鼻子酸酸的,我這個當兒子的以後要多替母親幹活,一直都是母親什麼事幫我做好,母親那年已經六十二歲了,雖然身子骨硬朗,但在不知不覺中忽然發現母親已經老了…
回覆列表
我第一次發現“父母老了,我長大了”是在我要第一次出門工作,媽媽給我收拾行李時。當時看著媽媽越來越花白的頭髮,真的覺得自己長大了,父母老了。可這種長大的感覺,並沒有小時候想象的那麼好。那時候盼著長大,是因為所有家庭的重擔都在父母身上,除了學習似乎也不用再操心什麼,覺得長大了就可以幹自己想幹的事了。等到我真正長大,開始工作時才知道父母為這個家庭付出了什麼。才知道長大了就意味著在很多事情上,你已經身不由己了。來自社會和家庭的責任,已經由不得我再做一個只為自己開心“小孩子”。都說成年人的世界很現實,等我長大了才知道“成年人不得不現實”。不過父母老了也好,這意味著他們可以不用再為生活奔波了,家庭的重擔終於可以從他們肩上脫下,由我們做兒女的來重新擔起。這也是我們中國文化中“薪火相傳”思想的一種體現吧!就這樣一代一代,把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在傳遞中擔負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