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感恩謝謝你
-
2 # 名城合肥
“零度”以下,這是拍雪花結晶特寫的最佳溫度,在北方的隆冬時節便是你要準備尋找這些小 東西的時候了。我們可以從百度、搜狗等搜尋引擎上查到許多關於雪花晶體形成的原因,這裡就不詳 細解釋了。大家只需要記住,拍攝晶體需要儘量無風、水汽大且溫度在零度以下的寒冷環境。
-
3 # 望將好影視
拍攝時,可加用濾光鏡,黑白片加UV或黃、橙濾鏡,彩色片加偏振鏡,因其可吸收雪地反射的偏振光,加偏振鏡還可壓暗天空,增加色彩飽和度。曝光時應以主體作為曝光依據。拍攝飛雪時,快門速度不要太高,一般應在1/60以下,而且要選用深暗的背景,以襯托白色雪花。逆光拍攝有很多種題材的可能性,難點就在光線明暗變化大,對比度大,需要攝影師能獲得準確的曝光。現在的數碼相機都有自動測光功能和曝光補償功能,逆光曝光相對於會簡單一些。
-
4 # 自由圖夫
雪天拍雪景,由於下雪周圍景色都是白色的,如果是晴天的話還會出現強烈的反光,導致亮度越大畫面反差越小,拍攝時如果用相機直接測光可能會出現畫面發灰的問題,面對這種情況呢,我們可以增加1~2擋曝光補償,讓雪恢復到正常的白色。雪後由於周圍環境都很白,光線也很充足,如果使用大光圈拍攝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看自己的快門的速度,一般的aps-c畫幅的最高快門速度是1/4000秒,在大光圈下很容易過曝,所以要時時記得檢查自己的感光度,進行曝光組合調整。
-
5 # 大又元
1-曝光補償
拍攝雪景,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曝光補償,由於相機不知道你在拍攝的是什麼東西,它本身應該是什麼顏色?所以相機內測光的標準是假定畫面亮度應該是中灰色,換句話說,她拍任何畫面都會傾向於中灰色調,無論這個畫面中佔主體比例的是物體本身的白色或者是黑色,在鄉間看來,其實都是一樣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無法判斷物體類別和顏色的前提下,採取中庸的曝光標準,至少可以保證照片大體上是有層次的,如果你對亮度不滿意,經過調整,基本上都是可以達到滿意的效果。
2-光位
如果是下過雪晴天,那麼最好是一早或者傍晚出去拍光未取逆光側光,或者側面光的角度容易拍出立體感。
3-白平衡選擇白平衡,日光陰天是有利於排出藍灰調,晴天時能保證陰影部位的積雪是藍色的,對寒冷的氣氛渲染較好
4-拍攝時間
為了獲取更有立體感的光線,平時拍攝外景時,我們可以在晴天或者選擇早起、傍晚的拍攝,此時的太陽角度低,光能較好的表現地面景物的立體感。
大致就是這些,希望你能拍出令自己滿意的學弟圖片,現在剛好到了一年中的滑雪季,祝你玩的開心~
-
6 # 鴨鴨File
雪景的特點是反光強、亮度高,如果單純逆光拍攝,會感覺到刺眼,什麼也看不清楚,所以我們最好在拍攝時選擇比較暗的背景,這樣會使雪景與暗處的景物形成明暗反差比較強烈的對比,使整個畫面的層次感顯得比較豐富;或者是使用減弱鏡。
-
7 # 奇香巴巴
我們這裡難得下雪,即使下雪也是小雪,好多年下一次大雪,我記得我們這裡大概是1993年下了一場大雪,那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場大雪,一想到那場大雪,就讓我想到刀郎唱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去年我們這裡下了一場小雪,沒下好久,所以積雪不厚,但我還是拍了幾張這難得一見的僅有的幾張雪景照片來作留念,所以不管逆光也好,還是順光也吧,能拍下都算不錯了,是吧?
-
8 # 鏡頭記錄世界
使用偏振鏡讓雪景表現出強烈的質感和色彩,積雪的亮度非常高,反射光線的能力很強。即便是在沒有太陽光線直射的環境,也有大量雜亂的反射光存在,這種反射光讓人眼看不清雪地表面的細節。在晴天時,雪地的反光會更嚴重,可能晃得人睜不開眼睛,拍攝的照片中雪地表面幾乎看不清細節,只是雪白一片。
使用偏振鏡則可以消除大量雜亂的反光,降低場景及雪地的亮度,使雪地表現出更豐富的細節和層次,增強質感;而在晴朗的天氣裡,使用偏振鏡還可以讓景物色彩表現力更強。
相機設定引數為:光圈:f/16,快門速度:1/80s,感光度:ISO320,焦距:16mm取景時要注意,在畫面中納入深色的樹木及天空對白色雪景進行調和。這樣畫面的影調層次會豐富起來。而鏡頭前裝好偏振鏡,則可以消除反光,讓雪地表現出更強一些的質感。相機的測光是以18%的中性灰為基準的,說得通俗一點:晴朗天氣裡室外環境的整體反射率為18%左右,即此時的測光與曝光是最準確的。而拍攝雪景時,環境的反射率過高,相機會認為所拍攝的場景亮度過高,要在內部自動降低一定的曝光值,使拍攝效果接近於18%反射率的一般環境。但這種相機內部的自動調整恰恰會讓雪景照片暗下來,灰濛濛的。所以攝影師要在拍攝時適當增加一定的曝光補償,才能拍攝出明亮、潔白的雪景。根據一般的拍攝經驗,增加的曝光補償值通常為0.5EV~1.5EV。
晴天和陰天拍攝注意事項:
1.晴天拍攝,可以先設定4500K左右的色溫試拍,然後觀察拍攝效果,預計最終使用的色溫值是在4000K~5000K之間的,基本上能夠獲得藍調的雪景效果。
2.陰天拍攝,色溫值不太好確定,因為有時陰天的色溫值會在7000K左右,有時會在6000K左右,那要獲得藍調的雪景,就沒有太固定的值了,需要攝影者多次進行嘗試,最終選擇合適的色溫值拍攝。即最合適的色溫引數要根據場景的不同而不同,千萬不要盲目套用。
還有就是要注意的是,在拍攝雪景時一般不宜採用順光,因為順光可能會導致畫面的過亮,造成景物刺眼,層次感不分明。一般應當採用側光和逆光進行雪景的拍攝,這樣可以更好的表現所要拍攝景物的明暗層次感和透明質感,整個畫面的色調也會顯得富於變化。如果想反應飄落的雪花的動態感覺,可以透過使用快門優先(TV)的模式,控制快門速度的方法來實現,一般來說快門速度在1/60秒以上,雪花會被凝固成白色的圓點,快門速度在1/15秒~1/60秒的時候則可拍出被風吹卷的雪花的流動感,飛舞的雪花可以形成一道道的線條,快門速度越慢線條越長,此時應該三角架,避免畫面其他景物的模糊。
當你想要在強烈的逆光下拍攝晚霞透過白皚皚的樹林時的五彩光影,卻因為總是苦於把握不好樹陰裡的暗部細節,天空 中太陽附近的亮部細節都能夠充分體現的時候,HDR合成將會是解決這 一問題的最佳方法。我們只需要在這種光線下進行三次曝光:不足、正常和過度,接著我們只需要將這三次曝光進行組 合就能夠得到一張有生動細節的美麗晚霞雪景圖片了!在拍攝有人物在畫面中的雪花飛舞照片時,快門速度選擇在1/60s以下可以將雪花兒凝結成線條,而設定在1/80s至 1/120s便可以記錄下雪花兒的飄飛過程了;如果畫面中有行走的人物出現,以上快門速度也可 以讓人物不至於模糊。
-
9 # 石頭世景
雪天裡的場景往往很宏大,基本上是白茫茫一片,因此在鏡頭的使用上可以選擇長焦與廣角鏡頭。長焦鏡頭用來拍攝遠處讓人心動的角色,擴大視野;而廣角甚至是超廣角鏡頭用來增加形式感,使場景更宏大,畫面更有衝擊力。
光線的選擇。根據拍攝物件的不同會有所變化,如果是拍攝風光,那麼逆光攝影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這樣做會有很多優勢:
1. 造成明暗對比,不會讓雪變成白茫茫的一片,使你的作品更有層次感,大多數時候陰影總是很重要;
2. 凸顯雪的晶瑩質感,同時也能彰顯雪地的輪廓。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可以多試幾次,很多時候明暗兩者細節不可兼得,這就要在後期下功夫了,另外,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你也可以進行多次曝光,最後後期合成,這時候三腳架就得派上用場了。
白平衡。常規的“自動白平衡”在雪天裡基本上算是廢了,你在這種模式下所得到的圖片會變藍,色調偏冷,那麼就需要手動調整色溫,適當提高色溫,試試將照相機的白平衡調整到7500K左右 ,如果太陽剛出生,色溫值還要高,根據不同時段多試幾次,或者可以直接選擇“雪景/陰天”的自動白平衡模式。
雪天裡拍攝,在腦子裡勾畫出畫面,根據需要,適當在畫面中增加一些前景、中景、或者遠景元素,新增一些色彩對比,感情道具等,不一而足,這樣會顯得自然清新,不單調。
自動測光往往拍出的片子發灰,所以調整引數時,增加一檔左右的曝光,這樣拍出的片子色調才正常,反映出白雪的質地和晶瑩剔透。
-
10 # 財寶vlog
由於雪是一種潔白的晶體,其反光度較高,當太陽照射到上面時會顯得更加明亮。因此在雪景的拍攝中,如果以正面光或頂光進行拍攝,由於光線平正或垂直照射的關係,不但不能使雪白微細的晶體物產生明暗層次和質感,而且會使景物失去立體感。因此,為了表現出雪景的明暗層次以及雪的透明質感,拍攝雪景最好是雪後晴天,如能趕上清晨的光線則更好。 在陽光下,運用側光、側逆光和逆光,最能表現雪景的明暗層次和雪粒的透明質感,影調也富有變化。即使是遠景,也能產生深遠的氣氛。但是,逆光照射在白色面積較大的雪景上,沒有被雪所覆蓋的其他色調的景物必然會因此而容易變成黑色。所以為了使雪景中的白雪和其他色調的景物都能夠有層次感,拍雪景時,最好選擇柔和的太陽光線。光線的運用在攝影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很多情況下攝影者們無法去改變自然光線,因此只有等待光線的變化或者採用不同的角度合理地利用光線
回覆列表
1:雖然雪景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但是隨著時間、周圍景物等的變化,白雪也會表現為不同的白色,所以,在拍攝不同場景的雪景時,還要注意隨時調整數碼相機的白平衡。
2:在雪地裡,周圍特殊環境的影響往往使得數碼相機的自動白平衡功能並不能十分準確,而手動調整的精確程度要勝過自動調整,所以這個時候最好採用手動功能來調整數碼相機的白平衡,這樣拍攝的照片色彩才能被正確還原,才最真實。
3:雪景的特點是反光強、亮度高,如果單純拍攝一片白茫茫的大地往往會感覺到刺眼,什麼也看不清楚,所以我們最好在拍攝時選擇比較暗的背景,這樣會使雪景與暗處的景物形成明暗反差比較強烈的對比,使整個畫面的層次感顯得比較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