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土豆會成精

    御史御史曰:“犀銚利鉏,五穀之利而間草之害也。明理正法,奸邪之所惡而良民之福也。故曲木惡直繩,奸邪惡正法。是以聖人審於是非,察於治亂,故設明法,陳嚴刑,防非矯邪,若隱括輔檠之正弧刺也。故水者火之備,法者止奸之禁也。無法勢,雖賢人不能以為治;無甲兵,雖孫、吳不能以制敵。是以孔子倡以仁義而民從風,伯夷遁首陽而民不可化。”知

    御史說道:“鋤把蒙著犀牛皮的鋒利鋤頭,對五穀有力,卻對雜草有害。分明道理,嚴明法紀,雖然惹得奸邪之輩的痛恨,卻是良民的福分。所以彎曲的木頭厭惡直繩,奸邪之輩痛恨公正的法律。於是聖人審查是非對錯,察明治世亂世,才制定明確的法律和嚴厲的刑罰,防止非法矯正邪惡,恰如用隱括和輔檠去矯正那些不直的木材和弓弩。如同貯水以備火患,制定法律來防止奸邪。不借助法令和權勢,就是賢人也無法做到良好的治理。沒有盔甲和武器,縱然是孫、吳也不能制服敵人。因此孔子倡導仁義民眾卻不風從,伯夷守忠於首陽山百姓卻不以為然。”

  • 2 # 芬姐有話講

    這句話是一句法律名言,出自漢 桓寬《鹽鐵論•申韓》: “是以聖人審於是非,察於治亂,故設明法,陳嚴刑,防非矯邪,若隱括輔檠之正弧剌也。故水者火之備,法者止奸之禁也。”字面意思是:水是為火準備的,法是用來禁止姦情,此處“奸”指各種違法行為。也就是說,水是用來滅火的,法律是用來懲治犯罪的。

    法治包含兩個部分,即形式意義的法治和實質意義的法治,是兩者的統一體,形式意義的法治就是法治文化,是現代民主法治的靈魂,是法律和文化的有機結合,是實施實質意義法治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礎和人文環境。法治不是憑空而生的,任何法律制度的建立都要受到相應的文化影響,任何法律的實施同樣也要受到相應的文化影響,文化認同、法治文化,是與社會法治國家相適應,以法治理念為核心,全體公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所持並遵行的心理意識與行為方式,沒有先進的法治文化,就不可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法治。有水在旁,火則畏之。

    法者,即法律,是用來禁止任何犯罪行為的,是實施實質意義的法治。法治應該強調實質法治。法治政府要履行法治職能,不僅行政行為要受到法律約束,還要圍繞公民權利的實現進行作為。法治發展應該是加強構建實質意義上的法治政府,建設法治政府要從注重形式法治走向實質法治,即是說政府行為不僅要於法有據,而且要符合公平正義的目的。法治的出發點是“不治”,即實現公民個人權利與自由的保障。火因怕水,不敢點燃,“奸”因怕法,不敢違之。這就達到了“不治”的目的。

  • 3 # 野駱駝9777

    “水者火之備,法者止奸于禁也,”是什麼意思?

    回答;

    《周易》卦六十三,水火既濟說明了“水者火之備”。

    雖然【水火不相容】但必須平衡存在,陰陽相扶,相得益彰,必須“水者火之備”。

    “法者止奸于禁也,”接上句,水火生克的作用,【不足求於相生,有餘求於剋制】。

    得法執行就會百事通達,能制奸邪氣於萌芽未出之時刻。

    人五行生旺之氣:

    心屬火,腎屬水,水火既濟才能生長萬物。

    這是西漢學者桓寬對《周易》研究的經驗總結。

  • 4 # 江山別鶴

    水是為了防止火災準備的,律法是為了預防各種作奸犯科。

    前一句“水者火之備”順勢引出“法者止奸之禁也”,意在說明律法的重要性,類比律法就像水一樣,解決犯法這樣的火災。

    作者在強調律法的重要性,律法不僅能懲罰犯罪,更大的功能在預防犯罪。

  • 5 # 聚仙閣風水命理

    個人認為,他是給人們一種警示的做用,或者告訴我用什麼方法剋制什麼,只是一種方法使用的記錄為了更好的流傳下去。五行反克火多水乾何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找一個當會計的女朋友,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