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疾風沐燕
-
2 # 決策與管理
自己的親身經歷
17年前我應聘到一個大中型國企改制的化工企業任付總,說好幾個月後接替已經老了要退休了的總經理,本來要絕對保密,不知道怎麼訊息洩露被總經理知道了,這個老頭狡猾可能是我這一生沒有遇到第二個,他利用了一個女大學生答應給她當辦公室主任讓這個女大學生製造桃色新聞汙衊我,董事會開始調查,我也到法院起訴了這個無恥的女人,時間長達一年多我無法接替總經理,官司贏了,女學生跑了,身心疲憊我也無法繼續在這個公司了。這個姓高的總經理繼續任總經理。夠無恥的吧?
-
3 # ONE逍
一朋友公司,規模不大,80人不到。因抓住了一個風口專案,現金流急速猛漲,其中2個合夥人,見錢眼開,沒花一分錢合力把一股東踢出了公司,還把他告上了法庭,同時在網路上請寫手到處發文抹黑對方。
得出結論:
1、你以為的有錢人,其實也很缺錢,甚至為了幾百萬,翻臉不認人,往死裡鬥。
2、判斷一個人,不要相信他說了什麼,而要看他做了什麼,行為才是判斷一個人動機的根本。
3、你在算計別人,別人也在算計你。
4、踏踏實實賺錢,不要想著一步登天。
-
4 # 迷戀芬芳
在職場競爭,作為員工,你是應該表揚老闆還是直言進諫?看不慣身邊的馬屁精怎麼辦?作為老闆,怎樣才能做到既聽取下屬良言又避免內訌?高深莫測的博弈論和資訊經濟學,究竟說了哪些深刻的道理?
一家處於創業初期的企業,有一個老闆和張三、李四兩個能力相當的骨幹。創業伊始,三人精誠團結,發誓要創造業界輝煌。為了改善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競爭力,老闆要求他們三人之間坦誠相待,多說實話,多幹實事。於是,在第一個階段,張三信以為真,不斷地就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等各方面發現的問題,對老闆直言勸誡。而李四則報喜不報憂,不斷地誇讚老闆在管理和銷售方面的能力和突出業績。總之,無論是批評還是誇讚,都是實事求是,所以第一個階段企業效益大大增加。因此,在第一個階段的競爭中,張三、李四打了個平手。
進入第三個階段後,聰明的張三吸取教訓,也開始光說好話不提批評,因此與前兩個階段相比明顯進步了許多,這點很受老闆喜歡,張三開始受寵了。而李四呢,因為依舊堅持說好話,看不出“進步”,於是在與張三的競爭中稍遜一籌。
第四個階段,張三因為發現說好話更容易得到老闆的喜歡和各種好處,因此堅持原來的策略。而李四則改變策略,一邊不斷說老闆的好話,一邊不斷說張三的壞話。比如,李四向老闆調唆:“你看張三以前不是這樣,現在變了個樣子,一定有問題!”老闆因為聽慣了李四的甜言蜜語,也覺得張三的轉變有點不可思議,於是李四對張三的誹謗導致張三再次在競爭中落敗。
第五個階段,張三痛定思痛、以牙還牙,也一邊說老闆的好話,一邊說李四的壞話。由於張
三、李四整天琢磨如何討老闆歡心以及如何誹謗同事,因此不務正業,對企業的各種危機視而不見。而老闆再也聽不到真實的情況,因此企業經營日益滑坡,終於因管理不善和市場萎縮而倒閉。
用經濟學的行話來說,這是一個多階段的三人學習博弈。老闆是“委託人”,張三、李四是“代理人”,他們之間的關係構成一種顯性的或者隱性的契約。由於在老闆和員工之間存在著“資訊不對稱”,即老闆對張三、李四等員工掌握的真實資訊並不知情,比如是否撒謊、是否偷懶等。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就可能會隱藏真實資訊來騙取老闆的信任,或者利用虛假資訊來為自己牟取私利,比如用公司電話打私人長途等,這就是所謂的“道德風險”。如果老闆不能覺察員工的隱藏資訊和隱藏行動,那麼就可能導致優秀的員工反而被淘汰。比如在第二個階段博弈中,說真話的張三就面臨被解僱的危險,這就是所謂的“逆向選擇”。為了避免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結局,優秀的員工可以主動顯示有利於自己的真實訊號,譬如名牌大學的高學歷,此即“訊號發射”。而老闆則要努力對各種資訊進行鑑別,不能偏聽偏信,此即“資訊甑別”。光是這樣還不夠,必須建立一種制度來規範管理員工,所以老闆為了實現自己的效用(金錢、聲譽等)最大化,就要設計一套機制來誘使員工說真話、不偷懶,此即“機制設計”。在我看來,開頭這個虛擬的故事,就包含了當代流行的資訊經濟學、機制設計理論和契約理論的主要思想。
本文的故事雖然是虛擬的,但是在真實的世界中,卻普遍地發生在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等各種機構中,甚至在家庭、學校中這種現象也見怪不怪。很多人一定還記得小時候到老師面前打同學的“小報告”這類幼稚而有趣的小事吧。現代經濟學日益被認為是解釋世界的科學。那麼,透過這個虛擬的故事,流行的資訊經濟學、機制設計理論和契約理論能給現實中的人們——尤其是企業老闆提供什麼啟示呢?
首先,老闆要做到言行一致,在員工面前故作深沉未必是一種高明的做法。很多老闆為了保持自己在員工中的權威,總是喜歡把自己搞得讓員工覺得很深沉、很神秘。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如果老闆不能正確地向員工表達自己的目標、偏好,那麼員工的行為可能會無所適從。在這種情形下,要樹立企業的宗旨、使命,建設企業文化就是一句空話。但是一旦老闆明確了自己的偏好,就等於向員工發射了訊號,老闆就要言行一致,給員工提供穩定的預期。如果表面上說一套,實際上做一套,就會傷害那些正派耿直的員工,反而給那些善於鑽營的小人以可乘之機,出現“逆向選擇”。比如,如果鼓勵員工提出批評建議,那麼就不能給那些真心提意見的員工穿小鞋,否則大家都會只唱讚歌而麻痺大意。一旦企業發生困難,那必定是滅頂之災。現在很多企業倡導進行所謂的“危機管理”,其實如果在日常制度中確立了有效的激勵機制,那麼危機就可能不會發生,這正是第二個啟示。
其次,要對員工進行選擇性激勵,賞罰分明。老闆在顯示了自己的偏好之後,就要努力去甑別員工反饋給自己的資訊,對於那些正確地發射了訊號的員工給予獎勵,同時對於那些發射
了錯誤訊號的員工給予懲罰,這叫做選擇性激勵。老闆發射的訊號應該明確為企業的各種規章制度,並且要用各種獎懲措施來貫徹這些制度。對不良行為的縱容,無異於對良好行為的打擊。如果甜言蜜語可以得到老闆賞識,誰還願意提出批評建議呢?企業規模大了之後,老闆不可能整天呆在工作現場,因此要掌握全部資訊,消除資訊不對稱是不現實的。但是,老闆可以設計一種機制,比如“隨機性干預”。老闆不定期地去工作現場檢查工作,一旦發現撒謊、偷懶就給予嚴懲,同時對說真話和表現勤奮的人給予重獎,這樣就能有效地促使員工少撒謊、少偷懶。另一種解決辦法,就是設定多級、複合委託代理機制,比如讓張三管李四,張三直接對老闆負責,同時又允許李四在特殊情況下可以直接向老闆彙報。這樣既減少了監督員工的成本,又避免了次級委託人(張三)對代理人(李四)的“敲竹槓”行為。但是這樣做又有一個新問題,一旦張三和李四合夥欺騙老闆怎麼辦?這就涉及到第三個啟示。
再次,要讓員工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相對於員工掌握的涉及生產和日常管理的具體資訊,老闆總是處於資訊劣勢。一方面,為了提高團隊生產力,老闆希望員工之間精誠合作,及時反饋真實資訊。但為了防止員工串通起來封鎖資訊,另一方面又必須在員工之間營造某種競爭格局。這正是當代經濟學中熱門的“合謀問題”。合謀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典型的就是下級官員誇大政績、矇騙上級,以便邀功請賞。為了解決合謀問題,一些經濟學家設計了這樣一種機制:讓不同的代理人分別負責某個環節的事務,使得他們的人力資本形成專用性投資,同時保持代理人之間的適度競爭。由於任何一個代理人只掌握其中一個環節,離開老闆都成不了事,自然對老闆忠心耿耿。這實質上是透過對員工之間封鎖資訊以獲取正確的資訊,操作起來很難把握合適的尺度——怪不得管理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以上的分析都是針對老闆而言的,那麼對於員工有什麼啟示呢?很顯然,員工既要拼命幹活,又要善於表現自己,“光琢磨事,不琢磨人”是不行的。首先要明白,人性都是有弱點的,而且人的偏好是會發生改變的。面對業績蒸蒸日上,企業規模不斷擴大,領導人開始聽不進批評意見是很正常的。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再要提意見,就要注意方式和場合,而且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意見是正確的。面對同事的誹謗,光是埋頭幹活恐怕是不行的。要善於表達自己、推銷自己,當然是真實地發射訊號。否則,很可能會被“逆向淘汰”。老闆們常對員工們說“少琢磨人,多琢磨事”,實際上是在發射明確的訊號和進行選擇性激勵,這從老闆角度而言是對的。而員工既要多琢磨事,又要適當地琢磨人,這也是一種佔優的博弈策略。根據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調整自己的策略,邊幹邊學,進行“學習博弈”,方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
5 # 清成長安
我曾經工作的公司一直算是沒啥激烈鬥爭波瀾的公司,直到某天公司新招了一個副總,用來平衡總經理的權利。我第一次見識了笑面虎暗箭傷人的戲碼。
該副總新官上任伊始,為了幹出成績鞏固地位熟悉公司情況,經常請一些部門主管或經理去聚餐唱K,跟他們稱兄道弟。其中有一個負責維修的部門主管跟他關係尤其好,在副總的酒精及所謂兄弟情的攻勢下算是投靠了副總,私下估計講了很多公司內部情報,甚至不小心講了自己工作中的存在的貓膩(比如經常有維修工供應商請他吃飯、虛報維修專案之類的)。副總也投桃報李,聚餐是餐餐都叫上這主管,就連去國外旅行都給這主管帶了禮物(哈哈、一個漂流瓶),並聲稱只給這主管買了別人都沒有。這主管是得意不已,跟我們吃飯時止不住炫耀,就連我們提醒他小心謹慎他都聽不進去。
如果事情這樣正常發展下去,那就是他們組成他們的小團體禍福與共之類的,但這樣想我們就太簡單了。這副總一邊跟這主管嘻嘻哈哈玩耍,一邊暗令相關部門按他了解的資訊去查詢維修採購中的不合規甚至腐敗問題,bingo,然後滿腔熱血正義的做了個報告彙報老闆,並提出新的計劃。該主管直接沒敢等到公司查出結果,自己捲鋪蓋走人,而採購部經理也深受牽連,幸好這經理是老闆親戚才倖免於難。
此後整肅公司紀律、為公司廉政作出貢獻即成了該副總的戰績。而實際情況是再沒一個人敢信他及跟他一個戰線,他主導的工作都開展艱難,最後其結果如何尚是未知。
-
6 # 荷蘭豆2041
那肯定是誣告啊。同樣是新領導空降,正是選邊站隊的時候,當時已經厭煩了這種形式。剛好還有兩個月就要升遷調動。結果被同事搞了一把。讓他們家三個親戚用不同的手機號給總部打電話,說我索賄。加上沒有站隊,上面表態疑罪從有。斷送了前程
-
7 # 逗維維
說實話,我倒是沒有見過如何慘烈的事情。無非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做法。但是,我一直相信,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多奇葩的事兒,都不奇葩了。只要把這個想明白了,秉承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就該幹嘛幹嘛唄!
-
8 # 沒事兒學點職場心理學
這是我個人的親身經歷,就是普通的職場鬥爭導致的整體大洗牌。
公司是一個已經20多年的老牌公司,在行業內也屬於前三級別的。我進這家公司的時候,跟的領導是一個相當能幹的領導,在公司早期是跟著老闆一起打天下,老闆欣賞他,重用他。
但是這領導沒什麼野心,就想在一個大區經理的位置上舒舒服服的過日子,偶爾跑跑多年的老客戶,指導指導我們這些小弟,工作早就駕輕就熟,也早就沒了鬥志。唯一的愛好,就是喜歡給老闆推薦能幹的員工。
我進公司的第一年,就聽說他把手下的小弟,推薦給老闆當市場部經理,我在公司的第二年那小弟已經連升三級成為了副總。嗯,成為了他上級的上級,世事就是這麼奇妙。
副總上臺後,大力推行新政改革,對全國各五個大區進行了人事調整,希望在新的崗位上闖出一番業績。同級別的大區經理中只有他巋然不動。然後副總就帶著產品部門天天在華南地區走訪調研市場,因為華南是公司最大的市場。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就燒在廣東,而我就是負責廣東市場的銷售經理。
其實廣東市場在我接手時,渠道層面已經老化多年,已經跟不上新形勢下的公司發展,確實應該進行調整了。但廣東市場是領導打下來的江山,體量巨大,和廣東的代理商又有感情和利益的牽扯。領導明確拒絕對廣東市場進行渠道調整,同時把壓力轉嫁給我,要求我對廣東渠道進行現有經銷商改革和深化。說實話,改革渠道也好,調整渠道也好,不是不能幹,但會很累,吃力不討好,但我只能努力去推動領導的指示,到最後效果不太好。
接下來就是好戲開場了,副總在公開場合拿廣東市場作為負面例子。領導在公開場合拿我作為負面例子。這打壓也是一環套一環啊,呵呵。
然後我怎麼辦,我就佛繫了,本來在公司也是有點小名的業務骨幹,小紅人,立馬變成了接鍋俠。但我忍著沒離職,因為我知道自己還是有能力的,雖然不是無可替代。我就當這是一場磨練吧,整整兩年,我就這麼熬過來。廣東市場一直低迷了兩年。
領導終於熬不住了,副總對業務部門21年又一次人事調整,我被調到了另一個銷售部門,領導被調到了產品部養老。
現在呢,我主動示好,領導關係居然比以前好了,領導和副總也是很好。大家至少表面上更和諧了。
-
9 # 一二三四五的老大
朋友親身經歷,很可能是被安排進了職場鬥爭
17年的時候朋友在遂寧一家名叫遂寧置信置業有限公司的房地產公司上班,無意捲入公司偷稅事件,在公司安排下,以她私人借款的方式借出2500多萬的借款,然後轉到指定的集團高層個人賬戶,資金轉出後,找領導溝通沖銷她本人個人借款時,公司總經理擺出了一個副“我就不給你辦理你能把我怎麼樣”的下流嘴臉,此領導研究生畢業,她說見識了什麼叫做學歷不代表人品,狠狠的被噁心了一把,她也慌了,問過財務經理,說是資金和稅收有關,諮詢其他朋友,說應該是偷稅,後來2018年公司又想從她的賬戶裡過賬資金的時候,她把那筆資金扣了下來,逼著公司沖帳,然後交接走人,那估計是她比較恐怖的經歷了,捲入公司偷稅,還他媽差點背上幾千萬的借款。19年的時候發現自己微信被對方監控,跟蒼蠅一樣噁心,現在微信朋友圈只有一條,用來解釋當時偷稅的事情,其實我倒覺得細思極恐,看我朋友憤怒的態度,估計是中了對方某些賤人的圈套,畢竟偷稅這種事兒是違法事件,想想自己身上揹著違法事件估計都會跟心裡紮了根刺一樣不好受,所以,不斷地刺激離職的財務人員,讓她發怒,向稅務局舉報公司偷稅,然後再把舉報的責任推到離職員工身上,說離職員工報復公司,用借刀殺人的方法解決偷稅這個違法事件,還能保證自己能在這個地方繼續混下去,朋友還算冷靜,她諮詢過好幾個律師,都說偷稅的事因為她事先並不知情,所以和她關係不大,可能會有一些罰款,朋友也就還沒被刺激到失去理智而去舉報他們偷稅的事情,只是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解釋自己捲入偷稅而被監控的事情
-
10 # 十年深漂人
在一家單位,一把手的威信沒有副手高,二把手群眾基礎好,於是就找了一個心腹,天天商量如何搞倒副手,把手中的權利當做報復的利器,弄得這個副手天天上班像上墳,她做什麼都是錯的,總之一把手就用這麼點權力謀私,挾私打擊,最終把這副手擠走了,我們看得覺得好寒心,怎奈何人家是老大,我們又奈她如何?眼睜睜的看著那位善良的同事被搞走了,後來我也離職了,到後來凡是跟副手有關係好點的,聽說都被打壓,資歷老的快走完了,也聽說她們想一起合夥到上級部門投訴,也不知道成功了沒有,有沒有扳倒那狠心的一把手!
-
11 # 職入龍門
我曾經見識過最慘烈的職場鬥爭就是董事長為兒子繼位鋪路的‘血腥閃電戰’戰術!
為啥稱之為‘血腥閃電戰’?因為‘董事長’之前只是董事會普通小股東,毫無存在感。但他卻能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政變’,不僅把原董事長趕下臺,取而代之,還迅速血洗整個公司,這通操作迅速、狠辣,讓很多混跡職場多年的老油條都瞠目結舌,落魄退場。
狠角色董事長是如何篡位呢?這個說來就很有意思了!為了方便講述他的狠辣手段,我稱他為趙董!!
話說在N年前,幾位傳統企業的老闆為順利轉型、給年輕繼承人開闢新出路,才合夥開文化產業公司。
那初期董事會的權責規劃當然是以誰有魄力、誰出錢多、誰當老大為原則。
而當初最積極成立和管理公司的都是子女已經畢業急需平臺鍛鍊和成長的老闆。
而趙董兒子當時還在國外大學混日子,畢業遙遙無期,所以老謀深算的他並不急於砸錢爭權,一副自己啥也不懂,只想跟各位‘大哥’學習長長見識的佛系態度,讓各位大哥好感倍增。
最先主持公司大局的是董事長兼Quattroporte王總,他的兒子急需要優秀戰績在家族中樹立太子威望,所以,他三顧茅廬請來了業內高人劉總與自己共謀大業。
而且這次三顧茅廬讓劉總很感動,順便‘打包’原班人馬捧場,瞬間讓空殼公司有了高水準的戰鬥力和生產力。劉總還幫王總規劃出公司三條盈利模式:
第一條:辦學培訓技術人才。一方面可以解決運營資金問題,一方面可以成為低成本人才蓄水池。
第二條:學員和高手共同生產成片,可以增加成片銷量收入,也可以持續孵化IP品牌知名度。
第三條:靠IP品牌運營吃長久紅利。
王總聽聞劉總條理清晰、經驗豐富,當即決定讓他成為公司話語權最高的高管,所有人財物都優先為他的三條盈利模式服務!
劉總是公司教育培訓的奠基人、不僅負責搭建教育培訓學校的組織架構,還負責輸送教育人才,編審課程。在招生方面也功不可沒。還大力培養王總子女及親眷成為學校高管,深得王總器重。
劉總在生產方面更是輕車熟路、但唯一障礙就是耗資巨大研發3年始終沒有爆款IP專案問世!
而隨著時間推移,劉總在品牌運營方面的短板越越發明顯,即便輸送品牌運營人才也沒有教育和生產領域質量高。
此時的董事會因為生產環節燒錢巨大而怨聲載道。哪怕王總多次力保劉總也於事無補,多次找劉總談話都沒結果,兩人至此產生了嫌隙。
故事發展到這裡,你以為劉總只會燒錢,一點沒給公司創造經濟價值嗎?
那你就錯了!公司的教育部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和運作在省內已經有一定的口碑和知名度了,每年都有穩定的生源和客觀的收入。可以說是公司穩定的錢袋子部門,也是一塊很有潛能的肥肉。只是分攤到生產環節才顯得入不敷出。
而且諸位董事的注意力並沒在它的潛力上,還在支付生產費用上糾結算計。
但這個‘商機’卻被深藏不露的趙董洞悉了。他知道劉總在品牌運營方面薄弱,也知道劉總和王董之間產生嫌隙,他認為此刻正是自己奪權的好機會。
更何況教育培訓已然被養成金雞,如果能砍掉沉重的生產費用,轉為購買成熟IP運營或深耕運營已有IP,那公司肯定會轉虧為盈呀!再加上自己那不爭氣的兒子已然輟學回國,必須要抓住這次機會,排除異己,為兒子繼位開闢出一條順暢之路。
於是趙董開啟了奪權之戰:第一步:先是把自己的心腹親信安排到品牌運營部、教育部和生產部做小角色,探路摸門道、找黑料。
不過劉總這種‘舉賢不避親’的舉動並沒有引起大家注意!畢竟大權都在董事長的子女、親眷以及劉總派系手中,估計他也翻不出什麼大浪!
而當趙董獲取大量三方勢力嫌隙、癥結之後,就開啟了閃電戰的前奏!
第二步:他先是以傳統企業生意合作的名義把董事長和副董事長請到國外旅遊,表面談傳統生意的利益互惠合作,實則用文化公司連年虧損以及強化劉總‘不同心’只想把咱們兄弟當冤大頭耍的暗示不斷放大,加深他們的嫌隙和誤會。
另一方面讓自己人在公司散佈劉總狂妄、想奪權的八卦訊息,繼續離間他與董事們的關係。
當董事們覺得這家公司也沒有繼續經營的必要時,趙董再以幫哥哥救場的名義接盤公司。
但兩位董事要求:轉讓股權可以,但要保留黨羽和家室在公司的職位和利益,趙董都一一答應。
於是他們旅遊回來,公司董事長就換成趙董了。
正當大家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時,趙董上位第一件事就是以‘曝光兩位董事黨羽、子女和家室侵吞公司財務等違規事件為由,血洗公司。
這件事當時就被兩位董事知道,但他們也沒辦法阻止,畢竟證據確鑿。
於是當初在公司風光的繼承者和家眷們一夜之間全部滾蛋,哪怕劉總想為繼承者爭取繼續留在教育部的機會,都被趙董拒絕。
因為趙董已經用自己人填補了絕大多數重要位置。
特別是:教育部和品牌部。
第三步:趙董和高人明爭暗鬥,奪權大戰升級!
如今趙董最大的障礙就是生產部的劉總,這個部門歷來都不允許其他人插手,成本核算全部由劉總決定,早就是公司虧損的首席‘累贅’,也是趙董獨吞公司的最後、最大障礙。
所以,趙董表面上與高人稱兄道弟,安排兒子來和大家學習。
暗地裡則高薪外聘了一位HR,讓HR以儘快熟悉工作為由,滲透到生產部,瞭解他們薪資結算的套路。
雖然剛開始處處碰釘子,但架不住趙董找人從內部瓦解。
畢竟,生產部並沒有做到絕對的薪資公平,總有人因為薪資問題抱怨。
於是HR就找這些人作為突破口瞭解具體情況。當他們發現劉總和下屬之間的矛盾後,趙董隨即下達一項命令:所有人的工資必須透明,每月發工資時公示!
這個公示一出,劉總都沒辦法阻止!
於是到了公示那天,整個生產部都成為了公司輿論聲討的中心。
畢竟大家雖然知道生產部燒錢、工資高,但沒想到會這麼高?而且存在嚴重的派系傾軋現象:生產部中劉總黨羽的薪資隨便幾萬塊一個月。非劉總黨羽的生產人員薪資高低不等。有過萬的,也只有幾千塊的、還有低於當地平均工資的……而其他職能部門的月薪卻只有人家的零頭。
這導致其他部門的員工異常氣憤,但生產部內部雖然也很多人不滿,卻還未有人敢站出來直接聲討劉總。
趙董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他透過調查發現生產部員工對拖欠發工資的事情很生氣,只是礙於劉總領導權威不敢聲張。
於是他又再次扮演‘天使’角色,把劉總及其員工全部叫到一起,讓大家暢所欲言對公司的所有不滿,自己如今身為董事長有責任為大家分憂!
就這樣大家再也控制不住了,紛紛提出拖延工資等合法權益被侵犯的事情!
董事長當場表示明天下班前準時給大家發工資,如果做不到,董事長的位置就不要了。
當時大家都以為新董事長只是講講感人的場面話,並沒抱太大希望,沒想到趙董果真言出必行。
瞬間拉高了他在全體員工心中的聲望!
董事長趙董順勢讓HR推行全新薪資標準,抬高了曾經低收入之人的工資,拉低了高收入的工資。成功收回了劉總手中的許可權,破壞了生產部的團結。
但其實工資總成本還是那麼多甚至還有壓縮的跡象,可誰讓趙董會玩套路呢?就是故意收買被劉總派系欺壓之人,替自己出頭‘收拾’劉總。
至此,劉總在生產部的聲望大不如前,除了有少部分死忠員工跟隨以外,其他人都紛紛倒向董事長。
第四步:續拆解劉總黨羽,逼他出局。
趙董以團建形式做局請劉總及其得力干將吃飯,期間不忘用高官厚祿的方式離間和拉攏他們,劉總見大勢已去,心灰意冷,也早有去別家另起爐灶的想法,最後促成被踢出局的結局。
不過這些留下的人也沒有得到趙董期許中的高薪。為啥?
因為趙董壓根就不想留下燒錢的生產部,他只想以教育和品牌運營為主。
於是他分階段壓縮生產部的人員和開銷,直至讓生產部人員全部解散。
最後,他確實如願把公司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為兒子繼位掃平障礙。
-
12 # 海言海說
我見過最慘烈的職場鬥爭,是來自於前任公司領導,為了提拔我們部門的一個女生,而所作出的一系列讓人充滿後怕的舉動。
這個事情說來有一段時間了,我是11年從學校畢業的,畢業後同年和這個女生一起進了公司的財務部門,第二年這位領導就來了,在這裡就稱呼他為趙總吧。
這趙總是從隔壁子公司調過來的,聽說在子公司是擔任副總,分管生產經營,因為和子公司的總經理經常因為工作上的事爭執,加上自己也不想被別人管著,所以便以著自己背後在集團公司的關係,調到了我們公司,擔任一把手。
他一來,就大大闊斧地把我們年終獎給砍了一大半,導致車間的工人非常不滿,而且一把手按道理就是應該著重管理,去專案部視察有分管安全的副總,去外面回款有負責經營和催收的副總,但是他,不像一般的一把手,特別喜歡往專案上跑。
幾乎一個月有半個月都在專案上,當時呢,我和這個女生也繼承著工程公司的傳統被派往了專案,擔任專案財務,我去了比較偏遠的甘肅,而她去了重慶。
而這個趙總,很少來我這邊,特別喜歡去重慶專案,一來二去,這女生和趙總就熟悉起來了,加上這女生嘴皮子特別會說話,讓趙總很是喜歡。
每一年公司部門內部都會推薦優秀的員工,作為內推骨幹,晉升經理助理,但是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公認的一個條件就是硬體要過硬,比如財務上就需要有中級職稱。
記得是13年的時候,畢業的第二年,我就考下了中級職稱,我們部門也有兩位學長也考下了,我在甘肅的專案上,當時的專案經理就和我說,繼續努力,會和公司領導說我的情況,把我推薦起來的。
可是當我回到公司,全程參與了下來,才發現,所有從專案部上回來的大學生,那些有期待的,有前途的,充分準備了競聘演講的,全都是為了一個人做陪襯,那就是我們部門的這個女生。
當出了結果那天,其他能力強,有證書的人紛紛被以各種理由刷了下來,唯有這個女生,以綜合能力強,符合公司人才的提拔標準為由上來了,更可笑的是,她不僅連中級職稱沒有,初級職稱也在那一年沒過。
這把她推到了風口浪尖,但是好戲還在後面。
大家知道都是回來為一個人做陪襯之後,紛紛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但是也不敢在趙總面前當面表現出來,但是有幾個部門的中層領導,就意見非常大,私底下還寫了聯名信,簽了名字,準備遞送到集團公司去,把趙總給拉下馬。
可是大家都輕視了趙總背後的靠山,聯名信還沒出去,趙總就聽到了風聲,開始使用自己的手段,慢慢架空這些中層領導,讓他們一個個失去手上的權利,便慢慢提拔起他心儀的人,某些中層幹部,為了躲避被趙總陷害,主動找到趙總認錯,趙總也不給機會,直接給了一張出局牌。
這一下,在中層這些管理者面前算是顯示出了自己的強勢,但是公司的書記,卻不吃這一套,在提拔這個女生為經理助理的領導層會議上,所有的領導都礙於趙總,舉了贊成票,唯有書記,剛正不阿,直接反對,甚至頂撞了趙總。
事後我們聽說書記的原話是這樣的:她憑什麼上來,財務部門有那麼多優秀的人,能力出眾,硬體條件有,在專案部吃了那麼多苦,她有什麼,初級有嗎,中級有嗎,提上來,不夠服眾,在這件事上,我不會同意,你們瞎搞。
說完,便甩門就走了。
趙總被氣得嘴巴都歪了,牙咬得緊緊的,在場的領導都不敢吱聲,後來,在專案上的我們聽說後,都紛紛對書記豎起了大拇指,在公司唯一一個正直的領導。
可是這趙總給這女生鋪路的計劃,還在繼續,眼裡怎麼能允許書記這個絆腳石存在,當然還是用他管用的伎倆,架空,書記本身的職能並不涉及公司的生產經營,只負責一些報告的簽署,但趙總從那以後,開什麼重要的會議從來不通知,都是事後讓秘書去找書記補簽字。
書記也心知肚明,後來趙總更是背地裡發動其他領導孤立書記,而且還隔三差五地去集團公司領導面前說書記不作為,這樣次數一多,集團領導對書記也產生了不好的印象。
書記在那一年多的時間裡,是各種沒權沒情的,任何一個人在那種環境下,心都會很難受,書記也不例外,終於忍不住了便向集團公司領導申請調離公司。
集團公司也有所耳聞我們公司的情況,便批准了書記的申請,這不書記就被調到集團公司人事部分管組織人事的工作。
這下趙總總算如願地把提拔這女生路上的所有反對的人,都清理乾淨了,任命檔案也順利下發了,導致的後果呢,是越來越多的優秀的年輕人選擇了辭職。
事情到這裡,可能你就以為到了結局了,還沒,在那之後的三年,這趙總依然保持唯我獨尊的面貌和態度,對誰都是趾高氣昂的,可是三年後,他便被集團公司調去上去。
具體擔任什麼職務,不太清楚,但是去年來,集團公司開始大力清查過往領導的一些賬務問題,而負責清查工作的總負責人就是曾經的書記,他的第一站就是我們公司,清查的重點就是趙總在位時候的一些工作。
在聽說他要來之後,也許是聽到了訊息,這位女生早早地就在年初的時候選擇了離職。
想到這段往事,我現在還歷歷在目,其實關於職場鬥爭,我是不太願意參與的,始終認為做好自己的分內事,多去提升自己,多去考慮如何給公司創造價值,如何地把工作高效率化,才是當時的我們應該考慮的。
暫且不說趙總當時一心為她鋪路的舉動對著女生造成的傷害,就僅僅是他搞了個空前盛大的假儀式把外面專案的大學生全都召回來,只為了陪演,就看得出這樣的領導做任何事,只知道自己,從不站在公司的角度去考慮。
職場鬥爭,有時候又是無法避免的,作為我們自己,能不參與就不參與,職場公平的環境,還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維護的。
做好自己的一份力,才能讓職場環境變得好起來!
-
13 # 華哥夜談
我看到最慘烈的職場鬥爭是:有一個小工廠,因為廠長對被辦公室主任內招進廠的員工不滿,沒有和辦公室主任打招呼,一怒之下把對方開除。辦公室主任知道之後,本來負責安全生產工作的他,把工廠的安全漏洞和之前差點造成重大事故的事件舉報到了當地的安監局。三天後,工廠被查封。老闆上下打通關係未果,最後不得已關閉工廠!
-
14 # 收益於我如浮雲
最慘的職場鬥爭發生在我爸就職的那所縣城小學。
5年前,單位搞職稱評定,評定採用“民主投票”的方式,給了小學四年級一個名額。
大家心知肚明,有資格拿到這個名額的,只有海明、玉梅兩個人。
海明、玉梅是一個村的,又在同一所師範學校畢業,一直保持著閨蜜關係。但是為了職稱,兩個人進入了“兩虎相爭”的狀態。
海明家是開養豬場的,什麼都缺,就是不缺錢。於是他展開了“金錢攻勢”,又是請客,又是送禮,大部分的老師都承諾投他一票。
玉梅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投票前3天的晚上,玉梅打扮得花枝招展,敲響了校長啟山的家門。
啟山已經是59的老人家了,那一晚找回了青春的感覺。3天后,職稱落到了玉梅的頭上。
後來,玉梅因為一件小事得罪了同事龍凌。
龍凌本來是校長啟山的嫡系,但是看到啟山要退休了,最有希望當下任校長的是教導主任婉香,他已經對婉香表了忠心。婉香一向跟啟山不對付,龍凌想給婉香一張投名狀。
作為啟山嫡系,龍凌當然知道他跟玉梅那點破事。於是,龍凌向海明告了密。
海明當然不能吃啞巴虧,於是他找到自己的表弟富江。富江是小教育局的小頭頭。海明就向富江告了啟山一狀。
富江當然不能不管,幾天後帶著檢查組來到表哥的學校。事實很快查清楚了,啟山被免去了校長職務,玉梅被剝奪了職稱,給了海明,婉香坐上了校長寶座,龍凌成了新一任教導主任。
-
15 # 簡道雲
在現實職場上,沒人想陷入複雜的人際網路中,但為了生存,實在是身不由己啊……
有人不解自己跟同事交好,怎會遭到另一群人的針鋒相對?
有人無奈自己只想盡本分工作,為什麼會無故捲入職場戰爭?
面對慘烈的職場鬥爭,我們普通人需要做的只是明哲保身、全身而退。
下面借《突圍》來講一下職場戰爭。
01 常見的職場戰爭在職場上,資源都是有限的,為了達到對資源最有效的利用,公司會執行專業分工,要求各單位合作。
但只要公司有分工,部門間就容易產生利益分歧,甚至會形成對立。
我們可以選擇不主動參與職場戰爭,但也要做好無法完全置身事外的準備。
為了避免自己深陷組織戰爭,我們需要先了解常見的狀況。
⭐第一種:組織間的利益衝突
在職場上,我們可能會遇到某些不願配合業務推進的人,原因對方覺得我們威脅到了他們的利益。
例如劇中,齊本安上任第一天,召開幹部會議,許多舊部高管無故缺席,身為副手的陸建設甚至帶頭裝病,缺席這次的會議。
即使有人好心通知,他依舊錶明自己生病,不肯前往,還說,你們林家鋪子三掌櫃就任,關我什麼事?
因為齊本安的就任,阻斷到陸建設的晉升,因此他不願意配合齊本安的決策,導致組織陷入上下不同調的局面。
⭐第二種:高層主管的利益爭奪
在職場上,我們很常遇見尷尬的事情,例如主管下達指令,不得和某部門成員往來,甚至不得配合,任何有關他們的業務範疇。
因為各部門主管的利益爭奪,與其他部門展現不合作的態度,導致公司陷入內耗的惡性迴圈中,無法有效合作。
職場戰爭是每家公司最不樂見的情況,但只要有利益矛盾,就會出現選邊站的現象,身為理智的職場人,要先判斷目前的組織現況,才不會被動陷入無謂的紛爭。
02 為什麼會產生職場戰爭?《突圍》有一幕就格外令人汗顏:
齊本安剛空降公司首長,當晚過往的好友前來會面,原本他只認為是好友敘敘舊,沒想到好友竟然拿出錢財,打算賄賂拉攏齊本安,好在耿直的齊本安直接拒絕收賄,甚至果斷把他轟出門外。
很多職場人都困惑,我只是想好好工作,怎麼就無端捲入職場戰爭還被迫站隊了呢?
其實職場戰爭無所不在,只要你佔據利益鏈的一環,就難免被捲入其中。
面對這樣的處境,我們要先了解產生職場戰爭的情況,以下分享三個常見原因:
❶ 立場不同形成對立
人只要有觀點,就會產生立場,最後大家習慣找相同立場的人作伴,在職場上就容易形成群體。不同群體間,就容易產生對立。
❷ 群體中的生存需求
在職場中,首要條件是保住自己的飯碗,只要歸順群體,就可以避免無端的紛爭,安穩地工作。
❸ 在群體中尋求歸屬感
每個人都不想在職場中遭到孤立,都渴望可以獲得一個歸屬,有一群同伴的感覺,才會讓人感到安心。
良好的職場站隊,可以促進組織的合作,但把握不好,就容易演變成衝突。
理智的職場人,不會排斥抱團文化,而是理解雙方立場後,引導組織朝向良性的方向前進。
03 個人如何面對職場戰爭?許多職場戰爭都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利益衝突所引起,想要避免自己變成待罪羔羊,或是孤立無援,一定要了解組織中的人際關係。
在組織中,職場人不一定需要選邊站,但一定要看懂大局,掌握關鍵資訊,才能避免自己身陷其中。
面對職場戰爭,職場人又該如何應對呢?
以下分享 3 個實用技巧:
❶ 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公司是一個利益交換的場所,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產生衝突。
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發言權,一定要先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持續為公司創造價值,站穩腳步,才可以獲得更多談判的籌碼。
❷ 創造和分享共同利益
面對職場戰爭,聰明的職場人會先理解雙方的利益,儘可能創造共同期望的結果。
執行任務的過程,會從各方拉一兩位小成員加入,事成後歸功於兩方的貢獻。如此一來,雙方主事者都沾光,有面子,也有臺階下,讓雙方更願意與你合作。
❸ 從小地方慢慢改變職場對立
因為職場戰爭肯定涉及多方人的權益,想要改變,一定要從小地方進行改革,讓對方適應你的風格。
例如有人想請你幫忙,可以暗指「如果想要幫忙,請照流程來,我會幫你的」,多次操作,讓對方無意識地逐漸熟悉你的風格,慢慢引導各方人馬走向正軌。
參與組織戰爭最積極的方式,是看懂整個組織的人際關係,建立彼此共同的利益;透過溝通,發揮個人影響力,讓組織運作往好的方向發展,讓自己成為關鍵少數,而非大家的眼中釘。
04 總結最後,總結一下知識點:在職場中,如何避免陷入組織戰爭呢?
❶ 首先,提升個人的專業技能,增加更多的選擇;
❷ 其次,保持多方溝通,瞭解各方的需求;
❸ 最後,將功勞歸於他人,默默引導組織朝正向發展。
在職場上,我們或許難以完全避免,但理智的職場人,會專注提升個人專業能力,從小方面協助組織慢慢改革,領導企業朝向良性的競爭模式。
-
16 # 鉚仔909
我車間有位師傅,(小學畢業)技術達到,工程師水平,確要被帶壞分子冒。這件事到現在,我都不知道為什麼。背後,發壞的人是,沒有技術,看見領導後,嬉皮笑臉,點頭哈腰,就像解放前的漢奸。
-
17 # 樂天派雪松
那可就多了,抗日戰爭,南京大屠殺,旅順大屠殺,上甘嶺戰役,血戰長津湖……!可惡的日本鬼子!美帝國西方侵略者!提起他們就恨不得上天早點把他們翻到海底下去!永不得禍害人類!
回覆列表
三年時間,三次從大領導到基層領導的集體大換血,這是我經歷過的最慘烈的職場鬥爭。
我的上家公司是個創業公司,也是一個大集團的產業公司。
2017年,第一任總經理任職兩年多,還沒有達到集團下達的扭虧為贏的目標,於是集團重新安排了一位大領導過來,直接擔任董事長,不到半年的時間,新任董事長就更換了生產、質控等大部門的負責領導,也架空了總經理的職權,最後總經理不得不選擇離開,而總經理的心腹也都選擇了辭職。
2019年,董事長被調往其它產業公司,負責公司的總經理從同行其它企業挖過來的,董事長則由集團領導兼任。這位總經理過來後,不到一個月時間從原來公司帶過來20多位新同事,有一半擔任科室主任乃至總監的職位,而之前的基本都被調崗了,明說是調崗其實就是想逼人自己走,例如管研發的被調去管採購,逼的之前研發總監自己離職了。
2020年也就是今年,由於2019年行業不景氣,公司經營業績不好,加上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銷售額更是大打折扣,因此2019年新任的總經理又以業績差被辭退了,第二天,跟他一起過來的20多位職員也一起提了辭職。
哎,可以說,這個公司的管理一直處在混亂中,也讓我看到慘烈的職場鬥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