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胖妞飯飯
-
2 # 吃呱群眾看影視
當然是大灶鍋巴好吃啦,小時候家裡沒少弄這個,嘎巴嘎巴脆,吃幾塊就飽了,越嚼越香,電飯鍋鍋巴出來的鍋巴沒有大灶的那種香味兒,別用電飯煲做鍋巴,就好比如說碳烤羊肉串就比電烤串烤出來要香的多!鍋巴做好後,可以用來做三鮮鍋巴,番茄鍋巴,即是零食也不錯!
-
3 # 百面曹操
相比之下大灶鍋巴要好吃一點。這是有原因的。
相信很多的80後都吃過大灶鍋巴。我也是一名80後。在我們那個年代,電飯鍋煤氣灶並沒有像現在這麼普及。農村做飯幾乎用的全都是大灶。大灶的燃料要麼是柴火,要麼是稻草。在用大灶煮飯的時候要先將鍋中米煮幹湯,之後就撤火了,後面是利用灶膛中的餘溫將米飯燜熟。如果是用柴火煮的,柴火的餘燼會一直加熱著大鍋,使得米飯結上一層鍋巴,這種長時間的餘溫烘烤能激發出鍋巴一種特有的香氣,這種香氣介於糊與不糊之間,恰到好處。如果是用稻草煮的。中途就需要分幾次給灶膛各添一把火,因為稻草的餘燼熄滅較快,溫度難以持久。要想灶膛一直有溫度就要間斷的燒一下。這樣才能將飯煮熟,出鍋巴。
相比大灶的持續烘烤,電飯鍋只是利用程式將煮飯的時間延長或是由於電飯鍋老化,發熱盤溫度過高才形成的鍋巴,這種鍋巴通常又軟又皮,缺乏香氣。與大灶那種經餘溫烘烤形成的又脆又香的鍋巴有著天壤之別。
-
4 # 贊鍋鍋
必須是柴火灶鍋巴,嘎嘣脆滿口香,而且越嚼越甜。
不說兒時,哪怕是現在回家,對於我來說廚房土灶邊還是最溫暖的地方,我們這裡土話叫灶門檻。坐在小板凳上,柴火在灶孔裡“嗶嗶啪啪”的燃著,火苗尖尖跳著舞蹈舔在鍋底,鐵鍋裡面聲音就噼裡啪啦的響起,香氣隨之而起。
最幸福的時刻是兒時守望著母親做菜的時候,在那個偶爾吃肉打牙祭的年紀,和弟弟倆趴在灶臺邊像兩隻貪吃的小花貓,總能時不時的在媽媽刻意的放縱下,伸手偷吃。
最不堪的糗事是在大概八九年前,那年打工回來第一個晚上,土雞火鍋配飯我吃了兩碗,吃完了抵不住鍋巴的誘惑,管不住嘴拿雞湯又泡起了鍋巴,吃了一碗半。撐得不行,睡到半夜胃裡翻江倒海要死要活,最後實在受不了拿手指摳喉嚨催吐,吐完了折騰到後半夜才睡著,把我媽媽嚇得不輕。
如今,因為抽菸喝酒嚼檳榔,胃也傷了牙齒也爛了,再也不敢那麼淋漓盡致的吃鍋巴了,但是,最美不過簡單家常,縱然一盤農家小菜、一塊大灶鍋巴,在我心裡它依然是最美的佳餚……
-
5 # 元哥愛挑戰
看到這個問題又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
我覺得肯定是大灶鍋巴飯好吃,又香又脆。
大灶鍋巴飯還是還是很小時候吃過,已經很多年沒有吃過了,想想都特別香特別脆。
以前在老家,家裡還是瓦房土灶,那種大鍋飯,燒柴火,做飯吃起來特別想,應該不是心理作用吧?
以前,我們小,很喜歡往廚房去添柴火,先用松毛引火,這一說,又要扯到另一件好玩的事,那個時候跟著爺爺區山上耗松毛,滿山頭都是金黃的松毛,幾個小時就可以收回來很多。
言歸正傳,現在我們都是用的煤氣灶、天然氣,電磁爐,做飯就感覺沒有那麼香了。電飯煲做出來的飯,有鍋巴也是那種狠薄,不脆的那種,感覺不到香。
所以,我還是覺得大灶做出來的鍋巴飯香,更好吃。
-
6 # 拾貳時記
說起鍋巴,滿滿的童年回憶,當然是大灶的鍋包好吃,有柴火香氣,電飯煲的鍋巴只是很硬,不香脆。
記得小時候最喜歡鍋巴了,每次盛完飯,都要使勁鏟鍋底,把鍋巴剷出來當零食吃,媽媽每次都會說“別把鍋鏟爛了。”鍋巴還有很多吃法
1,直接吃,又香又脆,滿滿的柴火香味
2,夾上泡菜,倒上炒菜的油湯,要快速吃進嘴裡,不然泡一會兒鍋巴軟了就不好吃了,啊嗚一大口,超級爽
3,將鍋巴風乾,然後把鍋巴切成小塊,用油炸,然後加一下調料。這是媽媽小時候經常吃的,這就是她們兒時的小零食
大灶鍋巴是大多數80,90後的回憶,那時候家裡都比較窮,沒有閒錢買什麼零食,鍋巴是那時候的零食之一。
回覆列表
大灶的鍋巴好吃。
大灶是用柴火燒的,燒出來的飯會有點柴火的鍋香氣,所以既好聞,有好吃。剛好的飯會在大灶上再悶一會,鍋巴會在脆點,吃完一口又想接著吃。很吸引人。
電飯煲的只能有點鍋巴的樣子,只是有點硬,有點韌勁,但是沒有一點大灶中的鍋巴的香氣。
因此,兩者比較還是大灶的鍋巴比較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