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夜路人518
-
2 # 傾城戀蝶
因為那時候香港的包裝好精緻呀,無論從服裝化妝髮型還有造型師都是精益求精,美輪美奐,大陸的服裝化妝和髮型都是奇形怪狀,把本來長得還挺美的演員都化妝得不如本人美了,髮型也很應付了事,就劉亦菲的小龍女化的挺仙。演員演技有的也不如TVB的。楊麗萍的梅超風挺有特色。
-
3 # 電影裡的海闊天空
武俠劇和動作片一直是香港電視劇和電影的特色,主要在於情節緊湊,高潮迭起,可以讓觀眾看得很起勁,很有代入感,而中國產的更多依靠特效,旁邊也太多,自然沒有TVB的片子觀看性強。
金大俠的小說特色在於人物性格的鮮明以及各門各派獨具風格的武功路數。而這一點TVB把握得非常到位,而且非常注重原著的還原度,如呂頌賢版的《笑傲江湖》,幾乎一幕幕都能完全對上。而且從演員的演繹水平以及服裝造型上都相當能體現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讓觀眾看到電視劇就能體會到金庸所塑造的大俠們獨特的風範。
而內地在處理金庸劇時則經常喜歡加上自己對人物的理解和喜好。比如李亞鵬周迅版的《射鵰英雄傳》,你們這個選角和造型是認真的嗎?楊康在原著裡說壞人不假,但是個英俊瀟灑風流倜儻的壞人啊,選周杰這個不那麼符合大眾審美的演員演就算了,造型為啥還那麼土?就連他師傅丘處機外形都可以吊打他啊。還有諸多重要配角如黃藥師、周伯通也是跟原著裡的相去甚多。
除了人物形象表現外,大陸金庸劇在武打動作的展現上也是被同版的TVB劇秒殺的。香港的武術導演全球聞名,大陸版的比不上也是正常,但好歹努力追趕一下吧,不要用特效來湊數,實在看得人一點激情都沒有。
拿《倚天屠龍記》來舉例,這部小說裡最激動人心的場景應該就是張無忌在光明頂上一人單挑六大門派了吧,TVB版吳啟華版本的張無忌一招招那是打得行雲流水,招數犀利地直秒各派高手。大陸的蘇有朋版本,抱歉我楞是沒看到帥氣的打鬥碾壓場面啊,這個張無忌做了一個頂天的造型,然後和少林寺的高手相互頂著轉了三圈,加上一點特效,然後就贏了……我最愛的光明頂情景就這樣結束了,真是情何以堪。
最後一點,就是TVB的金庸劇情節緊湊,很少有拖泥帶水的情況,主要源於其精煉的旁白。很多能以行動或者情景帶過的絕不多說。而大陸的版本話說得實在是有點多,兒女情長說一堆、師傅徒弟說一堆、同門相鬥說一堆,就連門派間比武或者打架還要說一大篇廢話……當然就很影響觀眾的觀看情緒了。
另外,TVB的主題曲和背景音樂也是很好的加分點,特別是渲染緊張感方面,值得大陸的製作者學習。
-
4 # 經典球事匯
作為一名鐵桿金庸武俠迷,我不只看過金庸的全部武俠小說,全部港版的金庸武俠電視劇1集都沒漏過,有的還不只看1遍。這個問題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1.記得我最早接觸到金庸武俠小說應該系在1992年剛上初中一年級的時候。記得那個時候香港拍的金庸電視劇還沒有正式進入到內地電視臺。那個時候在街上有很人擺各種書灘,其中最火熱就是武俠小說書,大部分書灘都是經營小說出租的,租1本小說拿回家看2毛錢1天。1本金庸武俠小說最快2天就可以看完,晚上有過躲在被窩裡看過,就是那種特別持別喜歡的那種感覺。到了1994年左右我們市裡開始安裝有線電視,市裡電視臺為了讓更多的老百姓花錢裝有線電視,有線臺開始就播放香港拍的金庸武俠劇,第一部播的是84版黃日華《射鵰英雄傳》,每天播2集,那傢伙當時在我們市裡可引起不小洪動,上學課後很多同學都在談論劇情並模仿電視裡武功動作。大人小孩都喜歡看,一陣風一樣,儘管當時裝有線電視價格很貴但還是家家搶著去申請安裝。後面播的《東邪西毒》、《神鵰俠侶》、《天龍八部》等等每部電視劇播時真可以說是萬人空巷看,熱度不輸於更早時期電視臺播的神劇《霍元甲》。國內很多老百姓瞭解熟悉香港明星就是從香港武俠電視劇開始的。
2.香港早期拍的金庸武俠劇很受歡迎追捧,除了當時的這類武俠的電視劇集比較少的原因外,最主要還是劇情好、演員演的好、拍攝的效果好,雖然有的劇中人物不多,但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很鮮明,演得很逼真,每個故事情節,人物舉止投足,武功招式動作都能深深地打動吸引觀眾。這些武俠電視劇即使現在有哪個衛視臺重播同樣會有很高的收視率。經典作品從來都不會過時。
3.國內後來翻拍的金庸武俠劇,記得最早是張紀中導演拍的是李亞鵬許晴版《笑傲江湖》,後來還有李亞鵬周迅版《射鵰英雄傳》,我當時也看過幾集,後面就再也沒勇氣繼續看下去了,怕自己記憶中一些美好的故事人物情結被推毀了。大陸版的金庸武俠劇最成功當屬胡軍版的《天龍八部》,從演員演技表現到拍攝效果場景都與1997年港版黃日華版《天龍八部》不相上下,也是大陸版唯一金庸武俠精品之作。再後面翻拍與黃曉明劉亦菲版神鵰俠侶,竇智孔黃聖依版碧血劍,黃曉明版鹿鼎記,鄧超安以軒版倚天屠龍記,蔡宜達張嘉倪版俠客行。效果就更差了,只能糊弄一下沒看過以前版本的年青小孩子看看。除了是演員演技與小說中人物特點相差甚遠外,導演拍攝武打使用的特技太多,都是電腦製作出來的動畫片一樣,與之前報本差得真是很遠。就像中國足球與世界足球水平的差距一樣,不是一個等級。
-
5 # 漫漫feel
“港味大全”很樂意回答和個提問。
TVB版金庸劇集評分是肯定比大陸版要高的,對比起來大陸版沒有比港版優勢的地方,一下闡述個人見解。
香港號稱“東方好萊塢”並非浪得虛名,早從民國時期已吸收了影畫戲的文化,從而產生了影視行業,在紮實在根基下,加以導演的思維拍攝出不少屬於香港地區自己的電影,猶記得史上第一部港片在1909年拍攝的短片《偷燒鴨》。在影視史上已領先內地一大步;
其次,港人在電影業上是真正的“付出”,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香港興起了影視新浪潮,值得稱讚的是無論在劇本構思,導演的拍攝方式,演員的真功夫出演,都涵蓋了香港影視的獨特見解,所以在當時期拍攝的金庸劇集,如梁朝偉版《倚天屠龍記》,黃日華版《射鵰英雄傳》,劉德華版《神鵰俠侶》,拍攝出來的效果令人感覺與原著劇情相差無幾,除了道具的缺乏和後期製作上的簡陋,對於當時的影視業已經做到盡善盡美了;而大陸版本在編劇導演根基上不紮實,沒有太多個人獨特見解,令人看上去就是“抄襲”,而演員的演技也無法與香港演員相提並論,加上特效的使用炫目而誇張,整體感覺與原著相差甚遠;但是香港可以每隔一個時間段重複再拍攝,而不會比前作差,如吳啟華版《倚天屠龍記》,古天樂版《神鵰俠侶》,甚至有影視迷覺得比前作更優勝經典。
在此,內地電視劇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太多,不過早期的內地電視劇還是有不錯的作品,就是舊版四大名著,這個是最值得內地人稱讚的佳作,希望內地影視業加油!
-
6 # 張森同學的娛樂
不請自來了,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首先,我反對一切拿港版情懷說事的觀點。
看了一圈答案,有不少人把原因之一歸結為港版有情懷加成,先入為主。情懷加持這事不能說沒有,但不是決定性因素。大陸版的問題不在於情懷,也不是和港版各有優劣,而是全放位的碾壓。
1:尊重原著不是照搬文字,而是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改編後的整體感。我舉個例子,梅超風出場時的描寫:只見那女子繞著男子緩緩行走,骨節中發出微微響聲,她腳步逐漸加快,骨節的響聲也越來響,越來越密,猶如幾面羯鼓同時擊奏一般。江南六怪聽著暗暗心驚:“她內功竟已練到如此地步,無怪大哥要這般鄭重。”只見她雙掌不住的忽伸忽縮,每一伸縮,手臂關節中都是喀喇聲響,長髮隨著身形轉動,在腦後拖得筆直,尤其詭異可怖。
來看看兩版梅超風的對比
原文寫那麼多字,就是為了突出梅超風的“陰森恐怖”。港版明顯抓住了核心:“恐怖”,怎麼恐怖怎麼拍。
再來看看大陸版的,忠於原著。找了舞蹈演員來拍,還原了骨頭關節細節。但只抓住了形,沒有神。看的我不僅沒有恐怖的感覺,反而倒是想笑。
2:畫面調色調色典雅,有古代的感覺,服裝合理。不會搶戲,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這種呢?一眼看過去,衣服很鮮豔,花草清新。唯獨不會去看她的表演情緒,衣服比人更搶鏡。再看這調色,現在古裝劇的通病,沒有調色。說這是古代我是不相信的,更像是在玩cosplay。
三:臺詞和唸白
大陸的基本是大白話,虛詞口水詞太多,唸白太慢,沒有底氣。近幾年的武俠不光有這些毛病,各種窮傻呆萌的唸白也進入武俠裡,聽著就不像會武功的。香港的普遍是半白話,沒有口水詞,語速快,底氣足,光聽說話就知道他內功深厚。
什麼是口水詞,我舉個例子。港版的臺詞是“今天叫各位前來,是共商對付喬峰之法”,到大陸就是這樣的“今天啊,我叫大家來呢,是一起商量對付這喬峰的辦法“。高下立判。
四:編劇的差距
港版的《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倚天》,故事完整有緊湊,你順著看下去,可以看的明白。不用思考哪裡跳戲了,也沒有哪裡違和的地方。發觀大陸版的連故事結構都是不通的,如果以前沒看過,根本就不知道說的是什麼,人物的表演,鏡頭的運用,外景的設定,臺詞的水平,都很違和。
五:演員的差距
現在的武俠劇已經不叫武俠劇了,應該叫古裝偶像劇。找幾個小鮮肉,找幾個流量明星。毫無演技可言,也算不上是演員。這種情況下老版的武俠劇自然會受到追捧,畢竟至少他們都是真正的演員。
回覆列表
先入為主。最先聽到的話或最早看到的事情往往在頭腦中佔有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不同的,就不容易接受。TVB版金庸武俠劇是較早接觸到的版本,早已在人們的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因太過經典,不管再怎麼翻拍,都是無法超越的。
大陸翻拍的金庸劇版本,包括其他的現代武俠劇,在演員(小鮮肉)、服裝、髮型、武打等方面都不接地氣,沒有年代感。武打運用太多特效,場面很壯觀、花哨,但讓人感覺很不真實。伴隨那個年代的金庸劇成長起來的,再看現代的武俠劇真覺得沒意思,不怎麼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