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666666999999000888
-
2 # 需求研究院
都說了感覺,主要是看和什麼比,火箭的速度比起光速差的遠了,但跟人比,那就是神速了,科技進步是需要時間的,等有一天當人類能在太空旅行的話將以光速作為參考系。
-
3 # 梁瑞林
每秒7.9公里的速度叫作第一宇宙速度,按照這個速度飛行的物體,可以在近地軌道,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你如果知道萬有引力定律,則可以證明,這時物體在圓周軌道上飛行的離心力剛好等於地球對它的吸引力。
如果不熟悉萬有引力定律,也沒關係,我這樣告訴你,當你往水平方向擲出一個物體時,它會沿著一條曲線,飛行一段距離後,落到地面上;擲出時的速度越大,這條曲線的弧度越大,落地距離越遠。如果你擲出時的速度足夠大,大到這條曲線的弧度與地球表面的彎曲度相同時,這個物體是不是就落不下來了?這個速度就是每秒7.9公里,它是發射人造地球衛星必須達到的最低速度,稱為第一宇宙速度。
超過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提問者所說的突破“不怎麼快”的每秒7.9公里速度後,而沒有達到每秒11.2公里之前,物體繞地球飛行的軌跡由圓形變為橢圓形,速度越大,橢圓形軌道越扁。地球處於橢圓形軌道兩個中心點中的一箇中心點上。當沿橢圓軌道飛行的物體靠近地球這個中心點時,地球對它吸引力最大,它飛行速度也最快,軌道離心力也最大、並與地球引力平衡;而當它靠近橢圓形軌道的另外一個空無一物的中心點時,地球對它的吸引力最小,飛行速度也最小,軌道離心力仍然與地球引力平衡。如果將物體的質心與地球的質心連線,則物體沿橢圓軌道飛行期間,單位時間內,這條線會掃過相同面積的扇面。物體在軌道任意一點的軌道離心力都與它在該點所受的地球引力相平衡。
速度達到每秒11.2公里的第二宇宙速度後,物體就脫離了地球,成為了沿圓形軌道圍繞太陽旋轉的人造行星;如果繼續加大速度,它將繞著太陽重複上面所說的,類似於到達第二宇宙速度之前繞地球旋轉的那樣,經歷由圓形軌道變化到橢圓軌道的變化過程。
直到速度超過第三宇宙速度每秒16.7公里後,物體才會脫離太陽的引力,飛往更深層次的太空。
關於火箭突破每秒“不太快”速度的訊息,敬請期待,預計2020年7月中國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會把中國火星探測器送人太空,9個多月後的2021年到達火星環繞軌道,然後著陸火星表面,開展探測作業。它突破的速度,可就不是提問者看不上眼的那個每秒7.9公里了,而是突破每秒11.2公里了!
-
4 # 月亮好慢
火箭的速度每秒7.9km,可以說非常快了。然而對於星際旅行來說,感覺上始終有點慢。其實不是速度不夠快,只是路程太遙遠了,因為一直在繞彎路。就像從山下到山頂,明明只有幾百米,卻一直繞著環山公路不斷地攀爬,所以到達山頂的時間就變慢了。
火箭離開地球,同樣如此,是繞著赤道一圈又一圈、又一圈的慢慢的遠離地球的,所以對於前往月球和火星來說就極其的漫長了。換句話說,火箭的能力太弱了,不得不跟隨大氣的腳步前進,否則就會被大氣輕鬆撕成碎片。
如果按照古中國的文化來設計飛行器,那一定是天圓地方的形狀,才能任意遨遊於太空裡。不但在速度上會超過火箭,在變向上更是輕鬆自如,前後左右上下,御六氣之辯。
回覆列表
需要參照物來衡量火箭的速度,是地球、或者月亮再或者是火星,每秒的飛行數度都是不一樣的。以地球為參照物開始感覺挺快,形成規律性了,漸漸的人的慾望提高了,就還想更快,我可以絕對的說火箭設計會越來越快。但真敢不上飛碟快,我有飛碟的初步設計理論在我心中運作了很久了,國家需要我可以親自參加研究發展運用飛碟專案,不出6年飛碟平穩到達月球甚至火星,還可能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