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上九型研究院院長
-
2 # 歪果仁世界觀
家長教育孩子,大部分都是講道理的。但是孩子有時候任性,講道理講不通。不能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如果講道理講不通,就放任不管了?那就只能透過懲罰式教育讓他認識的錯誤,並且以後不能在犯同樣的錯誤。當然打孩子要注意分寸,不能太輕,太輕他不會在意。也不能太重,打壞孩子。尺度一定要掌握好。如果講道理講不通,放任不管,才是對孩子不負責任。
-
3 # 肖亞043
我講一個自己的小故事。我的女兒一直都是聽話懂事,有問題就問然後我們夫妻兩個都是和她講道理。有一天,我居然用衣服杆一杆子打下去,打到斷。看到這個問題後,我一直在很努力的回憶前因後果。一年級的時候,一次讀拼音過關卷,她讀哭起來了,她說老師沒交過讀不來,我呢,堅持說老師既然讓過關,肯定教了。我說她說謊,不會就說不會,可是用謊言來掩蓋就不行。她一個勁哭,不說話,我居然拿起來就敲了。後來,老師群裡發來,這個圈出來,不用過關。現在女兒11歲了,我們兩個都記得那一棒子。
我不後悔,這是我的成長。也是她的成長。但是,之後,我就再也沒有動武了,因為講道理長大的孩子,ta是很懂道理的
-
4 # 老龐的趣味生活
不應該,也不會。教育孩子應當以理服人,以說服教育為主,而不是動輒打罵。動用武力去教育,不但不會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教育孩子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使用武力。
-
5 # 沙莫駱駝日常記錄
哈嘍,我是沙莫駱駝,一個用講道理教育的孩子,當他有一天惹你生氣 ,你是不是會動武?我覺得我是會的。
1,講道理跟動手教育都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雖然現在的教育不提倡動武,但是有些時候動武比講道理管用,所以這裡就要分什麼類形的孩子,有些孩子講道理是聽不進去的。原則上,能不動武就不要動武,實在不行還是會動武的。
2,孩子他犯了嚴重的錯誤,有些孩子會知道錯誤,但有些孩子他會認為無所畏的,根本不當一回事。道理講過了就當沒事一樣,下次照犯。假如是動武了,最起碼他會感受到肌膚的疼痛,知道這樣做會捱打。
3,家長儘量刻制自己的情續,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知道用什麼方法去解決。這一點是非常關健的,如果家長控制不好情續,動武的機率是很大的。所以,我們作為家長,也要不斷的學習怎麼樣跟孩子溝通,用什麼樣的方法教育孩子他會更能接受你的批評或者意見。
綜合以上,我覺得小時候孩子儘量給點苦頭吃,這樣才能成長。所以,教育孩子中,儘量講道理,能不動武就不要動,動武了也要跟孩子講明白為什麼會動武。
回覆列表
有人曾說,把牌氣發出來是本能,把牌氣壓下去是本事。平時可以展示一下本能,關鍵時候要顯示本事。控制不住自己,就控制不住別人。特別是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最好展示自己的本事,而不把本能表現出來。一個人只有在心平氣和的時候,才能靜下來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1.控制能力相對比較差的性格有果斷型和動力型,這三種性格的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2.在將要發怒的時候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
當脾氣暴躁的家長想對孩子發火時,應該試著剋制一下:從1數到10,或是深呼吸幾次,抑或是走開一會兒。但如果這些方法仍無濟於事,最終你還是失控地對孩子發了脾氣,記住事後要真心地向孩子道歉,告訴他:“我也是人,也會犯錯。”最少做到能承認並改正錯誤。
3.允許孩子分辯
中國很多父母不允許孩子頂嘴,認為孩子對自己的話只能聽著並且認可。表面上看,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接受正確的道理,潛意識裡則不是。其實,頂嘴的孩子雖然看起來是在父母的怒火上火上澆油,之後雙方把問題惡化,矛盾升級。但他們把問題公開擺出來了,在一番唇槍舌劍的“暴風雨”後,雙方都歸於平靜,孩子的內
心不會留下心理“殘留物”。而不頂嘴的孩子呢?他們會因屈服於父母的專制權威而不敢辯解、不敢頂嘴,個性受到壓抑,會感到委屈萬分,甚至仇視父母。這種委屈和憤怒的情緒如果不透過頂嘴這個宣洩口爆發出來,壓在內心,就會造成孩子內心的焦慮、緊張煩悶、痛苦,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4.孩子犯了錯誤不能打
現在,孩子已不再信服權威式的親子關係。遺憾的是,有些家長仍然深信自己必須是有權威的,相信“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而沒想到這種觀念卻導致孩子抗拒心增強,溝通難度升高,自尊心低落。
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很多脾氣暴躁的家長,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打罵。打是短期內最有效果的教育方式。但長此以往,只會造成孩子種種不良的心態和心理偏差,絕不能獲得有效教育孩子的效果。
其實,此時家長應該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嘗試著走入孩子的內耐心地詢問孩子如此行為的真正原因。當你把心思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上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同時你也會釋放掉自身的很多負面的情緒。
5.在孩子面前適當示弱
有些家長常常抱怨孩子對自己漠不關心,缺少責任感。他們不知道,孩子的責任感是要從小培養的。如果你總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一副風雨無懼的樣子,孩子就會認為家長是不需要他們關心、照顧的。因此,父母不妨偶爾扮一次弱,向孩子求助。你會驚奇地發現,孩子竟因此變成了懂事的“小大人”,而你也可以從孩子的幫助中收穫很多。
6.主動承認錯誤,真誠道歉
你是否曾經粗心地把孩子的作文草稿當廢紙扔掉了,孩子急得要哭,你卻不肯道歉,還強詞奪理:“誰讓你瞎扔的,我怎麼知道有用還是沒用?要怪只能怪你自己沒保管好!”其實,你心裡明明知道是自己的錯。
跟孩子認個錯不掉價兒,也不會損害你的形象。你的誠懇肯定會換來孩子的諒解。相反,如果你硬撐著自己的虛榮,早晚會威信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