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幾位朋友,名牌大學博士畢業,回到某個二本院校當老師,博士畢業十年左右了,科研成果還算不錯,仍然評不上副教授,雖然其很多本科,碩士學歷的的同事都評上副教授乃至教授了,他們仍然評不上。您猜猜是什麼原因呢?
4
回覆列表
  • 1 # 二孩職場媽媽的感悟

    你這個表述有些問題,只能說是讀了博士,沒有擅長讀博士這一說,也許你要表達的是博士期間科研產出比較多吧。針對你這個問題,我說說我的看法,主要有2種情況。

    一種是博士期間產出比較多,有博士本人努力的結果,但是與他所在的團隊以及選取的科研方向走很大關係。好的團隊和平臺能給他更好的資源,踩在團隊前人的研究基礎上,他就能取得更好的成果。但是工作以後卻不是如此,新的工作單位平臺不同,研究方向大機率與從前不同,大機率難出好的成果,評不上職稱就很正常。

    還有一種是雖然博士能力很強,科研也有進展,除非你是一騎絕塵的優秀,沒人壓的住你,否則即使你只是比別人強一點,在評職稱這個人為干預很嚴重的事件上,你平時不會做人,人緣如果不好,或者沒有得到領導賞識,那麼評不過也是大機率事件。

  • 2 # 暖心的vanilla

    一般而言,博士畢業回到二本院校當老師,博士畢業兩年就可以參加副教授職稱評定,副教授五年後就可以參加教授職稱評定。

    每個省市區的職稱評定都有相應的標準和流程,一般而言,對照標準,準備材料,通常情況下會評上的。如果評不上,可能的原因大致如下:

    1、單位名額有限。

    現在事業單位的職稱一般都和工資掛鉤,但很多時候單位的職稱是有名額的,前面的不退休,後面的人就上不去。所以即使博士畢業已經達到了職稱評定要求,那也只能等著。

    2、自己沒有達到職稱評定的規定標準。

    如前所述,職稱評定是有一套標準的,一定要嚴格對照各項標準,一般教授評定,要發表什麼級別的論文多少篇,什麼級別的專案負責人,研究經費多少萬,出版專著多少本等等,這些指標都是硬性規定。每個人只有嚴格多找標準要求,才會有職稱評定的入場券。即使是博士畢業,申請了很多專案,但沒有達到這些硬性規定,那很多時候也是望洋興嘆。所以,看題對答很重要。

    3、單位內部PK沒有透過。

    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職稱名額有限,而評的人有很多,大家都達到規定的標準了,但名額給誰呢?這種情況下,一般會在單位內部進行一次PK。通常由單位學術委員會組織召開確定職稱評定推薦名單。打分的人一般是學術委員會的成員。每位評職稱的老師會按照要求遞交一套職稱評定的材料,有的單位還會舉行單人答辯,每位需要評職稱的準備一份PPT,在學術委員會委員前做一次彙報。有的單位也不會讓人去答辯,而是直接幾個委員在一桌上,討論打分。

    相對公平一點,就是各學術委員直接看材料打分,由職稱管理辦公室公開唱分,從高到低的分數推薦名額。

    但有的單位沒有這類明確的制度,很容易暗箱操作,或者是由大領導發話,說今年的名額給某某人,那麼學術委員會的其他成員會互相應和。所以,這種情況下,即使你排隊很多年,也有可能輪不到你。所以在這類情況下,除了你自身很優秀的前提下,你還需要做學術委員會成員的工作,要有人在會上提名你,這樣你才有可能被推薦。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評職稱也是如此!

    很多事情也不是說你評不上,你就不優秀。看看我們的屠呦呦,“三無人員”,拼的就是實力,也照樣獲得了諾貝爾獎!

    大部分博士還是有一顆追求科研事業的初心,職稱評上了,確實會多一些收入,多一個頭銜,即使因為人為因素評不上,也不要氣餒,生活中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對很對不公平的事情,看淡一些,看開一些。

    人生是一項長跑,靜待花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3 # 浮雲騎士V8

    如同純度很高的黃金,放在純度很低的礦石中,比塊頭比不過,比姿態也比不過。如果以職稱衡量人才,偉大的康德恐怕沒有機會出人頭地

  • 4 # 龍門木魚

    職稱評審在各個單位都是受到大家重點關注的事情。職稱評審一般涉及到多個方面的條件,包括年齡,工齡,工作經驗,學歷,外語成績,研究成果等,成果裡邊又包括獲得獎勵,文章,專著,專利等多個方面。學歷或者博士學位並不是唯一的條件。

    擅長讀博士,但是不擅長評職稱原因可能有以下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單位評職稱一般論資排輩。可能會優先考慮一些已經在單位工作了較長時間的通知,而年輕人一般會有,往後再安排,即使你獲得了博士學位,也已經工作10年了,但是單位還有很大一部分,同時是限於你工作的,而且也沒有評上職稱,所以你還得再等待。當然這並不是你自己的原因,所以不必太在意,這種情況,也是你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的。

    第二,雖然有一些成果,但是與同時評職稱的其他人相比,成果還是少了些。雖然在學校讀博士期間獲得了很多成果,但是相對而言,在單位工作期間,雖然有一定的成果,但是與評職稱的時候,其他同事相比,成果還是偏少。因此還需要在工作當中更加努力,同時注重成果的總結和有形化。也有可能是平時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去總結各類成果,這就需要自己在工作時間安排上進一步最佳化,保證在工作中獲得成果,及時有形化。當然這也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相信經過三五年的積累,等成果比較多的時候,評上職稱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第三,與單位領導溝通不暢。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可能與領導之間溝通不暢,出現了一些問題,導致在評職稱的時候缺少領導支援,會吃虧。建議有機會可以跟領導同事多溝通,消除誤會,找出影響自己職稱評審的背後原因。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為爭取職稱評審多做努力。

    其實職稱評審當中不公平的事也是時常發生的,不足為奇。總的來說博士學位是你的一個很大優勢,但這個並不是唯一的條件,因此要針對單位未評職稱各方面的條件,要求,努力補齊自己的短板,多方面努力為職稱評審做好準備,不要灰心,下次再戰。

  • 5 # 不一樣的人ww

    什麼叫擅長評職稱?如果博士畢業了,參加評職稱,不懂規則,不按單位要求去努力,那不但博士不知道是怎麼上的,甚至會懷疑是怎麼長大的?

  • 6 # 事業有橙—何望

    什麼叫擅長評職稱?這個話不準確。

    目前各個高校評職稱,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職稱數,另外一個方面是你的科研成果。

    很多博士畢業了,但是並不等於科研能力很強。這裡面有幾個方面原因:

    1、研究方向的問題。博士期間寫的論文研究方向基本上都是導師定的。導師的指導以及團隊的協作起了很大作用。到工作崗位有可能你的研究方向就變了,而有些博士就始終都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2、科研興趣的問題。做科研就是坐冷板凳,要有很強烈的興趣,也就是內驅力。但是很多博士對科研並沒有什麼興趣,這也是畢業以後成果不多的主要原因。

    3、時間的問題。有些博士畢業以後儘管想做科研,但是承擔了很繁重的教學任務。時間很有限,很難有大段的時間從事科研,所以也很難出成果。

  • 7 # 酷酷的彬彬

    博士學位的攻讀,主要是在導師設計的框架下和創造的環境中進行,你只要一門心思的扎到研究中並發表好高質量論文就行了,外圍的東西導師早就弄好了,有問題直接找導師就行。然而到你博士畢業,情況完全不同了,專案申請,實驗條件建立,人際關係維持,都是自己的事了,特別在職稱評定中,現在的評審越來越趨向考察全方位綜合的能力,你要有自己的專案,高質量論文,專著,專利,標準,省部級以上的獎項,在實際裡這些成果的獲得,不是你會寫論文會做專案就能拿到的,他更要求你的綜合能力,再加上一些名牌博士自恃清高,喜歡單打獨鬥,不願做些人際關係上的經營,這些都是一些名牌博士在評職稱上面失利的原因!

  • 8 # 逸飛2008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搞明白什麼叫擅長讀博士?感覺你要表達的是擅長考博士。這兩者之間是有明顯區別的。考博士只需要把考試內容背會就可以了,但要做一個優秀的博士最關鍵的衡量指標就是你科研做得好不好?很多會考試的人卻並不會做科研,因為他們沒有獨立思考研究問題的能力。在高校的職稱評審過程中,最看重的還是你的科研實力,只要你文章發的比別人好,專案檔次比別人高,哪怕你只是一個普通學校畢業的也照樣可以比那些985畢業的早評上職稱。職稱評審有沒有黑幕?這個肯定不能說完全沒有,但所謂有黑幕的情況也只能是你跟別人的研究成果相差不大,誰都有機會上的情況,這時候誰會公關誰也許就上去了。但如果你的成果高出別人一大截,那些評審人誰會昧著良心打壓你呢?又不是跟你有深仇大恨?所以,在高校評不上職稱不要動不動就抱怨制度不公,抱怨別人有關係,其實最主要的問題是這些人自己本身的實力不夠,當你足夠出色的時候,別說在本校評職稱了,就是外面那些更好的學校都會想辦法挖你過去。建議沒有在高校工作過的人不要憑藉自己的想象來回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奇葩說》的辯手們集體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