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魂舞大漠

    米格1.44可視為紅色帝國的絕唱,最後的靚麗一抹,其中許多前沿設計,至今被廣為傳唱,比如隱身能力,在當時做到了最好。

    個人簡單總結了一下,精心獨到大概有六、七處,機體複合材料的大量使用,有效降低了紅外特徵;進氣道設計S形,機身正面避免了巨大的紅外輻射源;表面包括座艙蓋均進行了隱身處理,雷達波大為減少;雙垂尾外傾式設計;半埋式武器掛架設計;連線過渡採用了鋸齒設計,避免反射;被指離子隱身等等,當時指為最強五代機,開了許多隱身設計的先河。

    假如在技術上都能得以實現,可以說它大體也是成功的。然而不得不說,它就是個隱身的半吊子產品,這才是俄羅斯另起爐灶的關鍵原因。比如等離子的傳說也多年,至今不能實現;戰機本身設計距離五代差距過大,比如尾部巨大的發動機噴口,構成巨大的輻射源,就是發動機本身,遭遇極大困難。

    理想與現實之間,落差太大,關鍵技術實現不了,想像再好也無濟於事,一些技術在今天還不能完成突破,把它說成五代機,實在太過份,要說它是五代機的雛形,還勉強說得過去。

    它見證了米高揚公司的餘輝,達到的一種技術峰巔,以致於在世間傳說多年,正是世人對其過去的最高褒獎和敬禮。戰後米格一代代, 從米格-15,米格-21,到米格-29,哪一形不是國際上的王者?因此它能發展出米格1.44,並不使人感到奇怪。

  • 2 # ms11

    這個不敢說。主要怕被噴,一說印度俄羅斯武器落後,印粉俄粉就來噴你,還會說你不愛國。在中國一個華人為什麼要愛印度?反正我腦子是不夠使,反應不過來。

  • 3 # 孔乙己亂彈

    說起這架米格-1.44戰鬥機算得上是一個生不逢時的“苦命孩子”!Mikoyan.MiG-1.44/設計代號1.42、工程代號:1.44。

    是前蘇聯“米高楊”設計局為與美國競爭先進技術四代機而研發的一型戰鬥機。

    1983年設計、1989年第一架組裝完成、2000年2月首飛成功。

    只完成了一架原形驗證機後、隨著前蘇聯的解體、“米高楊”設計局也被合併到俄羅斯新的飛機設計生產製造聯合體,米格-1.44的“路在何方”?該型號飛機氣動外形設計複雜、可操控活動面多達18處、採用部分隱身技術、常規三角翼+雙垂尾+鴨翼佈局+S可調節進氣道,大量使用複合材料和吸波塗層。米格-1.44從技術引數算得上標準的四代機、按俄羅斯人劃代定位是五代機。

    只可惜米格-1.44只有唯一的一架“寶貝”原形機、還能不能繼續飛起來?俄羅斯人也不知道。該型號飛機最大重量:35噸、最大速度:2.6馬赫、最大升限:2萬米、最大航程:4500km、配置2臺AL-41F渦扇發動機(向量發動機噴口技術)。

    米格-1.44戰鬥機米高楊設計局最後的輝煌。

  • 4 # 知識就是力量啊

    首先說明一下,米格1.44是原蘇聯體系的五代機!

    不是美國規則定下的所謂:超音速巡航,超視距攻擊,超級隱身,超級資訊感知能力指標定義下的“四代機”(注:美國戰鬥機劃代最高4代)。

    其實在研製針對性上f22跟米格1.44差不多是一代。但是問題是:美蘇戰鬥機體系追求的目標大相徑庭,有針對性,沒有什麼相似性。單純拿隱身一個指標去衡量戰鬥機劃代有點偏頗!

    說到隱身米格1.44據稱當時要應用“天頂星科技”:等離子隱身。。。。額,我們知道至今沒有實現。

    但是瑕不掩瑜,米格1.44如果不是因為蘇聯倒閉,那麼今天會是一款取代米格29的先進戰鬥機,它雖然不一定比f22強大,但是空戰格鬥絕對可以把美國的F14,F15,F16系列打的哇哇叫

    但是呢蘇聯的電子系統你懂的。。。未必

  • 5 # 鶇飛天

    米格1.44其實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對隱身戰機技術探索的一個驗證機。自始至終只有一架驗證機,由於前蘇聯對隱身技術的積累不如美國,米格1.44的設計並沒有遵循隱身戰機設計的一些基本原則,其中平行輪廓線的設計理念米高揚設計人員並沒有掌握。

    米格1.44的RCS高達2~5平方米,根本沒有辦法與F22的0.001級別的RCS相提並論

    另外,米格1.44的整體氣動佈局設計有很多瑕疵。如鴨翼採用齒鋸前緣設計,顯然是一種非常落後的設計,兩臺發動機離尾椎太近導致左右偏轉角度受到限制。

    另外,儘管其可動氣動面多達18個,但是飛行控制系統卻非常簡單,這導致其飛行控制難度非常大,另外,AL41發動機還遠未到到成熟可用的階段。

    米格1.44遠未達到4S標準中的任何一個,包括由於飛控系統過於簡單,其機動效能也不如F22

    因此,相較於同時代的美國F-22,米格1.44差距非常大,至少原型機是這樣的。如果後續不能得到大幅度的改進,要成為抗衡F-22的第五代戰機是不可能的。可是,偏偏蘇聯解體,米高揚設計局缺少資金繼續米格1.44的改進與發展。直到普京上臺後才得到一筆經費,可惜杯水車薪。

    就是蘇聯不解體,前蘇聯由於隱身技術積累不足,主要走等離子隱身技術路線,短時間也無法讓其達到理想狀態

    最後,由於資金缺乏和短期內不符合軍方需求,與S-47一樣,米格1.44都被俄羅斯軍方否定而停止發展。

    至於說米格1.44是否是五代機,因為沒有服役,僅僅是驗證機,不好說它是五代機,只能說是具備部分五代技術的驗證機吧。

  • 6 # 西河59

    五代戰機的生產,在全球軍工來說是難如蹬天。目前裝備成軍的只有中美!俄國和日本只能算樣機,S57的亮相也評價不一,米格—1.44和日本的心神是不是五代戰機,誰也沒辦法確認,哦,還有那個自認為能打敗J20的印度光輝戰機,世人也只能給他個哈哈了。

  • 7 # 軍武新天地

    嚴格來說它不屬於五代機,現代五代戰機的4S標準是超音速巡航,超視距攻擊,優異的隱身效能,優異的戰場狀況感知能力以及資訊融合能力。

    米格-1.44戰鬥機採用前蘇聯留裡卡-土星公司在AL-31F和AL-37發動機基礎上研製的AL-41F發動機。該發動機可以保證米格-1.44戰鬥機做不加力長時間超音速巡航飛行,發動機推重比高達11,加力推力175千牛,燃燒室出口溫度達到了1910K,而且發控融合了推力向量控制系統,採用俯仰偏轉幅度-15°-15°、航向偏轉範圍-8°-8°的三維軸對稱向量推力噴管。其高空巡航速度達2.6馬赫(2500公里/時),超音速航程達2000公里,亞音速航程超過4000公里。

    米格-1.44迎頭RCS(雷達散射截面)大致在2m2-5m2左右(F/A-22迎頭RCS是0.001m2數量級),而F35都能達到0.5m²,可以看出比F35都差上不少,而美國的F15改進版的沉默鷹的雷達散射截面都能達到2-5m²甚至更優秀,可見原本不是以隱身戰機設計的戰鬥機改進後都比它強足以說明它的問題了。

    而航電一向不是蘇聯或俄羅斯所擅長的,更不可能超過F22,所以網上傳聞“米格1.44力壓F22”根本不可能,如果真的能壓過 F22俄羅斯肯定會像對待圖160那樣對待米格1.44但是事實並沒有,後來的蘇57都要強於米格1.44,米格1.44和歐洲的颱風,陣風的情況很相似,研發時都吹大牛說超過F22云云,但是出生既落後,高不成低不就,價格昂貴。

    說米格1.44和蘇47這兩個同樣命運的戰鬥機是五代機也是蘇聯的一廂情願罷了。

  • 8 # 水井土城

    隱身技術多種多樣,美國F-22僅是其中一種,蘇聯還有更加腦洞大開的設計。

    嚴格來說,米格1.44只能算蘇聯多用途前線戰鬥機(MFI)裡的其中一種技術驗證機,“米格1.44”只是其工程代號而已。

    原蘇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了應對美國的先進戰術戰機計劃(ATF,正式服役後即F-22),針鋒相對的提出了MFI計劃。MFI計劃裡有兩款驗證機,一個就是現在的米格1.44,另一個是著名的前掠翼戰鬥機蘇-47“金雕”。

    另一種技術驗證機蘇-47

    米格1.44是按照蘇軍實際作戰體系和需求開發而來,並不盲目對標美軍的第五代戰機。蘇聯空軍的主要作用是為陸軍提供防空、對地支援等服務,保障蘇軍地面部隊能夠順利實施裝甲突擊,因此米格1.44戰機執行的任務和美軍F-22截然不同,所以在效能的側重點上也各有特點。

    米格1.44

    機身佈局上,米格1.44更重視戰機的機動性,使用了鴨式佈局,因為在蘇軍的預設場景中,為爭奪前線制空權一定會爆發大規模的機群空戰,這少不了會進行各種佔位機動和近距格鬥,因此選擇了機動佔優的鴨式佈局(無獨有偶,差不多同時代歐洲開發的颱風、陣風和鷹獅戰機均選擇了機動性更強的鴨翼)美軍的F-22則更重視隱蔽出擊,出其不意,鴨翼設計不好容易影響隱身,綜合之下美軍使用了普通的常規佈局。在使用上,米格1.44不僅要爭奪制空權,還要支援蘇聯陸軍作戰,因而在初始設計上就要求具備多用途效能,除了內建彈倉外,米格1.44還擁有十多個外掛點。而F-22設計時就沒有這麼多要求,能夠空戰就OK,經過後期的逐步改進,F-22才有了使用彈倉攜帶SDB攻擊地面目標的能力。

    當年的ATF計劃裡還有一款YF23同YF22一起競標,YF23的技術更先進也更激進,但是求穩的美華人最後放棄了YF23成就了F22

    當然,美蘇在五代機上也有殊途同歸的地方,比如超音速巡航能力,以及發動機向量技術。超音速巡航能力最大的應用是可以縮短戰機中途的飛行時間,能以最快的速度到達任務地點。在五代機之前,大部分戰鬥機都具備超音速飛行能力,但戰鬥機使用加力推力飛行時油耗急劇增高,任務半徑會迅速縮短,因此非緊急狀況下戰鬥機很少開啟加力飛行。早期戰鬥機的最大加力推力時間連5分鐘都堅持不住,到第四代戰鬥機也沒有太大改觀,所以在第五代戰鬥機的發展上雙方都不約而同的提出了“超音速巡航”這個概念。

    美國率先做出了示範,F-22使用的兩臺F119二元向量推力發動機,單臺最大推力104千牛,加力推力156千牛,發動機噴口能在縱向偏轉±20度,同時還進行了隱身處理。在這種先進發動機的加成下F-22具備了極佳的機動性和短距起降效能,其滑跑距離僅有300米,具備以1.5馬赫速度飛行30分鐘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蘇聯方面的資料不多,只知道為米格1.44裝配了AL-41F向量推力發動機,雖然米高揚設計局聲稱AL-41F的加力推力達到175千牛,並具備向量推力能力,但俄國官方從來沒有釋出過其具體引數,而且米格1.44只在2000年進行過一次試飛就結束整個工程。因此我們只能推斷當時的蘇聯/俄羅斯如果有資金和動力,是能夠繼續推動該款發動機的研製工作並投入使用的。

    米格1.44的尾部特寫

    先進航電方面就不多說了,至少在設計米格1.44時蘇聯還沒有在這一領域有突破性進展,也沒有相關資料對米格1.44的航電和雷達系統進行過具體的介紹,很可能是蘇聯解體後沒有足夠的資金再支援設計局進行該專案的研究。

    好了,該說隱身效能了。

    隱身技術一般是網友們的統稱,更科學一點的說法叫低可探測技術。

    美軍設計F-22戰鬥機時利用先進複合材料和複雜的設計氣動外形將雷達反射訊號降到最低程度,應該說美國的設計思路符合其整體的技術水平,可以透過先進技術的堆疊來達到最終的效果。蘇聯在設計米格1.44時也不是沒有考慮到隱身技術,比如降低雷達發射的V形垂尾的設計。不過,蘇聯人科技總體上要差美華人一截,想從正常領域超越實在太難了,於是就採用了更大膽更激進的設計—“等離子隱身技術

    米格1.44的V形垂尾

    等離子隱身技術,說起來很拗口,其實原理很簡單。我們知道航天飛船在返回大氣層時會有一個所謂“黑障現象”。黑障是由於飛船穿越大氣層的過程中,和空氣摩擦導致周圍溫度急劇上升,空氣被加熱成帶電離子,而這些帶電離子包圍在飛船四周,遮蔽了所有的電磁訊號,使得飛船和地面間聯絡中斷。而當年蘇聯設計人員就計劃人為的在飛機周圍製造等離子層來遮蔽所有的輻射訊號以到達戰機的隱身能力,這就是所謂的“等離子隱身技術”。

    關於等離子隱身技術,美蘇兩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開始研究其技術機理和使用方法。到80年代,多國透過實驗室試驗,證實了等離子技術確實具備對雷達的遮蔽和隱身作用。1999年,俄羅斯克爾德什研究中心第一次向媒體透露了有關等離子隱身的研究,引起了軒然大波。後期的很多研究文章都認為,米格1.44可能採用了這種等離子隱身技術。當然,最後證實俄羅斯的等離子技術並未達到實用階段,米格1.44也沒有使用該項技術。

    米格1.44後來的發展因為資金問題無疾而終(同時取消的還有蘇-47),為蘇聯時代的五代機計劃劃上了句號。從總體上說,米格1.44是適應蘇軍未來戰爭形態發展而來的一種第五代戰鬥機的技術驗證機,其最終走向還未確定,後來有怎樣的改變也無法估量,因此不能將其簡單的當作一種服役蘇軍的武器看待。而有關隱身技術,不同國家對隱身技術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認知和要求,不能簡單的以某種武器或某些技術作為標準看待,要不可就犯了刻舟求劍的錯誤。

  • 9 # 大志遠思想空間

    米格1.44,當年俄羅斯和很多華人對他充滿了期待,以為米格1.44能和F22能拼一把。其實是沒想錯了,米格1.44和F22任務大不相同。

    俄羅斯沒有告訴世界米格1.44接替的是哪一種戰鬥機?人們以為是蘇27,其實是米格31。米格25和米格31作為俄羅斯的國土防空截擊機,飛得遠,飛得快,但靈活性差,下一代截擊機要求速度可以稍微降一降,但要更多靈活性,這才是米格1.44的由來。

    從外形上就可以看出,米格1.44身體龐大,一看飛得特別遠。為了增加靈活性,改變了以前的正常佈局,為米格1.44設計了一副鴨翼。要求特特點就是,靈活性,長航程作為重點。

    人們有些奇怪,米格1.44為什麼沒有一點隱身效能呢? 第一,因為隱身性是俄羅斯的短板。第二,在俄羅斯的國土範圍之內,作為截擊機地面天空有雷達指揮,隱身作用不大。不像美國的F22,是攻擊戰鬥機,去的都是陌生區域,現在的隱身是必然的,而米格1.44不需要,因為俄羅斯本身有強大的雷達網。

    當然這是我的分析,同時也回答了原蘇聯為什麼要設計一款米格1.44,不隱身的戰鬥機的原因了。米格31是第4代,如果作為繼承者的米格1.44,當然是第5代了。

  • 10 # 紫氣東來八千里

    米格1.44是工程驗證機(工程代號,造了一架),可超巡和超機動。但五代機中的4s最重要是超級隱身和超態勢感知,其次才是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現在的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射程越來越遠,過載越來越大。飛機隱身差了,只有躲導彈的命,沒有攻擊對方的機會。現代戰爭是體系作戰,無論是空天一體,空地一體,海天一體都需要及時高效高速的資訊共享。所以超資訊感知非常重要,可以極大提高作戰效能。飛機之間,飛機與衛星之間,飛機與艦艇之間,飛機與地面防空,裝甲叢集之間的互聯互通。目前這點只有殲20和F35具備。F22制空突防未必勝F35,綜合作戰肯定不及殲20和F35。所以米格1.44僅僅是四代半。

  • 11 # 河東三叔

    20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美國開始ATF(先進戰術戰鬥機)研發工作,透過對比測試淘汰YF-23,最終成品是YF-22也就是現在的F-22“猛禽”戰鬥機。從三代機開始就落後於美國的蘇聯,針對這種情況也展開了四代機(為便於理解都叫四代機)的研製,米高揚設計局提交了MFI多用途戰鬥機設計方案(代號1.42)。

    米格設計局還同時開展了雙發多用途戰鬥機“MFI”和單發戰術戰鬥機“LFI”的研製工作,MFI研究成果轉化為新一代驗證機米格-1.44。米格-1.44戰鬥機採用準四代標準的近距耦合鴨翼、無尾三角翼、機腹多波系可調進氣道、雙發、雙垂尾的氣動佈局設計。在四代機的設計定位上不如美國來的清晰,比如有限的隱身效能、沒有內建彈艙。

    其實蘇聯時代的研製速度還是相當可觀的,米格-1.44戰鬥機於1983年開始設計、1989年第一架組裝完成(由於蘇聯解體的影響1994年才生產出一架技術驗證機)、2000年2月首飛成功。

    在動力上米格-1.44採用AL-41F渦扇發動機,具有軸對稱收斂-擴散噴管,生產型將安裝能在俯仰和偏航平面上偏轉的向量噴管。發動機推重比高達11,加力推力175千牛,可以保證米格-1.44戰鬥機做不加力長時間超音速巡航飛行。高空巡航速度達2.6馬赫(2500公里/時),超音速航程達2000公里,亞音速航程超過4000公里。

    外掛武器方面,米格-1.44戰鬥機可以掛載包括射程達400公里的KS-172高超音速超遠端反預警機導彈,以及射程80公里的R-77M程攔截導彈在內的多種武器。米格-1.44沒有機腹內建彈艙,但有類似於半埋掛架的凹陷。

    保留了一門30毫米機炮和12-14個外掛點,可以擔負空中截擊和執行對地攻擊任務,還裝有後視自衛雷達,與R-73後射型空對空導彈配合使用。裝備新型N-014多功能相控陣雷達,搜尋距離達250-400千米,可以同時跟蹤20多個目標,並對其中6個以上目標同時進行超視距攻擊。在這種雷達支援下,米格-1.44還能充當空戰指揮平臺,為其他戰鬥機指示目標,並對它們發射的導彈進行制導。

    從米格-1.44的各種效能分析,其實完全是盯著四代機的目標研製。只不過本來就落後於美國的航空工業在經歷了蘇聯解體之後,後續乏力無法在米格-1.44技術驗證機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製,推出改進版。但沒有最終版但它的各方面效能綜合表現,至少是一款接近四代機水平的驗證機。

  • 12 # 海事先鋒

    米格1.44的誕生非常曲折,但是體現了蘇聯航空工業嚴謹、科學的設計態度,他可以算作五代機的原因和俄羅斯目前裝備的蘇57其實有些類似,都是隱身不是很過硬,但是在其他指標上對比現在的四代機也有革命性的提升。

    上圖為米格1.44驗證機,下圖為他扁平的機頭部分,也進行了一定的隱身設計,而且採用了升力體佈局,從下圖看,他兩側的鴨翼非常巨大,而且鴨翼頂部呈現出鋸齒狀,有多個渦流發生器。

    米格1.44一開始也不是沒有采用過隱身外形的設計,1.44只是目前製造出來的這架蘇聯MFI戰機驗證機的工程代號。在詳細介紹米格1.44之前,我們先簡要了解一下MFI計劃。在美國於上世紀80年代啟動了ATF隱身第五代戰鬥機研發計劃之後,蘇聯感覺到了壓力,也啟動了自己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發展計劃,其中的重型戰機叫做MFI計劃,輕型戰機叫做LFI計劃,主要對應的是蘇聯國土防空系統中重要的兩個組成部分:重型殲擊機和前線戰鬥機。

    上圖為蘇聯蘇霍伊的五代機方案,後來發展為蘇47金雕戰機;下圖為蘇聯解體後才首飛的蘇47,後來也被放棄了。

    蘇聯的三大設計局都參與到了新型第五代戰機的研發當中,其中蘇霍伊設計局拿出了前掠翼戰機方案,也就是後來的蘇47金雕戰機;雅科夫列夫設計局拿出了一架設定了鴨翼的隱身戰機方案,其實類似於美國F22戰機取消尾翼,換成鴨翼,這樣設計的好處後面會提到;而米格則拿出了一個名為5.12的MFI戰機設計方案,並且在設計之初就不僅僅把技術上對美國的趕超放在其中,而且還把蘇聯的空軍軍事學說融入其中,獲得了蘇軍的垂青,最終被確定為主要研發單位。

    圖為米格1.44的CG圖。

    米格的代號為5.12的戰機一開始也是嚴格符合隱身外形設計的戰機。他是一架帶有前鴨翼和後三角翼的飛機,具有扁平式的升力體機頭,雙V型垂尾,內建彈倉,隱身向量發動機,S型進氣道設計等嚴格按照隱身理念設計的隱身外形,從某些角度來看,他和如今中國的殲20戰機頗有些相似。蘇聯還製造了該機的驗證模型,進行了大量的風洞測試,確定了飛機的雷達反射面積、氣動特性,獲得了大量的資料。

    圖為米格1.42的氣動模型和設計圖,可見他擁有彈倉,有非常符合隱身要求的外形設計,氣動外觀和中國殲20類似。

    米格5.12五代機的風洞測試結果表明,該機有著很好的高速效能,飛機的鴨翼使得他具有很好的大迎角飛行能力,近距耦合的鴨翼則給飛機帶來了很好的升力效能,飛機在2馬赫高速飛行時甚至可以進行大過載的機動。蘇聯為了使米格5.12戰機具有更強的高速飛行能力,為他裝備了兩臺留裡卡設計局設計製造的AL41F發動機,單臺推力達到17噸,根據蘇聯設想,這架飛機應當具備2000公里左右的作戰半徑,縱深作戰和大範圍機動能力非常優秀。

    圖為AL41F發動機。上圖中下面是117S(基於AL41F1A發展的發動機,用於蘇57戰機),上面是AL41F。

    此後,蘇聯在各種測試的基礎上對5.12專案進行完善,發展出米格1.42飛機。1.42飛機隊氣動外形進行了很大的調整,在1988年,米格公司根據蘇聯姆斯季斯拉夫·V·克爾德什研究中心研發的等離子發生器,又再次對米格1.42氣動佈局進行了調整。因為兼顧隱身的外形會對氣動佈局有不利的影響,在氣動和隱身之間需要向隱身作出讓步。但是等離子發生器的出現使得飛機飛行中可以在表面形成一片等離子云,飛機的雷達反射面積因此可以降低100倍。但是等離子發生器至今沒有研發成功,依然停留在工程論證階段。

    圖為早期的米格1.42設想圖,可見他的鴨翼、大邊條等設計。

    與此同時,米格公司已經為這項未來技術做好了準備,適當的降低了米格1.42的隱身外形嚴格程度,使得部分設計再次偏向於強調機動性的氣動設計,於是米格設計局在1989年左右,根據研發到這一步的結果,開始嘗試製造出米格1.44專案驗證機。時間進行到現在,悲劇的發生已經不遠了,蘇聯在1990年前後逐步倒塌,米格的MFI專案被徹底擱置,米格也從國家經營的科研機構變成了一個航空公司,而且面臨財政短缺。

    圖為米格1.44首飛後的試飛員戈爾布諾夫。

    在這種情況下,米格公司依然堅持在1994年左右完成了一架缺少不少子系統的米格1.44驗證機,而美國也只是在1995年才開始了F22戰鬥機的試飛工作,可以說到這個時候,米格1.44依然不算落後。米格想辦法自己花錢在隨後的幾年不斷完善米格1.44技術狀態,在米格的努力下,俄羅斯在1999年第一把這款飛機向世界公開,實現了首飛。

    圖為米格1.44戰機上的各個雷達天線的探測角度,他的探測能力幾乎能覆蓋機首部位所有角度,還有兩個後向雷達,探測能力不是四代機可比的。

    米格1.44確實用了非常科學的方法測試了自己的隱身效能,也因為國家的技術發展及時調整了隱身的設計,這一點不應當成為指責他隱身效能不佳的“黑點”,畢竟蘇聯的解體導致等離子發生器研發的失敗,這不是米格1.44的錯誤,他完全可以以1.42狀態展現在世人面前,那樣我們也許會說他具有嚴格的隱身外形設計。

    圖為蘇27戰鬥機測試為米格1.44研發的二維向量發動機,該發動機和F22上的二維向量發動機非常類似。

    米格1.44依靠雙發大推力AL41F發動機,可以實現連續的超音速巡航,在連續超音速巡航條件下,作戰半徑1000公里,在亞音速巡航條件下,作戰半徑200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2.6馬赫,爬升率、穩盤、瞬盤能力都在後來出現的蘇35S戰鬥機之上,誰又能說效能如此出色的一架戰機,不是五代機呢?現在的五代機,又有誰能夠保證自己在空戰中穩贏這麼一個“快速拳手”呢?

    米格1.44的雷達佈局也是符合五代機標準的,他除了機頭的相控陣雷達,還設定了兩個機尾雷達,兩部側面雷達,飛機探測角度非常大,遠比四代機,甚至是四代半戰鬥機只有1部機頭火控雷達要強的多。在蘇聯的作戰體系中,米格1.44承擔著體系攻擊的重任,繞開前線,直接插入敵人縱深進行制空和破壞,打擊敵人的後方關鍵節點,使其前線部隊成為無本之木,這是米格1.44設計的出發點。

    上圖為俄羅斯航展上的米格1.44,下圖為米格1.44和殲20的側面對比。如今,俄羅斯的蘇57戰機已經開始服役,米格1.44已經成為歷史,但是當我們看見殲20戰機以經典的鴨翼、大邊條、後三角翼佈局出現時,千萬不要忘記,首開這一氣動佈局先河的是米格1.44。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網友認為活著是為了更好的死去。您認為活著是為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