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蘇菲清單
-
2 # 莪的執著
事業買車,成家買房,年輕的你要明白,魚和熊掌難以兼得。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強調處事低調,但是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已經不適用了。如果你開著BBA,那客戶對你的態度肯定是180°大轉彎,見面客氣又恭敬,稱呼上肯定也是不同的。我們需要高調辦事,做生意一定要學會包裝自己,形象有時也要走在能力前面,即使沒錢,也要包裝成有錢,別人才可能追隨你,成為你的合作伙伴。但看杯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
至於成家,買房算是當今社會的剛需;這次疫情,也讓更多的人意識到沒有自己的家,去哪都是流浪,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對許多老百姓來說,房價是購房的第一要素:降價了不敢買,漲了又沒錢買,不漲不降又不急買。直到最後,房價是降是漲,它總是要買,一切都是時間問題。
我不太認可年輕人在經濟不夠充裕的時候,過早地透支未來。在本該拼搏的年紀,你有著可以犯錯的資本,卻被房貸無形的牽制了發展,削弱了闖蕩的勇氣。房子給漂泊無根的人安全感,但房貸也可能將你就地捆綁。你要相信,安全感從來都是來源於自己,只要投資好自己,去哪都有廣闊的天地。
-
3 # 小白說地產
買車還是買房,這是個問題。很多年輕人在工作幾年後,必然就面臨到這樣一個選擇題。
從資產最優配置的角度,建議先買房。因為縱觀近年來城市的發展,基本都在大幅的向外擴張,房地產專案也越來越遠。我們先不提房價是否上漲的問題,只談城市容量。
以武漢這種一線城市來看,中心城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環二環三環,目前基本已沒有發展空間。房地產新開發樓盤目前多集中在四環和五環。
3年前剛需客戶的主要選擇集中在三環邊,但是3年後的今天,剛需客戶的購房只能選擇四環甚至更遠。
而是否買車,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住在哪裡。如果你早點購房,買到了主城區交通便利的地方,完全不需要買車。而如果你先買了車,你的資金會讓你只能購買更偏遠的地方,確保車能發揮代步的作用。
-
4 # 人民的大師
賺錢為了什麼?你覺得怎麼做能使生活過的有價值,那就怎麼選擇。有些事並不是你個人想法,而是環境以及受傳統思想者的影響。
-
5 # 姚登登
廢話 房子肯定比車子重要了 有車沒房 你只能睡你狗窩 有房就不一樣了 既能有個安穩的家 還有溫馨的幸福感 我覺得車子就是帶速工具
-
6 # 阿斌鄉村記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好多人都糾結,是買車還是買房呢?那個重要,可能讓自己都不知道方向了。
對於這個問題難嗎?其實不難,為啥呢?如果你有錢那就都買吧,這樣比較乾脆。
如果沒錢那麼就得好好衡量一下自己的財務問題了,如果你是農村的,那麼買房就不在那麼重要了,為啥呢?進城容易出城難,我所說的是指農村戶口和城裡戶口。
如果資金夠多,而且確實需要在城裡買房,那麼還是先買房,在房價比較低的時候買進,這也算是一項投資了,而且自己需要一個房子。
但相對於房子的話,車子就是一項消耗品,對於資金緊缺的人來說會加重壓力,從而讓自己陷入資金壓力之中。
所以買房買車這件事也是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衡量,個人只是個意見。
-
7 # 清沐彤
我覺得買房比較重要
車在我眼裡就是個代步工具 最多五年就換了 但是房可不一樣 房子買了我最起碼不得住個十年二十年的?
回覆列表
你好呀,買房重要還是買車重要?
主要要看咱們自己的剛需。
有人說,有了房子才有了家,心才能定下來。
也有人說,疫情過後省錢也要買車?
故事一:
2006年,小王和小李從同一所學校畢業後,都在廣州一家大型公司上班。 5年後,兩人都存下了30萬。小王用這30萬首付在廣州買了一套房,而小李買了一輛汽車。
現在,小王房子的市值已達150萬,而小李的汽車市值5萬。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買房是投資,保本且能讓財富增值;買車是消費,會隨著時間而資產貶值。
故事二:
還是小王和小李這兩個人,兩個人都成了家有了孩子。
小王嚐到了買房帶來的財富增值的喜悅,2016年攢到100萬又首付買了第二套房。 上班和小李拼車,2012年廣州開始實行車牌搖號覺得上外地牌也麻煩。
雖然有時帶著孩子出行不方便,後來覺得滴滴打車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就下定決心不買車了。
而小李也終於在2016年買了一套二手房,又置換了一輛新的車。
一家人時常自駕遊、小日子過得也不錯。
但是一場疫情下來,小王才發現這下麻煩來了,人人都在防控隔離,上週復工後上班路上成了問題,跟小李拼車也不方便、坐地鐵或者公交更擔心被感染。
有時候想出去辦事打個滴滴也是提心吊膽。再想想自己如果身在武漢怎麼辦,沒有車舉步維艱。 想想就不寒而慄。 這才意識到有車多麼的重要!
準備疫情過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入手一輛10萬左右的代步車。
所以,買房還是買車,要根據自己現階段的自己的需求。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不是一概而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