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紅帽家的灰太狼
-
2 # 大國木劍講歷史
我認為滿清入關成功佔領中國有幾個原因:明末京城鼠疫、李自成的大順軍墮落、南明政局混亂造成滿清入關。
明末鼠疫在1633年已經開始在山西出現,跟隨李自成大順政權進軍路線傳到河北及京師一帶地區。隨後在北京城大爆發,截止崇禎煤山上吊之前,北京城內已經死亡了五分之一的人口,軍隊戰馬僅剩1000餘匹。偌大的北京城的守城軍隊竟只有五萬多老弱病殘!
李自成的大順軍入主北京城,北京城裡的紙醉金迷和明朝政府崩壞讓大順政權開始墮落,在北京城大肆搶劫,殺害很多城內治療瘟疫的醫生,使得後來大順軍也染上鼠疫迅速喪失戰鬥力。
同時李自成和部下出身於農民階層仇恨官員階級,在北京城內不斷抓捕舊明官員並對其進行拷打迫害。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自成手下劉宗敏霸佔吳三桂的陳圓圓。在李自成的大順政權的壓迫下,無數舊明官員和將士投奔滿清,吳三桂和滿清合兵一處在山海關擊敗大順政權,迅速統一了中國北方。
滿清入關迅速擊敗大順軍隨即南下,明朝因為明末鼠疫迅速丟失了北京城,崇禎皇帝在沒有留下太子的情況下吊死煤山,南明政權在皇位上沒有法定繼承人的帶領下,在南方的宗室親王之間陷入了奪權的內鬥當中。血緣關係比較近的皇子就自立為帝,血緣比較疏遠的皇子就依靠軍閥做個吉祥物。
在皇位上沒有法定繼承人的背景下,使得南明內部除了少數類似李定國這樣忠心報國的將領,大部分將領忙於自身利益忽視國家利益,使得滿清可以對這些軍閥分而治之。最後成功入關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總結我認為,滿清能入關的主要原因就是,明末鼠疫讓滿清的敵人大順軍迅速喪失戰鬥力,李自成大順政權內部也出現了腐化墮落,由官逼民反變成了民逼官反。使得大量舊明官員和軍隊歸順滿清麾下。南明政權也因沒有法定繼承人的領導成一盤散沙,最後被滿清分而治之。
-
3 # 一枚史迷
滿族人的軍事組織比較發達,滿族是全民皆兵。
明朝時期,漢族對士兵不是很尊崇,漢族都比較喜歡文質彬彬,文弱書生比較多,婦女都是小腳女人,也就是說半邊天都是小腳女人,有一半的人口沒有戰鬥力。
再則,明朝的政治已經腐朽,軍隊的戰鬥力非常糟糕,即使是起義軍的戰鬥力也不行,山海關一戰,李自成的起義軍被清軍一舉擊敗,從此退出歷史舞臺。起義軍與明軍的相互廝殺,在客觀上削弱了漢族人的軍事力量。
至於為什麼滿族能夠統治兩百多年,其實滿族是一個比較喜歡學習的民族,滿族人也比較尊崇儒家文化。
事實上,滿族沒有太多的民族歧視,比較元朝的統治者,滿族的民族歧視比較少,所以能夠獲得讀書人的支援,最終穩固了清政府的統治地位。
-
4 # 大塊頭看古今
入主中原一直是絕大多數北方遊牧漁獵民族政權夢想。因為中原生存條件遠遠好於苦寒塞北。從最開始匈奴、鮮卑、突厥,到後來契丹、女真、蒙古等。明朝末期,女真已經建立完整政權,並且與明朝戰爭不斷勝利,而明朝內部官員結黨腐敗、宦官專權、皇室膨脹貪婪、內部財稅崩潰,最後明朝被李自成滅掉。滿清王朝趁機收編吳三桂等明朝降將打垮李自成,並順勢滅掉無能分裂的南明政權
-
5 # 北大記著
明末天災人禍國內動盪不安。長期戰亂人民苦不堪言。李自成集團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衝冠一怒為紅顏,為了一個女人和吳三鬼成了死敵。吳三桂為了抱負,引清兵入關。李自成集團由於金錢美女腐化,基本失去了戰鬥力。這可以從民國前期後期比較中看出成敗。同出一轍前期沒有權力金錢拖累,勇往直前,後期腐敗金錢權力誘惑,失去了戰鬥力。最終被當做流寇絞殺。腐敗就是福壽膏,死是定局!清軍入關面對後期腐敗李自成勢如破竹。同時古代思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人民渴望結束戰亂。清軍入關一定程度帶來了和平。這促進了又一次民族融合。
-
6 # 讀史可明智
明朝政府腐敗,國家陷入內憂外患狀態,無法自拔。後主崇禎帝難以力挽狂瀾拯救國家危機。最後國家無力抵禦滿族入侵。
-
7 # 醉臥井底說天闊
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起義軍逼近北京,崇禎皇帝為了應對起義軍,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命其帶兵保衛京都。但是李自成的起義軍勢如破竹,吳三桂還沒有到達北京,就聽到了李自成佔領北京,崇禎皇帝自盡的訊息。這時候吳三桂只能帶領著他的5萬精銳撤兵回山海關,伺機觀望局勢的發展。眼前的局勢擺在他的面前,是選擇推翻明王朝的李自成,還是投奔關外蓬勃興起的滿清新勢力?
讓我們再把歷史撥回到1640年,那年28歲的吳三桂在遼寧杏山地區打敗清軍,不僅打出了明軍的軍威,更加打出了吳三桂的名號,從此其就成為了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除了明朝以外,吳三桂都是足以決定當時的歷史走向的力量。然而,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吳三桂最終選擇了清軍,如此才是清軍能夠迅速統一全國的理由。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吳三桂放棄了自己的忠義選擇了倒向清朝,讓大清有機會迅速佔領全國?井底先生分析原因主要有三:
一、李自成的豬隊友
清多爾袞看到李自成佔領北京後,也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所以帶領滿洲軍向吳三桂伸出了橄欖枝,而李自成此時也向吳三桂提出了招降的要求,並且還派原居庸關總兵唐通送去了軍糧跟白銀,並且許諾吳三桂能夠裂土封侯。吳三桂本來打算跟明朝其他將領一樣,也投降李自成,畢竟李自成給的條件還不錯。
但就在吳三桂準備歸降的時候,從京城裡傳來訊息說吳三桂的家被李自成掃蕩了。原來起義軍入京後,對明朝的官員採取了一系列追贓行動,吳三桂作為明朝官員,家裡自然不能倖免。父親吳襄被打入大牢,愛妾陳圓圓也被李自成的副將劉宗敏霸佔了。吳三桂一聽之下,瞬間大怒,於是決定跟滿洲軍共同打擊李自成。
二、吳三桂身邊的枕頭風
洪承疇、祖大壽等明將投降清朝後,都得到了愛惜人才的皇太極的重用。而吳三桂是祖大壽的外甥,又和洪承疇是好朋友,他們投降後對吳三桂不遺餘地勸說,也有心動的成分。同時吳三桂做了兩手打算,一方面投降李自成,為了防止有詐,吳三桂又以黃河為界,向多爾袞尋求幫助。但多爾袞的狡詐又怎麼會是吳三桂能比的,趁著吳三桂跟李自成談判的時候,多爾袞率領滿洲軍攻擊了李自成,李自成認為這是吳三桂的計謀,所以殺了吳三桂的父親。吳三桂大怒之下,這才放滿洲軍入關,去追剿李自成的起義軍。
三、吳三桂對各方勢力的實力分析
吳三桂能夠在晚明脫穎而出,其實是個政治眼光敏銳的人,他透過仔細觀察分析認為,李自成儘管建立了大順政權,並佔據了北京,但他們小農思想嚴重,缺乏大局觀念,沒有明確的起義方向和目標。
而且義軍的紀律及作風不嚴謹,存在嚴重缺陷,前景堪憂。而清朝軍事力量強大,紀律嚴明,統帥也英明、果敢,表現得更加像一位明君,不僅對自己非常尊重,而且允諾了自己一定的權利和地位。是一隻具有很大上升空間的潛力股。權衡利弊,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最終,吳三桂選擇了投降清軍。
在這場李自成與吳三桂的山海關決戰中,大清國的君臣成為了坐收漁利的最大贏家。經過兩代先人的努力開創,滿清終於打開了山海關這座鐵門,從東北進入中原,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吳三桂在漢人的謾罵中,送給清朝這麼一份大禮,他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平西王,永鎮雲南。
-
8 # 李飛熊
從體量上來講,滿清是無論如何,也不是大明朝的對手。但歷史就是如此滑稽,滿清不僅入關了,還統治了兩百多年。那麼滿清是如何能夠進關的呢?
明朝後期統治腐敗,農民起義不斷明朝末年,政治腐敗,貪汙成風,土地兼併嚴重,許多農民都失去了土地,這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巨大的隱患。而且,那時的局面是國庫沒錢,許多稅收都進了貪官汙吏的口袋,朝廷想要賑災、調集軍隊都沒錢。而且後來形成了惡性迴圈,越是增加賦稅,農民越是起義,但最終徵收的錢卻都流入了私人腰包,國庫照樣沒錢。
而且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那幾年天災嚴重,大旱天氣使得許多良田絕收,農民填不飽肚子,自然會起來造反。更嚴重的是,鼠疫橫行,奪走了大量生命,更加劇了緊張的局勢。土地兼併嚴重、體制臃腫、貪腐橫行、農民起義不斷,再加上鼠疫爆發,這些因素有一個就足夠致命。但當這些因素都集中在一起的時候,不斷消耗著明朝的實力,給了崛起中的滿清進關的機會。
崇禎皇帝是個好皇帝,但不是合格的皇帝崇禎皇帝崇尚節儉,不近女色而且勤於公事,為了朝廷殫精竭慮,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崇禎都是一個好皇帝。但是換一個角度說,崇禎卻又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他刻薄寡恩,生性多疑。除掉魏忠賢自然是大快人心,但也少了對文官集團的制約。崇禎任用袁崇煥防禦後金,後金攻打不下,於是繞道蒙古,直取京城。此刻崇禎讓遠在山海關裡的袁崇煥千里勤王,但後來卻又中了敵人反間計,殺死袁崇煥,自毀長城。
此後,農民起義軍曾對崇禎請封“西北王”,如果崇禎答應,那麼李自成便會替老朱家掃平戰亂。如果崇禎是個合格的政客,大可讓李自成去和後金消耗,但崇禎卻是高傲地拒絕了李自成的建議,使得本來只想討個王爺噹噹的李自成,只好下定決心當皇上了;而且在明朝建國初期,南京其實還有一套政府班子的,只要崇禎安排太子到達南京,天下大勢尚在兩可之間。可是崇禎並沒有這麼做,使得南京陪都的作用沒發揮出來。所以可以看出,從任用大臣到關鍵決策,崇禎這個皇帝都是不合格的。
吳三桂等將領倒戈李自成做了皇帝之後,吳三桂還擁兵十幾萬,而且守著山海關,所以李自成對吳三桂是拉攏為主的,而且吳三桂也答應了。但是後來“衝冠一怒為紅顏”也好,吳三桂有更深的謀劃也好,他竟然又後悔了。於是勾結多爾袞,開啟山海關,放清軍長驅直入,從此掀開了清王朝統治的200多年的篇章。
綜上所述,滿清之所以能入關,很大程度上,還是明王朝的內部沒有處理好自己的關係。吏治、土地兼併等問題嚴重,再加上天災、鼠疫,更是雪上加霜。如果崇禎是個有手腕的明君,或許可以收視這個爛攤子,可惜他雖然勤勉,但能力尚缺。最後再加上吳三桂勾結清軍,直接開啟山海關。否則,滿清進關不會這麼容易!
-
9 # 韓江漫步
滿清能夠入關,那是天時地利人和全佔了。
第一,滿清入關是趕上明朝歷經嘉靖萬曆這對爺孫近百年的瞎折騰,又有九千歲的一頓胡鬧,國家國力衰退,政治混亂。而崇禎皇帝又是一個苦命的孩子,精心策劃,好不容易幹掉魏忠賢,又趕上天災人禍,內有農民起義,外有滿清作亂。
如果明朝內部黨派鬥爭不那麼強烈,滿族兄弟應該早被趕回長白山老林裡啃人參,如果不是中原地區農民起義發展如此厲害,八旗鐵騎也就是頂多到北京周邊地區遊玩一下,如果沒有吳三桂的引兵帶路,多爾袞不可能那麼容易攻克關寧防線。可是種種歷史條件綜合作用下,滿清入關了,這不能說不是天時。
第二,中國歷史上所有大一統戰爭,由北往南打的絕對比由南往北打的多的多,不管是隋朝攻滅南陳,還是蒙元滅掉南宋,都是由北向南打。北伐成功的好像只有明朝的統一北方和民國的國民政府,可是後面解放戰爭還是由北向南打。而滿族兄弟居住在東北那旮瘩,入關問鼎中原,自然就得到這個地利之便。
第三,任何一個時代,人才都是最重要的。滿清入關之時,可謂人才鼎盛,多爾袞,多鐸,豪格一干滿族將帥,又有吳三桂,洪承疇等一幫投降漢人,每一個都不是普通角色。再加上勇猛的八旗鐵騎,號稱是那個時候世界最精銳的部隊,自然在戰場上很容易就KO了關內的農民起義軍和各地官軍。
-
10 # 不曉世務
滿清入關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點:後金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落,皇太極期間實行滿漢一體,減輕農民負擔,發展生產,增強兵力,為清王朝迅速擴充套件入住中原,打下了堅實基礎。多爾袞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皇太極死後,輔助順治皇帝第九子福臨揮兵入關,入住中原。
第二點:闖王李自成,勇猛有識略,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佔的方案。社會背景,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實行均田免賦,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迅速發展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的主力軍。崇禎十七年,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迫使守關將領吳三桂,廣開大門迎接清兵入關。
第三點:明朝後期腐敗,已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雖然崇禎消除了魏忠賢和客氏的勢力,鞏固了自己的政權地位。促使明末龐大的文官勢力東林黨更加膨脹,使崇禎付出全部的精力與之鬥爭。無法抵抗後金和起義軍。
滿清入關;皇太極深知滿族要想入主中原,必須取得漢族的支援,十分重視漢族知識分子與明朝降將降官的作用。取得了天時地利人和,入關之路被徹底打通。
-
11 # 宋光華的歷史天空
明朝能入關完全是明朝內部自己作死。
後金初起,沒有人能想到它會顛覆華夏文明,讓明朝亡國滅種。估計很多文官都把遼東當做撈錢和立功的經驗小怪了,畢竟戰爭一起,可是上下其手的好時候,軍需,軍餉,土地都是可以插手的機會!從萬曆末年到崇禎17年,後金起義規模慢慢坐大,明朝軍費也節節增高,東林黨也是藉著後金作亂才慢慢把持了朝廷!
晉商利用後金走私違禁品發了大財,文官武將收受賄賂默不作聲,袁崇煥勾結關東土著以遼人守遼土之名行割據之實!
可以說,所有人都在遼東這塊地裡得利,除了老百姓和皇帝,他們最慘,老百姓被殺,被擄走當了後金的農奴,皇帝最後上吊煤山,士大夫頭太癢,水太涼繼續當官,晉商成為皇商。
所以說明朝士大夫不愧是宋人子孫,因為他們和老前輩們一下,讓華夏沉淪數百年,從世界第一強國變成了東亞病夫!
-
12 # 白玉湯1975
王朝的興衰,政權的交替。其中有著歷史的必然性,也有著偶然性。
清軍為何能殺入關內,建立政權。這裡的原因太多了,一個小人物,一個小事件都可以改變歷史的程序。清王朝的發跡,只不過是在歷史程序中處處都做出了正確的決擇。
【厲兵秣馬 · 虎視眈眈】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明萬曆二十九年建立兼有軍事、耕獵的“八旗”制度。這隻部隊,平日耕獵放牧,戰時披甲出征。這隻所向披靡的勁旅,為滿清進取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承奉天命覆育列國英明汗”,定都赫圖阿拉,建立金國政權,年號天命,史稱“後金”。
後金政權在與明王朝經過:薩爾滸之戰、沈遼之戰、松錦之戰。徹底改變了雙方的攻守態勢。後金這幾場戰役的勝利,讓明王朝再也無力組織兵力主動進攻。也標誌著其在關外的統治結束。
皇太極繼位後:“改族名”、“建大清”。座陣盛京,虎視關外。
此時的滿清帝國,兵強馬壯,國富民豐。一次皇太極率兵繞路蒙古,從薊鎮附近長城穾襲進入關內,最終敗退而回。這次失利讓他明白以目前的實力還不足以問鼎中原。他們對關外的地理、人文、氣候是不瞭解的,也不敢貿然出擊。
再有,眼前的“山海關”也是他們無法逾越的鴻溝,久攻不下。
滿清在隱忍、蟄伏、等待。他們在等待對手露出破綻,然後衝上去,一擊斃命。
【皇位之爭 · 影響深遠】
崇德八年,皇太極突然去世,由於他生前對後世未做安排,一場激烈的皇位之爭不可避免,各方勢力輪番上陣,眀爭暗奪。
最終,多爾袞成為了實際上的贏家,他排除了強大的政敵豪格,擁六歲的福臨繼位,成為了實際上享有皇權的攝政王。
這場皇位之爭最終和平解決,在客觀上避免了滿清貴胄之間的公開分裂。對下一步能協調統一入關作戰,奪取政權,無疑是重中之重。
【山河破碎 ·明朝終結】
正當滿清帝國在白山黑水間逐漸發展壯大的同時,關內的大明王朝己風雨飄搖,千瘡百孔。
明朝中期以來,由於連年的天災人禍,出現了大批流民,他們逃避賦役,放棄土地,與官府對抗。形成了巨大的破壞力量。
崇禎年間,以李自成和張獻忠為首的農民軍成了朝廷最大的威脅。
崇禎繼位:清除閹黨、考核官員、整頓吏治、……在位十七年。是明代後期少見的勤政皇帝。
他一心想做一個“中興”之主,可是他所有的努力也挽回不了王朝的沒落頹勢,他和他的王朝一起走向了窮途末路。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軍攻陷北京,崇禎帝自縊於煤山,明王朝終結。
天下大亂,刀兵四起。讓關內的滿清政府看到了希望,他們磨刀霍霍,伺機而動。
滿清八旗最終能殺入關內,有兩個漢人不能不提,沒有他們歷史必將改寫。
洪承疇: 明朝名將,進士出身,在潼關大敗過李自成。有過人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在與清軍的“松錦大戰”中被俘後壓解盛京(今遼寧瀋陽市),皇太極親自前往勸降,並脫下自己身上的貂皮大衣,披在了洪承疇衣衫單薄的身體上。他深受感動,自覺遇見了明主,於是跪地投降。皇太極“解裘收明將”如虎添翼。(還有一說是皇太極的皇后孝莊利用自己的美色收降了洪承疇)
滿清為何如此看重洪承疇,不遺餘力的要收降他,以至於皇上皇后齊上陣呢?
洪承疇對於滿清而言,如暗夜裡的燈塔,指路的明燈。有了他滿清就會對關內的軍政、地理、人文、氣候……等了如指掌。
果然他降了,成了“八旗入關旅遊團的最佳嚮導”。入關已後不遺餘力的為滿清服務,為滿清立下了汗馬功勞。
吳三桂:字長伯,江蘇高郵人,出身行武,手握五萬精兵,鎮守山海關。
在搖擺不定的時局面前,如何自保,是選擇投奔李自成的大順軍,還是投降關外蓬勃興起的滿清勢力。他也舉棋不定,思緒煩亂。
起初他心中的天平是傾向李自成的,必徑投靠滿清會落下一個“漢奸”的罵名。而且,李自成的使節也來到山海關,送上四萬兩白銀,犒勞他的軍隊,並有意招降。
他也答應受降,並出發進京面見闖王。誰料風雲突變,在路上他聽說在京城的父親吳襄被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鞭打,自己的愛妾陳圓圓也被其霸佔。這侵犯了吳三桂的利益和顏面,他勃然大怒,反回山海關與大順軍為敵。最終在“一片石”剃髮降清。打開了山海關大門,引清軍入關。
有人認為他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為紅顏”可能是真,也可能是假。充其量也就是眾多因素之一,吳三桂作為一代梟雄,必然是依據局勢變化,三方實力的對比,做出了對自己最為有利的選擇。無論什麼原因洪承疇、吳三桂是投降了。在歷史上留下“漢奸”的罵名。
總之滿清入關,建立皇權,是當時強大的軍政實力的綜合體現,也有歷史的偶然之處。
總之優勝劣汰,落後就要捱打。是千古不變之真理。
回覆列表
滿清能入主中原有很多原因,在下總結幾點,希望各位指點指點
1、在滿清自己的說法中滿清取中原在於李自成的大順,而不是明朝自己。這當然是說不過去的說法,不然為什麼滿清打下北京後,還要南下,但是卻是清朝政府對當時中國老百姓宣傳的說法,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起義軍在明朝守城太監投降的情況下,加上當時北京附近瘟疫流行,明朝軍隊戰鬥力大大下降,從而沒廢多大力氣就進入北京城,而崇禎皇帝沒有南下卻自縊於煤山,真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李自成自己都想不到會這麼容易進入北京,自己也懵逼的建立大順朝,還當了18天的皇帝。
2、大順李自成起義軍在北京城內搶奪財務等等的逆行引起京師老百姓的強烈不滿。
第一,李自成私自明宮女賞賜文武官員為妻,大封百官,暴露出農民階級的侷限性。當時流傳的一首兒歌:吃闖王,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致使在戰局未穩的情況下,個個無心出戰,而李自成軍隊進入北京後也感染了瘟疫,軍隊戰鬥力大大下降。
第二,在李自成的暗示下,以劉宗敏為首的將領,不知道安撫百姓,到處緝拿前明官吏,嚴刑拷打,搶奪錢財,還沒打下天下,就只顧個人享用,及時也有籌集軍餉的目的,但是行為過於激進;
第三,李自成因為陳圓圓的問題和吳三桂弄僵,可以看出李自成農民階級的侷限性,眼光短淺,致使吳三桂開啟山海關,迎接清軍入關。說一說山海關這個地方,山海關這個地方非常的狹長,西邊是高山,東邊是大海,城牆直接連著大山和大海,易守難攻,如果不透過山海關進入關內,要麼走西邊的高山,要麼走水路,但是推進速度很慢,還要擔心明軍的隨時打擊,要想快速所以,只能走山海關。李自成剛愎自用,不安撫百姓,直接率領20萬農民軍和吳三桂開戰,這農民軍哪裡是正規軍的對手,李自成很快潰敗,並且迅速敗出北京,滿清進入中原,打下北京,明朝滅亡,南明在南京成立
3、崇禎本人沒有南逃,太子沒有南逃,假南明新皇帝沒有威懾行,所謂名不順則言不順,所以南方很多軍閥傭兵自重,沒有把自己的全部實力用來扛清,致使大明土地一步步被滿清吃掉,最終南明也走向滅亡。假如崇禎皇帝南遷,遷都南京,重振旗鼓,可能明朝還有救。
4、唉,嘆息一聲,崇禎皇帝生不逢時
東林黨人只是書生,沒有實踐的經驗,東林黨人在除掉魏忠賢后,逐漸演變成比閹黨更加可怕的黨派,也是排除異己,拒絕和清軍義和,導致大明兩面受敵,內有李自成,外有滿清,唉,真可謂書生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