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奇趣講史

    天目湖,不是當年姜子牙釣魚的地方。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別號飛熊。商朝末年人。

    關於他釣魚的故事

    商朝末年,渭水流域興起了一個國名叫周的強國,周的祖先姓姬,歷史很悠久,據說他們的遠祖后稷在堯的時候擔任農師,以後世世代代承襲這個職務,管理農業方面的事情。夏朝末年,政府腐敗,農業衰弱,周的祖先就西遷到現在的甘肅東部和陝西西部一代,自己組成了部落。商朝後期,周族遭受西北的狄族的侵擾,周族的首領古公儃父率領族人從岐山北邊遷到岐山南邊的周原上居住,並且在那裡建築城郭宮室,開墾荒地,設定官吏。大概從那時起,周族逐漸形成了奴隸制國家。古公亶父的兒子季歷在位時,周的勢力強大起來。商朝的王感到周的威脅,就殺害了季歷。

    季歷死後,她的兒子姬昌繼位,就是有名的周文王。因為祖先做過農師,周文王也十分重視農業。他待人寬厚,對待老年人很尊敬,對待小孩很愛護,所以百姓都很擁護他。周文王特別尊重有本領的人,請他們幫助他治理國家。許多有本領的人紛紛來投奔他,因此他手下擁有許多文臣武將。

    殷紂王看到周勢力越來越強,十分害怕,就找個理由把周文王找來,囚禁在羗裡(今河南省湯陰縣西北)。周文王的臣子為了搭救文王,蒐羅了美女、好馬和珍寶獻給紂王,並買通商朝的大臣,請他在紂王的面前求情。紂王很貪財,又喜歡美女,收了禮物,聽了大臣的話,把文王釋放了。

    周文王獲得自由以後,決心治理好自己的國家,以便尋找機會,推翻商朝,報仇雪恥。他看到自己手下雖然有了不少文臣武將,可是還缺少一個文武全才能夠統籌全域性的人,幫他籌劃滅商大計。因此,他經常留心尋訪這樣的大賢人。

    有一次、,周文王外出打獵,在渭水的支流磻溪邊上遇見了一位釣魚的老人。老人鬚髮斑白,看去有七八十歲了。奇怪的是他一邊釣魚,一邊嘴裡不斷地嘮叨:“快上鉤呀上鉤!願意上鉤的快來上鉤!”再一看,老人釣魚的魚鉤離水面有三尺高,並且是直的,不是彎的,上面也沒有釣餌。文王看了很納悶,就過去和老人攀談起來。

    這老人姓姜名尚,又名子牙,是遠古時代炎帝的後代。他曾在商朝的首都朝歌(今河南省湯陰縣)宰過牛,在黃河邊上的孟津賣過酒。他不會做買賣,虧了本,所以到渭水邊上來釣魚了其實是在等待賢明的君主來尋訪他。

    周文王和姜尚的談話中,發現姜尚是一個眼光遠大、學問淵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對政治、軍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別是對於當時的政治形勢,分析的頭頭是道。他認為商朝的天下不會很長久了,應當有賢明的領袖出來推翻它,建立一個新的朝廷,讓老百姓能過上舒服的日子。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姜子牙是在磻溪邊釣的魚。磻溪在今陝西寶雞市東南,而天日湖在於常州溧陽市南八公里處。兩個地方相差很遠,所以姜子牙沒有在天目湖釣魚。

  • 2 # 歷史名將錄

    天目湖當然不是啦。

    最後說說幾處的“釣魚臺”,首先是“文王訪賢”的磻溪(寶雞市陳倉區)遇姜子牙垂釣,這是釣魚臺最有文化內涵的場景,應該說是最沒人爭的。但是歷史不是小說演義,其實還有一些地方確實是姜子牙垂釣過的地方,如有記載他先在河南新安城東垂釣,後又去陝西咸陽城西。在安徽臨泉縣,竟也附會了一座土堆說是“釣魚臺”;更為新奇的是山東日照,以“釣魚臺”之名,弄出來一個“釣魚節”。

    從上面羅列來看,“姜子牙故鄉”,已經寬泛化。這裡麵包含了大致三類,一是姜子牙祖上呂國封地,如河南新蔡縣、陝西石樓縣;二類是姜子牙自己的出生地,如河南衛輝市、安徽臨泉縣;第三類就是姜子牙封地齊國,認作姜子牙的故鄉,對於後世來說,也確實是。另外還有就是與其經歷傳說相關的地方“釣魚臺”等,這些就組成了一個“姜子牙文化·地址考”的整體。而姜子牙距今已經三千多年,這些除了散見的各種互有牴觸的記載,也都沒什麼實物佐證了。

  • 3 # 會釣魚的大魚

    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於公元前1128年農曆八月初三誕生於河南省衛輝市太公泉鎮,逝世於公元前1015年農曆十月二十日,享年113歲,歸葬於太公鎮呂村。

    經天緯地滅紂興齊鷹揚牧野扶文武

    姜太公故里景區由山區和平原兩大組團構成。山區部分的主要景點有:迎神山、八卦亭、仙桃園、渾元圖、青龍貪、天仙橋、姜太公文化苑、譚山、鳳凰山、臥羊石、香泉寺、香泉八景、封神谷、封神臺、神仙洞、古羅盤、仙家莊、太公湖及華夏萬通碑林等,每個景點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加上太行山特有的地貌特徵,讓遊客流連忘返,回味無窮。到本景區一遊不僅可強身健體,而且能學到許多知識,增強自己的卓越智慧。尤其是太公文化苑的經典內容會使落魄者奮起,無為者努力,失敗者永不氣餒,成功者虛懷若谷。正如賢者雲:韜略齊才經緯天地,太公表率萬古流芳。正因如此,姜太公精神深入人心,為廣大人民世代敬仰。

    姜太公故里,位於市區城西北十五公里處。公元前1210年農曆八月初三,姜太公誕生於衛輝太公泉呂村。姜太公亦稱呂太公,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是中國西周時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據《竹書紀年》上說,姜太公死於“周康王六年”十月二十日。終年一百三十九歲。葬於衛輝太公泉。至今太公泉境內還保留著許多姜太公的歷史遺蹟,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姜太公墓、姜太公祠、姜太公廟、姜太公呂望表等。

    《衛輝市志·文物》載,在衛輝城西太公鎮呂村西一公里的黃土崗上,墓前有“周姜太公塋葬處”碑,為清康熙年間衛輝知府立。據《河南通志》載:“在府城西北太公泉,尚昔避紂居東海之濱,後徙渭濱,封國於齊,還葬於此。”呂村,為姜太公故里。

    太公故里

    釣魚文化:世人都知道“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典故。能透過釣魚感悟治國安邦,能用直鉤離水面三尺“釣出五璜”堪稱“釣仙”。日本是個熱愛釣魚的國度,曾組團考察過太公泉的太公投竿遺址並尊太公為垂釣鼻祖。

    姜太公釣魚

    傳說與姜太公有關的民俗風情,現在衛輝就有:小麥、穀子、玉米起場裝袋時,灌鬥人要面向西北 ;糧倉囤裡放用白麵蒸的蛇;正月初一早上不能進廁所;正月初五倒窮灰 ;農曆臘月二十三祭灶;過年貼“福”字;過年節掛紅燈籠;五月端午門口插艾;剪紙貼窗花;新娘子的矇頭紅;掃帚聽房;嬰孩死了不興埋;死屍腳纏麻繩,胸放鐵片;紙紮人送葬;木俑、泥俑殉葬;土葬 ;上樑貼“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紅貼;院門裡邊或外邊建影壁牆;房屋脊上邊建吉星樓;房屋頂上安放“穩”和“掙王” ;象棋;夾子擔擔棋;不倒翁;女人纏腳;田地裡立草人嚇鳥雀 ;吃晚飯說“喝湯”;名吃拽面 ;名吃餄餎 ;名吃太公魚芹 ;名吃澆湯麵;用筷子吃飯 ;十二屬相 ;兒童玩具風車;祝壽送壽杖;桃木劍辟邪等35個民俗風情與姜太公有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紙面上來看,湖人和快船隊誰的陣容更加合理?